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着生藻类样品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1: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生物样品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着生藻类样品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2.着生藻类(即周丛生物)是指附着于长期浸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动植物、石头、人工)表面的有机体群落,主要包括硅藻、绿藻、甲藻、裸藻、黄藻、隐藻、金藻和蓝藻八个类群。着生藻类位于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低端,对于水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在氮、磷等无机营养盐浓度方面。因此,着生藻类已成为重要的水环境指示生物,其物种组成、生物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被广泛用于监测和评价人为活动干扰对水生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同时,着生藻类在去除水体中的有机和无机成分、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工程应用等方面也拥有显著效果。着生藻类所具有的独特的环境响应以及显著的水体污染物质去除能力,使其在水环境生物监测及水质净化方面得到广泛关注,也成为目前国际水质生物净化和水环境水生态修复方面研究热点,但在自然界中采集着生藻类并准确计数是比较难的。
3.现有的着生藻类采集主要通过采集人员到各水域将动植物、木头或者石头等物体表面附着的藻类刷下进行研究,由于附着基质的性质差异性和不规则性,需要尽可能多的采集不同基质并测量面积,导致该采集技术在后期无法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不仅危险系数高而且效率较低。
4.因此,急需一种技术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着生藻类样品采集装置,通过可漂浮于水面的浮球支撑位于水中的有机玻璃板保持一定的吃水深度,进而可有效对装置附近水域的藻类进行采集,便于后续的科学研究。本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成本低,藻类附着效果好,可大面积使用。
6.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便携式着生藻类样品采集装置,包括浮球和与之连接的有机玻璃板,沿所述浮球的轴心位置开设有可贯穿所述浮球的线孔;所述有机玻璃板上垂直连接有吊环螺丝;所述吊环螺丝与所述线孔之间通过吊绳连接。
8.进一步地,沿所述有机玻璃板的轴心位置开设有可供所述吊环螺丝贯穿的螺孔,所述吊环螺丝沿所述有机玻璃板的顶部贯穿,并通过位于所述有机玻璃板底部的螺母旋接。
9.进一步地,所述吊环螺丝的长度为2cm~3cm,吊环螺丝的直径为0.5cm~0.7cm,吊环外径为2cm~3cm。
10.进一步地,所述吊环与所述线孔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吊绳调节实现。
11.进一步地,所述吊环与所述线孔之间的距离为5cm~10cm。
12.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玻璃板为正方体,长度为12cm,宽度为12cm,高度为0.2cm~0.6cm;所述螺孔的内径为0.5cm~0.7cm。
13.进一步地,所述浮球为泡沫材质,外径为5cm~8cm;所述线孔的直径为1.5cm~3cm。
14.进一步地,所述浮球为内腔填充有气体的塑料球,采用白色。
15.进一步地,沿所述有机玻璃板的侧边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的高度为0.5cm~2cm。
16.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着生藻类样品采集装置,通过可漂浮于水面的浮球支撑位于水中的有机玻璃板保持一定的吃水深度,进而可有效对装置附近水域的藻类进行有效的采集,便于后续的科学研究。本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成本低,藻类附着效果好,可大面积使用,有效提高实验数据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着生藻类样品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着生藻类样品采集装置的有机玻璃板机构示意图。
20.图示标记:
[0021]1‑
浮球、2

有机玻璃板、3

线孔、4

吊环螺丝、5

吊环、6

吊绳、7

螺丝、8

螺母、9

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如图1和2所示,一种便携式着生藻类样品采集装置,包括浮球1和与之连接的有机玻璃板2,沿所述浮球1的轴心位置开设有可贯穿所述浮球1的线孔3;所述有机玻璃板2上垂直连接有吊环螺丝4;所述吊环螺丝4与所述线孔3之间通过吊绳6连接。
[0024]
具体的,通过吊绳6贯穿所述线孔3达到连接浮球1的目的,然后吊绳6的另一端与吊环螺丝4连接,达到保持有机玻璃板2与浮球1之间距离的目的,使用时,仅需将本装置置于指定的水域,在浮球1浮力的作用下,可支撑有机玻璃板2始终稳定的保持吃水深度,经过一段时间,装置附近的藻类会自主在有机玻璃板的表面着生,由于有机玻璃板2很接近水面,可有效接收太阳的照射,所有有利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并繁殖,给后续试验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0025]
作为本装置的优化,如图2所示,沿所述有机玻璃板2的轴心位置开设有可供所述吊环螺丝4贯穿的螺孔7,所述吊环螺丝4沿所述有机玻璃板2的顶部旋转并贯穿,通过位于所述有机玻璃板2底部的螺母8旋接,为了保持连接的稳定,在所述螺母8与所述有机玻璃板2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垫片9。此处,将螺孔7设置于所述有机玻璃板2的轴心位置,是为了确保在工作时,有机玻璃板2能平稳的置于水中。
[0026]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优化,如下:
[0027]
所述吊环螺丝4的长度为2cm~3cm,吊环直径为0.5cm~0.7cm,吊环外径为2cm~3cm;
[0028]
所述吊环5与所述线3孔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吊绳6调节实现;优选的,所述吊环5与所述线孔3之间的距离为5cm~10cm。
[0029]
本装置中,所述有机玻璃板2为正方体,长度为12cm,宽度为12cm,高度为0.2cm~0.6cm;所述螺孔的内径为0.5cm~0.7cm。
[0030]
作为浮力部件,所述浮球1为泡沫材质,外径为5cm~8cm;所述线孔的直径为1.5cm~3cm。
[0031]
或者,所述浮球1选用内腔填充有气体的塑料球,采用白色。
[0032]
为了更好的时藻类着生,沿所述有机玻璃板2的四个侧边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的高度为0.5cm~2cm。
[0033]
此外,为了防止本装置受浪潮或风力扰动造成位置迁移,还设置有一个锚,所述锚通过锚链与所述有机玻璃板连接,可与吊环螺丝4的底端通过螺母8旋接。
[0034]
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