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线笔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7: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文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线笔。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各种书写、绘图专用笔基本都是单线笔,只能用于书写和回执单线条。但是在绘制双线要求线宽相同且等距时,单线笔则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3.授权号为cn20188170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笔尖绘图笔,其包括带有海绵墨胆的笔杆,笔杆的端部设有与海绵墨胆相连通的双笔尖,双笔尖的构造为带有套管的微孔墨引芯,双笔尖由一个双孔固定件固定在笔杆的端部,双孔固定件为双孔t形圆柱体。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双线笔的双笔尖连接到一根笔芯,即这种结构的双笔尖只能呈现一种颜色,书写或者绘图的美观度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能让双线笔呈现两种颜色,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线笔。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线笔,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双线笔,包括笔杆、设置于笔杆内的笔芯、与笔芯相连接的笔尖,所述笔芯和笔尖均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笔尖分别和相应的笔芯相连接,所述笔杆内设置有对两个笔芯进行分隔的分隔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独立的笔芯和笔尖,使得两个笔尖能够绘制出两种不同的色彩。而通过分隔组件的设置对两个笔芯进行分隔,能够避免两个笔芯之间产生相互干涉,以保证两个笔芯的独立性,避免两个笔尖上的颜色发生串色。
9.可选的,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和笔杆内壁相抵接的分隔块,所述分隔块的两相对侧壁均开设有弧形槽,两根所述笔芯插设于笔杆和相应的弧形槽之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槽的设置,使得两根笔芯被稳定得固定在分隔块和笔杆的内壁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分隔块的两相对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笔杆的两相对内壁上均设置有和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沿笔杆长度方向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分隔块通过限位条和限位槽的配合进行滑动安装,其安装便捷且使得分隔块具有更良好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笔杆的两相对内侧均设置有沿笔杆长度方向设置的定位条,所述定位条和限位条靠近笔尖的一侧相连接并形成台阶面,所述定位条的截面大于限位条的截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条的设置,使得分隔块能够被抵接于笔杆中特定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分隔块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分隔组件包括设置于笔杆内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位于两笔芯靠近笔尖的端部之间,所述分隔板延伸至两笔尖之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隔板的设置对两笔芯的端部进行分隔,进一步保证笔芯之间的分隔以避免串色。
17.可选的,所述分隔板靠近笔芯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斜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斜面的设置对两根笔芯具有导向作用,使得双线笔的组装更加顺畅且不易出现失误。
19.可选的,所述笔杆内壁靠近笔芯的一端设置有若干限位板,若干所述限位板朝向笔芯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牙,所述笔芯设置为海绵墨胆,若干所述定位牙能够插入相应的笔芯端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墨胆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而定位牙能够插入海绵墨胆的端部对海绵墨胆进行固定,使其保持稳定。。
21.可选的,所述笔杆内壁设置有若干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位于限位板朝向笔芯的一端,所述定位板的侧壁和相应笔芯的侧壁相抵接,所述定位板朝向笔芯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斜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定位板的设置对笔芯进行抵接定位,使得笔芯的端部得以固定而不会发生晃动,进一步提高了笔芯的稳定性。。
23.可选的,所述笔杆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分别开设有两个插设孔,两根所述笔尖分别设置为划线笔和标记笔,所述划线笔设置为弯曲的圆杆状,所述标记笔设置为方杆状且端部设置有斜面,所述标记笔的斜面尖端位于靠近划线笔的一侧,所述划线笔朝向背离标记笔的一侧弯曲,所述划线笔和标记笔的最外端相平齐。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划线笔和标记笔插设在固定套中,在将双线笔竖直使用时,划线笔和标记笔的尖端可以同时使用而画出不同颜色的平行线条;在将双线笔倾斜使用时,标记笔和划线笔则可以单独使用,标记笔可用来对语句或段落等进行覆盖标记,划线笔则可以用来进行书写、划线等常规使用。
25.可选的,所述划线笔弯曲的部分套设有固定管。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管能够提高划线笔的稳定性,避免在长期使用后发生形变。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通过设置两个独立的笔芯和笔尖,使得两个笔尖能够绘制出两种不同的色彩。而通过分隔组件的设置对两个笔芯进行分隔,能够避免两个笔芯之间产生相互干涉,以保证两个笔芯的独立性,避免两个笔尖上的颜色发生串色;
29.通过弧形槽的设置,使得两根笔芯被稳定得固定在分隔块和笔杆的内壁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分隔块通过限位条和限位槽的配合进行滑动安装,其安装便捷且使得分隔块具有更良好的稳定性;
30.通过分隔板的设置对两笔芯的端部进行分隔,进一步保证笔芯之间的分隔以避免串色;
31.将划线笔和标记笔插设在固定套中,在将双线笔竖直使用时,划线笔和标记笔的尖端可以同时使用而画出不同颜色的平行线条;在将双线笔倾斜使用时,标记笔和划线笔则可以单独使用,标记笔可用来对语句或段落等进行覆盖标记,划线笔则可以用来进行书写、划线等常规使用。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去除笔帽后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分隔块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图3去除笔芯、笔尖以及分隔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图5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8.图7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1、笔杆;2、笔芯;3、笔尖;31、划线笔;32、标记笔;4、笔帽;5、堵盖;6、分隔组件;61、分隔块;62、分隔板;7、弧形槽;8、限位槽;9、限位条;10、定位条;11、限位板;12、定位牙;13、定位板;14、导向斜面;15、固定套;16、插设孔;17、固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1

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双线笔。参照图1、图2,该双线笔包括笔杆1、设置于笔杆1内的两根笔芯2、设置于笔杆1端部的两根笔尖3,两根笔尖3分别和相应的笔芯2相连接,两根笔芯2均采用海绵墨胆制成且色彩不同。笔杆1的一端套设有保护笔尖3的笔帽4,另一端套设有对笔芯2进行限位的堵盖5。
42.参照图1、图3,笔杆1内设置有对两根笔芯2进行分隔的分隔组件6,分隔组件6包括滑动连接于笔杆1内壁的分隔块61,分隔块61的侧壁和笔杆1的内壁相抵接。
43.参照图4、图5,分隔块61的两相对侧壁均开设有弧形槽7,两根笔芯2(参照图3)插设于笔杆1和相应的弧形槽7之间。在组装时,先将两根笔芯2的中部放置于弧形槽7内,再将笔芯2和分隔块61一同塞入笔杆1内。
44.分隔块61的两相侧壁开设有限位槽8,笔杆1的两相对内壁上均一体成型有和相应限位槽8相配合的限位条9,该限位条9沿笔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分隔块61能够直接在笔杆1内进行滑动并限制其发生转动,保证了两根笔芯2之间的稳定性。
45.笔杆1的两相对内壁上均一体成型有沿笔杆1长度方向设置的定位条10,该定位条10的端部和限位条9靠近笔尖3的一侧相互连接,定位条10的横截面积大于限位条9的横截面积,使得定位条10和限定条相连接处形成有台阶面。使得分隔块61滑动至定位条10处形成定位,且此时两根笔芯2也在笔杆1内安装到位,在提高分隔块61稳定性的同时,有利于笔芯2的快速且精确的安装到位。
46.参照图3、图6,分隔组件6还包括一体成型于笔杆1两相对内壁之间的分隔板62,且笔杆1的轴心线穿过分隔板62。其中,分隔板62位于两根笔芯2靠近笔尖3的端部之间且分隔板62的两侧壁分别和两根笔芯2的侧壁相抵接,分隔板62延伸至两笔尖3之间,在双线笔掉落或在甩动的情况下,笔芯2中的墨汁溅出,通过分隔板62的设置即可有效阻隔溅出的墨汁,进一步防止串色。其中,分隔板62于笔杆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倒角。
47.笔杆1内壁靠近笔芯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六根限位板11,六根限位板11分为三根一组分别设置于分隔板62的两侧。每根限位板11朝向笔芯2的一端均呈倾斜设置有定位牙12,当笔芯2安装到位后与限位板11相互挤压并使得定位牙12插入至笔芯2的端部内对笔芯2进
行定位。
48.每组限位板11中相互间隔的限位板11端部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板13,定位板13的侧壁同时和笔杆1的内壁一体连接,定位板13位于限位板11朝向笔芯2的一侧,定位板13的侧壁和笔芯2的侧壁相抵接。此外,定位板13朝向笔芯2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斜面14,以保证每个定位牙12均能够插入笔芯2的端部并提高稳定性。
49.参照图1、图7,笔杆1的端部可拆卸插设有固定套15,该固定套15贯穿有有两个分别供相应笔尖3穿过的插设孔16,且两根笔尖3分别设置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划线笔31以及方形的标记笔32。划线笔31设置为弯曲的圆杆状,且划线笔31朝向背离标记笔32的一侧弯曲,划线笔31弯曲的部分套设有固定管17。
50.标记笔32设置为方杆状且端部设置有斜面,斜面的尖端位于靠近划线笔31的一侧,且划线笔31和标记笔32的最外端相平齐。使得该双线笔能够同时绘制双划线的同时还能够单独绘制单划线和标记线,具有多元化的使用功能。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