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吹风机的风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1: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头发护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风机的风道系统。


背景技术:

2.吹风机主要用于头发的干燥和整形,但也可供实验室、理疗室及工业生产、美工等方面作局部干燥、加热和理疗之用。吹风机的内部通常设置电热丝、电机和风扇,直接靠电机驱动转子带动风叶旋转,当风叶旋转时,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由此形成的离心气流再由风筒前嘴吹出。空气通过时,若装在风嘴中的发热支架上的电热丝已通电变热,则吹出的是热风;若选择开关不使发热丝通电发热,则吹出的是冷风。目前的吹风机在使用中,风扇风速高时,进风、出风时会产生啸叫现象,吹风机的噪音较大;同时,由于风扇转速较高,功率器件的发热量大,散热效果差;另外,随着吹风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吹风机的风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吹风机的风道系统,合理设计其内部结构,降低噪音,提高功率器件散热效果,提升风力。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吹风机的风道系统,包括:
6.手柄部,其内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进风通道;
7.风筒部,其内形成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出风通道,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8.马达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手柄部内;
9.线路板,在所述手柄部内设置于所述马达风机组件的出风端下游,所述线路板将所述进风通道分隔为至少双风道;
10.所述风筒部内设置有位于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处的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倾斜的引导面,以引导所述双风道内的气流分别经过所述引导面进入所述出风通道;
11.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风筒部内,用于对所述出风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
12.所述加热组件、所述马达风机组件与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线路板沿所述手柄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线路板将所述进风通道分隔为横截面积相等的双风道。
14.优选地,所述线路板沿所述手柄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线路板将所述进风通道分隔为横截面积不相等的双风道。
15.优选地,所述引导面的中轴线位于所述手柄部的中轴线与所述风筒部的中轴线之间。
16.优选地,所述风筒部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相
互扣合,所述出风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
17.优选地,所述第二筒体内设置内筒,所述引导件套设于所述内筒上,所述引导面为环形面。
18.优选地,所述手柄部还包括进风板,所述进风板插装于所述手柄部的进风端,所述进风板与所述马达风机组件的进风端之间设有一段降噪间距,所述进风板上设置多个通孔,每个通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手柄部的轴线或者相对于所述手柄部的轴线倾斜。
19.优选地,每个通孔的内径为0.3

1.6mm,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间距为0.1

0.5mm,所述进风板与所述马达风机组件的进风端之间的距离为28

35mm。
20.优选地,每个通孔的内径为0.6

1.2mm。
21.优选地,所述手柄部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相互扣合。
22.优选地,所述第一盖体的尾端设有插装孔,所述第二盖体的尾端对应设有插装槽,所述进风板的内端嵌入所述插装槽中,所述进风板的外端处于所述插装孔内。
23.优选地,所述进风板的外端的一角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旁边设有辅助孔;所述第一盖体的外壁对应于所述插装孔的两侧设有第一挡条和第二挡条,所述第一挡条的延伸长度与不包含所述缺口的所述进风板的外端延伸长度相同,所述第二挡条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挡条的延伸长度,所述辅助孔从所述第二挡条的端部露出。
24.优选地,所述马达风机组件与所述进风板之间对应的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第一消音棉安装区,所述马达风机组件与所述进风板之间对应的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消音棉安装区,所述第一消音棉安装区、所述第二消音棉安装区均用于安装消音棉。
25.优选地,所述马达风机组件包括马达风机和减震垫,所述马达风机设于所述手柄部的内部,所述马达风机的风叶朝向所述进风板,所述减震垫包裹于所述马达风机的外侧,所述减震垫的外侧面与所述手柄部的内壁贴合,所述减震垫的内侧面与所述马达风机的圆柱侧面贴合。
26.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隔热支架、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隔热支架设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所述隔热支架的出风侧设有环形的出风口,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隔热支架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加热器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27.优选地,所述隔热支架包括导流部、内管和连接件,所述导流部呈圆台侧面状,所述导流部的小径端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的出风端,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内管的径向连接于所述导流部的小径端与所述内管的出风侧端部之间,所述内管的进风侧端部与所述内筒对接。
28.优选地,所述加热器套设于所述内管上,所述加热器包括内圈、外圈、连接板和加热丝,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板沿所述内圈的径向连接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所述加热丝呈弯曲状沿所述内圈的周向缠绕于所述连接板上。
29.优选地,所述手柄部的末端设置有至少第一卡线孔和第二卡线孔,所述第一卡线孔和所述第二卡线孔在所述手柄部的长度方向上叠置且所述第一卡线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卡线孔的轴线不重合,所述第一卡线孔与所述第二卡线孔的过渡处形成台阶状卡线结构。
30.优选地,所述第二卡线孔位于所述第一卡线孔的内侧,所述手柄部的内部对应于所述第二卡线孔的内侧还设有分线槽,所述手柄部的内壁两侧设有走线槽,两侧的所述走
线槽分别与所述分线槽连通。
31.优选地,所述吹风机的风道系统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套设于所述内管上,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
32.优选地,所述吹风机的风道系统还包括负离子组件,所述负离子组件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和放电端,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放电端延伸至所述出风口处。
33.优选地,所述吹风机的风道系统还包括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发光元件和导光柱,所述发光元件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导光柱设于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所述导光柱对应处的所述第二筒体的厚度减薄。
34.优选地,所述吹风机的风道系统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按键和密封垫,所述按键与所述电路板连接且从所述第二筒体露出,所述密封垫设于所述按键与所述第二筒体的接触处。
35.优选地,所述手柄部还包括手柄套筒,所述手柄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的外部。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37.1、线路板将进风通道分隔为双风道,气流从双风道吹至引导件时,引导件具有相对于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倾斜的引导面,能够引导双风道的两股气流分别经引导面进入出风通道,形成康达效应,气流在风道拐角处圆滑过渡,达到提升风力的效果,还具有降噪效果;另外,若进风通道被分隔为不平均的双风道,则吹向引导件的气流两侧压力不一致,在出风通道会形成旋转气流,进一步提升了风力;高功率器件设于线路板上,经过双风道的气流可以对功率器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
38.2、手柄部的尾端设置进风板,进风板上设置多个通孔,通过合理设计通孔的内径、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间距以及进风板与马达风机的进风端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降低吹风机使用中的噪音;进风板可以采用普通的pcb板或其他合适的材质制造,制造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
39.3、进风板采用插装式结构,手柄部的第一盖体设置插装孔,第二盖体设置插装槽,进风板可以精准插装到手柄部的尾端;进风板上的辅助孔露出,方便对进风板进行更换;
40.4、第一盖体上设置第一消音棉安装区,第二盖体上设置第二消音棉安装区,分别用于安装消音棉,有助于减弱噪音传播;马达风机外部包裹减震垫,起到进一步降噪作用;
41.5、手柄部末端设置第一卡线孔与第二卡线孔,第一卡线孔的轴线与第二卡线孔的轴线不重合,第一卡线孔与第二卡线孔的过渡处形成台阶状卡线结构,因此可以利用手柄部的自身结构将电源线卡紧固定在手柄部的尾端,提高电源线连接牢固度,同时避免使用额外的零件,节省生产成本和制造工序。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的爆炸图;
4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去除前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4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中加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中进风板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8.图7为图6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4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中进风板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5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中卡线结构处的示意图;
5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吹风机的电气原理图;
52.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吹风机中加热器的电气原理图;
53.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吹风机去除前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一种吹风机中卡线结构的简化示意图;
55.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一种吹风机中卡线结构处的简化示意图。
56.图中,100

吹风机,10

手柄部,11

第一盖体,111

插装孔,112

第一挡条,113

第二挡条,114

第一消音棉安装区,12

第二盖体,121

插装槽,122

第二消音棉安装区,13

进风罩,14

滤网,15

进风板,151

通孔,152

缺口,153

辅助孔,16

第一卡线孔,17

第二卡线孔,18

手柄套筒,191

分线槽,192

走线槽,20

风筒部,21

第一筒体,22

第二筒体,221

内筒,23

密封圈,31

线路板,32

电路板,40

马达风机组件,41

马达风机,411

风叶,42

减震垫,50

引导件,51

引导面,60

加热组件,61

隔热支架,611

导流部,412

内管,413

连接件,614

出风口,62

加热器,621

内圈,622

外圈,623

连接板,624

加热丝,63—温度传感器,64

熔断式保险丝,70

负离子组件,71

负离子发生器,72

放电端,80

显示组件,81

发光元件,82

导光柱,90

调节组件,91

按键,92

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58.请结合参见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吹风机100的风道系统,包括手柄部10、风筒部20、线路板31和马达风机组件40,手柄部10内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进风通道;风筒部20内形成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出风通道,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同,出风通道与进风通道连通;马达风机组件40设置于手柄部10内,用于提供动力使外界的气流进入手柄部10内;线路板31在手柄部10内设置于马达风机组件40的出风端下游且沿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将进风通道分隔为至少双风道;风筒部20内设置有位于出风通道与进风通道连通处的引导件50,引导件50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倾斜的引导面51,以引导双风道内的气流分别经过引导面51进入出风通道。其中,引导面51的中轴线夹在手柄部10的中轴线与风筒部20的中轴线之间。优选地,引导面51为凹弧面,当气流从双风道吹至引导件50时,引导面51能够引导双风道的两股气流分别经引导面51进入出风通道,形成康达效应,气流在风道拐角处圆滑过渡,能达到提升风力的效果,还具有降噪效果。
59.请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去除前盖后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线路板31在手柄部10内居中设置,线路板31将进风通道分隔为横截面积相等的双风道,双风道内大小相等的两股气流分别经引导面51进入出风通道,气流在风道拐角处圆滑过渡,能达到提升风力和降噪的效果。高功率器件设于线路板31上,经过双风
道的气流可以对功率器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
60.实际生产过程中,为方便内部零件组装及拆卸,手柄部10、风筒部20可以分别由若干盖体或筒体扣合形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柄部10包括第一盖体11、第二盖体12和手柄套筒18,第一盖体11与第二盖体12相互扣合,其内形成进风通道,用于安装马达风机组件40及线路板31;手柄套筒18套设于第一盖体11与第二盖体12的外部,用于增加手柄部10的连接牢固度,提升美观性;风筒部20包括第一筒体21、第二筒体22和密封圈23,第一筒体21与第二筒体22相互扣合,密封圈23设于第一筒体21与第二筒体22的扣合处,用于增强连接牢固度及密封性。需要说明的是,此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柄部10与风筒部20的具体结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定。
61.请参见图2和图3,手柄部10的进风端设置进风罩13和滤网14,滤网14设于进风罩13的内侧,用于对进入进风通道内的气流进行过滤,过滤掉气流中的杂质,避免杂质堵塞,延长吹风机的使用寿命。
62.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筒体21的中轴线与手柄部10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3
°
,符合人体工学要求,方便手持。第二筒体22内设置内筒221,引导件50套设于内筒221上,引导面50为环形面51,引导面51能够引导双风道的两股气流分别经引导面51进入出风通道。
6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柄部10还包括进风板15,请结合参见图4、图6和图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去除前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中进风板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进风板15插装于手柄部10的进风端,进风板15与马达风机组件40的进风端之间设有一段降噪间距,进风板15上设置多个通孔151,每个通孔151的轴线平行于手柄部10的轴线或者相对于手柄部10的轴线倾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通孔151的轴线平行于手柄部10的轴线,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151的轴线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定。其中,每个通孔151的内径r为0.3

1.6mm,相邻两个通孔151之间的间距为0.1

0.5mm,进风板15与马达风机组件50的进风端之间的距离h为28

35mm。马达风机组件40中的风叶旋转时,外部空气依次穿过进风罩13、滤网14和进风板15上的通孔151进入进风通道内,通过合理设计通孔151的内径、相邻两个通孔151之间的间距以及进风板15与马达风机组件40的进风端之间的距离(即降噪距离),可以有效降低吹风机100使用中的噪音,避免啸叫现象;进风板15可以采用普通的pcb板或其他合适的材质制造,制造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经多次合理试验,每个通孔151的内径r优选设计为0.6

1.2mm,降噪效果较佳。
64.由于空气中存在许多微尘杂质,且进风板15上的通孔151直径较小,当吹风机100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地存在通孔堵塞的现象,因此,需要对进风板15进行更换。请结合参见图6至图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中进风板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中进风板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为了实现进风板15的可快捷更换功能,第一盖体11的尾端设有插装孔111,第二盖体12的尾端对应设有插装槽121,进风板15的内端嵌入插装槽121中,进风板15的外端处于插装孔111内。进一步地,进风板15的外端的一角设有缺口152,缺口152的旁边设有辅助孔153;第一盖体11的外壁对应于插装孔111的两侧设有第一挡条112和第二挡条113,第一挡条112的延伸长度与不包含缺口152的进风板15的外端延伸长度相同,第二挡条113的
延伸长度小于第一挡条112的延伸长度,辅助孔153从第二挡条113的端部露出。缺口152起到防呆作用,方便操作人员更换进风板15时快速识别插装方向。需要更换进风板15时,由于辅助孔153从第二挡条113的端部露出,操作人员可以利用工具穿入辅助孔153内,将需要更换的进风板15拉出,再插入新的进风板15,更换流程简单快捷。
65.优选地,进风板15的内端呈弧形,进风板15的内端结构与插装槽121的结构相匹配;进风板15的外端呈弧形,进风板15的外端轮廓与第一挡条112、第二挡条113的弧形轮廓相匹配。
66.请参见图2或图4,马达风机组件40包括马达风机41和减震垫42,马达风机41设于手柄部10的内部,马达风机41的风叶411朝向进风板15,减震垫42包裹于马达风机41的外侧,减震垫42的外侧面与手柄部10的内壁贴合,减震垫42的内侧面与马达风机41的圆柱侧面贴合。减震垫42采用硅胶材质,可以消除马达风机41工作中产生的噪音,缓解进风、出风啸叫。
67.请结合参见图2、图4和图6,马达风机组件40与进风板15之间对应的第一盖体11上设有第一消音棉安装区114,马达风机组件40与进风板15之间对应的第二盖体12上设有第二消音棉安装区122,第一消音棉安装区114、第二消音棉安装区122均用于安装消音棉,达到进一步降噪的效果。
68.吹风机100还包括加热组件60,请结合参见图2和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中加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加热组件60包括隔热支架61、加热器62和温度传感器63,隔热支架61设于第一筒体21的内部,隔热支架61的出风侧设有环形的出风口614,加热器62设于隔热支架61上,温度传感器63设于加热器62朝向出风口614的一侧。具体地,隔热支架61包括导流部611、内管612和连接件613,导流部611呈圆台侧面状,导流部611的小径端朝向第一筒体21的出风端,连接件613沿内管612的径向连接于导流部611的小径端与内管612的出风侧端部之间,内管612的进风侧端部与内筒221对接,内管612将出风通道限定为环形风道;加热器62套设于内管612上,加热器62包括内圈621、外圈622、连接板623和加热丝624,外圈622与内圈621同轴设置,连接板623沿内圈621的径向连接于内圈621与外圈622之间,加热丝624呈弯曲状沿内圈621的周向缠绕于连接板623上。吹风机100工作过程中,加热丝624通电发热,对出风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流从出风口614吹出,可实现干发、造型等功能。温度传感器63可以检测出风口614处的气流温度,方便用户获取吹风温度。
69.加热组件60还包括熔断式保险丝64,熔断式保险丝64设于外圈622与内圈621的出风侧,熔断式保险丝64与加热丝624串联连接,起到短路保护、过电流保护作用,保证吹风机的使用安全。
70.现有技术中的吹风机,电源线一般通过卡爪、卡座等额外的零件固定到吹风机手柄的末端,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制造工序,零件还需要额外的收纳空间与管理。因此,本实用新型对吹风机的手柄结构进行改进,利用自身结构对电源线进行卡紧固定。请参见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吹风机中卡线结构处的示意图;手柄部10的末端设置有至少第一卡线孔16和第二卡线孔17,第一卡线孔16和第二卡线孔17在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上叠置且第一卡线孔16的轴线和第二卡线孔17的轴线不重合,第一卡线孔16与第二卡线孔17的过渡处形成台阶状卡线结构。因此,可以利用手柄部10的自身结构将电源线卡紧固定在手
柄部10的尾端,提高电源线连接牢固度,同时避免使用额外的零件,节省生产成本和制造工序。该台阶状卡线结构各拐角圆滑过渡,能够避免划伤电源线。
7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卡线孔16的内径与第二卡线孔17的内径相等,第一卡线孔16与第二卡线孔17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均平行于手柄部10的中轴线,第二卡线孔17位于第一卡线孔16的内侧,手柄部10的内部对应于第二卡线孔17的内侧设有分线槽191,手柄部10的内壁两侧设有走线槽192,两侧的走线槽192分别与分线槽191连通。电源线卡装在第一卡线孔16与第二卡线孔17形成的卡线结构处,电源线在分线槽191处进行分线,分开后的若干导线分别经两侧的走线槽192进行走线,加热组件60、马达风机组件40通过该若干导线与线路板31电性连接,实现吹风机100的电气控制。分线槽191与走线槽192的设计,便于快速布线,能够提高吹风机内部整洁度。
72.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吹风机100还包括电路板32,电路板32设于第二筒体22内,电路板32为圆环状且套设于内管221上,电路板32与线路板31电性连接。实际组装中,线路板31上安装功率高、发热量高的元器件,利用双风道的气流对高功率器件进行散热;电路板32上可以安装一些发热量低的元器件,利用环境温度进行自然散热。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设置将进风通道分隔为双风道的一块线路板,必需的所有电子元器件均安装在该线路板上。
73.请参见图2,吹风机100还包括负离子组件70,负离子组件70包括负离子发生器71和放电端72,负离子发生器71设于电路板32上,放电端72延伸至出风口614处。负离子发生器71的放电端72发射出的负离子随加热后的气流一起从出风口614吹出,可以中和头发产生的静电,达到顺滑头发的效果。放电端72优选为碳刷,可以提高负离子发射效果。
74.请参见图2,吹风机100还包括显示组件80,显示组件80包括发光元件81和导光柱82,发光元件81设于电路板32上,导光柱82设于发光元件81与第二筒体22之间,导光柱82对应处的第二筒体22的厚度减薄。使用中,导光柱82可以将发光元件81产生的光线传递到第二筒体82的对应位置,方便用户获知吹风机100的工作状态。例如,发光元件81可以采用led芯片,导光柱82的结构与其相匹配,可以用于显示吹风机100的工作温度。发光元件81还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二极管,如红色和蓝色,分别用于显示吹热风和吹冷风状态。导光柱82对应处的第二筒体22的厚度进行减薄处理,以光线能够透过为准,既能巧妙地实现数据显示功能,又能避免在壳体上开设用于安装显示屏的通孔,节省生产工艺,降低工艺成本,还能提高结构强度,提高防水、防尘效果。
75.请参见图2,吹风机100还包括调节组件90,调节组件90包括按键91和密封垫92,按键91与电路板32连接且从第二筒体22露出,用户可以利用按键91对吹风机100的工作参数进行调节,如用于调节温度、风速等参数;密封垫92设于按键91与第二筒体22的接触处,用于增强密封性。
76.请结合参见图2、图10和图1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吹风机的电气原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吹风机中加热器的电气原理图;图10中,mcu控制器、逆变器等高功率器件设置于线路板31上,电感电容、整流桥、开关电源等低功率器件设于电路板32上;马达风机41与线路板31电性连接,马达风机41工作使外界空气进入进风通道内;加热器62中的加热丝624与电路板32电性连接,用于对出风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63检测出风口温度并反馈给mcu控制器;负离子发生器71产生的负离子经放电端72发射至出风口
处,起到顺滑头发的效果。图11中,温控开关对应按键91,可用于调节加热温度;热熔断体对应熔断式保险丝64,发热体对应加热丝624,熔断式保险丝64与加热丝624串联,用于进行电路保护。
77.请参见图1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吹风机去除前盖后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线路板31在手柄部内偏置设置,线路板31将进风通道分隔为横截面积不相等的双风道,双风道内流量不相等的两股气流分别经引导面51进入出风通道,气流在风道拐角处圆滑过渡,达到提升风力和降噪的效果。同时,由于双风道内的两股气流不相等,吹向引导面61的气流两侧压力不一致,因此,在出风通道会形成旋转气流,进一步提升了风力。
78.请参见图13,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一种吹风机中卡线结构的简化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手柄部10的末端设置第一卡线孔16和第二卡线孔17,第一卡线孔16和第二卡线孔17在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上叠置,第一卡线孔16的中轴线与第二卡线孔17的中轴线同向倾斜,第一卡线孔16的与第二卡线孔17的过渡处形成台阶状卡线结构,且该台阶状卡线结构各拐角圆滑过渡,避免划伤电源线。
79.请参见图14,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一种吹风机中卡线结构的简化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手柄部10的末端设置第一卡线孔16和第二卡线孔17,第一卡线孔16和第二卡线孔17在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上叠置,第一卡线孔16的中轴线与第二卡线孔17的中轴线反向倾斜,第一卡线孔16的与第二卡线孔17的过渡处形成台阶状卡线结构,且该台阶状卡线结构各拐角圆滑过渡,避免划伤电源线。
80.在其他实施例中,卡线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只要能够利用手柄部的自身结构实现电源线的卡紧固定功能即可。
8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吹风机的风道系统,线路板将进风通道分隔为双风道,气流从双风道吹至引导件时,引导件具有相对于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倾斜的引导面,能够引导双风道的两股气流分别经引导面进入出风通道,形成康达效应,气流在风道拐角处圆滑过渡,达到提升风力的效果,还具有降噪效果;另外,若进风通道被分隔为不平均的双风道,则吹向引导件的气流两侧压力不一致,在出风通道会形成旋转气流,进一步提升了风力;高功率器件设于线路板上,经过双风道的气流可以对功率器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手柄部的尾端设置进风板,进风板上设置多个通孔,通过合理设计通孔的内径、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间距以及进风板与马达风机的进风端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降低吹风机使用中的噪音;进风板可以采用普通的pcb板或其他合适的材质制造,制造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进风板采用插装式结构,手柄部的第一盖体设置插装孔,第二盖体设置插装槽,进风板可以精准插装到手柄部的尾端;进风板上的辅助孔露出,方便对进风板进行更换;第一盖体上设置第一消音棉安装区,第二盖体上设置第二消音棉安装区,分别用于安装消音棉,有助于减弱噪音传播;马达风机外部包裹减震垫,起到进一步降噪作用;手柄部末端设置第一卡线孔与第二卡线孔,第一卡线孔的轴线与第二卡线孔的轴线不重合,第一卡线孔与第二卡线孔的过渡处形成台阶状卡线结构,因此可以利用手柄部的自身结构将电源线卡紧固定在手柄部的尾端,提高电源线连接牢固度,同时避免使用额外的零件,节省生产成本和制造工序。
82.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
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