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水回用组合池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23: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水回用组合池。


背景技术:

2.目前皮毛行业内对中水的处理只是作为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这样在处理中水的时候需要对中水进行降温,同时要对其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离才能将中水排入河流。这样不但需要大量的成本处理中水,而且还浪费了中水中的大量能量。另外现有的对中水进行回收利用的设施有限,一般只在一个池内放入中水,加入药剂将有害物质进行沉淀,但这样导致池内的有害物质的沉淀将难以清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708793.6,专利名称为:一种中水回用组合池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提出了在反应池内部设有泥浆池,在反应池内注满中水,加入药剂反应产生的沉淀物会进入泥浆池,在将反应池中的处理好的中水通过清水泵抽出。循环数次,在泥浆池中的沉淀物基本填满后通过泥浆泵一次性将污泥抽出,更加简单,可降低使用成本,提高效率。
4.但是该设备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缺乏专利的过滤结构,导致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毛发等杂质难以过滤、沉降,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水回用组合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水回用组合池,包括四个反应池;所述四个反应池呈矩形分布在地面上;四个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均设置有沉降池,沉降池的顶端与反应池的底端连通;四个所述沉降池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板,过滤网板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的顶端通过进水管连通外界水源;所述过滤网板设置在沉降池的顶端;四个所述沉降池的底部一侧均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通过排污管连通排污泵;四个所述反应池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通过排水管连通排水泵;所述过滤网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升降驱动板,升降驱动板的底部连接有升降驱动装置。
7.优选的,四个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均安装有潜水搅拌机,潜水搅拌机安装在过滤网板的下方。
8.优选的,所述反应池左右两侧的内壁对应升降驱动板的位置上开设有升降滑槽,升降驱动板设置在升降滑槽的内部,并与其上下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液压缸,且液压缸安装在升降滑槽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滑杆,升降驱动板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滑杆滑动连接的限位通孔。
11.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板的外侧壁与过滤网板的外侧壁上均间隔安装有多个钢
珠,钢珠的外端部与反应池的四周内壁转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在反应池的内部设置有便于升降的过滤网板,使其能够在通过反应池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时,能够通过控制过滤网板的高度,使得污水中漂浮的不能沉降的杂质经由过滤网板对其过滤,能够在通过排水泵抽取较为洁净的污水进行回收利用时,提高回收用水的质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反应池;2、沉降池;3、过滤网板;4、进水管;5、排污管;6、排污泵;7、排水泵;8、升降驱动板;9、潜水搅拌机;10、升降滑槽;11、液压缸;12、限位滑杆;13、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请参阅图1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水回用组合池,包括四个反应池1;四个反应池1呈矩形分布在地面上;四个反应池1的底部均设置有沉降池2,沉降池2的顶端与反应池1的底端连通;四个沉降池2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板3,过滤网板3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的顶端通过进水管4连通外界水源;过滤网板3设置在沉降池2的顶端;四个沉降池2的底部一侧均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通过排污管5连通排污泵6;四个反应池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通过排水管连通排水泵7;过滤网板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升降驱动板8,升降驱动板8的底部连接有升降驱动装置。
21.进一步的,四个反应池1的底部均安装有潜水搅拌机9,潜水搅拌机9安装在过滤网板3的下方。
22.进一步的,反应池1左右两侧的内壁对应升降驱动板8的位置上开设有升降滑槽10,升降驱动板8设置在升降滑槽10的内部,并与其上下滑动连接。
23.进一步的,升降驱动装置为液压缸11,且液压缸11安装在升降滑槽10的内部。
24.进一步的,升降驱动装置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滑杆12,升降驱动板8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滑杆12滑动连接的限位通孔。
25.进一步的,升降驱动板8的外侧壁与过滤网板3的外侧壁上均间隔安装有多个钢珠13,钢珠13的外端部与反应池1的四周内壁转动连接。
26.工作原理:在该组合式的反应池1实际使用时,通过进水管4将过滤网板3下方的反应池1内加入待处理污水,污水的水位低于过滤网板3的初始高度,然后向反应池1的内部加入污水处理用反应剂,经由潜水搅拌机9对各个反应池1进行搅拌工作,使得反应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反应,污水中的杂质沉降后进入沉降池2内,在通过排水泵7抽取较为洁净的污水进行回收利用之前,先通过液压缸11控制过滤网板3下移至排水管的下方,通过过滤网板3对污水中漂浮的不能沉降的杂质进行过滤,再通过排水泵7将过滤后的污水抽出,并回收利用。
27.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控制器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器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中水回用组合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反应池(1);所述四个反应池(1)呈矩形分布在地面上;四个所述反应池(1)的底部均设置有沉降池(2),沉降池(2)的顶端与反应池(1)的底端连通;四个所述沉降池(2)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板(3),过滤网板(3)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的顶端通过进水管(4)连通外界水源;所述过滤网板(3)设置在沉降池(2)的顶端;四个所述沉降池(2)的底部一侧均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通过排污管(5)连通排污泵(6);四个所述反应池(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通过排水管连通排水泵(7);所述过滤网板(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升降驱动板(8),升降驱动板(8)的底部连接有升降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回用组合池,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反应池(1)的底部均安装有潜水搅拌机(9),潜水搅拌机(9)安装在过滤网板(3)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回用组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左右两侧的内壁对应升降驱动板(8)的位置上开设有升降滑槽(10),升降驱动板(8)设置在升降滑槽(10)的内部,并与其上下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回用组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液压缸(11),且液压缸(11)安装在升降滑槽(10)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回用组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滑杆(12),升降驱动板(8)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滑杆(12)滑动连接的限位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回用组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板(8)的外侧壁与过滤网板(3)的外侧壁上均间隔安装有多个钢珠(13),钢珠(13)的外端部与反应池(1)的四周内壁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中水回用组合池,包括四个反应池;所述四个反应池呈矩形分布在地面上;四个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均设置有沉降池,沉降池的顶端与反应池的底端连通;四个所述沉降池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板,过滤网板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的顶端通过进水管连通外界水源;所述过滤网板设置在沉降池的顶端;四个沉降池的底部一侧均开设有排污口。本实用新型在反应池的内部设置有便于升降的过滤网板,使其能够在通过反应池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时,能够通过控制过滤网板的高度,使得污水中漂浮的不能沉降的杂质经由过滤网板对其过滤,能够在通过排水泵抽取较为洁净的污水进行回收利用时,提高回收用水的质量。的质量。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辉 邱梁堃 李明冉 周振 刘映雪 胡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乡县金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2
技术公布日:2021/11/1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