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的防碰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2: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防震缝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的防碰撞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防震缝是指地震区设计房屋时,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为减轻或防止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在地震设防地区的建筑必须充分考虑地震对建筑造成的影响。防震缝广泛存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建筑抗震规范规定,当设伸缩缝及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大多数的房屋建筑防震缝设置完成后,建筑施工仅仅采用简单的覆盖处理措施,对防震缝两侧建筑物未进行进一步的防护,致使地震作用下,两侧建筑物容易碰撞受损,影响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地震时两侧建筑物发生碰撞受损,本技术提供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的防碰撞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的防碰撞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的防碰撞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之间的防震缝内的第一防撞机构,所述第一防撞机构包括第一防撞组件和两块安装板,其中一块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建筑物侧面,另一块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建筑物侧面,可伸缩的所述第一防撞组件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生地震时,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互相挤压,然后地震缝之间的第一防撞组件的伸缩程度随之改变,第一防撞组件有朝恢复其原状的趋势,产生将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撑开的力,减轻了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之间直接碰撞的会坏程度,抵消一部分的力。
8.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撞组件包括第一转杆、第二转杆、转轴和两条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转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二转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一转杆通过转轴与第二转杆转动连接,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滑动连接于同一侧的安装板,一个所述安装板对应一条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发生挤压时,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发生转动,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第一弹性件有恢复原状的趋势,所以会把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拉,从而削弱一部分两个建筑物之间挤压的力。
10.可选的,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防撞组件,可伸缩且富有弹性的所述第二防撞组件的一端与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撞组件的另一端与第
二转杆固定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转动时,第二防撞组件的两端随之被拉伸,同时也拉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朝恢复原状的方向运动,从而起到第二层削弱挤压力的效果。
12.可选的,所述防震缝内设置有若干个水平设置的第三防撞组件,可伸缩的所述第三防撞组件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建筑物的侧面,所述第三防撞组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建筑物侧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相互挤压时,第三防撞组件发生伸缩,然后其具有恢复原状运动的趋势,进一步起到防碰撞的效果。
14.可选的,所述第三防撞组件包括套杆、伸缩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建筑物或第二建筑物,所述伸缩杆的其中一端滑动连接于套杆,所述伸缩杆远离套杆的端部与第二建筑物或第一建筑物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套杆和伸缩杆外。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相互挤压时,第二弹性件被压缩,然后其产生恢复原状的趋势,起到防碰撞效果;另外伸缩杆在套杆内滑动,伸缩杆和套杆为第二弹性件起到支撑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16.可选的,所述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外侧面设置有稳固组件,所述稳固组件包括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侧面与第一建筑物、第二建筑物抵接,所述第一钢板侧面穿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端部插设于对应的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板的设置加强了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之间发生挤压时,第一钢板的设置也增加了难度,起到防碰撞的效果。
18.可选的,所述稳固组件还包括第二钢板、叠型橡胶和若干块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固定连接于第一钢板,若干块所述加强板之间存在间距,所述叠型橡胶固定连接于第一钢板侧面且对应上述间距内,所述第二钢板固定连接于加强板和叠型橡胶背离第一钢板的侧面。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叠型橡胶可以填充若干块加强板之间的间距,使得加强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且叠型橡胶可以消耗能量,起到防碰撞的作用。
20.可选的,所述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靠近第一钢板的侧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胶囊,所述胶囊内填充有胶水,所述第二螺栓的端部穿设于胶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栓的端部插入到安装槽内,然后将胶囊刺破释放胶水,使得第二螺栓与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之间连接更加紧密。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当发生地震时,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互相挤压,然后地震缝之间的第一防撞组件的伸缩程度随之改变,第一防撞组件有朝恢复其原状的趋势,产生将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撑开的力,减轻了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之间直接碰撞的会坏程度,抵消一部分的力;
24.2.第一钢板的设置加强了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之间发生挤压时,第一钢板的设置也增加了难度,起到防碰撞的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的防碰撞装置的剖视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的防碰撞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建筑物;11、安装槽;12、胶囊;2、第二建筑物;3、防震缝;4、第一防撞组件;41、第一转杆;411、第一滑动块;42、第二转杆;421、第二滑动块;43、转轴;44、第一弹簧;5、安装板;51、滑动槽;6、第二弹簧;7、第三防撞组件;71、套杆;72、伸缩杆;73、第三弹簧;74、第四弹簧;8、稳固组件;81、第一钢板;82、第二钢板;821、导流槽;83、叠型橡胶;84、加强板;85、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的防碰撞装置。参照图1,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的防碰撞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建筑物1和第二建筑物2之间的第一防撞机构,第一建筑物1和第二建筑物2之间设置有防震缝3,第一防撞机构位于防震缝3内。第一防撞机构包括第一防撞组件4和两块安装板5,其中一块安装板5的侧面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建筑物1的侧面可拆卸连接,另一块安装板5的侧面通过第二螺栓85与第二建筑物2的侧面可拆卸连接。第一防撞组件4的其中一侧面与其中一块安装板5连接,第一防撞组件4的另一侧面与另一块安装板5连接。
30.第一防撞组件4包括第一转杆41、第二转杆42、转轴43和两条第一弹性件,第一转杆4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411,第二转杆4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421。转轴43的其中一端穿设且转动连接于第一转杆41,转轴43的另一端穿设且转动连接于第二转杆42,第一转杆41和第二转杆42交叉设置,第一转杆41的侧面与第二转杆42的侧面抵接。安装板5背离第一建筑物1或第二建筑物2的侧面开设有滑动槽51,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滑动块411和第二滑动块421插设且滑动连接于同一侧的滑动槽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块411和第二滑动块421均为燕尾块,滑动槽51与第一滑动块411、第二滑动块421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44,一条第一弹簧44对应一个滑动槽51,第一弹簧44呈水平设置,第一弹簧44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对应滑动槽51内的第一滑动块411侧面,第一弹簧4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对应滑动槽51内的第二滑动块421侧面。
31.第一转杆41和第二转杆42之间连接有若干个第二防撞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撞组件为第二弹簧6,第二弹簧6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41外壁,第二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转杆42的外壁。若干根第二弹簧6分布在转轴43的两侧。
32.继续参照图1,防震缝3内连接有若干个第三防撞组件7,若干个第三防撞组件7分布在第一防撞组件4的两侧,第三防撞组件7呈水平设置。第三防撞组件7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建筑物1侧面,第三防撞组件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建筑物2侧面。
33.第三防撞组件7包括套杆71、伸缩杆72、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在本实施例中,套杆71为中空的圆柱体,套杆71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建筑物1的侧面,伸缩杆72的其中一端在套杆71内滑动,伸缩杆72的另一端从套杆71远离第一建筑物1的端部伸出,伸缩杆72远离套杆7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建筑物2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为第三弹簧73,第三弹性件为第四弹簧74。第三弹簧73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建筑物1的侧面,
第三弹簧7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建筑物2的侧面,第三弹簧73套设于套杆71和伸缩杆72外壁。第四弹簧74位于套杆71内,第四弹簧74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套杆71的内端部,第四弹簧7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伸缩杆72靠近套杆71的端部。
34.参照图2,第一建筑物1和第二建筑物2外侧面连接有稳固组件8,稳固组件8包括第一钢板81、第二钢板82、叠型橡胶83和两块加强板84,第一钢板81侧面与第一建筑物1、第二建筑物2外壁抵接,第一钢板81覆盖防震缝3的开口处;两块加强板84的侧面固定连接于第一钢板81背离第一建筑物1的侧面,两块加强板84质之间存在间距,叠型橡胶83固定连接于第一钢板81背离第一建筑物1的侧面,叠型橡胶83的两相对侧边分别与两块加强板84相对的侧边抵接;加强板84背离第一钢板81的侧面和叠型橡胶83背离第一钢板81的侧面在同一平面上。第二钢板82侧面固定连接于加强板84和叠型橡胶83。第二钢板82穿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85,第二螺栓85穿设且螺纹连接于加强板84和对应的第一建筑物1或第二建筑物2。
35.第二钢板82背离第一钢板81的侧面且对应叠型橡胶83处开设有导流槽821,导流槽821贯穿第二钢板82的顶部和底部。
36.参照图1,第一建筑物1和第二建筑物2侧面对应第二螺栓85的端部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内固定连接有胶囊12,胶囊12内填充有胶水。第二螺栓85的端部插设于安装槽11内,且第二螺栓85的端部穿设于胶囊12内。扭紧第二螺栓85至其头部与第一建筑物1或第二建筑物2抵接时,第二螺栓85的端部进入到安装槽11内,且其端部穿刺胶囊12,胶囊12内的胶水流出,进一步加强第二螺栓85与第一建筑物1或第二建筑物2之间的连接强度。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的防碰撞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发生地震时,第一建筑物1和第二建筑物2挤压防震缝3,第一转杆41和第二转杆42发生转动,第一滑动块411和第二滑动块421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弹簧44具有将第一滑动块411和第二滑动块421朝相互靠近方向拉动的趋势,此为第一层的防碰撞效果。第一转杆41和第二转杆42的转动拉动第二弹簧6发生弹性形变,第二弹簧6具有拉动第一转杆41和第二转杆42相互靠近的趋势,且第二弹簧6也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此为第二层的防碰撞效果。同时,第三弹簧73具有将第一建筑物1和第二建筑物2朝相互远离的方向撑开的趋势,此为第三层的防碰撞效果;第四弹簧74具有将伸缩杆72朝远离套杆71的方向撑开的趋势,此为第四层的防碰撞效果。另外,第一钢板81、第二钢板82、加强板84和叠型橡胶83也具有一定的加强效果,也可以消耗一部分第一建筑物1与第二建筑物2挤压防震缝3的力。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