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固定后踝骨折的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7: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后踝骨折进行固定的接骨板,属于骨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后踝骨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能够遇到,后踝骨折多由高能量的垂直暴力与低能量的旋转剪力共同作用所致。临床上根据胫骨远端关节面水平的ct图像显示,将后踝骨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踝关节后外侧骨折,另一种是踝关节后内侧骨折,其中踝关节后外侧骨折最为常见,约占67%,踝关节后外侧骨折常同时合并踝关节后内侧骨折。后踝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将骨折块充分复位,恢复下肢力线及关节面平整,重建踝关节功能。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手术入路主要有以下两种:
3.(1)传统的内侧或外侧入路。应用传统的内侧或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时,通常对后踝骨折行间接复位,即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由前向后拧入螺钉。由于后踝骨折多为斜行骨折,术者无法保证螺钉会垂直通过骨折面,且当骨折块厚度不足以容纳螺纹长度时,则无法达到坚强固定,同时还可能发生因螺钉穿出后踝骨块而刺激胫后肌腱,导致其功能受限。无论后侧结构显露、骨折复位情况评估,还是内固定置入等均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因此,传统的内侧和外侧入路更加适用于后踝骨折块较小,在内、外踝骨折复位及固定后,通过韧带牵拉作用能够间接复位的病例。对于后外侧踝关节骨折块较大或粉碎骨折病例,复位及现有内固定效果较差。
4.(2)踝关节后外侧入路。目前,许多专家和术者倾向于利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其他入路治疗复杂的后踝骨折,该入路虽然可以充分显露骨折,固定效果良好,但在植入后侧接骨板时由于紧邻腓肠神经、腓动脉,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增加了手术难度及术中风险。
5.综上所述,目前使用的后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十分有必要进行创新设计,开发新的后踝骨折固定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后踝骨折的接骨板,这种接骨板在采用单一内侧或外侧切口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对后踝骨折的良好固定,具有结构新颖、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
7.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用于固定后踝骨折的接骨板,它包括胫骨固定板、弯折连接板、后踝骨折固定板,胫骨固定板为纵向的长条板,弯折连接板为斜向的长条板,弯折连接板的上端连接在胫骨固定板的下端一侧,弯折连接板的板面与胫骨固定板的板面之间有夹角,夹角与胫骨前侧面和胫骨后面的交角相匹配,弯折连接板的下端与后踝骨折固定板的上端相连接,后踝骨折固定板为圆弧形板,后踝骨折固定板的板面圆弧度与后踝表面相适配,胫骨固定板的板面长度方向上分布有多个固定螺孔,螺钉通过固定螺孔将胫骨固定板与胫骨前侧面固定
连接,后踝骨折固定板与后踝骨折块的表面紧密连接。
9.上述用于固定后踝骨折的接骨板,所述胫骨固定板的板面上的固定螺孔为双孔连接结构,双孔分别为锁定螺孔和普通螺孔,锁定螺孔和普通螺孔中分别旋有锁定螺钉和拉力螺钉。
10.上述用于固定后踝骨折的接骨板,所述胫骨固定板为胫骨外侧固定板,弯折连接板为外弯折连接板,后踝骨折固定板为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胫骨外侧固定板的板面内表面与胫骨前外侧面形状相适配,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的板面内表面与后踝外侧面形状相适配,胫骨外侧固定板和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之间由外弯折连接板相连接,胫骨外侧固定板和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分别与胫骨前外侧面和后踝外侧骨折块的表面相连接。
11.上述用于固定后踝骨折的接骨板,所述胫骨固定板为胫骨内侧固定板,弯折连接板为内弯折连接板,后踝骨折固定板为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胫骨内侧固定板的板面内表面与胫骨前内侧面形状相适配,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的板面内表面与后踝内侧面形状相适配,胫骨内侧固定板和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之间由内弯折连接板相连接,胫骨内侧固定板和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分别与胫骨前内侧面和后踝内侧骨折块的表面相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胫骨固定板下端连接的后踝骨折固定板可实现仅使用单一内侧或外侧标准入路的情况下,即可置入接骨板,完成对后踝骨折的加压固定。置入方式简便易行。接骨板植入后,其结构并未干扰或破坏踝关节周围的神经、血管,大大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及神经损伤的风险。
14.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提出“多平面固定”的结构,打破了常规骨科手术使用的“单平面的固定”理念,突破性提出了“多平面、立体化固定”的全新固定模式,并巧妙地解决了后踝骨折这一临床重点、难点问题。在后踝骨折同时伴有外踝或内踝骨折时,仅通过单一切口即可完成固定,无需增加额外切口(后侧切口)单独处理后踝骨折,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大大降低了临床医生的手术负担,实现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双赢的局面,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后踝骨折手术治疗中有极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后踝外侧骨折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后踝内侧骨折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1固定后踝外侧骨折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8.图4是图2固定后踝内侧骨折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同时固定后踝外侧和内侧骨折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0.图中标记如下:胫骨外侧固定板1、外弯折连接板2、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3、胫骨内侧固定板4、内弯折连接板5、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6、固定螺孔7、胫骨8、胫骨前外侧面9、胫骨前内侧面10、胫骨后面11、后踝外侧面12、后踝内侧面13。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实用新型由胫骨固定板、弯折连接板、后踝骨折固定板组成。
22.由于后踝骨折可发生于后踝的外侧或者内侧,因此后踝骨折固定板需要分别应用于后踝的外侧和内侧,相应的胫骨固定板也需要与胫骨的外侧和内侧相连接。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后踝骨折固定板就包括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3和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6,对应的胫骨固定板包括胫骨外侧固定板1和胫骨内侧固定板4,弯折连接板包括外弯折连接板2和内弯折连接板5,它们组合后分别用于后踝外侧骨折和后踝内侧骨折的固定。
23.图1显示,胫骨外侧固定板1为纵向的长条板,胫骨外侧固定板1的板面内表面与胫骨前外侧面9形状相适配,外弯折连接板2为斜向的长条板,外弯折连接板2的上端连接在胫骨外侧固定板1的下端一侧,外弯折连接板2的板面与胫骨外侧固定板1的板面之间有夹角,夹角与胫骨前外侧面9和胫骨后面11的交角相匹配,外弯折连接板2的下端与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3的上端相连接,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3为圆弧形板,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3的板面圆弧度与后踝外侧面12相适配。
24.图2显示,胫骨内侧固定板4为纵向的长条板,胫骨内侧固定板4的板面内表面与胫骨前内侧面10形状相适配,内弯折连接板5的上端连接在胫骨内侧固定板4的下端一侧,内弯折连接板5的板面与胫骨内侧固定板4的板面之间有夹角,夹角与胫骨前内侧面10和胫骨后面11的交角相匹配,内弯折连接板5的下端与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6的上端相连接,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6为圆弧形板,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6的板面圆弧度与后踝内侧面13相适配。
25.图1、2显示,胫骨外侧固定板1和胫骨内侧固定板4的板面长度方向上分布有多个固定螺孔7,固定螺孔7为双孔连接结构,双孔分别为锁定螺孔和普通螺孔,锁定螺孔和普通螺孔中分别旋有锁定螺钉和拉力螺钉。
26.图3显示,螺钉通过固定螺孔7将胫骨外侧固定板1与胫骨前外侧面9固定连接,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3位于后踝外侧面12的外部,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3的内表面与后踝外侧骨折块的表面紧密连接,将后踝外侧骨折块固定。
27.图4显示,螺钉通过固定螺孔7将胫骨内侧固定板4与胫骨前内侧面10固定连接,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6位于后踝内侧面13的外部,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6的内表面与后踝内外侧骨折块的表面紧密连接,将后踝内侧骨折块固定。
28.图5显示,当后踝的外侧和内侧都有骨折发生时,可以同时在后踝的外侧和内侧进行固定。一方面,将胫骨外侧固定板1与胫骨前外侧面9固定连接,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3将后踝外侧骨折块固定;另一方面,将胫骨内侧固定板4与胫骨前内侧面10固定连接,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6将后踝内侧骨折块固定。
29.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30.本实用新型打破了现有内固定接骨板设计常规理念,通过查阅文献及尸体解剖、ct三维重建、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获得了有关胫后踝解剖、骨折特点的相关数据,依照踝关节特殊解剖形态设计,所用关键数据为自行首次测量获得。后踝骨折常同时伴有内踝或外踝骨折,应用这种钢板可通过单一切口同时解决双踝骨折,减少了术中损伤。
31.本实用新型在手术过程中,后踝外侧骨折固定、后踝内侧骨折固定、同时后踝外侧和后踝内侧固定等三种情况的固定操作相同。
32.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手术时,在患者小腿远端内踝处开口,置入接骨板,将胫骨内侧固定板4放置到位后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固定后,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6的板面倾斜的角度
与后踝的内侧曲面相适配。经内踝手术切口置入方便、简单,避免了从后踝处跟腱旁手术切口对神经、血管的损伤风险,复位固定可靠。
33.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手术时,在患者小腿远端外踝处开口,置入接骨板,将胫骨外侧固定板1放置到位后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固定后,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3的板面倾斜的角度与后踝的外侧曲面相适配。经外踝手术切口置入方便、简单,避免了从后踝处跟腱旁手术切口对神经、血管的损伤风险,复位固定可靠。在手术过程中,避开了影响骨折复位固定的腓骨、胫神经、胫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大大减少了造成损伤的可能。
3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下:
35.胫骨外侧固定板1的长度为70mm,宽度为12mm,厚度为3mm;
36.外弯折连接板2的长度为50mm,宽度为12mm,厚度为3mm,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60度;
37.后踝外侧骨折固定板3的长度为20mm,宽度为15mm,厚度为2.5mm;
38.胫骨内侧固定板4的长度为60mm,宽度为12mm,厚度为3mm;
39.内弯折连接板5的长度为40mm,宽度为12mm,厚度为3mm,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60度;
40.后踝内侧骨折固定板6的长度为20mm,宽度为15mm,厚度为3mm。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