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1-23 00: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


背景技术:

2.混凝土结构户型布置灵活,结构整体性要求较高,在对剪力墙设计及施工时为了达到结构整体性及相关规范要求,通常采用绑扎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最终拆模的方式,这种做法被广泛接受。低多高层结构装配式结构沿用了这种做法,但对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连接节点则明显不能适用。
3.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发展绿色建筑的应用,而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装配式建筑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特征,是一种高性能、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低碳建筑形式。相比于传统建筑来说,装配式建筑可以大幅节约资源,显著降低施工能耗与排放,减少建筑垃圾和施工粉尘,提高工程质量,能够实现建筑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具有明显的绿色低碳生态效果。
4.目前,装配式建筑较常采用且相对成熟的结构体系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材料强度低、构件自重大、连接技术较为复杂且整体性较差;钢结构材料强度高,但构件截面小、刚度弱,且材料耐腐蚀耐火性较差,需额外采取防火防腐措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综合以上两种体系优点,具有强度高、刚度大、自重轻、耐腐耐火等特点,但在构件连接时仍难以布置大量连接钢筋,无法达到传统现浇结构整体性要求。上述诸多不足,严重限制了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应用与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解决了组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的技术问题,拓宽了组合构件的使用范围,有利于组合构件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的工程运用,方便实现组合构件间的连接构造。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包括:一种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包括钢板剪力墙,所述钢板剪力墙的上下两端分别固连有端横板,所述端横板上固连有延伸腹板和抗剪栓钉,所述端横板和所述延伸腹板之间固连有加劲短肋,所述钢板剪力墙的两侧浇筑有外包混凝土。
7.进一步地,所述抗剪栓钉具有多枚。
8.进一步地,多枚所述抗剪栓钉对称分布在所述延伸腹板的两侧。
9.进一步地,所述钢板剪力墙与所述端横板采用焊接相连。
10.进一步地,一个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上的所述延伸腹板通过高强螺栓与另一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上的所述延伸腹板水平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加劲短肋分为左右两侧布置。
12.进一步地,所述浇筑有外包混凝土除连接处以外均为工厂预制浇筑。
13.进一步地,所述浇筑有外包混凝土在连接处采用压力注浆方式现场浇筑。
1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5.本技术由于采用端横板,可保证钢板剪力墙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通过端横板上固连有延伸腹板,构件可实现工地现场连接。所述端横板和所述延伸腹板之间固连有加劲短肋,可保证构件安装期间在连接处的稳定性,无需设置侧向支撑。所述端横板上固连有抗剪栓钉,可保证连接处混凝土与钢板的协调受力与整体性,无需设置连接钢筋。
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18.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装配式连接节点的加工示意图。
19.图2是图1的a

a向剖视图。
20.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装配式连接节点安装过程示意图。
21.图4是图3的b

b向剖视图。
22.图5是图4安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23.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装配式连接节点安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24.图7是图6的c

c向剖视图。
25.标号说明:钢板剪力墙1,端横板11,抗剪栓钉12,延伸腹板13,加劲短肋14,预留螺栓孔15,高强螺栓2,螺杆21,垫片22,螺母23,临时侧模板24,外包混凝土3,自密实混凝土4。
具体实施方式
26.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7.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8.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包括钢板剪力墙1,所述钢板剪力墙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连有端横板11,所述端横板11上固连有延伸腹板13和抗剪栓钉12,所述端横板11和所述延伸腹板13之间固连有加劲短肋14,所述钢板剪力墙1的两侧浇筑有外包混凝土3。
29.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钢板剪力墙1焊接端横板11、抗剪栓钉12、延伸腹板13和加劲短肋14,焊缝质量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所述延伸腹板13设置预留螺栓孔15。之后对钢板剪力墙1两侧浇筑外包混凝土3,抗剪栓钉12、延伸腹板13和加劲短肋14外露,形成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在工厂进行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外包混凝土3浇筑时,将构件于模台或其他易于脱模的材料上躺平,浇筑外包混凝土3振捣充分一次成型,各种内伸部位须振捣充分,以防气泡淤积形成空腔,养护完成后脱模堆放,验收完成后即可出厂运输。本实施例的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采用工厂预制。
30.本实施例中,所述抗剪栓钉12具有多枚,多枚所述抗剪栓钉12对称分布在所述延伸腹板13的两侧。所述钢板剪力墙1与所述端横板11、抗剪栓钉12、延伸腹板13和加劲短肋14,均采用焊接相连。所述加劲短肋14分为左右两侧布置。
31.如图3至图4所示,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运输至指定位置进行拼接,连接区域的延伸腹板13采用高强螺栓2连接,将上下两个构件拼成整体。所述高强螺栓2由螺杆21、垫片22和螺母23构成。延伸腹板13设有加劲短肋14,可保证安装期间墙体稳定,无需额外设置墙体临时支撑;加劲短肋14分为左右两侧布置,便于高强螺栓2安装,且安装后贴合紧密,保证连接强度;连接区域可设置在上下楼层楼面交界处,端横板11作为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搁置点,无需额外设置楼板临时支撑。
32.如图5至图7所示,高强螺栓2安装完毕后,使用临时侧模板24对连接节点区域侧面封模,浇筑自密实混凝土4。所述自密实混凝土4浇筑时可采用压力注浆以保证浇筑密实度。端横板11设有抗剪栓钉12,可保证连接区段延伸腹板13与后浇自密实混凝土4协调受力及整体性,无需额外设置连接钢筋或其他加强连接方式;短加劲肋14沿连接纵向形成连贯通道,可保两侧自密实混凝土4一次浇筑,提高施工效率。
33.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的连接节点是构件抗震的薄弱环节,在进行自密实混凝土4浇筑时,需要保证混凝土在竖向的传力,不能出现缝隙,且拆模应进行养护。待自密实混凝土4形成强度后,重复以上工序进行下一区段构件拼接。
34.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同时凡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词,仅作参考用,并非绝对限定,凡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