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1-11-18 01: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患者往往四肢血液循环不畅,而且往往行走行动较常人吃力,长期坐卧不动的话,更是会引起肌肉萎缩,从而进一步对行走行动造成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会造成瘫痪。特别是在术后,病人不能进行运动,需要卧床休息,这个时候更会加剧肌肉萎缩的可能性,不利于病人的康复。以往患者家属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办法多为手动按摩,或采用按压式震动按摩机进行处理,劳心劳力且按摩方式功能单一,难以满足脑血管病人按摩的需求。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062136.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按摩装置,包括安装台,安装台的左右侧壁对称铰接有铰接杆,铰接杆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挤压板,安装台的下侧壁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左右侧壁对称铰接有辅助支撑杆的一端,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于铰接杆的内侧壁。上述专利中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按摩装置存在以下不足:需要患者自行或他人长期手拿按摩设备对某一部位进行按摩,较为耗费人力且按摩面积小,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及其使用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上肢活动按摩部;所述底座的相对一侧外壁均通过固定块连接有“c”型状的套筒,套筒的圆周内壁通过方板转动连接有按摩球组,按摩球组由连接绳柱的外壁固定串联橄榄球状的按摩块组成;所述套筒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凹型座,凹型座的一侧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活动轮,连接绳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动轮的一端,活动轮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系带,靠近套筒端口的活动轮外壁固定连接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穿插于设置于底座一侧外壁的脚踏板内。
6.优选地: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弧形状的靠椅,靠椅的顶部面固定连接有软垫;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两个“l”型状的滑槽,滑槽呈倾斜状,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座,移动座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杆。
7.优选地:所述上肢活动按摩部包括呈阵列式分布的凸块和转动柱,所述凸块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软垫的顶部面;所述转动柱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靠椅的相对一侧内壁,且转动柱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按摩头。
8.优选地:所述软垫的顶部面固定连接有头枕,头枕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软条,头枕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支件,弹性支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顶块。
9.优选地:所述移动座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气囊,气囊的一端通过导管与头枕的一侧外壁相连接;所述固定座包围滑槽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折叠罩。
10.优选地:所述套筒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套筒靠近开口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尺寸调节部,尺寸调节部由连接头和连接块组成。
11.优选地:所述底座的相对一侧外壁均设置有活动槽,两个活动槽的内壁设置有同一个连接柱,底座的两侧外壁和连接柱的两端均设置有通孔,位于底座两侧的其中一个通孔内壁分别设置有调节把手。
12.优选地:所述脚踏板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收紧线辊,牵引绳设置于收紧线辊的外壁,连接柱贴合脚踏板的圆周外壁转动连接有与收紧线辊一端构成固定关系的调节枢纽。
13.优选地:所述套筒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进气口,套筒的内壁设置有气腔,套筒的圆周内壁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喷气孔;所述脚踏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滑垫,脚踏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带。
14.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情况,经连接柱调节脚踏板的使用位置,并通过收紧线辊收放牵引绳;s2:患者躺在靠椅上,将双腿置于套筒内并根据腿径调整尺寸调节部的穿戴收缩度后,脚踩脚踏板、手握住移动座及将头部靠在头枕上;s3:在滑槽内推动移动座,经移动杆带动上肢活动按摩部对患者背部进行鼓捣式按摩治疗,同时不断张紧气囊,利用其内的气流顶动活动顶块对患者头部作温和式顶动按摩治疗;s4:患者利用前、后脚掌施力齐蹬脚踏板,经不断上下牵扯牵引绳带动活动轮发生顺/逆时针半周转动,使得按摩球组随之转动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治疗。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患者利用前、后脚掌施力依次齐蹬脚踏板,使脚踏板发生前后转动一定角度,由此通过不断上下牵扯牵引绳,带动活动轮在凹型座内发生顺/逆时针半周转动,并在多个连系带的带动下使得所有活动轮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按摩球组随之转动,当按摩球组转动时,其两端向外顶撑套筒及腿部,进而对下肢部位进行按摩,结构稳定简单,使得患者在活动脚部的同时为腿部提供全面的按摩动力支撑,提高腿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高效治疗的目的。
16.2.本发明患者平躺后两手抓紧移动座,推动其在滑槽内前后移动,移动期间移动杆不断与按摩头相接触并带动其发生角度翻转,进而使得多个转动柱通过移动杆的碰撞带动依次发生转动,而翻转中的按摩头对软垫作间断式顶动,从而对患者背部进行鼓捣式按摩,并且凸块在部分按摩头的顶动下,进一步对患者背部进行刺锥,方便患者胳膊活动的同时加大对患者背部的血液循环治疗效果。
17.3.本发明前后推动移动座期间,还可同时用手不断张紧气囊,使得其内的气体经导管充至头枕内,进而通过气流不断顶动活动顶块外扩,当气体回流至气囊内后,活动顶块
在弹性支件的作用下复位,利用气流的不断充入,从而对患者头部作温和式顶动刺激动作,在作手部训练的同时便于促进对患者头部的治疗效果。
18.4.本发明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情况,将调节把手拔出,调节连接柱在活动槽内的位置,然后将调节把手依次从底座上的通孔插入至连接柱端口的通孔内,从而对脚踏板的使用位置进行固定,然后转动调节枢纽从而带动收紧线辊发生转动,以便对多余的牵引绳进行收纳,调节灵活,适用于不同身材的患者使用。
19.5.本发明患者上身躺在靠椅上后,将双腿分别从侧方置于两个套筒内,根据腿径微微调节连接头和连接块的间距并卡合,给腿部与套筒内壁留有一定空间,方便按摩球组活动,同时防止使用期间套筒出现侧漏现象,保证下肢按摩的质量。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的固定座和靠椅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的套筒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的脚踏板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的套筒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的活动顶块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的活动轮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固定座、3套筒、4移动杆、5靠椅、6凸块、7头枕、8软垫、9按摩头、10折叠罩、11转动柱、12调节把手、13连接柱、14脚踏板、15活动槽、16调节枢纽、17通孔、18活动顶块、19支撑软条、20移动座、21气囊、22滑槽、23连接块、24橡胶块、25进气口、26防滑垫、27牵引绳、28限位带、29收紧线辊、30气腔、31按摩球组、32凹型座、33连接头、34弹性支件、35活动轮、36连系带。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4.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1: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辅助按摩仪,如图1、图2和图4

6、图8所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座2,固定座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上肢活动按摩部;所述底座1的相对一侧外壁均通过固定块连接有“c”型状的套筒3,套筒3的圆周内壁通过方板转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按摩球组31,按摩球组31由连接绳柱的外壁固定串联多个橄榄球状的按摩块组成;所述套筒3的圆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凹型座32,凹型座32的一侧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活动轮35,连接绳柱的一端焊接于活动轮35的一端,且前后相邻位置的两个活动轮35外壁焊接有同一个连系带36,靠近套筒3端口的其中两个活动轮35外壁均焊接有牵引绳27,牵引绳27的一端穿插于设置于底座1一侧外壁的脚踏板14内。患者靠在上肢活动按摩部上后,将双腿分别从侧方置于两个套筒3内,脚踩在脚踏板14上。使用时,患者利用前、后脚掌施力依次齐蹬脚踏板14,使脚踏板14发生前后转动一定角度,由此通过不断上下牵扯牵引绳27,带动活动轮35在凹型座32内发生顺/逆时针半周转动,并在多个连系带36的带动下使得所有活动轮35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按摩球组31随之转动,当按摩球组31转动时,其两端向外顶撑套筒3及腿部,进而对下肢部位进行按摩,结构稳定简单,使得患者在活动脚部的同时为腿部提供全面的按摩动力支撑,提高腿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高效治疗的作用。
27.为了便于按摩患者背部;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座2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弧形状的靠椅5,靠椅5的顶部面焊接有软垫8;所述固定座2的顶部外壁开设有两个“l”型状的滑槽22,滑槽22呈倾斜状,滑槽2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座20,移动座20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移动杆4;所述上肢活动按摩部包括多个呈阵列式分布的凸块6和两个以上的转动柱11,多个所述凸块6的底端分别焊接于软垫8的顶部面;两个以上的所述转动柱11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靠椅5的相对一侧内壁,且转动柱11的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按摩头9。患者上身躺在靠椅5上,两手抓紧移动座20,推动其在滑槽22内前后移动,移动期间移动杆4不断与按摩头9相接触并带动其发生角度翻转,进而使得多个转动柱11通过移动杆4的碰撞带动依次发生转动,而翻转中的按摩头9对软垫8作间断式顶动,从而对患者背部进行鼓捣式按摩,并且凸块6在部分按摩头9的顶动下,进一步对患者背部进行刺锥,方便患者胳膊活动的同时加大对患者背部的血液循环治疗效果。
28.为了对患者头部作按摩治疗;如图1和图2、图7所示,所述软垫8的顶部面焊接有头枕7,头枕7的一侧面焊接有多个支撑软条19,头枕7的一侧内壁焊接有多个弹性支件34,弹性支件34的一端焊接有活动顶块18;两个所述移动座20的一侧外壁均焊接有气囊21,气囊21的一端通过导管与头枕7的一侧外壁相连接;所述固定座2包围滑槽22的顶部外壁焊接有两个折叠罩10。患者双手分别从折叠罩10一端插入后握住移动座20,将头部靠在头枕7上,当前后推动移动座20期间,还可同时用手不断张紧气囊21,使得其内的气体经导管充至头枕7内,进而通过气流不断顶动活动顶块18外扩,当气体回流至气囊21内后,活动顶块18在
弹性支件34的作用下复位,利用气流的不断充入,从而对患者头部作温和式顶动刺激动作,以促进对患者头部的治疗效果。
29.为了便于调节脚踏板14的位置;如图1、图2和图4

6所示,两个所述套筒3的开口端均焊接有橡胶块24,套筒3靠近开口端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以上的尺寸调节部,尺寸调节部由连接头33和连接块23组成;所述底座1的相对一侧外壁均开设有活动槽15,两个活动槽15的内壁插接有同一个连接柱13,底座1的两侧外壁和连接柱13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17,位于底座1两侧的其中一个通孔17内壁分别插接有调节把手12;所述脚踏板14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收紧线辊29,牵引绳27缠绕于收紧线辊29的外壁,连接柱13贴合脚踏板14的圆周外壁转动连接有与收紧线辊29一端构成固定关系的调节枢纽16。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情况,将调节把手12拔出,调节连接柱13在活动槽15内的位置,然后将调节把手12依次从底座1上的通孔17插入至连接柱13端口的通孔17内,从而对脚踏板14的使用位置进行固定,然后转动调节枢纽16从而带动收紧线辊29发生转动,以便对多余的牵引绳27进行收纳,调节灵活,适用于不同身材的患者使用。当患者将双腿置于套筒3内后,根据腿径微微调节连接头33和连接块23的间距并卡合,给腿部与套筒3内壁留有一定空间,方便按摩球组31活动,同时防止使用期间套筒3出现侧漏现象,保证下肢按摩的质量。
30.为了防止套筒3在使用期间脱落;如图4所示,两个所述套筒3的外壁均焊接有进气口25,套筒3的内壁开设有气腔30,套筒3的圆周内壁开设有两个以上的喷气孔;所述脚踏板14的一侧外壁焊接有防滑垫26,脚踏板14的一侧外壁焊接有两个限位带28。穿戴套筒3时,将双脚从限位带28内穿过后脚底面贴合在防滑垫26上,为踩动脚踏板14提供稳固基础,避免出现脱落现象。治疗期间,利用进气口25连接外部医疗蒸熏设备,使得药汽进入气腔30内后经喷气孔散出,对双腿进行喷射熏蒸,配合下肢按摩组件进一步提高治疗质量。
31.本实施例在使用前,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情况,将调节把手12拔出,调节连接柱13在活动槽15内的位置,然后将调节把手12依次从底座1上的通孔17插入至连接柱13端口的通孔17内,从而对脚踏板14的使用位置进行固定,然后转动调节枢纽16从而带动收紧线辊29发生转动,以便对多余的牵引绳27进行收纳。患者上身躺在靠椅5上后,将双腿分别从侧方置于两个套筒3内,根据腿径微微调节连接头33和连接块23的间距并卡合,给腿部与套筒3内壁留有一定空间,方便按摩球组31活动,将双脚从限位带28内穿过后踩在脚踏板14上,脚底面贴合在防滑垫26上,将双手分别从折叠罩10一端插入后握住移动座20,将头部靠在头枕7上。
32.使用时,患者两手抓紧移动座20后,推动其在滑槽22内前后移动,移动期间移动杆4不断与按摩头9相接触并带动其发生角度翻转,进而使得多个转动柱11通过移动杆4的碰撞带动依次发生转动,而翻转中的按摩头9对软垫8作间断式顶动,从而对患者背部进行鼓捣式按摩,并且凸块6在部分按摩头9的顶动下,进一步对患者背部进行刺锥。在前后推动移动座20期间,还可同时用手不断张紧气囊21,使得其内的气体经导管充至头枕7内,进而通过气流不断顶动活动顶块18外扩,当气体回流至气囊21内后,活动顶块18在弹性支件34的作用下复位,利用气流的不断充入,从而对患者头部作温和式顶动刺激动作。
33.同时,患者利用前、后脚掌施力依次齐蹬脚踏板14,使脚踏板14发生前后转动一定角度,由此通过不断上下牵扯牵引绳27,带动活动轮35在凹型座32内发生顺/逆时针半周转动,并在多个连系带36的带动下使得所有活动轮35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按摩球组31随之转
动,当按摩球组31转动时,其两端向外顶撑套筒3及腿部,进而对下肢部位进行按摩。治疗期间,利用进气口25连接外部医疗蒸熏设备,使得药汽进入气腔30内后经喷气孔散出,对双腿进行喷射熏蒸,配合下肢按摩组件进一步提高治疗质量。
34.实施例2:一种基于心脑血管治疗的实施例1所述辅助按摩仪的使用方法,如图1

8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情况,经连接柱13调节脚踏板14的使用位置,并通过收紧线辊29收放牵引绳27;s2:患者躺在靠椅5上,将双腿置于套筒3内并根据腿径调整尺寸调节部的穿戴收缩度后,脚踩脚踏板14、手握住移动座20及将头部靠在头枕7上;s3:在滑槽22内推动移动座20,经移动杆4带动上肢活动按摩部对患者背部进行鼓捣式按摩治疗,同时不断张紧气囊21,利用其内的气流顶动活动顶块18对患者头部作温和式顶动按摩治疗;s4:患者利用前、后脚掌施力齐蹬脚踏板14,经不断上下牵扯牵引绳27带动活动轮35发生顺/逆时针半周转动,使得按摩球组31随之转动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治疗。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