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头枕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18: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椅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枕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座椅。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沙发、椅子等坐倚器具中经常使用头枕,头枕垫设在人体头部或颈部下方,可以提高人体在坐倚器具上休息时的舒适性。在一些智能化家具中一般都具有电控驱动头枕运动的功能,实现对人体头颈部支撑角度的电控调节,以及对头枕的使用和收纳形态的电控切换。
3.现有的头枕装置在使用时会与坐倚器具的靠背之间形成空隙,当其他用户的身体部位,例如手部伸入该空隙时会产生安全隐患:头枕装置在收纳时会减小该空隙的体积,容易夹伤其他用户的手部。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头枕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座椅。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枕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及头枕组件,头枕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连接件及枕板安装件,头枕组件通过连接件铰接于支撑框架;连接件上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在枕板安装件转动时让位,至少部分枕板安装件能够进入让位槽内,并与让位槽内壁之间面接触。
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让位槽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面,枕板安装件能够转动并贴合于第一限位面,且第一限位面能够止挡枕板安装件转动,并允许枕板安装件转动至折叠极限位置。
7.如此设置,第一限位面能够限定出枕板安装件相对于连接件的折叠极限位置位置。
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让位槽内壁还设有导向弧面段,导向弧面段与第一限位面相连,且导向弧面段与第一限位面相切。
9.如此设置,导向弧面段形成了能够导向枕板安装件运动的滑道,通过与第一限位面平滑连接从而控制枕板安装件平顺地进入让位槽并到达折叠极限位置,降低枕板安装件与连接件之间相对滑动的阻力,以使用户更加省力便捷地翻转枕板安装件。
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让位槽内壁还设有第二限位面,第二限位面能够止挡枕板安装件转动,并允许枕板安装件转动至折叠极限位置。
11.如此设置,第二限位面也能够限定出枕板安装件相对于连接件的折叠极限位置,且限位止挡枕板安装件的效果更好
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件上设有第三限位面,第三限位面能够与枕板安装件相抵接,并允许枕板安装件转动至关联极限位置。
13.如此设置,枕板安装件能够在接触第三限位面时相对于连接件保持固定的状态,与连接件关联并共同形成座椅靠背的延伸部分,从而保证用户在休息时头部能够安全平稳
地依靠在头枕组件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枕板安装件包括固定连接的枢接部及安装部,枢接部铰接于连接件,安装部连接于枢接部的侧部并与枢接部形成弯折角度;安装部能够抵接第三限位面,且至少部分安装部能够进入让位槽。
15.如此设置,第三限位面与让位槽共同配合且均能够与安装部接触,限定了枕板安装件相对于连接件的转动角度范围;头枕组件通过第三限位面与让位槽形成的限位结构的形状更简单,降低了加工制造成本,也降低了枕板安装件与连接件的装配难度。
1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限位面为平面,且第三限位面能够贴合于安装部。
17.如此设置,安装部与第三限位面之间形成的面接触更稳定,枕板安装件与连接件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转动,保证用户头部和颈部倚靠在头枕组件上时的安全性。
1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头枕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分别与连接件及枕板安装件相连接;枕板安装件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相对连接件转动并抵接第三限位面。
19.如此设置,第一弹性件具有带动枕板安装件转动至与第三限位面抵接的趋势,能够对枕板安装件和连接件施加预紧力,在无其他外力作用时,枕板安装件能够与连接件保持相对固定,以使枕板安装件与连接件作为整体并相对于支撑框架转动。
2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的端部设有挂钩,连接件及/或枕板安装件上设有供挂钩伸入的挂孔。
21.如此设置,第一弹性件与连接件及/或枕板安装件之间的连接更方便,易于操作,且连接可靠不易松脱失效。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座椅靠背以及上述的头枕装置,头枕装置通过支撑框架固定安装于座椅靠背。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枕装置通过在连接件上设置让位槽,为枕板安装件相对于连接件的转动留出了空间,因而扩大了枕板安装件相对于连接件转动的角度范围,也避免了枕板安装件与连接件发生干涉,使头枕装置具有了更好的手部防夹效果,用户可以翻转枕板安装件以形成足够充裕的空间,方便将被夹者的手部取出;让位槽内壁能够与枕板安装件形成面接触,因而让位槽具有更好的限位效果;此外,让位槽的设置也简化了头枕组件的结构,连接件与枕板安装件的结构更简单,零件容易成型且装配更方便,头枕装置的生产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头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头枕装置的侧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头枕装置的剖视图;
27.图4为图3所示头枕装置在l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头枕装置在托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头枕装置在托举状态下的侧视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头枕装置在防夹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头枕装置在防夹手状态下的侧视图;
32.图9为图8所示头枕装置在k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头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图10所示头枕装置在x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5.图12为图10所示的头枕装置在其中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头枕装置的侧视图;
37.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头枕装置在托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5为图14所示头枕装置在y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9.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头枕装置在托举状态下的侧视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100、头枕组件;10、连接件;11、让位槽;111、第一限位面;112、导向弧面段;113、第二限位面;12、第三限位面;20、枕板安装件;21、枢接部;22、安装部;30、第一弹性件;31、挂钩;32、挂孔;200、头枕装置;210、支撑框架;211、边梁;212、底梁;221、铰接座;222、传动杆;231、第一驱动电机;232、电机本体;233、输出轴;250、腰托组件;251、腰部支撑件;252、第二驱动电机;253、传动元件;254、翻转件;2541、导向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枕装置200及具有该装置的座椅。头枕装置200用于垫设在人体头部或颈部下方,当用户在座椅上以躺姿或坐姿休息时,头枕装置200可以提供更多支撑,提高用户的舒适度;用户通过调节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的高度或角度,可以满足在一些特殊场合下的使用需求,例如在躺姿状态下浏览电子设备或者读物。
45.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头枕装置200作详尽介绍。本实施例中的头枕装置200用于家居器具中的座椅,设置于座椅靠背上。
46.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头枕装置200还可以应用在其他类型的坐倚器具中,例如供残障或体弱人士使用的休闲椅、汽车座椅、床椅、单人或连排沙发等。
47.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枕装置200包括支撑框架210、头枕组件100、驱动组件及传动组件。支撑框架210安装于座椅靠背,头枕组件100与支撑框架210以及传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框架210上,与传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头枕组件100相对于支撑框架210运动。
48.支撑框架210作为头枕组件100以及驱动组件的安装基础,用于确定头枕装置200在座椅上的相对位置,包括相对固定的边梁211以及底梁212,边梁211用于连接头枕组件100,底梁212用于设置驱动组件。
49.具体地,边梁211为弯折的杆件,其弯折形状与人体背部和肩部的外形相匹配,底梁212为直杆件,沿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延伸。边梁2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边梁211沿座椅靠背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梁212的两端。边梁211与底梁212垂直设置,使得支撑框架210整体形成了一边开口的矩形框架结构,因而支撑框架210可以与座椅靠背协同,为用户背部及肩部提供支撑。
50.为实现头枕装置200及座椅的轻量化,支撑框架210采用木质材料制成。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框架210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
51.头枕组件100作为头枕装置200的执行组件,用于接触并承托人体头部及颈部,用户通过控制头枕组件100相对于支撑框架210运动,改变其相对于座椅靠背的角度和位置,从而改变头部高度和角度,以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
52.为保证头枕装置200受力均衡,运行可靠,本实施例中头枕组件100的数量为两组,且分别连接于传动组件的两端,并分别与支撑框架210的两个边梁211相连接。
53.现有的头枕装置在使用时会与座椅靠背之间形成空隙,当其他用户的身体部位,例如手部伸入该空隙时会产生安全隐患:头枕装置在收纳时会减小该空隙的体积,容易夹伤其他用户的手部。
54.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枕装置200中,头枕组件100包括连接件10、枕板安装件20、枕板(图未示)以及第一弹性件30。连接件10与支撑框架210的边梁211铰接,并且与传动组件固定连接,因而头枕组件100通过连接件10铰接于支撑框架210;枕板安装件20用于固定安装枕板;第一弹性件30分别与连接件10及枕板安装件20相连接。
55.连接件10上相对靠近枕板安装件20的一侧设有用于让位枕板安装件20的让位槽11。在枕板安装件20相对于连接件10转动的过程中,至少部分枕板安装件20能够进入让位槽11,枕板安装件20不会与连接件10发生干涉,并能与让位槽11内壁贴合的面接触。
56.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9。进一步地,让位槽11内壁设有导向弧面段112、第一限位面111以及第二限位面113。导向弧面段112位于让位槽11内壁相对靠近让位槽11开口的边缘,能够与枕板安装件20滑动接触;第一限位面111位于导向弧面段112相对远离让位槽11开口一侧的内壁,能够与枕板安装件20贴合面接触;第二限位面113位于让位槽11内与导向弧面段112和第一限位面111相对的内壁上,也能够与枕板安装件20接触。
57.导向弧面段112形成了能够导向枕板安装件20运动的滑道,用于控制枕板安装件20平顺地进入让位槽11,降低枕板安装件20与连接件10之间相对滑动的阻力,以使枕板安装件20快速运动直至与第一限位面111面接触,便于用户更加省力、便捷地翻转枕板安装件20。
58.优选地,导向弧面段112呈圆柱状弧面,让位槽11开口相对靠近枕板安装件20的一侧形成了类似圆角的结构。
59.第一限位面111与导向弧面段112相连并且相切过渡,能够止挡枕板安装件20并限制其进一步转动,从而限定出枕板安装件20相对于连接件10的折叠极限位置,允许枕板安装件20转动至折叠极限位置以使枕板安装件20相对于连接件10贴合固定。
60.第一限位面111与导向弧面段112平滑连接可以使枕板安装件20更加平顺地到达该折叠极限位置,减少零件相对运动的磨损。
61.当枕板安装件20转动至折叠极限位置时,头枕组件100与座椅靠背之间可以形成
足够将被夹手部取出的空隙,减轻对被夹用户的伤害,也即枕板安装件20在折叠极限位置时对应如图7至图8所示头枕装置200的防夹手状态。
62.优选地,第一限位面111为平面。
63.第二限位面113也能够限定出枕板安装件20相对于连接件10的折叠极限位置,且第二限位面113与枕板安装件20刚性接触,限位止挡效果更好。
64.优选地,当部分枕板安装件20进入让位槽11内,并与第一限位面111贴合固定时,枕板安装件20同时也与第二限位面113接触固定。
65.进一步地,连接件10上相对远离让位槽11,以及相对远离边梁211的一端还设有第三限位面12。第三限位面12也能够抵接并止挡枕板安装件20,允许枕板安装件20转动至关联极限位置,并与第一限位面111和第二限位面113协同,共同限定出枕板安装件20相对于连接件10的转动角度范围。
66.当枕板安装件20转动至关联极限位置时,枕板安装件20相对于连接件10保持固定,二者共同形成座椅靠背的延伸部分。具体而言此时枕板安装件20与边梁211相对靠近连接件10的一端相平齐,因而头枕组件100与座椅靠背大致相平,用户在躺姿休息状态时更加舒适。
67.优选地,第三限位面12为平面,能够与枕板安装件20贴合面接触,且第三限位面12与第一限位面111互成角度,二者所形成的夹角即为枕板安装件20可相对连接件10转动的角度。
68.如此设置,枕板安装件20能够在接触第三限位面12时相对于连接件10保持可靠固定的状态,并达到图1所示的状态,从而保证用户头部和颈部安全平稳地倚靠在头枕组件100上,防止枕板安装件20产生微量转动,影响用户休息。
69.枕板安装件20用于固定枕板,并主要承担用户头部重量。具体地枕板安装件20包括固定连接的枢接部21及安装部22,枢接部21通过销轴铰接于连接件10,安装部22连接于枢接部21的侧部并且与枢接部21形成弯折角度。
70.在枕板安装件20相对于连接件10转动的过程中,枢接部21相对于连接件10平行或者贴合,安装部22能够沿图4中逆时针方向转动至与第三限位面12抵接的状态,也能够沿图9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至少部分地进入让位槽11,直至与第一限位面111和/或第二限位面113抵接。
71.枕板安装件20外还包覆有由海绵、皮革、等材料制成的衬垫层(图未示),衬垫层能够增大用户头部与头枕装置200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头枕组件100的舒适性。
7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枕板安装件20也可以与枕板一体成型,也即枕板安装件20为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连接件10的支撑结构。
73.当有外部物体对枕板安装件20施加外力时,例如用户手部伸入头枕组件100与座椅靠背之间的空隙时,枕板安装件20会在用户手部的顶持力作用下相对连接件10转动,并达到图7至图8所示的防夹手状态,使得头枕组件100部分可活动调节,可以防止手部被整体呈刚性的头枕夹伤。
74.第一弹性件30在连接件10与枕板安装件20之间,处于被拉伸的状态,具有带动枕板安装件20转动至关联极限位置的趋势。在无其他外力作用于枕板安装件20时,第一弹性件30对枕板安装件20和连接件10施加预紧力作用,使得枕板安装件20抵接第三限位面12从
而到达关联极限位置,因而使二者保持相互关联的状态。
75.当驱动组件启动运行时,传动组件能够带动枕板安装件20与连接件10绕连接件10与边梁211铰接点关联转动,以使头枕组件100整体相对于支撑框架210转动,并转动至如图5至图6所示的托举状态下对应的折叠极限位置。
76.具体地,第一弹性件30优选采用伸缩弹簧,两端设有挂钩31,枕板安装件20与连接件10均开设有供挂钩31穿设的挂孔32。如此设置,第一弹性件30与连接件10及枕板安装件20之间的连接更方便,降低了头枕组件100的装配难度,且第一弹性件30与枕板安装件20和连接件10的连接更可靠,不容易松脱失效。
77.驱动组件包括作为控制头枕组件100运动的直接动力源的第一驱动电机231,第一驱动电机231两端活动连接于支撑框架210底梁212以及传动组件,可以往复带动头枕组件100相对支撑框架210翻转。
78.具体地,第一驱动电机231为能够输出往复直线运动的直线电机,具有电机本体232以及位于电机本体232中输出往复伸缩运动的输出轴233,输出轴233与传动组件铰接,电机本体232与固设在底梁212上的铰接座221铰接。
79.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电机231还可以是能够产生回转运动的电机,此时第一驱动电机231与传动组件之间可以设置凸轮连杆机构、齿轮齿条机构或者其他机构,还可以是能够产生往复直线运动的液压马达或电缸等。
80.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222以及固设于传动杆222两端之间的铰接座221,传动杆222两端分别与两组头枕组件100的连接件10固定连接。
81.具体地,传动杆222在垂直于其轴向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传动杆222两端分别穿设连接件10,连接件10上开设有与上述传动杆222截面形状相适配的矩形装配孔,二者止转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传动杆222在垂直于其轴向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其他非圆形状。
82.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头枕装置200做详细阐释。该实施例的头枕装置2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头枕装置200还包括腰托组件250。腰托组件250可相对支撑框架210活动并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力度大小的腰部支撑。
83.请参阅图10至图16。腰托组件250包括腰部支撑件251、传动元件253以及翻转件254,通过驱动组件产生驱动力带动腰托组件250相对于支撑框架210运动。
84.具体地,腰部支撑件251铰接于翻转件254,翻转件254与支撑元件铰接,并且与传动元件253固定连接,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底梁212上的第二驱动电机252,第二驱动电机252与传动元件253相连接。
85.翻转件25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于两根边梁211上相对远离头枕组件100的一端。翻转件254上相对远离边梁211的端部与腰部支撑件251铰接。翻转件254与腰部支撑件251还形成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腰部支撑件251相对于翻转件254的转动角度范围。
86.腰部支撑件251为沿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延伸的板件,用于承担人体腰部重量。腰部支撑件251两端向外突出并弯折形成两个支撑端,两个支撑端分别与两个翻转件254铰接。
87.腰部支撑件251能够在翻转件254和人体的作用下转动,在其转动时始终与人体腰部保持良好接触,增强用户腰部的贴合感。
88.具体地,翻转件254上开设有弧形的导向滑槽2541,导向滑槽2541以翻转件254和
支撑端铰接点为圆心;支撑端上固设有向外突出的导向滑柱(图未示),导向滑柱穿设于导向滑槽2541内。腰部支撑件251之间通过导向滑柱与导向滑槽2541配合,既能在腰托组件250运动过程中改变其相对于支撑框架210的角度,以保证腰部支撑件251与人体的良好接触,也可以避免腰部支撑件251过度转动,降低腰部的不适感。
89.可以理解,导向滑槽2541也可以开设在腰部支撑件251的支撑端上,导向滑柱也可以对应固设于翻转件254上;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腰部支撑件251与翻转件254之间还可以设置其他形式的限位结构,例如限位凸块。
90.传动元件253上固设有与第二驱动电机252连接的铰接座221,且传动元件25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翻转件254固定连接。具体地,传动元件253在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翻转件254上开设有与上述截面形状相适配的配合通孔,传动元件253穿设配合通孔以与翻转件254止转固定连接。
91.第二驱动电机252能够带动传动元件253往复运动,以带动翻转件254往复转动,从而改变腰部支撑件251相对于支撑框架210和座椅靠背的高度,以实现对用户腰部提供不同力度大小的支撑。
92.具体地,第二驱动电机252为能够输出往复直线运动的直线电机,具有电机本体232以及位于电机本体232中输出往复伸缩运动的输出轴233,输出轴233与传动元件253铰接,电机本体232与固设在底梁212上的铰接座221铰接。
93.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电机252还可以是能够产生回转运动的电机,此时第二驱动电机252与传动元件253之间可以设置凸轮连杆机构、齿轮齿条机构或者其他机构,还可以是能够产生往复直线运动的液压马达或电缸等。
94.进一步地,为节约座椅空间,减小头枕装置200的体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机231与第二驱动电机252在两个边梁211之间并排设置第一驱动电机231的输出轴233与第二驱动电机252的输出轴233相对背离设置。
95.底梁212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以及第三弯折段,第一弯折段与第三弯折段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二弯折段的两端,并分别用于安装第一驱动电机231与第二驱动电机252。
96.如此设置,头枕装置200的结构更紧凑,在座椅中占据的体积更小。
9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枕装置200通过在连接件10上设置让位槽11,为枕板安装件20相对于连接件10的转动留出了空间,因而扩大了枕板安装件20相对于连接件10转动的角度范围,也避免了枕板安装件20与连接件10发生干涉,使头枕装置200具有了更好的手部防夹效果,用户可以翻转枕板安装件20以形成足够充裕的空间,方便将被夹者的手部取出;让位槽11内壁能够与枕板安装件20形成面接触,因而让位槽11具有更好的限位效果;此外,让位槽11的设置也简化了头枕组件100的结构,连接件10与枕板安装件20的结构更简单,零件容易成型且装配更方便,头枕装置200的生产成本更低。
98.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99.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
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