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移热型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1: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移热型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现有的反应釜搅拌混合大多仅由搅拌叶进行搅拌,在对难以混合的原料进行搅拌时,存在搅拌效率低的现象,导致生产效率受到了影响。
3.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设计和生产一种智能移热型的反应釜,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移热型的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移热型的反应釜,包括中间板、转动装置、散热装置、转动杆和反应釜本体,所述中间板的下方设有配重板,且配重板与中间板之间设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压缩件,所述中间板底部的一侧安装有转动电机,且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中间板的顶部通过自转轴承座转动连接有旋转板,且旋转板的顶部安装有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下半部的外周焊接有环形齿套,且环形齿套的外周设有通过紧固件与反应釜本体连接的环形保护盖,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安装有移热壳,所述移热壳顶部的中心安装有搅拌电机,且移热壳的一侧安装有温度检测仪,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固定轴承座与移热壳转动连接,且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移热壳并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移热壳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的散热槽,且散热槽的内周安装有防尘网,所述移热壳内周的顶部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液压杆,且两个液压杆的驱动端之间安装有环形石墨板,所述环形石墨板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导热棒,且环形石墨板的顶部设有散热装置;
6.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风扇外壳和散热风扇,所述风扇外壳的一侧与转动杆上半部的一侧焊接,且风扇外壳的内周安装有散热风扇。
7.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自转杆和自转齿轮,所述自转杆的底端通过转动轴承座与中间板转动连接,且自转杆的底端贯穿中间板并通过联轴器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自转杆的上半部焊接有与环形齿套相啮合的自转齿轮,且自转齿轮的外周设有通过紧固件与中间板连接的保护方盖。
8.优选的,所述压缩件包括榫接杆和中空套管,所述榫接杆的顶端与中间板的底部焊接,且榫接杆的下半部套设有中空套管,所述中空套管的内周与榫接杆的底端之间设有支撑弹簧。
9.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底端依次贯穿反应釜本体、旋转板和中间板,且转动杆的底端通过丝杆轴承座与配重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周焊接有多个搅拌叶,所述转动杆的下半部设有丝杆螺纹,且转动杆的下半部套设有螺母座。
10.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开设有进料槽和出料槽,且进料槽和出料槽的内周分别安装有进料斗和出料斗。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智能移热型的反应釜,通过环形石墨板和导热棒,快速对反应釜本体的热量进行吸收,同时通过转动杆的转动,带动散热风扇往复转动,再通过散热风扇的工作,能够对反应釜本体进行散热,从而能够实现移热的效果;通过转动电机的工作,能够带动自转杆转动,使自转齿轮带动环形齿套旋转,即可带动反应釜本体内的原料晃动,从而能够提高搅拌效果;通过转动杆的转动,带动螺母座移动,使反应釜本体移动,同时带动反应釜本体内的原料晃动,从而能够提高搅拌的效率,该智能移热型的反应釜,不仅能够实现移热,还能够提高搅拌的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件的剖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17.图中:1中间板、2转动装置、21自转杆、22自转齿轮、3散热装置、31风扇外壳、32散热风扇、4转动杆、5压缩件、51榫接杆、52中空套管、6配重板、7旋转板、8反应釜本体、9移热壳、10搅拌电机、11液压杆、12环形石墨板、13导热棒、14转动电机、15环形齿套、16螺母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均是以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智能移热型的反应釜,包括中间板1、转动装置2、散热装置3、转动杆4和反应釜本体8,所述中间板1的下方设有配重板6,且配重板6与中间板1之间设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压缩件5,所述中间板1底部的一侧安装(安装方式可选为紧固件连接或粘接等)有转动电机14,且转动电机14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装置2,所述中间板1的顶部通过自转轴承座转动连接有旋转板7,且旋转板7的顶部安装有反应釜本体8(反应釜本体8为现有设备,可直接采购),所述反应釜本体8下半部的外周焊接有环形齿套15,且环形齿套15的外周设有通过紧固件与反应釜本体8连接的环形保护盖,所述反应釜本体8的顶部安装有移热壳9,所述移热壳9顶部的中心安装有搅拌电机10(搅拌电机10和转动电机14均为正反转电机,且搅拌电机10和转动电机14的型号均可选为3gn180k),搅拌电
机10的工作,能够带动转动杆4转动,搅拌电机10转动一圈后,会回复转动,防止绕线发生,且移热壳9的一侧安装有温度检测仪(温度检测仪的型号可选为act

302),所述搅拌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固定轴承座与移热壳9转动连接,且搅拌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移热壳9并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杆4,所述移热壳9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的散热槽,且散热槽的内周安装有防尘网,所述移热壳9内周的顶部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液压杆11(液压杆11的型号可选为be

r412b),且两个液压杆11的驱动端之间安装有环形石墨板12,所述环形石墨板12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导热棒13,且环形石墨板12的顶部设有散热装置3,散热风扇32、液压杆11、温度检测仪、搅拌电机10、转动电机14和反应釜本体8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且可选装控制器(控制器的型号可选为tpc8

8td)进行调控;
21.所述散热装置3包括风扇外壳31和散热风扇32(散热风扇32的型号可选为f17lm

005gk

9),所述风扇外壳31的一侧与转动杆4上半部的一侧焊接,且风扇外壳31的内周安装有散热风扇32,通过环形石墨板12和导热棒13,能够快速对反应釜本体8的热量进行吸收,同时通过转动杆4的转动,能够带动散热风扇32往复转动,再通过散热风扇32的工作,即可进行散热,通过将热量排出,能够起到移热的效果,且通过外部的控制器,能够实现智能化。
22.具体的,所述转动装置2包括自转杆21和自转齿轮22,所述自转杆21的底端通过转动轴承座与中间板1转动连接,且自转杆21的底端贯穿中间板1并通过联轴器与转动电机1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自转杆21的上半部焊接有与环形齿套15相啮合的自转齿轮22,且自转齿轮22的外周设有通过紧固件与中间板1连接的保护方盖,通过转动电机14的工作,能够带动自转杆21转动,使自转齿轮22带动环形齿套15旋转,即可带动反应釜本体8转动,使反应釜本体8内的原料晃动,提高搅拌效果。
23.具体的,所述压缩件5包括榫接杆51和中空套管52,所述榫接杆51的顶端与中间板1的底部焊接,且榫接杆51的下半部套设有中空套管52,所述中空套管52的内周与榫接杆51的底端之间设有支撑弹簧,通过榫接杆51和中空套管52的榫接,能够增加反应釜本体8移动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支撑弹簧的弹性回复力,能够提高螺母座16对反应釜本体8支撑时的稳定性。
24.具体的,所述转动杆4的底端依次贯穿反应釜本体8、旋转板7和中间板1,且转动杆4的底端通过丝杆轴承座与配重板6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的外周焊接有多个搅拌叶,所述转动杆4的下半部设有丝杆螺纹,且转动杆4的下半部套设有螺母座16,通过转动杆4的转动,带动螺母座16移动,使反应釜本体8能够移动,从而带动反应釜本体8内的原料晃动,提高搅拌的效率。
25.具体的,所述反应釜本体8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开设有进料槽和出料槽,且进料槽和出料槽的内周分别安装有进料斗和出料斗。
26.工作原理,该智能移热型的反应釜,需要使用时,通过进料斗,将原料倒入反应釜本体8的内周,启动反应釜本体8和搅拌电机10,带动转动杆4旋转,使搅拌叶对原料进行搅拌,同时转动杆4的旋转,带动螺母座16移动,使反应釜本体8移动,同时带动反应釜本体8内的原料晃动,再启动转动电机14使自转齿轮22带动环形齿套15旋转,即可带动反应釜本体8内的原料晃动,当反应釜本体8工作的同时,温度检测仪能够对温度进行监测,当温度较高时,液压杆11工作,带动环形石墨板12和导热棒13移动至与反应釜本体8贴合,快速地对反应釜本体8的热量进行吸收,同时通过转动杆4的转动,带动散热风扇32往复转动,再通过散
热风扇32的工作,将反应釜本体8的热量排出,从而能够实现热量的转移。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