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蜂鸣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0 02: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蜂鸣器装置,特别是涉及以下这样的蜂鸣器装置:在壳体内配置有共鸣室和使振动板面向该共鸣室的压电蜂鸣器,在壳体设置有使来自压电蜂鸣器的声音放出的放音孔。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上述蜂鸣器装置中,在具有放音孔的壳体上与放音孔分开地设置排水孔的技术。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兼用作放音孔和排水孔的放音兼排水孔设置于壳体的技术。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7

93999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5

1298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7.如专利文献1的蜂鸣器装置那样,在与放音孔分开地将排水孔设置于壳体的结构中,共鸣室内的共鸣频率随着排水孔的增加而变化,声压降低成为问题。
8.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考虑将放音孔和排水孔形成为小径,但在该情况下,伴随小径化,存在排水孔的排水性下降或者因表面张力而形成的水膜铺张在孔内表面的可能性,存在因该水膜而导致放音性降低、或者残留在壳体内的水成为作为电子部件的压电蜂鸣器的故障主要原因等其他不良情况。
9.此外,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将兼用作放音孔和排水孔的放音兼排水孔设置于壳体的现有结构中,放音兼排水孔为圆形孔,配置成与共鸣室的周面相接。因此,在壳体向应组装蜂鸣器装置的支承体(例如车体等)的组装角度产生偏差的情况下,放音兼排水孔与共鸣室周面的连通部从共鸣室周面的最下部偏离,因此,可能无法将顺着共鸣室周面流下到周面的最下部的水从放音兼排水孔顺畅地排出。
10.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部件中,如果放音兼排水孔为小径,则与专利文献1的结构同样,也会产生由水膜引起的不良情况。
11.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解决现有结构的上述问题的蜂鸣器装置。
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蜂鸣器装置,在壳体内配置有共鸣室和使振动板面向该共鸣室的压电蜂鸣器,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放音兼排水孔,该放音兼排水孔兼用于从所述压电蜂鸣器放出声音和从所述共鸣室内排水,所述蜂鸣器装置的第1特征在于,所述共鸣室形成为大致圆筒孔状,所述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在共鸣室轴向上与所述共鸣室的周面相邻,且该缘部形成为沿着该周面延伸,所述放音兼排水孔
形成为包围直径5毫米以上的圆的尺寸。
14.此外,本发明在第1特征的基础上,其第2特征在于,所述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周向上的一侧的缘部和另一侧的缘部以随着在共鸣室径向上靠向外侧而逐渐分离的方式打开,并形成为关于该放音兼排水孔的共鸣室周向上的二等分线而线对称。
15.此外,本发明在第2特征的基础上,其第3特征在于,所述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周向上的一侧的缘部和另一侧的缘部相对于所述二等分线分别各打开20
°

16.此外,本发明在第1至第3中的任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4特征在于,所述放音兼排水孔具有多个,且在共鸣室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
17.此外,本发明在第1至第4中的任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5特征在于,在共鸣室周向上,所述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的宽度比内侧的缘部的宽度大。
18.此外,本发明在第1至第5中的任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6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的所述放音兼排水孔开口的正面具有低位面部和高位面部,该低位面部与该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相连,该高位面部与放音兼排水孔的其他的缘部相连,形成在所述低位面部与所述高位面部之间的阶梯部从该外侧的缘部的两端向分别离开所述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周向上的一侧的缘部以及另一侧的缘部的一侧延伸。
19.此外,本发明在第1至第6中的任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7特征在于,所述共鸣室的周面形成为向所述壳体的正面侧逐渐扩径的锥面。
20.发明效果
21.根据第1特征,在将共鸣室形成为大致圆筒孔状的壳体设置有放音兼排水孔的蜂鸣器装置中,放音兼排水孔形成为包围直径5毫米以上的圆的尺寸,因此,不仅能够充分确保孔的开口面积,发挥良好的排水性,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水膜张设在孔内表面,防止由水膜引起的放音性下降。在此基础上,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在共鸣室轴向上与共鸣室的周面相邻且形成为沿着该周面延伸,因此,通过所述外侧的缘部沿着共鸣室周面在周向上延伸,放音兼排水孔与共鸣室周面的连通部在周向上扩展,因此,即使在壳体向应安装蜂鸣器装置的支承体的安装角度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放音兼排水孔的外侧的缘部露出于共鸣室周面的最下部,因此,能够将顺着共鸣室周面流下至周面的最下部的水从放音兼排水孔顺畅地排出。这样,放音兼排水孔的外侧的缘部沿着共鸣室周面延伸这一点产生的效果与能够充分确保前述的开口面积的尺寸效果相辅相成,作为整体能够不受上述安装角度的偏差影响而得到良好且顺畅的排水性,因此,水不易残留在壳体内,能够有助于抑制蜂鸣器装置的故障发生。
22.此外,根据第2特征,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周向上的一侧的缘部和另一侧的缘部以随着在共鸣室径向上靠向外侧而逐渐分离的方式打开,并形成为关于放音兼排水孔的共鸣室周向上的二等分线而线对称,因此,即使在壳体相对于支承体的安装角度与正规的安装角度相比向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发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受其影响而确保放音兼排水孔的顺畅的排水性。
23.此外,根据第3特征,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周向上的一侧的缘部和另一侧的缘部相对于上述二等分线分别各打开20
°
,因此,即使在壳体相对于支承体的安装角度与正规的安装角度相比向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发生偏差的情况下,只要该偏差在20
°
以下,就能够不受上述偏差影响而确保放音兼排水孔的顺畅的排水性。
24.此外,根据第4特征,放音兼排水孔具有多个,且在共鸣室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因此,无论将哪个放音兼排水孔配置于共鸣室周面的最下部,都能够进行排水,因此壳体相对于支承板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提高。
25.此外,根据第5特征,在共鸣室周向上,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的宽度比内侧的缘部的宽度大,因此,不用特别增大各放音兼排水孔的开口面积,就能够使放音兼排水孔与共鸣室周面的连通部在周向上扩展,能够将沿着共鸣室周面流下的水自放音兼排水孔更高效且顺畅地排出。
26.此外,根据第6特征,壳体上的放音兼排水孔开口的正面具有低位面部和高位面部,该低位面部与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相连,该高位面部与放音兼排水孔的其他的缘部相连,形成在这些低位面部与高位面部之间的阶梯部从外侧的缘部的两端向分别离开放音兼排水孔的共鸣室周向上的一侧的缘部以及另一侧的缘部的一侧延伸,因此,从放音兼排水孔到达壳体的正面侧的水能够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顺着阶梯部顺畅地流出,能够进一步提高放音兼排水孔的排水性。
27.此外,根据第7特征,共鸣室的周面形成为向壳体的正面侧逐渐扩径的锥面,因此顺着该周面下降的水通过锥面的斜度而顺畅地流动至周面的最下部前端,能够从在此处开口的放音兼排水孔向壳体外流出。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从共鸣室内进行排水。
附图说明
28.图1是从正面下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蜂鸣器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29.图2是所述蜂鸣器装置的正视图(沿图1中的箭头2方向的视图)。
30.图3是沿图2中的3

3线的放大剖视图。
31.图4是沿图2中的4

4线的放大剖视图。
32.图5是从斜后方观察安装于支承板的蜂鸣器装置的局部剖切立体图(沿图3中的箭头5方向的视图)。
33.图6是所述蜂鸣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34.图7是示出顺着共鸣室周面下降而到达放音兼排水孔的水的流动的一例的说明图(沿图4中的箭头7方向的放大剖视图)。
35.图8是示出从共鸣室出来并从放音兼排水孔到达壳体正面侧的水的流动的一例的说明图(沿图2中的箭头8方向的放大剖视图)。
36.图9中,(a)是处于纵置安装姿态的蜂鸣器装置的正视图,(b)是处于向左右一侧的横置安装姿态的蜂鸣器装置的正视图,(c)是处于向左右另一侧的横置安装姿态的蜂鸣器装置的正视图。
37.标号说明
38.b:蜂鸣器装置;
39.c:共鸣室;
40.h1~h3:作为放音兼排水孔的第1~第3放音兼排水孔;
41.10:壳体;
42.11ki:作为周面的共鸣室形成壁部的内周面;
43.15:作为壳体正面的壳体罩的正面;
44.15h:壳体正面的高位面部;
45.15l:壳体正面的低位面部;
46.15s:壳体正面的阶梯部;
47.21: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
48.22: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周向上的一侧的缘部;
49.23: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周向上的另一侧的缘部;
50.24:放音兼排水孔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内侧的缘部;
51.30:压电蜂鸣器;
52.31:振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54.首先,在图1至图4中,在作为车辆的汽车的车体适当部位,安装有根据驾驶状况而向车外的人或驾驶员发出警报(例如左转时的警报、后退时的警报等)的蜂鸣器装置b。
55.蜂鸣器装置b具备:壳体10,其为合成树脂制成;共鸣室c,其划分形成在该壳体10内;压电蜂鸣器30,其使振动板31面向共鸣室c;以及放音兼排水孔h1~h3,其设置于壳体10且兼用于从压电蜂鸣器30放出声音和从共鸣室c内排水。特别是实施方式的放音兼排水孔h1~h3具有多个,且在共鸣室c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
56.壳体10由壳体主体11和箱状的壳体罩12分开构成,该壳体主体11形成为中空的箱状,该壳体罩12以覆盖壳体主体11的除了下表面以外的表面的方式嵌合于该壳体主体11。
57.在壳体主体11与壳体罩12的嵌合面之间设置有将它们之间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的多个结合机构13,各个结合机构13具备:多个卡定孔12a,它们设置于上述嵌合面中的任一方(在图示例中为壳体罩12);以及多个卡定爪11t,它们分别突出设置于另一方(在图示例中为壳体主体11),并分别以能够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定于多个卡定孔12a。另外,作为壳体主体11与壳体罩12之间的结合手段,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的结合机构13,例如,也能够实施螺纹紧固、铆接、销紧固等结合手段。
58.在壳体罩12的多个特定外表面(例如左右侧面和背面),能够有选择地且能够拆装地安装有夹具40,夹具40用于将壳体10安装固定于支承蜂鸣器装置b的支承体、例如固定于车体的支承板f。夹具40由弹性材料(例如硬质橡胶)形成。另外,夹具40也可以不经由支承板f而直接安装固定于车体的板状部,在该情况下,车体成为支承体。
59.接着,对夹具40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在壳体罩12的多个特定外表面(例如左右侧面和背面)突出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彼此平行的一对支承轨道12r,两个支承轨道12r的上端之间通过兼作针对夹具40的滑动止动件的连结框12s而结合。另一方面,夹具40具有基座41,该基座41在背面一体地具有能够滑动地夹持支承在一对支承轨道12r之间的被支承部41b。在该基座41的背面(即被支承部41b)与壳体罩12的上述特定外表面之间的对置面,形成有能够彼此卡合和脱离的第1、第2卡定突起41bt、12t。
60.因此,通过使这些卡定突起41bt、12t相互卡定且使被支承部41b的上端与所述连结框12s卡合,从而基座41(进而夹具40)能够固定于支承轨道12r上的固定位置。
61.此外,在夹具40安装于支承板f的安装状态下,从基座41的表面呈锥状立起的基座
末端部41a隔着缓冲体43与支承板f对置配置。此外,在基座41的表面中央部突出设置有支柱部45,该支柱部45穿过缓冲体43的中心孔43h而向外侧延伸,该支柱部45的末端部一体地具有一对弹性卡定爪45t,该一对弹性卡定爪45t的末端部能够与缓冲体43的中心孔43h卡合。在这两个弹性卡定爪45t的中间部外表面突出设置有卡定突部45tk,该卡定突部45tk能够弹性地卡定于支承板f的卡合孔fh的缘部,卡合孔fh的缘部能够夹持并固定在该卡定突部45tk与缓冲体43之间。
62.在将安装于壳体10的夹具40安装至支承板f时,在基座末端部41a与弹性卡定爪45t之间,预先将缓冲体43临时固定于夹具40。并且,如果从该状态将夹具40的弹性卡定爪41t压入支承板f的卡合孔fh内,则夹具40能够以图4所示的方式安装于支承板f。这样,能够将夹具40(进而壳体10)固定于支承板f,进而固定于车体。
63.接着,更具体地说明壳体主体11的结构。壳体主体11具备:箱状的壳体主体主部11m,其正面侧开放;大致圆筒状的共鸣室形成壁部11k,其与该壳体主体主部11m的内表面一体地结合;以及加强肋部11a,其将共鸣室形成壁部11k与壳体主体主部11m的底壁相互间一体地结合,在壳体主体主部11m的底面一体地连接设置有连接器部11c。
64.共鸣室形成壁部11k的内部空间构成共鸣室c。实施方式的共鸣室形成壁部11k的内周面形成为向正面侧缓缓地扩径的锥状,该锥状的内周面构成共鸣室c的周面11ki。通过该锥形的斜度,侵入到共鸣室c的周面11ki的水向壳体10的正面侧顺畅地流下。
65.在共鸣室形成壁部11k的开放后端,以将其封闭的方式安装有压电蜂鸣器30的外周部。压电蜂鸣器30具有振动板31和压电元件32,该振动板31呈圆板状且外周部固定于共鸣室形成壁部11k,该压电元件32与振动板31的中央部接合。
66.在壳体主体主部11m的背面固定有一对端子34、35,该一对端子34、35的一端经由引线而与振动板31和压电元件32连接。这两个端子34、35经由电阻36连接,而且,各端子34、35的另一端向下方延伸并向连接器部11c内露出,该露出部构成能够与外部接线连接的连接器端子部。而且,该连接器端子部经由外部布线与未图示的电子控制装置连接。
67.壳体罩12的前壁部以堵塞共鸣室c的前表面的大部分的方式与共鸣室形成壁部11k相邻配置。而且,在该壳体罩12的前表面即正面15设置有:第1放音兼排水孔h1,其在壳体10被纵置配置(参照图9的(a))的状态下成为最下位置;第2放音兼排水孔h2,其在壳体10被向左右一侧横置配置(参照图9的(b))的状态下成为最下位置;以及第3放音兼排水孔h3,其在壳体10被向左右另一侧横置配置(参照图9的(c))的状态下成为最下位置。
68.各个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21在共鸣室轴向上与共鸣室c的周面11ki相邻,且缘部21形成为沿着周面11ki的周向延伸(在实施方式中为圆弧状)。并且,各放音兼排水孔h1~h3形成为包围直径5毫米以上的假想圆x的尺寸。
6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共鸣室c的周面11ki的外端缘部形成有锥状的小的倒角面11kic,共鸣室c的周面11ki与上述缘部21经由相当于该倒角面11kic的小阶梯面而连接。另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倒角面11kic。
70.此外,各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在共鸣室周向上的一侧的缘部22与另一侧的缘部23以随着在共鸣室径向上靠向外侧而逐渐分离的方式打开,并且形成为关于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共鸣室周向上的二等分线l而线对称。
71.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明示的那样,各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在共鸣室
周向上的一侧的缘部22与另一侧的缘部23关于二等分线l分别各打开20
°
,该二等分线l通过共鸣室c(进而振动板31)的中心轴线并在共鸣室周向上将各放音兼排水孔h1~h3二等分。
72.并且,各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21形成为其宽度在共鸣室周向上比内侧的缘部24的宽度大。此外,该内侧的缘部24在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在共鸣室径向上向内侧中间较高的山形形状,由此,各放音兼排水孔h1~h3能够成为以下这样的孔形状:如上所述形成为包围直径5毫米以上的假想圆x的尺寸,并且能够极力抑制孔的开口面积。
73.此外,壳体10(更具体而言,壳体罩12)的开设有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前表面即正面15具有低位面部15l和高位面部15h,该低位面部15l与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21相连,该高位面部15h与其他缘部22~24相连。而且,在这些低位面部15l与高位面部15h之间形成的阶梯部15s形成为,从外侧的缘部21的两端向分别离开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在共鸣室周向上的一侧的缘部22以及另一侧的缘部23的一侧(换言之,在各个缘部22、23的延长线上呈直线状)延伸。
74.接着,对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75.关于蜂鸣器装置b,从未图示的电子控制装置向压电蜂鸣器30发送电信号时,蜂鸣器装置b通过与压电元件32联动的振动板31的振动而发出警报声,该警报声通过共鸣室c被放大并从第1~第3放音兼排水孔h1~h3发出。
76.此外,用于将蜂鸣器装置b的壳体10安装至作为支承体的支承板f的夹具40通过将其有选择地安装于壳体10(更具体而言为壳体罩12)的多个特定外表面(在实施方式中为左右侧面和背面)中的任一个,能够选择壳体10相对于支承板f的多个安装姿态。即,如图9的(a)~(c)所例示的那样,能够选择第1放音兼排水孔h1成为面向共鸣室c的最下部的位置的纵置安装姿态、第2放音兼排水孔h2成为面向共鸣室c的最下部的位置的第1横置安装姿态、以及第3放音兼排水孔h3成为面向共鸣室c的最下部的位置的第2横置安装姿态中的任一个。
77.另外,在蜂鸣器装置b中,雨水、结露水等有可能进入并滞留于壳体10内、特别是共鸣室c,在该情况下,为了将水向外部排出,第1~第3放音兼排水孔h1~h3中的任一个(特别是位于最下方位置的放音兼排水孔)被用作排水孔。例如,在壳体10处于纵置安装姿态的情况下,位于最下位置的第1放音兼排水孔h1成为排水孔,并从此处排水。此外,在壳体10处于向左右一侧或另一侧的横置安装姿态的情况下,位于最下位置的第2放音兼排水孔h2或第3放音兼排水孔h3成为排水孔,并从此处排水。
78.对于壳体10处于纵置安装姿态且第1放音兼排水孔h1成为排水孔的情况,说明排水方式的一例。
79.当水附着于共鸣室c的周面11ki时,水顺着周面11ki向最下部侧流下。在该情况下,共鸣室c的周面11ki是向壳体罩12的正面侧(前方)逐渐扩径的锥面,因此,如图7所示,顺着周面11ki下降的水w由于锥面的斜度而流动至周面11ki的最下部前端,并从在此处开口的第1放音兼排水孔h1向壳体罩12外流出。
8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蜂鸣器装置b中,第1放音兼排水孔h1形成为能够包围直径5毫米以上的假想圆x的尺寸,因此,不仅能够充分确保孔的开口面积,发挥良好的排水性,而
且能够有效地抑制水膜张设在孔内表面,防止由水膜引起的放音性下降。
81.在此基础上,第1放音兼排水孔h1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21在共鸣室轴向上与共鸣室c的周面11ki的最下部相邻,且该缘部21形成为沿着该周面11ki延伸(在实施方式中呈圆弧状)。由此,该外侧的缘部21沿着共鸣室c的周面11ki较长地延伸,由此,第1放音兼排水孔h1与共鸣室c的周面11ki的连通部在周向上扩展,因此,即使在壳体10向应安装蜂鸣器装置b的支承板f安装的安装角度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1放音兼排水孔h1的外侧的缘部21露出于共鸣室c周面的最下部。因此,能够将顺着共鸣室c的周面11ki流下至周面11ki的最下部前端的水w从第1放音兼排水孔h1顺畅地排出。
82.这样,第1放音兼排水孔h1的外侧的缘部21沿着共鸣室c的周面11ki延伸这一点产生的效果与能够充分确保上述的开口面积的尺寸效果相辅相成,作为整体不受上述安装角度的偏差影响而能够得到良好且顺畅的排水性,因此,水不易残留在壳体10内,能够有助于抑制蜂鸣器装置b的故障发生。
83.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放音兼排水孔h1的在共鸣室周向上的一侧的缘部22和另一侧的缘部23以随着在共鸣室径向上靠向外侧而逐渐分离的方式打开,并形成为关于第1放音兼排水孔h1的在共鸣室周向上的所述二等分线l而线对称。由此,即使在壳体10相对于支承板f的绕共鸣室c(进而振动板31)的中心轴线的安装角度与正规的安装角度相比,向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发生偏差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其影响,而能够确保第1放音兼排水孔h1的顺畅的排水性。
84.在该情况下,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放音兼排水孔h1的上述一侧的缘部22和另一侧的缘部23关于上述二等分线l分别各打开20
°
,因此,只要该安装角度向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的偏差分别为20
°
以下,就能够使第1放音兼排水孔h1的外侧的缘部21露出于共鸣室c的周面11ki的最下部。由此,能够不受上述偏差影响而确保第1放音兼排水孔h1的顺畅的排水性。
85.在此基础上,本实施方式的放音兼排水孔h1~h3具有多个,且在共鸣室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由此,无论将该哪个放音兼排水孔h1~h3配置于共鸣室c的周面11ki的最下部(换言之,无论将壳体10以上述的纵置安装姿态、向一侧以及另一侧的横置安装姿态中的哪个姿态安装),都能够无障碍地排出水w,因此壳体10相对于支承板f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提高。
86.而且,各个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21形成为,其宽度在共鸣室周向上比内侧的缘部24的宽度大。由此,不用特别增大各放音兼排水孔h1的开口面积,就能够使各放音兼排水孔h1与共鸣室c的周面11ki的连通部在周向上扩展,因此,能够将沿着共鸣室c的周面11ki流下的水w自各放音兼排水孔h1更高效且顺畅地排出。
8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罩12的各放音兼排水孔h1~h3开口的正面15具有低位面部15l和高位面部15h,该低位面部15l与各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21相连,该高位面部15h与其他的缘部22~24相连,在这些低位面部15l与高位面部15h之间形成的阶梯部15s从外侧的缘部21的两端向分别离开各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在共鸣室周向上的一侧的缘部22以及另一侧的缘部23的一侧延伸。由此,如图8所示,从各放音兼排水孔h1~h3到达壳体10的正面15侧的水w能够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顺着阶梯部15s而顺畅地流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各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排水性。
88.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89.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蜂鸣器装置b设置使用于汽车等车辆的情况,但也可以将本发明的蜂鸣器装置设置使用于车辆以外的各种装置。
90.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放音兼排水孔h1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21形成为大致沿着共鸣室c的周面11ki延伸的圆弧状的情况,但只要是大致沿着共鸣室c的周面11ki延伸的形状即可,并不限定于圆弧状,例如也可以是大致沿着共鸣室c的周面11ki延伸的直线状,但是,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从放音兼排水孔h1~h3顺畅地排水,优选将外侧的缘部21形成于在正面观察时与共鸣室c的周面11ki相接的位置或者比其低的位置。
91.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为了能够从多个安装姿态中选择蜂鸣器装置b向支承体(支承板f)安装的安装姿态而在壳体10设置多个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情况,但在本发明中,放音兼排水孔也可以是单一的,在该情况下,将蜂鸣器装置仅以一定姿态安装于支承体。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