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永磁双电源切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2: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开关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永磁双电源切换开关。


背景技术:

2.双电源切换开关即因故停电自动切换到另一个电源的开关,一般双电源切换开关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小区、医院、机场、码头、消防、化工等多种重要场所,目前双电源切换开关主要有ats自动转换开关和sts静态切换开关。
3.现有公告号为cn2056093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电源开关,它包括常用电源、备用电源和电机,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上设有常用电源推杆和备用电源推杆,电机轴上安装圆盘,圆盘上设置转动轴;所述备用电源推杆和常用电源推杆分别由常用电源推进轴和备用电源推进轴夹紧,常用电源推进轴和备用电源推进轴分别设于常用电源滑动箱和备用电源滑动箱内;在所述常用电源和电机之间转动设置常用电源杠杆,在备用电源和电机之间转动设置备用电源杠杆,常用电源杠杆的末端与常用电源滑动箱连接,备用电源杠杆的末端与备用电源滑动箱连接;所述常用电源杠杆和备用电源杠杆的头端设有槽口,圆盘转动时转动轴能够滑入该槽口中。
4.上述这种双电源开关虽然能够起到在停电时自动切换到另一个电源的效果,但是由于需要通过带动圆盘的转动,并通过备用电源推杆的作用实现电源的切换,整体过程复杂,导致响应速度慢,电源切换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磁双电源切换开关,具有能够快速响应切换,达到高效切换不易出现延迟的效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永磁双电源切换开关,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中的支架,所述支架中设置有两个开关本体,任意所述开关本体包括电磁件、控制件和动触头,所述电磁件与支架连接,所述控制件连接电磁件和动触头,所述电磁件用于驱动控制件带动动触头运动,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供零线连接的零线连接件,所述壳体上设置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进线端设置有与开关本体连接的进线组件,所述出线端设置有出线组件和换导组件,所述进线组件个数与开关本体一致,所述出线组件与换导组件之间连接有出线铜组,所述出线组件与其中一个开关本体之间通过动触头导通,所述换导组件与另一个开关本体之间通过动触头导通,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在开关本体断电时控制动触头复位的限位组件,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单个开关本体导通的分控机构。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线组件包括多个进相件,多个所述进相件分别连接三相电的a相、b相和c相,任意一个所述进相件包括接线端和与接线端一端连接的进线触头,所述接线端与支架连接,所述接线端远离进线触头的一端外接进导线,所述进线
触头上设置有用于与动触头接触导通的进线触点。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线组件包括多个出相件,多个所述出相件分别连接三相电的a相、b相和c相,任意一个所述出相件包括引出端和与引出端一端连接的出线触头,所述引出端与支架连接,所述引出端远离出线触头的一端外接出导线,所述出线触头上设置有用于与动触头接触导通的出线触点,所述引出端背离出线触头的一侧与出线铜组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导组件包括多个换接件,任意一个所述换接件包括切换端和与切换端一端连接的换导触头,所述切换端与支架连接,所述切换端远离换导触头的一端与出线铜组连接,所述换导触头上设置有用于与动触头接触导通的静触点。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线铜组包括多个出线件,所述出线件包括导体和设置于导体两端的导头,所述导体两端的导头分别与对应相同三相电相位的引出端和切换端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件包括若干动力部和导通部,所述动力部与电磁件连接,所述导通部包括导通架、导片和触架,所述触架与动力部远离电磁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导通架设置于动力部中并一端穿出动力部和触架,所述导通架穿出触架的一端连接导片,所述导片端部与触架接触,所述触架背离导片的一侧连接动触头,所述电磁件得电时带动控制件移动,以使所述动触头将进线组件与出线组件导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若干限位座,若干所述限位座上均连接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框、限位件和限位弹性件,所述限位框一端与限位座铰接,所述限位框与限位座铰接处设置限位弹性件,所述限位框上开设有供电磁件穿出的让位口,所述限位框与控制件之间通过限位件连接,所述开关本体不通电时,所述限位弹性件处于原长状态,所述限位框处于初始位置,所述动触头进线组件和出线组件分离。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分控机构,所述分控机构包括支撑架和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的分控件,所述分控件两端分别延伸至限位框上,其中一个所述开关本体通电时带动限位框绕限位座转动,所述限位框推动分控件的一端,所述分控件的另一端与不通电的开关本体处限位框压触。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连接座,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分断控制件,所述分断控制件包括手控部、转动轴和多个分断触手,所述连接座上连接有压座,所述转动轴设置于连接座和压座之间并沿安装处转动,所述手控部与转动轴一端连接,多个所述分断触手沿转动轴轴线间隔设置,所述限位框远离限位座的一端设置有朝向分断控制件延伸的拨片,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手控部穿出的手控槽,所述转动轴转动时带动分断触手转动,以使所述分断触手与拨片压触时实现手动断电。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中还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位于进线组件、出现组件、换导组件与壳体底部之间。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电磁件在通电时提供电磁力,瞬间驱动控制件带动动触头运动,使得在正常使用时,动触头直接将进线组件和出线组件导通,当出现断电时,开关本体失电,在限位组件的作用复位,此时动触头与进线组件和出线组件断开,另一个开
关本体通电,瞬间控制动触头与进线组件和换导组件导通,并且在出线铜组的作用下,使得出线组件处导通,从而实现能够快速响应切换,达到高效切换不易出现延迟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体现开关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体现开关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体现开关本体和进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体现出线组件和换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体现出现铜组的局部爆炸图;
23.图6体现开关本体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壳体;11、壳座;12、壳盖;13、支架;14、限位座;15、连接座;16、压座;2、开关本体;21、电磁件;22、控制件;23、动触头;24、动力部;25、导通部;251、导通架;252、导片;253、触架;3、进线组件;31、进相件;32、接线端;33、进线触头;34、进线触点;4、出线组件;41、出相件;42、引出端;43、出线触头;44、出线触点;5、换导组件;51、换接件;52、切换端;53、换导触头;54、静触点;6、出线铜组;61、出线件;62、导体;63、导头;7、限位组件;71、限位框;72、限位件;73、让位口;74、拨片;8、分控机构;81、支撑架;82、分控件;9、分断控制件;91、手控部;92、转动轴;93、分断触手。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6.参考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永磁双电源切换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中的支架13,支架13中设置有两个开关本体2,壳体1包括壳座11和壳盖12,支架13设置于壳座11中,壳盖12用于盖设壳座11和设置于支架13中的开关本体2,从而实现对开关本体2进行防护,任意开关本体2包括电磁件21、控制件22和动触头23,电磁件21与支架13连接,控制件22连接电磁件21和动触头23,电磁件21用于驱动控制件22带动动触头23运动,壳体1中设置有供零线连接的零线连接件,壳体1上设置进线端和出线端,进线端设置有进线组件3,出线端设置有出线组件4和换导组件5,进线组件3个数与开关本体2一致,出线组件4与换导组件5之间连接有出线铜组6,出现组件和换导组件5分别设置于两个开关本体2背离进线组件3的一侧,设置出现组件的开关本体2为主电源的开关本体2,设置换导组件5的开关本体2为备用电源的开关本体2,出线组件4与进线组件3之间通过动触头23导通,壳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在开关本体2断电时控制动触头23复位的限位组件7,支架13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单个开关本体2导通的分控机构8,以使在当主电源通电时,开关本体2控制动触头23直接导通进线组件3和出现组件,达到导通的效果,当主电源断电时,在限位组件7和分控机构8的作用下,瞬间切换备用电源处的开关本体2控制动触头23导通进线组件3和换导组件5,在出现铜组的作用下导通出线组件4,从而实现快速切换导通;壳体1中还设置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位于进线组件3、出现组件、换导组件5与壳体1底部之间,散热
翅片起到对壳体1内部散热的效果。
27.参考图3至图5,进线组件3包括多个进相件31,本实施例中为三个进相件31,实现对三相电的控制,三个进相件31分别连接三相电的a相、b相和c相,任意一个进相件31包括接线端32和与接线端32一端连接的进线触头33,接线端32与支架13连接,接线端32远离进线触头33的一端外接进导线,进线触头33上设置有用于与动触头23接触导通的进线触点34,出线组件4包括多个出相件41,本实施例中为三个出相件41,三个出相件41分别连接三相电的a相、b相和c相,任意一个出相件41包括引出端42和与引出端42一端连接的出线触头43,引出端42与支架13连接,引出端42远离出线触头43的一端外接出导线,出线触头43上设置有用于与动触头23接触导通的出线触点44,引出端42背离出线触头43的一侧与出线铜组6连接,换导组件5包括多个换接件51,本实施例中换接件51为三个,任意一个换接件51包括切换端52和与切换端52一端连接的换导触头53,切换端52与支架13连接,切换端52远离换导触头53的一端与出线铜组6连接,换导触头53上设置有用于与动触头23接触导通的静触点54,出线铜组6包括多个出线件61,本实施例中出线件61为三个,出线件61包括导体62和设置于导体62两端的导头63,导体62两端的导头63分别与对应相同三相电相位的引出端42和切换端52连接,以使在出线件61的作用下,将与三相电a相连接的引出端42和换接件51的a相连接,将与三相电b相连接的引出端42和换接件51的b相连接,将与三相电c相连接的引出端42和换接件51的c相连接。
28.参考图3至图6,控制件22包括若干动力部24和导通部25,动力部24与电磁件21连接,导通部25包括导通架251、导片252和触架253,触架253与动力部24远离电磁件21的一端连接,导通架251设置于动力部24中并一端穿出动力部24和触架253,导通架251穿出触架253的一端连接导片252,导片252端部与触架253接触,触架253背离导片252的一侧连接动触头23,当电磁件21得电时提供磁性力,瞬时带动控制件22移动,以使动触头23与进线组件3和出线组件4或进线组件3和换导组件5导通。
29.参考图2至图4,支架13上还设置有若干限位座14,若干限位座14上均连接限位组件7,限位组件7包括限位框71、限位件72和限位弹性件,限位弹性件选用为扭簧,限位框71一端与限位座14铰接,限位框71与限位座14铰接处设置限位弹性件,限位框71上开设有供电磁件21穿出的让位口73,限位框71与控制件22之间通过限位件72连接,开关本体2不通电时,限位弹性件处于原长状态,限位框71处于初始位置,动触头23进线组件3和出线组件4分离,在开关本体2通电时,电磁件21带动控制件22移动,由于限位框71与控制件22之间通过限位件72连接,从而带动限位框71沿限位座14转动,限位弹性件受外力作用压缩,具备带动限位框71复位的趋势,以使在开关本体2断电时,限位弹性件释放弹力带动限位框71复位。
30.参考图2,分控机构8包括支撑架81和与支撑架81转动连接的分控件82,分控件82两端分别延伸至限位框71上,其中一个开关本体2通电时带动限位框71绕限位座14转动,限位框71推动分控件82的一端,分控件82的另一端与不通电的开关本体2处限位框71压触,使得在分控机构8的作用下保持仅能一个开关本体2处于通电状态。
31.参考图1和图2,支架13上还设置有连接座15,壳体1内还设置有分断控制件9,分断控制件9包括手控部91、转动轴92和多个分断触手93,本实施例中分断触手93设置为两个,连接座15上连接有压座16,转动轴92设置于连接座15和压座16之间并沿安装处转动,手控部91与转动轴92一端连接,两个分断触手93沿转动轴92轴线间隔设置,限位框71远离限位
座14的一端设置有朝向分断控制件9延伸的拨片74,壳体1上开设有供手控部91穿出的手控槽,转动轴92转动时带动分断触手93转动,以使分断触手93与拨片74压触时实现手动断电,从而实现在需要主动断电时,能够通过手控部91控制断电。
32.工作原理及其效果:
33.通过主电源处开关本体2中电磁件21在通电时提供电磁力,瞬间驱动控制件22带动动触头23运动,使得在正常使用时,动触头23直接将进线组件3和出线组件4导通,并且在分控机构8的作用下,使得此时备用电源处的开关本体2不能够被导通,当出现断电时,主电源的开关本体2失电,在限位组件7的作用复位,此时动触头23与进线组件3和出线组件4断开,备用电源开关本体2通电,瞬间控制动触头23与进线组件3和换导组件5导通,并且在出线铜组6的作用下,使得出线组件4处导通,从而实现能够快速响应切换,达到高效切换不易出现延迟的效果,并且在分断控制件9的作用下能够实现手动控制断电的效果。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