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横机中的可调罗拉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0: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横机中的可调罗拉机构。


背景技术:

2.罗拉机构是横机中牵拉织物的一个必备装置,罗拉需要具有良好的抓织物能力。罗拉机构由前后两个罗拉组件组成,如图1所示,现有的罗拉组件包括主动杆1、支架2、从动杆3和传输带4,主动杆1和从动杆3分别位于支架2的上下两端,与支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接触,所述传输带4包裹在主动杆、支架和从动杆构成的组件外侧。前、后罗拉组件的主动杆分别与减速器的两个同步反向输出轴相连接,工作时,前、后罗拉组件的主动杆相向转动,将前、后罗拉组件中间的织物9牵拉下来。
3.现有的罗拉组件中,主动杆和被动杆之间的中心距是固定的,外层的传输带是橡胶件,紧紧地包裹在主动杆、支架和从动杆构成的组件外侧,织物牵拉力与主动杆和支架之间的摩擦力相对应,摩擦力又取决于传输带包裹后的弹力,但是橡胶件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使得传输带会有弹力差异,主动杆与罗拉之间的摩擦力不稳定,导致牵拉力不稳定,使得织物出现松紧不一的问题,影响织物的质量。同时,当织物的原料、组织的不一样时,也会要求不同的牵拉力,个性化的牵拉力会使织物更加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调节主动杆和从动杆之间的中心距,使得织物牵拉力可调的罗拉机构。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横机中的可调罗拉机构,包括主动杆、罗拉支架、从动杆和传输带,主动杆和从动杆分别位于罗拉支架的上下两端,传输带包裹在主动杆、罗拉支架和从动杆构成的组件外侧;
6.其特征在于:所述罗拉支架包括上摩擦片、支架主体和下摩擦片,支架主体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上摩擦片置于从动杆和上凹槽之间;所述支架主体内部为中空结构,内置一气囊,支架主体的下凹槽槽面设有通孔,下摩擦片置于主动杆和下凹槽之间,下摩擦片朝向支架主体一侧设有凸台,凸台置于支架主体下凹槽的通孔内,并可相对通孔上下滑动,凸台与支架主体内的气囊相抵接。
7.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的下凹槽槽面设有多个通孔,下摩擦片分为多段结构,下摩擦片与通孔数量一致;每段下摩擦片上均具有一凸台,凸台与通孔位置一一对应,并可在通孔内上下滑动。
8.本实用新型在支架主体内部放置一气囊,下摩擦片的凸台伸入支架主体内部,凸台上表面与气囊表面相抵接。气囊端部连接有充气装置,当对气囊端部通气时,气囊会发生形变,从而给予下磨擦片一个向下的力,使下摩擦片往下滑动,从而改变主动杆和从动杆之间的中心距,此时下摩擦片和主动杆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最终改变传输带的牵拉力。牵拉力的大小可通过气压大小来调整,当气囊内的气压增大,主动杆和下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同
样增大,传输带的牵拉力减小;当气囊内的气压减小,主动杆和下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同样减小,传输带的牵拉力增大。
9.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支架结构,增加气囊,利用气压使主动杆和从动杆之间的中心距由固定改成弹性可调,克服传输带带来的热胀冷缩等不确定因素,稳定传输带的包裹力,从而稳定对织物的牵拉力。不同的织物原料、组织差异,可以通过气压调整得到最佳牵拉力,使得织物可以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10.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1.图1为现有技术的罗拉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零件爆炸图;
14.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罗拉工作示意图。
16.图中标记为:主动杆1、支架2、从动杆3、传输带4、上摩擦片5、支架主体6、上凹槽61、下凹槽62、通孔63、下摩擦片7、凸台71、气囊8、织物9。
具体实施方式
17.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的可调罗拉机构,包括主动杆1、罗拉支架、从动杆3和传输带4,主动杆1和从动杆3分别位于罗拉支架的上下两端,传输带4包裹在主动杆、罗拉支架和从动杆构成的组件外侧。
18.所述罗拉支架包括上摩擦片5、支架主体6和下摩擦片7,上摩擦片、下摩擦片均为耐磨材料制成,支架主体6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凹槽61和下凹槽62,上摩擦片5置于从动杆1和支架主体的上凹槽61之间;所述支架主体6内部为中空结构,支架主体内部设有一气囊8,气囊连接由充气装置,可使气囊气发生形变。支架主体的下凹槽62槽面设有多个通孔63,下摩擦片7置于主动杆1和下凹槽62之间,下摩擦片分为多段结构,每段下摩擦片朝向支架主体一侧均设有凸台71,凸台71置于支架主体下凹槽的通孔63内,并可相对通孔上下滑动,下摩擦片的凸台伸入支架主体内部,凸台上表面与支架主体内的气囊8相抵接,当气囊发生形变,下摩擦片也会受力上下移动。
19.前、后罗拉组件的主动杆分别与减速器的两个同步反向输出轴相连接,工作时,前、后罗拉组件的主动杆相向转动,将前、后罗拉组件中间的织物9牵拉下来。当需要改变牵拉力时,对气囊8端部通气,使得气囊发生形变,从而给予下磨擦片7一个向下的力,使下摩擦片7往下滑动,从而改变主动杆1和从动杆3之间的中心距,此时下摩擦片7和主动杆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最终改变传输带4的牵拉力。牵拉力的大小可通过气压大小来调整,当气囊8内的气压增大,主动杆1和下摩擦片7之间的摩擦力同样增大,传输带4的牵拉力减小;当气囊8内的气压减小,主动杆1和下摩擦片7之间的摩擦力同样减小,传输带4的牵拉力增大。


技术特征:
1.横机中的可调罗拉机构,包括主动杆、罗拉支架、从动杆和传输带,主动杆和从动杆分别位于罗拉支架的上下两端,传输带包裹在主动杆、罗拉支架和从动杆构成的组件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罗拉支架包括上摩擦片、支架主体和下摩擦片,支架主体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上摩擦片置于从动杆和上凹槽之间;所述支架主体内部为中空结构,内置一气囊,支架主体的下凹槽槽面设有通孔,下摩擦片置于主动杆和下凹槽之间,下摩擦片朝向支架主体一侧设有凸台,凸台置于支架主体下凹槽的通孔内,并可相对通孔上下滑动,凸台与支架主体内的气囊相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中的可调罗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的下凹槽槽面设有多个通孔,下摩擦片分为多段结构,下摩擦片与通孔数量一致;每段下摩擦片上均具有一凸台,凸台与通孔位置一一对应,并可在通孔内上下滑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横机中的可调罗拉机构,包括主动杆、罗拉支架、从动杆和传输带,传输带包裹在主动杆、罗拉支架和从动杆构成的组件外侧;所述罗拉支架包括上摩擦片、支架主体和下摩擦片,支架主体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上摩擦片置于从动杆和上凹槽之间;所述支架主体内部为中空结构,内置一气囊,支架主体的下凹槽槽面设有通孔,下摩擦片置于主动杆和下凹槽之间,下摩擦片朝向支架主体一侧设有凸台,凸台置于支架主体下凹槽的通孔内,并可相对通孔上下滑动,凸台与支架主体内的气囊相抵接。本实用新型利用气压使主动杆和从动杆之间的中心距由固定改成弹性可调,稳定传输带的包裹力,从而稳定对织物的牵拉力。从而稳定对织物的牵拉力。从而稳定对织物的牵拉力。


技术研发人员:朱信忠 孙平范 徐卫东 李立军 胡跃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4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