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可移动的梁载荷处理系统的炉的制作方法

2021-11-20 00: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可移动的梁载荷处理系统的炉(1),特别是用于加热或热处理黑色金属或有色金属材料(m),所述炉包括:

炉腔室(2),所述炉腔室在所述材料(m)的炉装载部段(2a)与炉卸载部段(2b)之间沿着纵向方向(x

x)延伸;

第一梁(10),所述第一梁(10)被布置在所述腔室(2)内并且限定用于所述腔室(2)中待处理的所述材料(m)的多个主支撑件,所述多个主支撑件在所述炉装载部段(2a)与所述炉卸载部段(2b)之间的长度上延伸,并且所述多个主支撑件彼此横向间隔开以便将所述材料(m)支撑在所述炉腔室(2)中的不同横向位置中,并且所述多个主支撑件从所述腔室的炉床(3)升高;

第二梁(20),所述第二梁(20)被布置在所述腔室内部并且限定用于所述材料(m)的多个临时支撑件,所述多个临时支撑件在所述炉装载部段(2a)与所述炉卸载部段(2b)之间的长度上延伸,且所述多个临时支撑件彼此横向间隔开并且与所述主支撑件交替,其中所述第二梁(20)相对于所述第一梁(10)是可周期地移动的,以便赋予所述材料(m)在所述炉装载部段(2a)与所述炉卸载部段(2b)之间的具有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x

x)的运动分量的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10)或所述第二梁(20)或所述第一梁(10)和所述第二梁(20)两者相对于所述炉腔室(2)是以具有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x

x)的运动分量(y

y)的运动方式可移动的,以便在所述材料(m)与所述第一梁(10)之间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x

x)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周期地改变所述材料(m)在所述第一梁(10)上的横向搁置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其中,所述第一梁(10)和/或所述第二梁(20)能够以具有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x

x)的运动分量(y

y)的运动方式移动,而与具有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x

x)的运动分量的任何运动无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炉,其中,所述第二梁(20)相对于所述第一梁(10)还是竖直地可移动的,以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

降低位置,其中,所述第二梁(20)相对于所述腔室(2)的炉床(3)被布置在低于所述第一梁(10)的高度的高度处,使得所述材料(m)搁置在所述第一梁(10)上,以及

升高位置,其中,所述第二梁(20)相对于所述腔室(2)的炉床(3)被布置在高于所述第一梁(10)的高度的高度处,以便将所述材料(m)从所述第一梁(10)上的所述支撑件提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其中,所述第二梁(20)能够相对于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x

x)的运动独立地竖直移动。5.根据独立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所述的炉,其中,仅所述第一梁(10)相对于所述炉腔室(2)以具有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x

x)的运动分量(y

y)的运动方式移动,而所述第二梁(20)能够相对于所述炉床(3)以仅具有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x

x)的运动分量和/或竖直运动分量(z

z)的运动方式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其中所述第一梁(10)相对于所述炉腔室(2)以仅具有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x

x)的运动分量(y

y)的运动方式移动。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所述的炉,其中,所述第一梁(10)中的每一个和所述第二梁(20)中的每一个分别由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21)支撑,所述第一立柱(11)和所述第二立柱(21)在各自的贯通开口(11a;21a)处穿过所述炉腔室(2)的炉床(3),
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梁(10)和所述第二梁(20)分别通过第一运动器件(100)和第二运动器件(200)是可移动的,所述第一运动器件(100)和所述第二运动器件(200)布置在所述腔室(2)的炉床(3)之下的工艺腔室(5)中,并且所述第一运动器件(10)和所述第二运动器件(20)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立柱(11)和所述第二立柱(21)运动学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10;20)。8.根据权利要求6和7所述的炉,其中,所述第一运动器件(100)适合于使所述第一梁(10)仅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平移。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炉,其中,所述第一运动器件(100)是可控制的,使得施加在所述第一梁(10)上的横向平移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梁(10)的横向宽度。10.根据权利要求6和7所述的炉,其中,所述第二运动器件(200)包括:

第一装置(201),所述第一装置(201)适合于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x

x)平移所述第二梁(20);以及

第二装置(202),所述第二装置(202)适合于竖直地移动所述第二梁(20),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装置(201)和所述第二装置(202)能够彼此独立地操作。11.根据权利要求3和10所述的炉,其中,所述第二装置(202)是可控制的,使得施加在所述第二梁(20)上的竖直平移的宽度能够周期地允许所述第二梁在所述降低位置和所述升高位置之间通过。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和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炉,包括控制单元(300),所述控制单元(300)被编程为根据预定的操作顺序单独地或彼此协调地操作所述第一运动器件(100)和所述第二运动器件(200),所述预定的操作顺序旨在:

在所述炉装载部段(2a)与所述炉卸载部段(2b)之间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x

x)移动所述材料(m);和/或

在所述材料(m)与所述第一梁(10)之间产生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x

x)的相对移动,以便周期地改变所述材料(m)在所述第一梁(10)上的所述横向搁置位置。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炉,其中,所述控制单元(300)被编程为根据以下操作顺序来操作至少与所述第二运动器件(200)的第二装置(202)协调的所述第一运动器件(100),以改变所述材料(m)在所述第一梁(10)上的横向搁置位置:a)操作所述第二装置(202)以将所述第二梁(20)保持或使所述第二梁(20)进入到所述降低位置,使搁置在所述第一梁(10)上的所述材料(m)处于第一横向搁置位置;b)操作所述第一运动器件(100)以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来将所述第一梁(10)从初始横向位置平移第一横向距离(δy1)到最终横向位置,以在相同的横向平移中拖曳搁置在所述第一梁10)上的所述材料(m);c)操作所述第二装置(202)以将所述第二梁(20)带到所述升高位置,从而将所述材料(m)从其在所述第一梁(10)上的支撑件提升;以及d)操作所述第一运动器件(100)以使所述第一梁(10)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平移第二横向距离(δy2),从而使所述第一梁从所述最终横向位置移动;e)操作所述第二装置(202)以使所述第二梁(20)返回到所述降低位置,从而将搁置在所述第一梁(10)上的所述材料(m)带到与所述第一横向搁置位置横向间隔开所述第二横向距离(δy2)的第二横向搁置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横向距离(δy2)可以与所述第一横向距离(δy1)相同或不同。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炉,其中,所述控制单元(300)被编程为根据以下操作顺序来操作至少与所述第二运动器件(200)的所述第二装置(202)协调的所述第一运动器件(100),以便改变所述材料(m)在所述第一梁(10)上的横向搁置位置:a)操作所述第二装置(202)以将所述第二梁(20)保持或带到所述升高位置,从而将所述材料(m)从所述第一梁(10)上的所述支撑件从第一横向搁置位置提升;b)操作所述第一运动器件(100)以使所述第一梁(10)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从初始横向位置平移横向距离(δy)到最终横向位置;以及c)操作所述第二装置(202)以将所述第二梁(20)带到所述降低位置,从而使所述材料(m)在与所述第一横向搁置位置横向间隔开所述横向距离(δy)的第二横向搁置位置中搁置在所述第一梁(10)上。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炉,其中,所述控制单元(300)被编程为操作仅与所述第二运动器件(200)的所述第二装置(202)协调的所述第一运动器件(100),使所述第二运动器件(200)的所述第一装置(202)不活动,以便改变所述材料(m)在所述第一梁(10)上的横向搁置位置,而不对所述材料(m)赋予所述炉装载部段(2a)与所述炉卸载部段(2b)之间的具有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x

x)的运动分量的运动。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炉,其中,所述控制单元(300)被编程为操作与所述第二运动器件(200)的所述第二装置(202)和所述第一装置(201)两者均协调的所述第一运动器件(100),以便改变所述材料(m)在所述第一梁(10)上的横向搁置位置,同时在所述材料(m)上赋予所述炉装载部段(2a)与所述炉卸载部段(2b)之间的具有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x

x)的运动分量的运动。17.根据权利要求7至16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所述的炉,其中,所述第一梁(10)的第一立柱(11)均通过第一支撑结构(110)彼此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0)与所述第一运动器件(100)运动学地相关联,以用于和所述相关联的第一立柱(11)和第一梁(10)一起相对于所述腔室(2)的炉床(3)横向地平移,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0)被布置在所述工艺腔室(5)中,所述工艺腔室被制造在所述腔室(2)的炉床(3)与所述炉(1)的支撑底座(4)之间。18.根据权利要求10和17所述的炉,其中,所述第二梁(20)的第二立柱(21)均通过第二支撑结构(211)彼此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11)与所述第二运动器件(200)的第一装置(201)运动学地相关联,以用于与所述相关联的第二立柱(21)和第二梁(20)一起相对于第三支撑结构(212)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x

x)平移,并且其中,所述第三支撑结构(212)运动学地与所述第二运动器件(200)的第二装置(202)相关联,以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11)一起相对于所述腔室(2)的炉床(3)竖直地移动,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三支撑结构(211,212)被布置在所述工艺腔室(5)中。

技术总结
一种具有可移动的梁载荷处理系统的炉(1),特别是用于加热或热处理黑色金属或有色金属材料(M),该炉包括:


技术研发人员:吉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SMS集团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19
技术公布日:2021/11/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