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立式取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3: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取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取暖装置。


背景技术:

2.顾名思义,取暖装置泛指用于取暖的设备。取暖装置有多种类型,如电取暖装置,其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多适用于室内,还有一种燃气取暖装置,其以燃气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多适用于一些无电源提供的场所。
3.燃气取暖器又可以分为卧式和立式。相比而言,立式燃气取暖器占地面积更小,出风高度适宜,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因此,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479188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可360度出风的立式取暖器,然而,虽然其能360度旋转,进而增加加热面积,但是其结构复杂,且在燃烧时无法完全避免明火的出现,在用户体验和安全性上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同时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壳体温度较高,降低取暖器使用寿命。
4.为了解决上述立式取暖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结构合理、能够保证无明火出现,同时可以对壳体循环散热、提升性能的立式取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立式取暖装置,其采用立式结构设计,不仅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而且能够对壳体循环散热,同时在燃烧时外部无明火状态,提升了取暖装置的使用性能。
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取暖装置,包括外壳,其竖立设置,该外壳具有一进风单元和出风单元,所述进风单元与出风单元之间形成有风道,该风道具有与初始进风风向一致的第一风道和与最终出风风向一致的第二风道;一风机单元一,该风机单元一设置在第一风道内,且固定在靠近进风单元的位置上;一风机单元二,该风机单元二设置在第二风道内,且固定在靠近出风单元的位置上,使热风改变风向从出风单元出风;一燃烧风筒,该燃烧风筒固定在风机单元一上,能对第一风道内的风压降级,所述燃烧风筒与外壳之间形成循环风道对外壳降温;一点火单元,该点火单元固定在燃烧风筒内,用于对接入的燃气或燃油点火燃烧;一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延长线与风机单元二的外缘之间形成切角,能引导风机单元二的出风方向,同时增强出风单元的风压。
7.作为改进,所述燃烧风筒包括外风筒、连接在外风筒内的隔热筒以及连接在外风筒内壁的导风单元,所述外风筒的外壁通过设有多根立架与风机单元一连接固定,在靠近
外风筒下端口的外缘上开设有若干出风孔,在风机单元一的作用下,所述出风孔风循环流至第一风道内。
8.再改进,所述外风筒的上端口具有高低差,所述外风筒的下端口与风机单元一之间具有燃烧间隙。
9.再改进,所述导风单元包括导风圈以及均设在导风圈内壁的折弯导风片,所述导风圈两侧连接有隔热板,所述导风片引导风向朝向外风筒上端口的低处,所述折弯导风片之间形成有导风流道。
10.再改进,所述导向板的底端连接有一用于减少反光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在靠近风机单元二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11.再改进,所述风机单元一包括风机固定架以及风机,所述风机固定架固定在外壳底部,使风机与进风单元之间留有进风间隙。
12.再改进,所述出风单元包括分设在外壳内壁两侧的固定支架以及若干个横向连接在固定支架之间的出风导板,所述出风导板均朝斜下方等距设置。
13.再改进,所述出风导板的延长线与地面的夹角范围在30到60度之间。
14.再改进,所述点火单元包括用于接入燃气的燃气管、连接在燃气管头部的电磁阀、与燃气管尾端配合连接的喷嘴组件、连接在喷嘴组件上的支架、连接在支架上的固定盘以及便于喷嘴组件穿过且与固定盘连接固定的挡风板,所述支架通过螺丝与固定盘连接。
15.再改进,所述外壳底端分设有一组脚轮以及一组脚垫。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采用立式结构设计,不仅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而且第一风道配合第二风道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强热风的出风效率,同时能够对壳体循环散热,达到在燃烧风筒燃烧时外部无明火状态的目的,提升了取暖装置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也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燃烧风筒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点火单元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导风斜板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出风单元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外壳;2、风机单元一;3、风机单元二;4、燃烧风筒;5、点火单元;6、导向板;10、进风单元;11、出风单元;12、风道;13、脚轮;14、脚垫;110、固定支架;111、出风导板;140、脚架;141、脚垫;20、风机固定架;21、风机;40、外风筒;41、隔热筒;42、导风单元;400、立架;401、出风孔;402、穿孔;403、固定箱;420、导风圈;421、折弯导风片;422、导风流道;4200、隔热板;4210、竖向片;4211、延伸片;50、燃气管;51、电磁阀;52、喷嘴组件;53、支架;54、固定盘;55、挡风板;60、散热板;61、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0.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取暖装置,包括外壳1,其竖立设置,该外壳1具有一进风单元10和出风单元11,所述进风单元10与出风单元11之间形成有风道12,该风道12具有与初始进风风向一致的第一风道120和与最终出风风向一致的第二风道121;一风机单元一2,该风机单元一2设置在第一风道120内,且固定在靠近进风单元10的位置上;一风机单元二3,该风机单元二3设置在第二风道121内,且固定在靠近出风单元11的位置上,使热风改变风向从出风单元11出风;一燃烧风筒4,该燃烧风筒4固定在风机单元一2上,能对第一风道120内的风压降级,所述燃烧风筒4与外壳1之间形成循环风道对外壳1降温;一点火单元5,该点火单元5固定在燃烧风筒4内,用于对接入的燃气或燃油点火燃烧;一导向板6,所述导向板6的延长线与风机单元二3的外缘之间形成切角,能引导风机单元二3的出风方向,同时增强出风单元11的风压;所述进风单元10为设定在外壳1上的若干进风孔,分设在外壳1的底端及侧壁,可以有效增强进风量,而且所述出风单元11设定在外壳1的侧部,使得风道12形成集中式风道12,在取暖装置使用时,风机单元一2启动,从进风单元10会有冷风被送入第一风道120,再经过点火单元5点火在燃烧风筒4内燃烧使冷风被加热为热风,热分从燃烧风筒4出来时会被导风单元42改变流向,靠向出风单元11出风,此时风机单元二3启动会在导向板6的引导下横向送风,风机单元一2产生的第一风道120与风机单元二3产生的第二风道121之间的会形成小于90度夹角的风向,最终将热风送至出风单元11出风,在出风单元11出风时由于两个风道12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配合导向板6的引导,使得风量能够得到大幅度增强,提升对空间的加热效率;本设计不仅结构简单,采用立式结构设计,不仅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而且第一风道120配合第二风道121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强热风的出风效率,同时能够对外壳1循环散热,达到在燃烧风筒4燃烧时外部无明火状态的目的,提升了取暖装置的使用性能。
21.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风筒4包括外风筒40、连接在外风筒40内的隔热筒41以及连接在外风筒40内壁的导风单元42,所述外风筒40的外壁通过设有多根立架400与风机单元一2连接固定,在靠近外风筒40下端口的外缘上开设有若干出风孔401,在风机单元一2的作用下,所述出风孔401风循环流至第一风道120内;所述外风筒40外壁分设有四根立架400,立架400底端固定连接在风机单元一2上,而且使外风筒40与风机单元一2之间有燃烧间隙,该燃烧间隙较短,因此在外风筒40中的点火单元5点火燃烧时会使得燃烧间隙变短,火焰燃烧更加充分,提升了取暖装置的燃烧性能;所述外风筒40上的出风孔401能够在风机单元一2启动将风送至第一风道120中时,冷风会从出风孔401出风至外风筒40与外壳1之间的流道中,而风机单元一2在启动时会在流道中会产生负压,将在流道内的风重新压回风机单元一2内再次进入第一风道120中,在冷风经过流道循环过程中能够对外壳1进行有效降温,避免机器运行过程中发生温度过高的安
全性问题;所述隔热筒41的外壁上均设有三个定位件一,利用定位件一与外风筒40连接定位,同时使隔热筒41与外风筒40之间留有隔热间隙;所述外风筒40外壁上还连接有固定箱403,所述固定箱403底端分别固定在立架400上,且上端与外壳1内壁连接,同时导向板6连接在固定箱403内壁的上表面,风机单元二3连接在固定箱403的侧壁上,同时使风机单元二3的出风方向对应出风单元11设计,所述固定箱403内的风腔容积大于燃烧风筒4的容积,从而可以提升风腔中容纳热风的容量,而且可以达到降低风压的作用,在进风单元10二送风时,可以提升出风风量;所述外风筒40的侧壁还开设有一便于燃气管50穿过的穿孔402,便于燃气通入点火单元5。
22.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风筒40的上端口具有高低差,所述外风筒40上端口的低处在靠近出风单元11的位置,所述外风筒40的下端口与风机单元一2之间具有燃烧间隙;所述外风筒40的截面积为直角梯形,上端为左高右低的形状,且低处靠近出风单元11,便于配合导风单元42引导第二风道121内的风向朝向出风单元11方向,所述外风筒40的下端口与风机单元一2之间的燃烧间隙能够有效保证火焰充分的燃烧。
23.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单元42包括导风圈420以及均设在导风圈420内壁的折弯导风片421,所述导风圈420两侧连接有隔热板4200,所述导风片引导风向朝向外风筒40上端口的低处,所述折弯导风片421之间形成有导风流道422;所述导风圈420的内径与隔热筒41的内径相同,导风圈420外壁上还分设有两个定位件二,通过螺丝将导风圈420与外风筒40连接,增强导风圈420结构的稳定性,所述隔热板4200对应外风筒40上端口的高度位置设置,固定在外风筒40的内壁上,同时定位件二还将导风圈420与外风筒40内壁隔开,使得导风圈420完全配合燃烧风筒4的出风方向,满足出风要求;所述折弯导风片421等间距连接在导风圈420内壁上,同时折弯导风片421由竖向片4210和折弯形成的延伸片4211组成,所述延伸片4211的延伸方向朝向出风单元11,从而改变第一风道120内经过导风流道422后的风向,使得风向偏离第一风道120的垂向状态,并朝向出风单元11方向,所述第一风道120的风向与折弯导风片421导向的风向之间的夹角在15度到45度,优选地设计为30度的夹角,从而有效对应出风单元11的出风方向。
24.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6的底端连接有一用于减少反光的散热板60,所述散热板60在靠近风机单元二3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61;所述导向板6的一端与风机单元二3连接,导向板6的另一端对应出风单元11的内壁连接,使得导向板6呈斜度设计,同时导风板6的延长线会与风机单元二3朝向出风单元11的出风方向之间形成有切角,更加便于对风机单元二3的出风进行导向,同时可以增大风机21单元的出风量,改变从导风单元42出风的风向推送至出风单元11,同时可以达到大风量出风的目的;所述散热板60侧壁上的散热孔61,能够在风机单元二3送风过程中,会进入散热板60与导向板6之间,然后从散热孔61出风,再进入固定箱403与外壳1之间风腔,再从风机单元二3送出,从而对外壳1的上顶板起到散热作用;所述散热板本体可以为防反光材料制成,也可以在散热板60底端可以涂覆有一层防反光涂层,能够有效减少燃烧风筒4燃烧火焰时产生的反光,确保取暖装置实现无明火的状态。
25.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单元一2包括风机固定架20以及风机21,所述风机固定架20固定在外壳1底部,使风机21与进风单元10之间留有进风间隙;
所述风机固定架20底端通过分设有四个支撑脚固定在外壳1底部,而且风机固定架20上设有若干进风口,所述风机21固定装配在风机固定架20中部,利用支撑脚的限定高度,使风机21与进风单元10之间的进风间隙,满足燃烧时进风的使用需求。
26.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单元11包括分设在外壳1内壁两侧的固定支架110以及若干个横向连接在固定支架110之间的出风导板111,所述出风导板111均朝斜下方等距设置;所述固定支架110为u型设计,开口方向朝向外壳1内部,同时出风导板111朝斜下方设置,与固定支架110的连接处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焊接点隐藏在固定支架110内壁,使得出风单元11外观上并不会看到焊点,提升出风单元11外部的美观度,而且出风导板111朝斜下方等距设定,同时限定出风导板111与地面的夹角范围,可以达到隐藏燃烧风筒4内的火焰,在用户使用时的视线观察中,看不到有明火状态的目的,提升了取暖装置的使用性能。
27.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导板111的延长线与地面的夹角范围在30到60度之间;优选地,如图2所示,将出风导板111的延长线与地面的夹角a设定在45度,此时可以最大程度的隐藏明火状态,使用者不会从出风单元11观察到有明火出现,提升取暖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28.本实施例中,所述点火单元5包括用于接入燃气的燃气管50、连接在燃气管50头部的电磁阀51、与燃气管50尾端配合连接的喷嘴组件52、连接在喷嘴组件52上的支架53、连接在支架53上的固定盘54以及便于喷嘴组件52穿过且与固定盘54连接固定的挡风板55,所述支架53通过螺丝与固定盘54连接;所述燃气管50采用波纹管,从燃气管50外部接头处接入外置的燃气源,所述燃气管50接入外壳1时,通过设定有接头与电磁阀51连接,所述喷嘴组件52连接在燃气管50的内接头处,置于燃烧风筒4的中轴线上,所述喷嘴组件52上的支架53通过螺丝固定在固定盘54上,同时固定盘54与挡风板55连接固定,方便对喷嘴组件52的装配和维修,提升取暖装置的实用性。
29.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底端分设有一组脚轮13以及一组脚垫14;所述外壳1底端在出风单元11的平面上有一组脚垫14,每个脚垫14由脚架140及连接在脚架140底端的脚垫141组成,所述脚垫14由软体材料制成,提升取暖装置落地的缓冲性,同时在外壳1的背面设有脚轮13,便于对取暖装置的运输和移动。
3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启动风机单元一2,使冷风从进风单元10进风至第一风道120中,同时燃气管50接入燃气,利用电磁阀51启动控制进气,然后进入点火装置点火,同时进入第一风道120的冷风为点火提供氧气,进而达到燃烧的目的,然后冷风经过燃烧加热形成热风,冷风进入燃烧风筒4中时,会有部分冷风从出风孔401出风,再在风机单元一2的作用下重新循环至第一风道120中,从而对外壳1降温冷却,在冷风从燃烧风筒4经过导风单元42的导风作用后,使风道12改变垂向的出风方向,引导风向以导风单元42为基准,朝向出风单元11方向出风,形成出风状态一,同时风机单元二3启动会将出风状态一的风改变出风风向,使热风经过第二风道121从出风单元11出风,此时风机单元二3的风在导向板6的作用下集中向出风单元11方向,提升了取暖装置热风的出风效率,而且风机单元二3送风过程中,会进入散热板60与导向板6之间,然后从散热孔61出风,再进入固定箱403与外壳1之间风腔中,再从风机单元二3送出,从而对外壳1的上顶板起到散热作用。
31.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