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城市地下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用爬行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3: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地下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用爬行器。


背景技术:

2.管道爬行器是一种用于天然气管道、石油管道、城市供排水管道、自来水管道等多种管道缺陷检查、修补等工作的设备,随着城市地下管线越来越复杂,城市道路的负荷越来越大,导致管道发生破裂,长时间不维修管道,导致路面会渗水,道路会坍塌,交通将会瘫痪,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是在不开挖或少开挖的情况下,利用原管位资源,采取相关技术在现有管道内安装内衬的方式使管道获得再生,可以重新获得30~50年的使用寿命,非开挖修复技术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化工管道、热力管道、石油管道及其它地下工业管道等,而爬行器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是爬行器行驶轮是无法拆卸的,在对一些直径较小的管道进行修复时,爬行器进入困难,无法对管道进行修复,导致施工时间过长,造成道路拥挤,影响交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地下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用爬行器,旨在解决因为行驶轮的直径较大,且无法更换,导致一些较为狭小的管道进入困难,使得对管道内的情况无法进行查看,影响后续的管道修复工作的问题。
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爬行器主体和数据传输线,所述数据传输线设置于爬行器主体的后侧,所述数据传输线靠近爬行器主体一侧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卡块,所述爬行器主体靠近定位卡块的一侧开设有与定位卡块配合使用的定位卡槽,两个定位卡槽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爬行器主体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卡槽。
5.更进一步地,所述爬行器主体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行驶轮,所述行驶轮通过螺栓与爬行器主体进行固定。
6.更进一步地,所述爬行器主体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光照设备,所述爬行器主体的后侧开设有与数据传输线配合使用的数据传输槽。
7.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活动槽的内腔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卡块,所述调节板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腔设置有滑动杆,左侧所述滑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卡块,所述限位板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控制板的后侧贯穿爬行器主体并延伸至爬行器主体的外侧。
8.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卡块靠近活动槽的一侧均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卡块和第二固定卡块配合使用的固定卡槽,所述第一固定卡块和第二固定卡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贯穿爬行器主体并延伸至固定卡槽的内腔。
9.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通过转轴与活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槽的后侧均开设有与控制板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所述控制板靠近第一通孔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孔的内壁接触。
10.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靠近活动槽内壁的一侧与活动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与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靠近滑动槽内壁的一侧与滑动槽的内壁接触。
11.本发明还提供所述限位卡槽内腔的前侧设置有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后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腔设置有传动杆,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洁刷。
12.更进一步地,活动板靠近限位卡槽内壁的一侧与限位卡槽的内壁接触,所述限位卡槽的底部开设有与连接杆配合使用的第三通孔。
13.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卡槽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控马达,所述电控马达的顶部设置有与电控马达配合使用的电动信号控制器,所述电动信号控制器的底部与探测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电控马达的输出端与传动杆固定连接。
14.通过设置爬行器主体、行驶轮和光照设备的配合使用,能够对解决因为行驶轮的直径较大,且无法更换,导致一些较为狭小的管道进入困难,通过设置调节板、控制板、第一固定卡块、滑动槽、滑动杆、限位板、第二固定卡块、复位弹簧和固定卡槽的配合使用,能够解决数据传输线装拆时,需要借助工具,且操作较为繁琐,且因为是通过螺丝进行安装的,容易出现滑丝现象,导致固定不牢,通过设置电控马达、电动信号控制器活动板、第二通孔、传动杆、连接杆和清洁刷的配合使用,能够解决爬行器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管道内灰尘和潮湿的环境,造成探测装置被遮挡,变得模糊,影响使用者通过探测装置对管道内情况的探查,基于以上三种功能,可以消除影响后续的管道修复工作的三种阻碍因素。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等轴侧视图;
17.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视图;
18.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前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19.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探测装置的前侧剖视图;
20.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连接孔前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21.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中:1、爬行器主体;2、数据传输线;3、定位卡块;4、定位卡槽;5、活动槽;6、探测装置;7、限位卡槽;8、紧固组件;9、清理装置;10、固定卡槽;11、第一通孔;12、第三通孔;13、行驶轮;14、光照设备;15、数据传输槽;16、电控马达;17、电动信号控制器;801、调节板;802、控制板;803、第一固定卡块;804、滑动槽;805、滑动杆;806、限位板;807、第二固定卡块;808、复位弹簧;901、活动板;902、第二通孔;903、传动杆;904、连接杆;905、清洁刷。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5.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可根据管道直径大小更换合适大小的行驶轮、使得爬行器适用于大多数管道,解决因为行驶轮的直径较大,且无法更换,导致一些直径较为狭小的管道进入困难,使得对管道内的情况无法进行查看,影响后续的管道修复工作,造成施工时间过长,导致道路拥堵,影响道路交通。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爬行器主体1和数据传输线2,数据传输线2设置于爬行器主体1的后侧,数据传输线2靠近爬行器主体1一侧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卡块3,爬行器主体1靠近定位卡块3的一侧开设有与定位卡块3配合使用的定位卡槽4,两个定位卡槽4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活动槽5,爬行器主体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探测装置6,探测装置6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卡槽7。
28.爬行器主体1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行驶轮13,行驶轮13通过螺栓与爬行器主体1进行固定。
29.爬行器主体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光照设备14,爬行器主体1的后侧开设有与数据传输线2配合使用的数据传输槽15。
30.使用者通过螺栓将行驶轮13从爬行器主体1上卸下,并更换为更加适合在管道内行驶的行驶轮13。
31.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爬行器主体1、行驶轮13和光照设备14的配合使用,能够对解决因为行驶轮13的直径较大,且无法更换,导致一些较为狭小的管道进入困难,使得对管道内的情况无法进行查看,影响后续的管道修复工作。
32.实施例二
33.如图1至图8所示,活动槽5的内腔设置有紧固组件8,紧固组件8包括调节板801,调节板801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板802,控制板8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卡块803,调节板801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804,滑动槽804的内腔设置有滑动杆805,左侧滑动杆80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806,限位板80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卡块807,限位板806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08,控制板802的后侧贯穿爬行器主体1并延伸至爬行器主体1的外侧。
34.定位卡块3靠近活动槽5的一侧均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卡块803和第二固定卡块807配合使用的固定卡槽10,第一固定卡块803和第二固定卡块80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贯穿爬行器主体1并延伸至固定卡槽10的内腔。
35.调节板801通过转轴与活动槽5的内壁活动连接,活动槽5的后侧均开设有与控制板802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11,控制板802靠近第一通孔11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孔11的内壁接触。
36.更进一步地,限位板806靠近活动槽5内壁的一侧与活动槽5的内壁接触,复位弹簧808的底部与活动槽5的内壁固定连接,滑动杆805靠近滑动槽804内壁的一侧与滑动槽804的内壁接触。
37.使用者拉动控制板802,控制板802带动第一固定卡块803进入活动槽5内腔的同时推动调节板801转动,调节板801通过滑动杆805带动限位板806在活动槽5的内腔滑动并挤压复位弹簧808的同时,带动第二固定卡块807进入活动槽5的内腔,使用者将数据连接线插入数据传输槽15的内腔,并使定位卡块3进入定位卡槽4的内腔,松开控制板802,复位弹簧808挤压后释放的力推动限位板806在活动槽5内腔反向滑动并带动第二固定卡块807进入固定卡槽10内腔的同时,限位板806通过滑动杆805带动调节板801反向转动,并推动控制板802,使控制板802带动第一固定卡块803进入固定卡槽10的内腔,完成安装,拉动控制板802,控制板802带动第一固定卡块803从固定卡槽10内腔抽出的同时推动调节板801转动,调节板801通过滑动杆805带动限位板806在活动槽5的内腔滑动并挤压复位弹簧808的同时,带动第二固定卡块807进入活动槽5的内腔,使用者将数据连接线从数据传输槽15的内腔拔出,并使定位卡块3进入定位卡槽4的内腔,松开控制板802,复位弹簧808挤压后释放的力推动限位板806在活动槽5内腔反向滑动并带动第二固定卡块807复位的同时,限位板806通过滑动杆805带动调节板801反向转动,并推动控制板802,使控制板802带动第一固定卡块803复位,完成拆卸。
3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调节板801、控制板802、第一固定卡块803、滑动槽804、滑动杆805、限位板806、第二固定卡块807、复位弹簧808和固定卡槽10的配合使用,能够解决数据传输线2装拆时,需要借助工具,且操作较为繁琐,且因为是通过螺丝进行安装的,容易出现滑丝现象,导致固定不牢,影响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39.实施例三
40.如图1至图8所示,限位卡槽7内腔的前侧设置有清理装置9,清理装置9包括活动板901,活动板901的后侧开设有第二通孔902,第二通孔902的内腔设置有传动杆903,活动板9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04,连接杆90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洁刷905。
41.更进一步地,活动板901靠近限位卡槽7内壁的一侧与限位卡槽7的内壁接触,限位卡槽7的底部开设有与连接杆904配合使用的第三通孔12。
42.更进一步地,限位卡槽7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控马达16,电控马达16的顶部设置有与电控马达16配合使用的电动信号控制器17,电动信号控制器17的底部与探测装置6固定连接,所述电控马达16的输出端与传动杆903固定连接。
43.使用者启动电动信号控制器17,电动信号控制器17控制电控马达16转动,电控马达16带动传动杆903转动,传动杆903带动活动板901在限位卡槽7的内腔上下移动,并通过连接杆904带动清洁刷905在探测装置6表面进行清理。
4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电控马达16、电动信号控制器17活动板901、第二通孔902、传动杆903、连接杆904和清洁刷905的配合使用,能够解决爬行器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管道内灰尘和潮湿的环境,造成探测装置6被遮挡,变得模糊,影响使用者通过探测装置6对管道内情况的探查。
45.工作原理
46.使用者通过螺栓将行驶轮13从爬行器主体1上卸下,并更换为更加适合在管道内行驶的行驶轮13,使用者拉动控制板802,控制板802带动第一固定卡块803进入活动槽5内腔的同时推动调节板801转动,调节板801通过滑动杆805带动限位板806在活动槽5的内腔滑动并挤压复位弹簧808的同时,带动第二固定卡块807进入活动槽5的内腔,使用者将数据
连接线插入数据传输槽15的内腔,并使定位卡块3进入定位卡槽4的内腔,松开控制板802,复位弹簧808挤压后释放的力推动限位板806在活动槽5内腔反向滑动并带动第二固定卡块807进入固定卡槽10内腔的同时,限位板806通过滑动杆805带动调节板801反向转动,并推动控制板802,使控制板802带动第一固定卡块803进入固定卡槽10的内腔,完成安装,拉动控制板802,控制板802带动第一固定卡块803从固定卡槽10内腔抽出的同时推动调节板801转动,调节板801通过滑动杆805带动限位板806在活动槽5的内腔滑动并挤压复位弹簧808的同时,带动第二固定卡块807进入活动槽5的内腔,使用者将数据连接线从数据传输槽15的内腔拔出,并使定位卡块3进入定位卡槽4的内腔,松开控制板802,复位弹簧808挤压后释放的力推动限位板806在活动槽5内腔反向滑动并带动第二固定卡块807复位的同时,限位板806通过滑动杆805带动调节板801反向转动,并推动控制板802,使控制板802带动第一固定卡块803复位,完成拆卸,使用者启动电动信号控制器17,电动信号控制器17控制电控马达16转动,电控马达16带动传动杆903转动,传动杆903带动活动板901在限位卡槽7的内腔上下移动,并通过连接杆904带动清洁刷905在探测装置6表面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使用者通过电动信号控制器17关闭电控马达16,电控马达16停止转动,并使活动板901复位,完成使用。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