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打饭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0: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食堂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饭机。


背景技术:

2.目前,一些高校或者企业食堂采用专人负责打饭或就餐者自行打饭的方式,采用专人负责打饭,将会无形中增加人工成本,而就餐者自行打饭,因各人需求量不同,配饭标准不能统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现有的自动打饭设备是通过将煮熟的米饭提前放在一个饭斗里,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机械运作完成精准的配饭,全程免人手接触。
3.然而,由于就餐者吃饭时间的不确定性,饭斗里的米饭存放时间久了就会变冷,然后结块,从而堵塞住自动打饭设备,不能完成精准的配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饭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打饭设备内饭斗里的米饭因存放时间过久,导致变冷结块,从而堵塞住自动打饭设备,不能完成精准配饭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饭机,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所述机壳内的装饭机构、打散机构与分饭机构,所述装饭机构、打散机构以及分饭机构自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所述装饭机构包括饭斗、第一电机、第一传动件、第一搅拌杆、水箱以及加热器,所述饭斗具有用于装纳米饭且与所述打散机构相连通的容纳腔,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饭斗上,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饭斗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于所述饭斗后通过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杆包括第一转轴以及若干第一叶片,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饭斗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于所述饭斗后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叶片位于所述饭斗内,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第一转轴的长度方向倾斜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
7.进一步地,所述饭斗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容纳框、导向框以及第二容纳框,所述第一容纳框、导向框以及第二容纳框都为竖向贯穿设置,所述第一容纳框和所述第二容纳框都为方形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二容纳框的外周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容纳框的外周尺寸,所述导向框包括四个首尾依次连接并倾斜设置的侧板,四个所述侧板的一端都与所述第一容纳框连接、另一端都与所述第二容纳框连接,所述水箱为扁平的方形结构,所述水箱固定于所述侧板上。
8.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插槽,所述水箱插入于所述第一插槽内。
9.进一步地,所述饭斗还包括用于隔断所述容纳腔的隔板,所述第二容纳框横向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插口,所述隔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框外、另一端穿过
所述第一插口后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搅拌杆下方。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直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外啮合的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搅拌杆上,所述第二直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直齿轮的齿厚大于所述第一直齿轮的齿厚。
11.进一步地,所述打饭机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壳内的第一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的若干定位块、固定于所述机壳内壁上的第一限位杆以及若干固定于所述机壳内壁上的第二限位杆,所述装饭机构还包括可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移动的车架,所述车架具有四个都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滚轮,所述饭斗固定于所述车架上并可随所述车架一起移动,若干所述第二限位杆分成两组并沿所述车架移动方向分别设于所述机壳内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杆位于所述车架移动方向上并靠近所述第一传动件一侧设置,靠近所述第一传动件一侧的所述滚轮卡至于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定位块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装饭机构还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车架之远离所述第一传动件一侧两端的锁具,所述锁具包括插销以及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锁座,所述锁座具有横向设置的安装孔,所述打饭机还包括若干固定于所述机壳内的防撞杆,所述防撞杆上设有第二插槽,所述插销的一端弹性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另一端可卡插于所述第二插槽内。
13.进一步地,所述打散机构包括第二传动件、两个第二搅拌杆、与所述饭斗相连接的搅拌壳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的第二电机,所述搅拌壳具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导向腔,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三直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三直齿轮外啮合的第四直齿轮,所述第二搅拌杆包括第二转轴以及若干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外壁上的第二叶片,两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都位于所述导向腔内并都与所述搅拌壳转动连接、另一端都穿过所述搅拌壳后分别与所述第三直齿轮和所述第四直齿轮连接,两所述第二搅拌杆分别至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距离都相等。
14.进一步地,所述打饭机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壳内的第二支撑板,所述分饭机构包括四个切饭组件,所述切饭组件包括底座、定位板、第三电机、第三传动件、旋转盘、衔接柱、摆动杆、切板以及两个横向设置的导向杆,所述第三传动件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以及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同步轮上、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同步轮上,所述底座、定位板以及第三电机都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旋转盘和所述第二同步轮同轴设置并都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衔接柱固定于所述旋转盘的边缘上,所述摆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衔接柱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切板转动连接,所述定位板横向贯穿设有两个定位孔,所述摆动杆位于两所述导向杆之间,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切板连接,另一端滑动安装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搅拌壳沿竖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四个第二插口,各所述切板分别插入于各所述第二插口内,所述切板位于所述第二搅拌杆下方。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发明在饭斗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插槽,水箱安装于第一插槽内,设置若干个第一插槽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后期在维护时可以快速将水箱从第一插槽内取出,减少打饭机的维修时间,而且第一插槽能对水箱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饭斗在移动的过程中外部部件碰撞到水箱,水箱内安装有加热器,加热器可以给水箱内水加热,热量能经饭斗传递至容纳腔内的米饭,保持米饭一直处于加热的状态,同时,第一电机可以驱动第一搅拌杆转动,不
断搅动米饭,使得米饭受热更加均匀,避免出现米饭结块的现象;
17.饭斗固定于车架上并可随车架一起移动,便于将饭斗以及水箱一起移出进行清洗或者重新装入饭,同时饭斗下部的第一搅拌杆也可以与饭斗一起清洗,操作方便,不需要再进行单独清洁,并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杆进行导向,设置第一限位杆和定位块进行限位,以便于组装第一传动件,实现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的精准定位,另外,由于第一电机设置在机壳上,第一电机不需要与饭斗一并移出,减轻饭斗重量,便于一些场合内能直接用人力抬起带有饭斗的车架,缩短饭斗装入打饭机的时间;
18.第二电机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旋转,两个第二搅拌杆都位于米饭所流经的路径上,由于第二电机与第三直齿轮连接,第三直齿轮位于第四直齿轮的右侧并外啮合,而且两个第二搅拌杆相对于第一支撑板都处在同一高度,当第二电机通过第三直齿轮带动相应第二搅拌杆右转时,第四直齿轮将带动相应第二搅拌杆左转,这样,处于两个第二搅拌杆中间和下方的米饭将往两侧搅动,有效避免出现米饭粘结。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饭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饭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饭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饭机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饭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5的爆炸图;
2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散机构以及分饭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26.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散机构以及分饭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28.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中:
30.10、机壳;11、柜门;12、窗口;20、装饭机构;21、饭斗;211、容纳腔;212、第一容纳框;213、导向框;2131、侧板;2132、第一插槽;214、第二容纳框;22、第一电机;23、第一传动件;231、第一直齿轮;232、第二直齿轮;24、第一搅拌杆;241、第一转轴;242、第一叶片;25、水箱;251、注水口;252、排水阀;26、盖板;27、隔板;28、车架;281、滚轮;30、打散机构;31、第二传动件;311、第三直齿轮;312、第四直齿轮;32、第二搅拌杆;321、第二转轴;322、第二叶片;33、搅拌壳;331、导向腔;34、第二电机;40、分饭机构;41、切饭组件;411、底座;412、定位板;413、第三电机;414、第三传动件;4141、第一同步轮;4142、第二同步轮;4143、同步带;415、旋转盘;416、衔接柱;417、摆动杆;418、切板;419、导向杆;50、第一支撑板;60、定位块;61、斜面;70、第一限位杆;80、第二限位杆;90、锁具;91、插销;92、锁座;100、防撞杆;200、第二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
例。
32.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饭机,打饭机包括机壳10、装饭机构20、打散机构30以及分饭机构40,装饭机构20、打散机构30以及分饭机构40自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于机壳10内。
33.装饭机构20包括饭斗21、第一电机22、第一传动件23、第一搅拌杆24、水箱25以及加热器,饭斗21具有用于装纳米饭且与打散机构30相连通的容纳腔211,饭斗21的顶部安装有盖板26,饭斗21为不锈钢材质制作,水箱25安装于饭斗21的外壁上,加热器位于水箱25内,水箱25具有注水口251和排水阀252,通过给水箱25内的水加热,将热量传递给米饭,使饭斗21内的米饭保持加热的状态,加热器优选为加热管。
34.第一电机22固定于机壳10上,第一搅拌杆24的一端位于容纳腔211内并与饭斗21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于饭斗21后通过第一传动件23与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机22驱动第一搅拌杆24转动,不断搅动米饭,使得米饭受热更加均匀,避免出现米饭结块的现象。
35.第一搅拌杆24包括第一转轴241以及若干第一叶片242,第一转轴241的一端位于容纳腔211内并与饭斗21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于饭斗21后与第一传动件23连接,第一叶片242位于饭斗21内,第一叶片242倾斜固定于第一转轴241的外壁上,优选地,第一叶片242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叶片242沿第一转轴241长度方向间隔设于第一转轴241的外壁上,两个第一叶片242处于同一平面上,呈对称状态,使得第一电机22带动第一搅拌杆24时受力更小。
36.饭斗2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容纳框212、导向框213以及第二容纳框214,第一容纳框212顶部盖有上述所述的盖板26,第一容纳框212、导向框213以及第二容纳框214都为竖向贯穿设置,第一容纳框212和第二容纳框214都为方形的环形结构,第二容纳框214的外周尺寸小于第一容纳框212的外周尺寸,导向框213包括四个首尾依次连接并倾斜设置的侧板2131,四个侧板2131的一端都与第一容纳框212连接、另一端都与第二容纳框214连接,导向框213为倒梯形结构,水箱25为扁平的方形结构,侧板2131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插槽2132,水箱25插入于第一插槽2132内,这里的水箱25数量没有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置若干个第一插槽2132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后期在维护时可以快速将水箱25从第一插槽2132内取出,减少打饭机的维修时间,而且第一插槽2132能对水箱25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饭斗21在移动的过程中外部部件碰撞到水箱25。
37.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饭斗21还包括隔板27,第二容纳框214横向设有与容纳腔211相连通的第一插口,隔板27的一端位于第二容纳框214外、另一端穿过第一插口后位于所述容纳腔211内,隔板27位于第一搅拌杆24下方,隔板27一般通过人手进行操作,以用于控制容纳腔211内米饭通过的量。
38.打饭机还包括固定于机壳10内的第一支撑板50、固定于第一支撑板50顶部的若干定位块60、固定于机壳10内壁上的第一限位杆70以及若干固定于机壳10内壁上的第二限位杆80,装饭机构20还包括可在第一支撑板50上移动的车架28,车架28具有四个抵接于第一支撑板50上的滚轮281,这里的滚轮281为固定脚轮。
39.若干个第二限位杆80分成两组并沿车架28移动方向分别设于机壳10内的两侧,第二限位杆80起到给车架28导向和防撞的作用,第一限位杆70位于车架28移动方向上并靠近
第一传动件23一侧设置,第一限位杆70与第二限位杆80垂直连接,靠近第一传动件23一侧的滚轮281可卡至于第一限位杆70与定位块60之间,以便于将车架28固定住。本实施例中,机壳10后面具有柜门11,打开柜门11后,可以移动车架28,定位块60靠近操作者一侧设有斜面61,这样车架28可顺利翻越过定位块60,以将一侧的滚轮281卡至于第一限位杆70与定位块60之间,饭斗21固定于车架28上并可随车架28一起移动,便于将饭斗21以及水箱25一起移出进行清洗或者重新装入饭,同时饭斗21下部的第一搅拌杆24也可以与饭斗21一起清洗,操作方便,不需要再进行单独清洁,并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杆80进行导向,设置第一限位杆70和定位块60进行限位,以便于组装第一传动件23,实现下面的第一直齿轮231和第二直齿轮232的精准定位,另外,由于第一电机22设置在机壳10上,第一电机22不需要与饭斗21一并移出,减轻饭斗21重量,便于一些场合内能直接用人力抬起带有饭斗21的车架28。
40.第一传动件23包括第一直齿轮231以及与第一直齿轮231外啮合的第二直齿轮232,第一直齿轮231固定于第一搅拌杆24上,第二直齿轮232固定于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上,第一直齿轮231会随着车架28一起移动,由于有第二限位杆80的导向限制,因此,可以避免第一直齿轮231与第二直齿轮232发生碰撞,同时,两个直齿轮之间的啮合精度要求也很低,第二直齿轮232的齿厚大于第一直齿轮231的齿厚,再有第一限位杆70与定位块60的定位作用,从而能使得第一直齿轮231与第二直齿轮232刚好处于相啮合位置,再者还可以打开柜门11进行调节两直齿轮间啮合,因此在车架28移动后,饭斗21重新装入打饭机时,可以快速而且准确定位第一直齿轮231和第二直齿轮232的位置,保证第一传动件23啮合准确,不用担心啮合问题,而且能缩短饭斗21装入打饭机的时间。
41.装饭机构20还包括两个锁具90,两个锁具90分别位于车架28之远离第一传动件23一侧的两端,锁具90包括插销91以及固定于车架28上的锁座92,锁座92具有横向设置的安装孔,打饭机还包括若干固定于机壳10内的防撞杆100,若干防撞杆100分成两组并沿车架28移动方向分别设于机壳10内的两侧,防撞杆100设有第二插槽,插销91的一端弹性安装于安装孔内、另一端可卡插于第二插槽内,从而将车架28固定在防撞杆100上,进一步限定车架28移动,也避免在移动打饭机时,车架28碰撞到机壳10。
42.请进一步参阅图7至图10,打散机构30包括第二传动件31、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二搅拌杆32、与饭斗21相连接的搅拌壳33以及固定于第一支撑板50底部的第二电机34,搅拌壳33竖向贯穿设置,搅拌壳33具有与容纳腔211相连通的导向腔331,第二传动件31包括与第二电机34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三直齿轮311以及与第三直齿轮311外啮合的第四直齿轮312,第二搅拌杆32包括第二转轴321以及若干固定于第二转轴321外壁上的第二叶片322,两个第二转轴321的一端都位于导向腔331内并都与搅拌壳33转动连接、另一端都穿过搅拌壳33后分别与第三直齿轮311和第四直齿轮312连接,第二电机34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旋转,两个第二搅拌杆32都位于米饭所流经的路径上,由于第二电机34与第三直齿轮311连接,根据图8显示,第三直齿轮311位于第四直齿轮312的右侧,而且两个第二搅拌杆32相对于第一支撑板50都处在同一高度,当第二电机34通过第三直齿轮311带动相应第二搅拌杆32右转时,第四直齿轮312将带动相应第二搅拌杆32左转,这样,处于两个第二搅拌杆32中间和下方的米饭将往两侧搅动,有效避免出现米饭粘结。
43.打饭机还包括固定于机壳10内的第二支撑板200,分饭机构40包括四个切饭组件41,四个切饭组件41都固定于第二支撑板200的顶部,切饭组件41包括底座411、定位板412、
第三电机413、第三传动件414、旋转盘415、衔接柱416、摆动杆417、切板418以及两个横向设置的导向杆419,第三传动件414包括第一同步轮4141、第二同步轮4142以及同步带4143,同步带4143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同步轮4141上、另一端套设于第二同步轮4142上,底座411、定位板412以及第三电机413都固定于第二支撑板200的顶部,旋转盘415和第二同步轮4142同轴设置并都转动安装于底座411上,第三电机413的输出端与第一同步轮4141连接,衔接柱416固定于旋转盘415的边缘上,摆动杆417的一端与衔接柱416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切板418转动连接,当驱动第三电机413时,旋转盘415将转动,通过摆动杆417带动切板418做直线往复运动,四个切板418可同时将下落的米饭切成三个人的量,以增加分饭的效率。
44.定位板412横向贯穿设有两个定位孔,摆动杆417位于两个导向杆419之间,导向杆419的一端与切板418固定连接,导向杆419的另一端滑动安装于定位孔内,导向杆419可防止切板418上下摆动,搅拌壳33沿竖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四个第二插口,各切板418分别插入于各第二插口内,每个第三电机413的运行速度可以单独进行调整,切板418位于第二搅拌杆32的下方,可实现精准配饭,机壳10上设有打饭用的窗口12,该窗口12与导向腔331相连通。
45.打饭机的工作原理为:安装有车架28的饭斗21初始是放置于外部平台上,往饭斗21内加入热的米饭,然后将带有米饭的饭斗21随车架28一起吊入机壳10内的第一支撑板50上,当然,也可以先将饭斗21随车架28一起抬到第一支撑板50上,然后再往饭斗21内加入米饭,然后将车架28往里推,直至滚轮281卡至于第一限位杆70与定位块60之间,第一直齿轮231与第二直齿轮232啮合在一起,之后,往水箱25内加入水并开启加热保温,开启第一电机22和第二电机34,第一搅拌杆24和第二搅拌杆32不断搅动米饭,当饭斗21内米饭温度降低时,水箱25内加热器启动给水加热,热量经饭斗21传递至米饭处,第一电机22继续驱动第一搅拌杆24转动,不断搅动米饭,使得米饭受热更加均匀,米饭经过导向腔331时,第二电机34驱动两个第二搅拌杆32转动,将搅拌壳33中间的米饭往两侧搅动,防止结块,分饭机构40最下端的切板418所对应的第三电机413首先启动,驱动对应切板418对米饭进行拦截,然后上方三个切板418对米饭进行切割,之后,切板418从下至上依次松开拦截,分饭机构40可一次性分三份米饭,米饭由分饭机构40实现精准配饭。
46.综上所述,本发明在饭斗21的外壁上安装一个水箱25,水箱25内安装有加热器,加热器可以给水箱25内水加热,热量能经饭斗21传递至容纳腔211内的米饭,保持米饭一直处于加热的状态,同时,第一电机22可以驱动第一搅拌杆24转动,不断搅动米饭,使得米饭受热更加均匀,避免出现米饭结块。
47.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