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应用于航空航天的进气道模拟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1: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航空航天的进气道模拟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中,出于学习、实验或其他检验的需求,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模拟进气道实际工作情况的系统结构,其除了需要具备这样的功能性以外,还需要具备高安全性、低成本、操作简便等多项优点,以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航空航天的进气道模拟系统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模拟进气道实际工作情况的系统结构,用于检验试验。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航空航天的进气道模拟系统结构,包括油箱、泵电机组、冷却组件、电控柜和进气道组件,油箱通过泵电机组为进气道组件供油,电控柜与油箱、泵电机组、冷却组件和进气道组件分别电性连接;
5.进气道组件包括呈圆柱状的管体,管体内同轴设置有进气锥,进气锥传动连接有作动机构,作动机构与泵电机组连接,作动机构驱动进气锥在管体的轴线方向上前后移动,进气锥的外部环绕设置有若干个可调节流活门,进气道组件还包括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感应进气锥的移动距离。
6.进一步地,作动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作动筒和第二作动筒,第一作动筒通过油缸与进气锥传动连接,第二作动筒通过气缸与泵电机组和第一作动筒传动连接。
7.进一步地,第一作动筒为双出杆作动筒,第二作动筒为单出杆作动筒。
8.进一步地,可调节流活门设置在管体上,且可调节流活门与进气锥之间存在间隙。
9.进一步地,油箱与泵电机组之间设置有第一滤油器,泵电机组与进气道组件之间依次设置有调压阀、第二滤油器、单向阀和压力表。
10.进一步地,进气道组件与油箱之间连接有回油管路,冷却组件对回油管路进行冷却。
11.进一步地,油箱与泵电机组之间连接有溢流阀,电控柜上设置有触控显示屏,油箱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溢流阀和液位传感器分别与电控柜电性连接。
12.本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航空航天的进气道模拟系统结构,通过合理设计的各个部件,实现了模拟真实进气道工作情况的效果,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进气道在各种情况下的移动距离进行直观地观察、测量以及计算,大大提高了航空航天领域的科技水平。整体结构安全性能高,操作简便,且用油能够循环重复使用,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航空航天的进气道模拟系统结构在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航空航天的进气道模拟系统结构在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航空航天的进气道模拟系统结构在实施方式中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

油箱、2

泵电机组、3

冷却组件、4

电控柜、5

进气道组件、51

管体、52

进气锥、53

作动机构、54

可调节流活门、531

第一作动筒、532

第二作动筒、533

油缸、534

气缸、11

第一滤油器、12

回油管路、13

溢流阀、14

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如图1、2、3所示,这种应用于航空航天的进气道模拟系统结构,包括油箱1、泵电机组2、冷却组件3、电控柜4和进气道组件5,其中,油箱1通过泵电机组2为进气道组件5供油,电控柜4与油箱1、泵电机组2、冷却组件3和进气道组件5分别电性连接,由此实现了工作人员对系统各个部件的智能化控制。
20.具体的,进气道组件5包括呈圆柱状的管体51,管体51内同轴设置有进气锥52,进气锥52传动连接有作动机构53,作动机构53与泵电机组2连接,作动机构53驱动进气锥52在管体51的轴线方向上前后移动,由此实现了进气锥 52的模拟实验移动效果,同时,进气锥52的外部环绕设置有若干个可调节流活门54,进气道组件5还包括位移传感器55,位移传感器55用于感应进气锥52 的移动距离,由此实现了通过可调节流活门54来对释放的气流进行调节,以达到模拟真实情况的目的。此处管体51的直径尺寸均为内径尺寸,壁厚均为1mm。
21.在本实施例中,作动机构5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作动筒531和第二作动筒 532,第一作动筒532通过油缸533与进气锥52传动连接,第二作动筒532通过气缸534与泵电机组2和第一作动筒531传动连接,由此实现了作动机构53的驱动传动作用。
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作动筒531为双出杆作动筒,第二作动筒532为单出杆作动筒,这样可以使得,第一作动筒531能够通过活塞驱动的方式对进气锥52 作动,第二作动筒532通过无杆腔通入压缩空气的方式对第一作动筒531施加固定方向的负载作动。由此通过两个单活塞液压缸,实现了相互之间的传动效果,在供油出口处还可以设置有一个通断阀,用于给控制伺服阀进油口的通断,控制器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来反馈位置信号,通过伺服阀实现位置的闭环控制。
23.在本实施例中,可调节流活门54设置在管体51上,且可调节流活门54与进气锥52之间存在间隙,由此实现了可调节流活门54的引气放气的作用。
24.在本实施例中,油箱1与泵电机组2之间设置有第一滤油器11,泵电机组2 与进气道组件5之间依次设置有调压阀、第二滤油器、单向阀和压力表,其中第一滤油器11和第二
滤油器均可以起到滤油作用,调压阀能够对系统的油压进行调节,单向阀能够实现单向油路的目的,压力表能够对系统内的油压进行监测。通常情况下,泵电机组2启动后,油液从油箱1经第一滤油器11吸入泵电机组 2,随后经调压阀调压、经第二滤油器过滤、单向阀和压力表后,向系统内输出压力油。
25.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道组件5与油箱1之间连接有回油管路12,冷却组件3 对回油管路12进行冷却,这样可以使得工作使用过后的油液能够重新回到油箱 1中循环使用,同时冷却组件3可以保证油温稳定在系统可长时间持续正常工作的温度下。
26.在本实施例中,油箱1与泵电机组2之间连接有溢流阀13,电控柜3上设置有触控显示屏,油箱1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4,溢流阀13和液位传感器14 分别与电控柜4电性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溢流阀13能够用于调节压力,并将泄漏的油一同导回油箱内,减少浪费,液位传感器14能够监测到油箱1内的油量,触控显示屏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系统的工作状况进行操作和监控。
27.另外,第一滤油器和第二滤油器的流量为40l/min,过滤精度为5μ,还装有油污染压差发讯器,回油时的过滤器流量也为40l/min,过滤精度20μ,同样装有油污染压差指示器。
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航空航天的进气道模拟系统结构,通过合理设计的各个部件,实现了模拟真实进气道工作情况的效果,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进气道在各种情况下的移动距离进行直观地观察、测量以及计算,大大提高了航空航天领域的科技水平。整体结构安全性能高,操作简便,且用油能够循环重复使用,成本较低。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