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功率背光源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1-11-23 00: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大功率背光源及智能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由于越来越多的户外背光需求,液晶市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提升背光产品亮度,从而使用大量的大功率led,使得背光源延伸为大功率(一般指功率超过15w)产品,进而在运行时产生大量热量,以往的设计方案基本都是通过铁框、铝框等散热结构来散热,但是现有散热结构并不能满足大功率led的散热需求。
3.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缺陷与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大功率背光源及智能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功率背光源的散热不好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功率背光源,其包括:
6.背光源本体,所述背光源本体设置有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底面;
7.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底面上,用于对所述背光源本体进行散热。
8.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为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环设于所述底面的边缘处。
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铜管包括:
10.散热铜管本体,所述散热铜管本体设置于所述背光源本体的灯条处;
11.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散热铜管本体的一端垂直设置;
12.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散热铜管本体的另一端连接;
13.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背离所述散热铜管本体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散热铜管本体平行设置;
14.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沿所述背光源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棱边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为u字型,且沿所述背光源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棱边延伸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铜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散热铜管沿所述背光源本体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
16.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本体包括:
17.铁框;
18.灯条,所述灯条沿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铁框中;
19.光学膜片组件,所述光学膜片组件设置于所述铁框中;
20.其中,所述灯条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侧端面处。
21.进一步的,所述铁框包括:
22.铁框本体;
23.侧框板,所述侧框板垂直环设于所述铁框本体棱边上;
24.其中,所述侧框板与所述铁框本体围设一容置腔,所述灯条和光学膜片组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
25.进一步的,所述侧框板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侧面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卡块。
26.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膜片组件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
27.其中,所述导光板设置入光面和u形侧光面,所述灯条贴合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
28.所述反射片设置有u字型的反射侧片,所述反射侧片围设于所述导光板的u形侧光面上。
29.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本体还包括:
30.反射片固定胶片,所述反射片固定胶片设置于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且位于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
31.遮光胶圈,所述遮光胶圈设置于所述上增光片背离所述下增光片的端面上。
32.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大功率背光源。
3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大功率背光源及智能移动终端,所述大功率背光源包括:背光源本体,所述背光源本体设置有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底面;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底面上,用于对所述背光源本体进行散热。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背光源本体的底面上额外设置散热结构,进而可以进一步的辅助对所述背光源本体进行散热,进一步提升所述大功率背光源的散热效率,保障所述大功率背光源的显示效果,提升所述大功率背光源的使用功能寿命,使得所述大功率背光源可以在户外高温环境中使用。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大功率背光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大功率背光源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大功率背光源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3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大功率背光源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10、大功率背光源;11、背光源本体;12、散热结构;111、铁框;112、灯条;113、光学膜片组件;114、反射片固定胶片;115、遮光胶圈;116、底面;117、出光面;118、底面;1111、铁框本体;1112、侧框板;1113、容置腔;1114、固定卡块;1131、反射片;1132、导光板;1133、扩散片;1134、下增光片;1135、上增光片;1136、入光面;1137、u形侧光面;1138、反射侧片;121、散热铜管本体;122、第一弯折部;123、第二弯折部;124、第三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
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1.由于越来越多的户外背光需求,液晶市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提升背光产品亮度,从而使用大量的大功率led,产生大量热量,以往的设计方案基本都是通过铁框、铝框等散热结构来散热,但是现有散热结构并不能满足大功率led的散热需求,具体烦请详参下述实施例。
42.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大功率背光源10,其包括:背光源本体11和散热结构12;所述背光源本体11设置有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出光面117和底面118;所述散热结构12设置于所述底面上,用于对所述背光源本体11进行散热。
43.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背光源本体11的底面上额外设置散热结构12,进而可以进一步的辅助对所述背光源本体11进行散热,进一步提升所述大功率背光源10的散热效率,保障所述大功率背光源10的显示效果,提升所述大功率背光源10的使用功能寿命,使得所述大功率背光源10可以在户外高温环境中使用。
44.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结构12设置为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环设于所述底面的边缘处。
45.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散热结构12设置为散热铜管,进而有效的提升了所述散热结构12的散热效率;同时,通过在将所述散热铜管环设于所述背光源的底面的边缘处,进而可以将所述背光源本体11的边缘灯条处,进而正对所述背光源本体11的发热源位置,提升多所述的背光源本体11的散热效果。
46.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铜管包括:散热铜管本体121、第一弯折部122、第二弯折部123和第三弯折部124;所述散热铜管本体121设置于所述背光源本体11的灯条处;所述第一弯折部122与所述散热铜管本体121的一端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123与所述散热铜管本体1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124与所述第二弯折部123背离所述散热铜管本体121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散热铜管本体121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122沿所述背光源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棱边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123设置为u字型,且沿所述背光源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棱边延伸设置。
47.可以理解,所述散热铜管本体121正对所述背光源本体11的灯条处设置,进而保障了对灯条处(发热源位置)的散热效果;然后通过设置第一弯折部122,并控制所述第一弯折部122与所述散热铜管本体121垂直设置,保障了所述背光源本体11的宽度方向的棱边处进行散热,通过设置所述所述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进而对所述大功率背光源的宽度方向上的棱边处进行散热。
48.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铜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散热铜管沿所述背光源本体11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可以理解,通过设置两个散热铜管,进而保障所述背光源的边缘处进行散热,进而将整个背光源本体11及时进行散热。
49.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本体11包括:铁框111、灯条112和光学膜片组件113;所述灯条112沿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铁框111中;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13设置于所述铁框111中;其中,所述灯条112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13的宽度方向上的侧端面处。
50.可以理解,所述背光源本体11中设置有铁框111,所述铁框111本身也能对所述灯
条112和光学膜片组件113进行散热,然后将所述散热结构12设置于所述背光源本体11的底面上,即将所述散热结构12设置于所述铁框111背离所述灯条112和光学膜片组件113的端面(即所述背光源本体11的底面)上,进一步辅助所述铁框111进行散热,进一步的提升所述大功率背光源10的散热效果。
51.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铁框111包括:铁框本体1111和侧框板1112;所述侧框板1112垂直环设于所述铁框本体1111棱边上;其中,所述侧框板1112与所述铁框本体1111围设一容置腔1113,所述灯条112和光学膜片组件113容置于所述容置腔1113中。
52.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框板1112背离所述容置腔1113的侧面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卡块1114。通过在所述侧框板1112上设置固定卡块1114,进而方便了所述大功率背光源10的装配安装,防止所述大功率背光源10在产品中晃动。
53.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13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片1131、导光板1132、扩散片1133、下增光片1134和上增光片1135;其中,所述导光板1132设置入光面1136和u形侧光面1137,所述灯条112贴合于所述导光板1132的入光面1136上;所述反射片1131设置有u字型的反射侧片1138,所述反射侧片1138围设于所述导光板1132的u形侧光面上。
54.可以理解,所述灯条112贴合于所述导光板1132的入光面1136上,所述大功率背光源10为侧入式背光源,通过在所述反射片1131上设置3个侧端面,进而贴合于所述导光板1132除入光面1136以外的其它侧端面(即所述u形侧光面),进而避免所述导光板1132的侧端面出现漏光问题,保障所述大功率背光源10的显示效果。
55.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本体11还包括:反射片固定胶片115和遮光胶圈116;所述反射片固定胶片115设置于所述反射片1131与所述导光板1132之间,且位于远离所述入光面1136的一侧;所述遮光胶圈116设置于所述上增光片1135背离所述下增光片1134的端面上。
56.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反射片固定胶片115,进而提升所述反射片1131和导光板1132之间的固定稳定性;通过设置遮光胶圈116,进而避免所述大功率背光源10出现漏光和亮线的问题。
5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大功率背光源10。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智能移动终端,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大功率背光源10,进而可以使得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可以在户外高温环境中使用。
5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大功率背光源及智能移动终端,所述大功率背光源包括:背光源本体,所述背光源本体设置有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底面;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底面上,用于对所述背光源本体进行散热。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背光源本体的底面上额外设置散热结构,进而可以进一步的辅助对所述背光源本体进行散热,进一步提升所述大功率背光源的散热效率,保障所述大功率背光源的显示效果,提升所述大功率背光源的使用功能寿命,使得所述大功率背光源可以在户外高温环境中使用。
59.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