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层敷料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3: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医用材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敷料。


背景技术:

2.医用敷料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医用材料,其主要功能是敷在创口上,以保护创口免受外界细菌或者污物的污染,控制创口的渗出液,促进创口的愈合。
3.目前,相关技术中,敷料设计成多层结构,每一层均由高分子膜复合各类功能性物质,通过发挥各类功能性物质的作用,从而实现支撑、抑菌、保温、防水、吸湿以及加速创口愈合等多项功能。敷料的成多层结构之间往往通过胶水形成的粘接层而连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的多层结构的医用敷料,由于粘结剂和高分子膜的大量使用,透气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存在的不足,为了提高敷料的透气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敷料。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层敷料,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双层敷料,包括表层布层、里层布层以及连接纬纱;所述表层布层和里层布层通过连接纬纱连接;
8.所述表层布层由表经和表纬交织而成;所述表经包括第一经纱和植物纤维纱,两者交替与表纬交织;所述里层布层由里经和里纬交织而成;所述里经包括第二经纱和银丝经纱,两者交替与里纬交织;
9.所述连接纬纱含有微胶囊相变材料。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层布层的设置,能够提供良好的透气性,有利于创口的愈合;植物纤维纱的引入有利于增强敷料的吸湿和防水性;通过银丝经纱的交织,提高了敷料的抑菌性;另外,连接纬线中含有微胶囊相变材料,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11.可选的,还包括多个沿所述表层布层周向排列的粘贴条,所述粘贴条一端连接在表层布层或里层布层上,另一端沿表层布层径向向外延伸。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粘贴在不平整的伤口处,减少敷料的起翘和脱落;而且该设置使贴合在人体上的粘贴面积减小,可以减少粘贴条与非创口组织的接触和刺激。
13.可选的,所述第一经纱与植物纤维纱的数量比为3

7:1。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能够发挥植物纤维纱的吸湿作用,也兼顾了布层的牢固性和经济性。
15.可选的,所述第一经纱为棉纱,所述植物纤维纱为多孔碳纤维纱。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纱可以起到保温吸湿的作用,且与人体亲和性好;同时,多孔碳纤维纱具有多孔结构,能够起到吸湿的功效。
17.可选的,所述第二经纱和银丝经纱的数量比为5

10:1。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能够发挥银丝经纱的抗菌作用,也兼顾了布层的经济性。
19.可选的,所述第二经纱为棉纱。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纱具有良好的人体亲和性,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温吸湿的作用。
21.可选的,所述连接纬纱交替地与表经和里经交织。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交织结构更加规整且牢固,提高了表层布层和里层布层的连接稳固性。
23.可选的,所述连接纬纱为蚕丝蛋白纱,其内部均匀分布微胶囊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为固液相变材料。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液相变材料在外界温度低于相变点时,可以通过相变放出热量,从而起到控温作用,从而可为创口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微胶囊能对相变材料进行有效的封装,有利于对其的保护。
25.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之一:
26.1.本技术采用双层布层作为敷料的基体,能够具有良好的透气,有利于创口的愈合。
27.2.本技术通过植物纤维纱的引入有利于敷料吸湿和防水性的提高。
28.3.本技术通过银丝经纱的交织,提高了敷料的抑菌性。
29.4.本技术的连接纬线中含有微胶囊相变材料,从而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为创口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30.5.本技术敷料设置沿其周向均匀排列的多个粘贴条,从而可以更好的粘贴在不平整的伤口处,减少敷料的起翘和脱落;而且该设置减少了需要粘贴在人体上的面积小,可以减少粘贴条与非创口组织的接触和刺激。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敷料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表层布层和里层布层的交织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表层布层;11、表经;111、第一经纱;112、植物纤维纱;12、表纬;2、里层布层;21、里经;211、第二经纱;212、银丝经纱;22、里纬;3、连接纬纱;4、粘贴条。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双层敷料,包括表层布层1、里层布层2、连接纬纱3以及粘贴条4。其中,表层布层1在贴敷在创口时位于外侧,里层布层2在贴敷在创口时位于里侧并与创口贴合。表层布层1和里层布层2均为圆形片状,且两者同心地上下贴合在一起,并通过连接纬纱3连接。
36.参照图2,表层布层1由表经11和表纬12交织成而成,呈平纹的组织形式。表经11包括第一经纱111和植物纤维纱112两类纱线;具体的,第一经纱111与植物纤维纱112的数量比为4:1(既能够发挥植物纤维纱112的吸湿防水作用,也兼顾了布层的牢固性和经济性),
且两者交替地与表纬12交织(即每四根第一经纱111后排一根植物纤维纱112,再排四根第一经纱111,以此类推);其中,第一经纱111为棉纱,具有吸湿保暖的作用,且和人体亲和度高。植物纤维纱112为多孔碳纤维纱,具有多孔结构的碳纤维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能够提高双层敷料的吸湿和防水性。
37.参照图2,里层布层2由里经21和里纬22交织而成,呈平纹的组织形式。里经21包括第二经纱211和银丝经纱212两类组织线;具体的,第二经纱211和银丝经纱212的数量比为6:1(既能够发挥银丝经纱212的杀菌能力,也兼顾了布层的牢固性和经济性),两者交替与里纬22交织(即每六根第二经纱211后排一根银丝经纱212,再排六根第二经纱211,以此类推);其中,第二经纱211为棉纱,具有和人体亲和度高的优点,减少了材料对人体的刺激,同时面纱还具有吸湿保暖的作用。银丝经纱212具有良好的抗菌杀菌作用,加入里层布层2中可以提高敷料的抗菌性,减少细菌等微生物对创口的侵害。
38.参照图2,连接纬纱3交替地与表经11和里经21交织连接;具体的,连接纬纱3从一表经11侧方斜向穿入表层布层1,之后从里层布层2穿出,绕过里经21之后再斜向穿入里层布层2并从表层布层1穿出;绕过表经11后再次斜向穿入表层布层1;以此循环成交织结构,从而将表经11和里经21连接在一起,进而将表层布层1和里层布层2连接在一起,使两者形成一个整体。连接纬纱3交替与表经11和里经21交织的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使交织结构更加规整且牢固,提高了表层布层1和里层布层2的连接稳固性。
39.连接纬纱3为蚕丝蛋白纱,通过在纺丝液中添加微胶囊相变材料纺丝的方式,使其内部均匀分布微胶囊相变材料。具体的,将1质量份的微胶囊相变材料加到100质量份的纺丝液中,之后在37℃条件下滴加1质量份的交联剂戊二醛,并搅拌;之后将混合纺丝液通过常规方法纺丝加捻,得到连接纬纱3。
40.微胶囊相变材料为芯

壳结构,其芯材为固液相变材料,外包裹一层高分子壳材。固液相变材料具体选择碳原子个数为18的石蜡,起到对创口保温的作用;相变材料在正常情况下,敷在人体上呈液态(位于微胶囊内),但是当外界温度过低,而达到相变温度以下时,相变材料发生液

固相变,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从而给予人体额外的热量,对创口起保温的作用。高分子壳材可采用聚氨酯或密胺树脂;壳材具有可以封装和保护相变材料的作用,防止相变材料的泄漏。
41.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可采用常规的截面聚合法或者原位聚合法;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42.(1)在75℃的条件下,将水和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分子量为40000)加入第一反应容器中,在3000r/m转速下搅拌1h,得到完全透明的体系;之后保持温度和转速,将石蜡和np

10加入体系中,搅拌5h得到均匀乳液。
43.(2)在70℃的条件下,将37wt%的甲醛溶液以及三聚氰胺加入第二反应容器中,滴加三乙醇胺调节ph到8.0;搅拌使体系完全透明,保温反应4h;之后用等体积水稀释并将温度降至60℃,得到壳材预聚体。
44.(3)将步骤(1)所得到的乳液滴加到步骤(2)所得的壳材预聚体中并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800r/m,滴加时间控制在0.25h;滴加完成后使用盐酸调节ph至2.0;之后向体系中加入nacl,加入完成后反应0.5h;之后升温至90℃,继续反应3h。之后去除游离甲醛、洗涤即得到微胶囊相变材料。
45.参照图1,粘贴条4设置多个,且沿表层布层1周向均匀排列;粘贴条4一端通过粘接或缝制的方式连接在表层布层1上,另一端沿表层布层1径向向外延伸,从而构成放射状结构;该结构设置可以更好的粘贴在不平整的伤口处,减少敷料的起翘和脱落;而且该设置人体被粘贴的面积小,可以减少粘贴条4与非创口组织的接触和刺激。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