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多片式车辆轮胎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18: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片式车辆轮胎模具。


背景技术:

2.随着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对轮胎质量以及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轮胎模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活络模具,由花纹圈,模套,上下侧板组成;第二种是两半模具,由上模,下模两片组成;第三种方法是用注射成型法,这种方法是合模后,由注射机向模腔内注射胶料,能保证胶料的混合性能、注射压力和温度,车辆轮胎模具也可分为多片式和分片式。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目前现有的车辆轮胎模块,结构稳定性差,当上模具和下模具在进行卡合时,容易发生位置偏移,导致成型的轮胎合格率降低,降低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不方便人们使用。
4.因此,发明一种新型多片式车辆轮胎模具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多片式车辆轮胎模具,通过连接杆、定位块、定位杆、伸缩弹簧、固定杆、活动座、移动杆、u型轴、转盘、按压板和复位弹簧的配合使用,达到了结构稳定性好的优点,以解决现有的车辆轮胎模块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片式车辆轮胎模具,包括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操作箱,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正面开设有定位槽,且定位槽的内腔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正面与第一壳体内腔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背面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的背面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背面贯穿至第一壳体的背面并延伸至操作箱的内腔,所述移动杆的背面且位于操作箱的内腔套接有u型轴,所述u型轴的顶部贯穿至操作箱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转把,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贯穿至第一壳体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与第一壳体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与第二模具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转盘底部的前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腔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板。
8.优选的,所述按压板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与操作箱的顶部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u型轴的底部套接有第一轴承座,且第一轴承座的底部与操作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u型轴的表面且位于操作箱的内腔套接有第二轴承座,且第二轴承座的顶部与操作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的顶部与定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的顶部与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与第一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正面底部的两侧均通过l型连接块和螺栓活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第二模具的顶部开设有注射孔。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一壳体、操作箱、连接杆、定位块、定位杆、伸缩弹簧、固定杆、活动座、移动杆、u型轴、转盘、第二壳体、按压板、复位弹簧、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固定座和放置板的设置,达到了结构稳定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车辆轮胎模块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当上模具和下模具在进行卡合时,不会发生位置偏移,不会导致成型的轮胎合格率降低,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方便人们使用。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横板、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对固定杆在移动时起到了限位的作用,解决了固定杆在移动时发生移动偏移的问题,通过设置伸缩弹簧、定位杆、定位块和定位槽,对连接杆在使用时起到了辅助稳定的作用,解决了连接杆在使用时不能被辅助稳定的问题,通过设置l型连接块、螺栓和放置板,对第一模具在使用时起到了便于拆卸的作用,解决了第一模具在使用时不方便拆卸的问题。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复位弹簧、按压板、凹槽和固定块,对转盘在使用时起到了便于卡紧固定的作用,解决了转盘在使用时容易滑脱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对u型轴在转动时起到了转动稳定的作用,解决了u型轴在转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结构右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结构右视剖面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作箱结构右视剖面结构图。
21.图中:1、第一模具;2、第二模具;3、第一壳体;4、操作箱;5、连接杆;6、定位块;7、定位杆;8、伸缩弹簧;9、固定杆;10、活动座;11、移动杆;12、u型轴;13、转盘;14、第二壳体;15、按压板;16、复位弹簧;17、第一横板;18、第二横板;19、固定座;20、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1,参照附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多片式车辆轮胎模具,包括第一模具1,第一模具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模具2,第一模具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3,第一壳体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操作箱4,第一壳体3的内腔设置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正面开设有定位槽,且定位槽的内腔设置有定位块6,定位块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7,定
位杆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8,伸缩弹簧8的正面与第一壳体3内腔的正面固定连接,连接杆5的背面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杆9,固定杆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座10,活动座10的背面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杆11,移动杆11的背面贯穿至第一壳体3的背面并延伸至操作箱4的内腔,移动杆11的背面且位于操作箱4的内腔套接有u型轴12,u型轴12的顶部贯穿至操作箱4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转盘13,转盘13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转把,连接杆5的顶部贯穿至第一壳体3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14,第二壳体14的底部与第一壳体3的顶部接触,第二壳体14的内侧与第二模具2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
2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人们需要将成型轮胎取出时,首先通过向下按动按压板15,按压板15通过复位弹簧16带动固定块向下移动,固定块向下移动至与凹槽分离,然后转动转把,转把带动转盘13转动,转盘13带动u型轴12转动,u型轴12通过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带动移动杆11移动,移动杆11通过活动轴带动活动座10移动,活动座10带动固定杆9移动,固定杆9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在固定杆9移动至与固定槽分离后,将第二模具2向上抬起,第二模具2带动第二壳体14移动,第二壳体14带动连接杆5移动,连接杆5移动挤压定位块6,定位块6带动定位杆7移动,定位杆7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同步,定位杆7带动伸缩弹簧8移动伸缩至定位块6与定位槽分离,与此同时,第二壳体14带动连接杆5移动至与固定座19分离,最后将第二模具2和第一模具1分离,取出成型轮胎,达到了结构稳定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车辆轮胎模块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当上模具和下模具在进行卡合时,不会发生位置偏移,不会导致成型的轮胎合格率降低,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方便人们使用。
25.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多片式车辆轮胎模具,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26.参照说明书附图1,该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多片式车辆轮胎模具,包括第一模具1,第一模具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模具2,第一模具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3,第一壳体3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17和第二横板18,第一横板17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的顶部与定位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横板18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的顶部与固定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正面底部的两侧均通过l型连接块和螺栓活动连接有放置板20,第二模具2的顶部开设有注射孔,第一壳体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操作箱4,第一壳体3的内腔设置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19,固定座19的底部与第一壳体3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5的正面开设有定位槽,且定位槽的内腔设置有定位块6,定位块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7,定位杆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8,伸缩弹簧8的正面与第一壳体3内腔的正面固定连接,连接杆5的背面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杆9,固定杆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座10,活动座10的背面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杆11,移动杆11的背面贯穿至第一壳体3的背面并延伸至操作箱4的内腔,移动杆11的背面且位于操作箱4的内腔套接有u型轴12,u型轴12的底部套接有第一轴承座,且第一轴承座的底部与操作箱4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u型轴12的表面且位于操作箱4的内腔套接有第二轴承座,且第二轴承座的顶部与操作箱4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u型轴12的顶部贯穿至操作箱4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转盘13,转盘13底部的前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腔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板15,按压板15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16的底部与操作箱4的顶部固定连接,转盘13顶部的后侧
固定连接有转把,连接杆5的顶部贯穿至第一壳体3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14,第二壳体14的底部与第一壳体3的顶部接触,第二壳体14的内侧与第二模具2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
27.实施场景具体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人们需要将成型轮胎取出时,首先通过向下按动按压板15,按压板15通过复位弹簧16带动固定块向下移动,通过设置复位弹簧16、按压板15、凹槽和固定块,对转盘13在使用时起到了便于卡紧固定的作用,解决了转盘13在使用时容易滑脱的问题,固定块向下移动至与凹槽分离,然后转动转把,转把带动转盘13转动,转盘13带动u型轴12转动,u型轴12通过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带动移动杆11移动,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对u型轴12在转动时起到了转动稳定的作用,解决了u型轴12在转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移动杆11通过活动轴带动活动座10移动,活动座10带动固定杆9移动,固定杆9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通过设置第一横板17、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对固定杆9在移动时起到了限位的作用,解决了固定杆9在移动时发生移动偏移的问题,在固定杆9移动至与固定槽分离后,将第二模具2向上抬起,第二模具2带动第二壳体14移动,第二壳体14带动连接杆5移动,连接杆5移动挤压定位块6,定位块6带动定位杆7移动,定位杆7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同步,定位杆7带动伸缩弹簧8移动伸缩至定位块6与定位槽分离,通过设置伸缩弹簧8、定位杆7、定位块6和定位槽,对连接杆5在使用时起到了辅助稳定的作用,解决了连接杆5在使用时不能被辅助稳定的问题,与此同时,第二壳体14带动连接杆5移动至与固定座19分离,最后将上第二模具2和第一模具1分离,取出成型轮胎通过设置l型连接块、螺栓和放置板20,对第一模具1在使用时起到了便于拆卸的作用,解决了第一模具1在使用时不方便拆卸的问题,达到了结构稳定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车辆轮胎模块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当上模具和下模具在进行卡合时,不会发生位置偏移,不会导致成型的轮胎合格率降低,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方便人们使用。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