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氯碱装置配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17: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总体涉及工业氯碱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氯碱装置配水系统。


背景技术:

2.在氯碱装置生产过程中,将氯化钾或氯化钠原盐溶解、提纯、过滤得到精盐水,精盐水电解制取氢气和氯气。在原盐溶解时一般将板框压滤机的滤液、生产上水、树脂塔再生盐水、氢气洗涤液、脱氯淡盐水等各路溶液输入氯碱装置配水系统,氯碱装置配水系统将各路溶液混合后再送去化盐装置化盐。
3.现有的氯碱装置配水系统为两个配水槽,一个配水槽正常工作使用,另外一个配水槽作为备用,两个配水槽并联设置,各路水接入配水槽,并且引入一路压缩空气接入配水槽起到扰动各路水的作用,让各路水在配水槽内混合均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原盐溶液含杂质较多,导致精盐水处理不合格,电解工序电解时,槽电压升高,损坏离子膜,使得氯碱装置无法正常运行;配水槽底部沉积颗粒杂质,并且配水槽底部沉积的颗粒杂质需要人工通过人孔清除,浪费了大量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氯碱装置配水系统,一种氯碱装置配水系统,包括,第一配水槽1,所述第一配水槽1为密闭性容器,所述第一配水槽1内部设有第一预配水装置2、底部连接有第一收集槽3,用于将各路溶液经过重力沉淀,分离出颗粒杂质后得到第一溶液;所述第一预配水装置2为顶部开口的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配水槽1侧壁,用于存储各路溶液并将各路溶液进行混合,所述第一预配水装置2开设有第一排水口 21,用于将混合后的各路溶液排到所述第一配水槽1;所述第一配水槽1包括第一进气口11、第一进水口12和第一出水口13,所述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进水口12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管111和第一进水管121,所述第一进气管111和所述第一进水管121延伸至所述第一预配水装置内;所述第一出水口13设置在所述第一配水槽1侧壁,低于所述第一预配水装置2设置,用于排出所述第一溶液;所述第一收集槽3用于收集第一配水槽1沉淀产生的颗粒杂质。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二配水槽4和连通管7,所述第二配水槽4与所述第一配水槽1配置相同,包括有第二预配水装置5、第二收集槽6、第二进气口41、第二进水口42、第二出水口43、第二进气管411、第二进水管421和第二排水口51,用于接收第一溶液,将第一溶液二次静置分离出颗粒杂质得到第二溶液;所述第二配水槽4还包括第二接水口44,所述第二接水口44设置于所述第二配水槽4侧壁且相对位置低于第一出水口13,用于将第一溶液排入到所述第二配水槽4;所述连通管7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3和所述第二接水口44连接,用于将第一配水槽1 内溶液传输到第二配水槽4。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配水槽1与所述第二配水槽 4底部为凸出设计,底面最低点处连接所述第一收集槽3或第二收集槽6,方便颗粒杂质进入收集槽。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通管7与所述第一配水槽1连接部位为第
一配水槽1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连通管7与所述第二配水槽4 连接部位为第二配水槽4高度的三分之一。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收集槽3和所述第二收集槽 6均设有管道与渣池连接,用于将收集的物料通过压滤机进一步处理,滤液进行循环利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进气管111、第二进气管直径为50mm。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通管7直径为200mm。
11.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第一预配水装置,提前对各路水进行了混合,使得混合溶液可以在第一配水槽沉淀颗粒杂质,解决了溶液含杂质较多导致精盐水处理不合格的问题;采用第一预配水装置内置的方式,使得混合溶液液位升高到第一排水口后自动流入到第一配水槽,解决需要人工操控第一预配水装置的问题;采用第一收集槽的设计,解决了第一配水槽底部堆积杂质的问题,不用人工清洁杂质,节约了人力;采用了串联第二配水槽的设计,对第一溶液进行二次重力沉淀,进一步降低了溶液含杂质率,解决了溶液含杂质较多导致精盐水处理不合格的问题;两个配水槽均可独立运行,解决有设备故障时无法工作的问题;采用了配水槽底部凸出设计,优化了第一配水槽或第二配水槽底部堆积杂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图1是一种氯碱装置配水系统的示意图;
13.图2是另一种氯碱装置配水系统的示意图;
14.图3是底部凸出设计的氯碱装置配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考标号是指本实用新型中的组件、技术,以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在适合的环境下实现能更易于被理解。下面的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具体化,并且与权利要求相关的其它没有明确说明的具体实现也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
16.图1示出了一种氯碱装置配水系统的示意图。
17.如图1所示,一种氯碱装置配水系统,包括,第一配水槽1,所述第一配水槽1为密闭性容器,所述第一配水槽1内部设有第一预配水装置2、底部连接有第一收集槽3,用于将各路溶液经过重力沉淀,分离出颗粒杂质后得到第一溶液;所述第一预配水装置2为顶部开口的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配水槽1侧壁,用于存储各路溶液并将各路溶液进行混合,所述第一预配水装置2开设有第一排水口21,用于将混合后的各路溶液排到所述第一配水槽1;所述第一配水槽1包括第一进气口11、第一进水口12和第一出水口 13,所述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进水口12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管111和第一进水管121,所述第一进气管111和所述第一进水管121延伸至所述第一预配水装置内;所述第一出水口13设置在所述第一配水槽1侧壁,低于所述第一预配水装置2设置,用于排出所述第一溶液;所述第一收集槽3用于收集第一配水槽1沉淀产生的颗粒杂质。
18.所述第一配水槽1是指用于储存液体或气体的密封容器,所述第一配水槽1用于将接收到的混合溶液进行沉淀,然后将沉淀分离出来颗粒杂质大颗粒杂质排入到所述第一收集槽3,将沉淀分离出来的第一溶液通过第一出水口13排出,所述第一配水槽1可采用方形、
球形、柱状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例如,采用圆柱形,体积大,储存水量多,可以防止局部过热,使四周承受水压均匀,且在同等水位高度下,箱壁受力最小。
19.所述第一预配水装置2是指用于混合液体的半封闭容器,所述第一预配水装置2先接收储存所述第一进水管121流入的溶液,再通过所述第一进气管111引入压缩空气到储存的溶液内,压缩空气对溶液进行搅动把溶液搅拌均匀。
20.所述第一配水槽1内部设有第一预配水装置2是指,第一预配水装置2 内置于第一配水槽1,内置的方式可以保证第一配水槽1与第一预配水装置 2压力一致,如果是外置设置,第一预配水装置2压力低于第一配水槽1,会导致第一预配水装置2产生的混合溶液无法进入到第一配水槽1,而且内置第一预配水装置2可以方便混合溶液流到配水槽,液位超过第一排水口 21就会流入配水槽,不用人工控制节省人力。
21.所述第一收集槽3是指用于存储大颗粒杂质的密封容器,用于将第一配水槽1沉淀的大颗粒杂质收集进来,由于大颗粒杂质质量大于水的质量,所以在沉淀过程中大颗粒杂质会慢慢随着水流流动进入到第一收集槽3,采用第一收集槽3的形式来便于收集大颗粒杂质并将大颗粒杂质排出第一配水槽 1,所述第一收集槽3可采用方形、球形、柱状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例如,采用圆柱形,体积大,储存杂质量多,使四周承受压力均匀,且在同等杂质高度下,箱壁受力最小。
22.所述第一进水口12是指第一配水槽1联通外界的接口,用于控制进入所述第一预配水装置2的各路溶液,所述第一进水口12可以采用球阀、截止阀、闸阀、止回阀、旋塞阀、柱塞阀等其中的一种,例如,采用波纹管密封截止阀,双重密封设计避免泄漏,坚固耐用,用于控制第一进水管121管道内介质流量大小。
23.所述第一进气口11是指第一配水槽1联通外界的接口,用于控制进入所述第一预配水装置2的压缩空气,当所述第一进水口12将溶液输入到第一预配水装置2后,第一进气口11开启,通过第一进气管111把空气输入到溶液内,搅动溶液将溶液混合。
24.所述第一出水口13是指第一配水槽1联通外界的接口,用于将沉淀好的第一溶液排出所述第一配水槽1。
25.图1所示的系统运行时,第一进水口12开启,各路溶液通过第一进水管121进入到第一配水槽1内部的第一预配水装置2中,然后开启第一进气口11,压缩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管111进入到存储在第一预配水装置2中的各路溶液里,压缩空气搅动各路溶液将各路溶液混合,随着各路溶液不断输入,各路溶液液位不断升高直到到达第一排水口21的位置,此时混合好的各路溶液就会通过第一排水口21流入到所述第一配水槽1内部,由于第一出水口13设置在较高位置,此时存储于所述第一配水槽1内部的各路溶液没有办法排出,只能进行沉降,大颗粒杂质会由于重力原因慢慢从混合好的各路溶液中分离出来,并沉入到所述第一收集槽3中,各路溶液在第一配水槽1内通过静置实现了固液分离得到了第一溶液,由于重力影响越往上的溶液含有颗粒杂质越少,由于第一进水口12的不断输入,第一排水口21也会不断将混合溶液排入第一配水槽1,第一配水槽1内第一溶液不断升高直到到达第一出水口13的位置,开启第一出水口13将经过静置沉淀后的第一溶液排到化盐装置。
26.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第一预配水装置2,提前对各路水进行了混合,使得混合溶液可以在第一配水槽1沉淀颗粒杂质,解决了溶液含杂质较多导致精盐水处理不合格的问题;采用第一预配水装置2内置的方式,使得混合溶液液位升高到第一排水口21后自动流
入到第一配水槽1,解决需要人工操控第一预配水装置2的问题;采用第一收集槽3的设计,解决了第一配水槽1底部堆积杂质的问题,不用人工清洁杂质,节约了人力。
27.图2示出了另一种氯碱装置配水系统的示意图。
28.如图2所示,还包括第二配水槽4和连通管7,所述第二配水槽4与所述第一配水槽1配置相同,包括有第二预配水装置5、第二收集槽6、第二进气口41、第二进水口42和第二出水口43、第二进气管411、第二进水管 421和第二排水口51,用于接收第一溶液,将第一溶液二次静置分离出颗粒杂质得到第二溶液;所述第二配水槽4还包括第二接水口44,所述第二接水口44设置于所述第二配水槽4侧壁且相对位置低于第一出水口13,用于将第一溶液排入到所述第二配水槽4;所述连通管7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3和所述第二接水口44连接,用于将第一配水槽1内溶液传输到第二配水槽4。
29.所述连通管7是指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配水槽1和第二配水槽4的通道,可以采用金属、复合金属、塑料管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材质,例如,采用pe管,无毒、质轻、耐压、耐腐蚀且不会结垢。
30.图2所示的系统运行时,第一进水口12开启,各路溶液通过第一进水管121进入到第一配水槽1内部的第一预配水装置2中,然后开启第一进气口11,压缩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管111进入到存储在第一预配水装置2中的各路溶液里,压缩空气搅动各路溶液将各路溶液混合,随着各路溶液不断输入,各路溶液液位不断升高直到到达第一排水口21的位置,此时混合好的各路溶液就会通过第一排水口21流入到所述第一配水槽1内部,由于第一出水口13设置在较高位置,此时存储于所述第一配水槽1内部的各路溶液没有办法排出,只能进行沉降,大颗粒杂质会由于重力原因慢慢从混合好的各路溶液中分离出来,并沉入到所述第一收集槽3中,各路溶液在第一配水槽1内通过静置实现了固液分离得到了第一溶液,由于重力影响越往上的溶液含有颗粒杂质越少,由于第一进水口12的不断输入,第一排水口21也会不断将混合溶液排入第一配水槽1,第一配水槽1内第一溶液不断升高直到到达第一出水口13的位置,开启第一出水口13与第二接水口44,将经过静置沉淀后的第一溶液通过连通管7排到第二配水槽4。第二出水口43关闭,此时存储于所述第二配水槽4内部的第一溶液没有办法排出,就会进行二次沉降,第一次沉降遗留的颗粒杂质会由于重力原因慢慢从第一溶液中分离出来,并沉入到所述第二收集槽6中,第一溶液在第二配水槽4内通过静置实现了杂质分离,得到了第二溶液,开启第二出水口43,将第二溶液排到化盐装置。
31.变形例,当第一配水槽1产生故障时,单独运行第二配水槽4也可进行重力沉淀,运行步骤同单独运行第一配水槽1。
3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了串联第二配水槽4的设计,对第一溶液进行二次重力沉淀,进一步降低了溶液含杂质率,解决了溶液含杂质较多导致精盐水处理不合格的问题;两个配水槽均可独立运行,解决有设备故障时无法工作的问题。
33.图3示出了底部凸出设计的氯碱装置配水系统。
34.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配水槽1与所述第二配水槽4底部为凸出设计,底面最低点处连接所述第一收集槽3或第二收集槽6,方便颗粒杂质进入收集槽。
35.所述凸出设计是指所述第一配水槽1与所述第二配水槽4的底面均朝向重力方向设计,便于颗粒杂质更好落入到所述第一收集槽3或第二收集槽6 内,由于重力原因,倾斜的底部设计颗粒杂质无法停留,均会滑落至底部连接的所述第一收集槽3或第二收集槽6
内。
36.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了配水槽底部凸出设计,利用重力以及倾斜的底部设计,颗粒杂质无法停留,优化了第一配水槽1或第二配水槽4底部堆积杂质的问题,不用人工清洁杂质,节约了人力。
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通管7与所述第一配水槽1连接部位为第一配水槽1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连通管7与所述第二配水槽4 连接部位为第二配水槽4高度的三分之一。
3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收集槽3和所述第二收集槽 6均设有管道与渣池连接,用于将收集的物料通过压滤机进一步处理,滤液进行循环利用。
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进气管111、第二进气管 411直径为50mm。
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通管7直径为200mm。
41.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第一预配水装置,提前对各路水进行了混合,使得混合溶液可以在第一配水槽沉淀颗粒杂质,解决了溶液含杂质较多导致精盐水处理不合格的问题;采用第一预配水装置内置的方式,使得混合溶液液位升高到第一排水口后自动流入到第一配水槽,解决需要人工操控第一预配水装置的问题;采用第一收集槽的设计,解决了第一配水槽底部堆积杂质的问题,不用人工清洁杂质,节约了人力;采用了串联第二配水槽的设计,对第一溶液进行二次重力沉淀,进一步降低了溶液含杂质率,解决了溶液含杂质较多导致精盐水处理不合格的问题;两个配水槽均可独立运行,解决有设备故障时无法工作的问题;采用了配水槽底部凸出设计,优化了第一配水槽或第二配水槽底部堆积杂质的问题。
42.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