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恒温恒湿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14: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生物培养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恒温恒湿培养箱。


背景技术:

2.恒温恒湿培养箱具有精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可为生物技术测试提供所需要的环境模似条件,适用于药检、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农畜、水产等科研、院校、生产部门;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恒温恒湿培养箱得到广泛使用。
3.现有技术中, 恒温恒湿培养箱一面开设有培养室,培养室相互正对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凸条,两个凸条相互正对,且两个凸条上共同架设有隔板,以增加培养室的空间利用率;除此之外,在一些恒温恒湿培养箱中,隔板的两侧壁直接与培养室的内壁固定连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当隔板架设于凸条上时,隔板与凸条的连接紧固性差,进而容易相对于凸条产生颠簸;而当隔板与培养室内壁固定连接时,隔板的灵活性差,操作人员不易对隔板进行拆装,进而不易根据实际情况便捷调整培养室内的空间分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有助于在增加隔板与培养室内壁连接紧固性的前提下,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养室的空间分配,本技术提供一种恒温恒湿培养箱。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恒温恒湿培养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恒温恒湿培养箱,包括箱体,箱体一面开设有培养室,且箱体开设培养室的一面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培养室内设置有隔板,且培养室内相互正对的侧壁均开设有安装槽,隔板侧壁正对于安装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块,安装块契合在安装槽内,且安装块与安装槽可拆卸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块契合在安装槽内有助于增加隔板与培养室的连接紧固性,而安装块与安装槽可拆卸连接则有助于操作人员对隔板进行拆装,进而有助于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养室的空间分配。
9.可选的,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延伸至箱体开设培养室的一面;所述安装槽包括卡接槽以及滑槽,且所述安装块包括卡接柱以及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且滑块相对于滑槽的滑动方向沿安装槽延伸方向;卡接柱的外周面与卡接槽的内壁相贴合,且卡接柱与卡接槽为莫氏锥度配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卡接槽与卡接柱为莫氏锥度配合,因此当操作人员将卡接柱装配在卡接槽内之后,卡接槽与卡接柱存在较大的静摩擦,此时卡接柱不易与卡接槽发生相对运动,进而有助于保持隔板与培养室的连接紧固性;除此之外,当操作人员需要对隔板进行拆装时,操作人员直接对隔板施加作用力即可完成操作,减少了五金连接件以及工具的使用,进而提高了拆装隔板的效率及便捷程度。
11.可选的,所述隔板包括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的侧端面与第二
承载板侧端面相互正对,且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相互背对的一侧分别与安装块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隔板分为两部分,有助于操作人员更加灵活的对培养室内的空间进行分配,进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培养室的空间利用率。
13.可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板正对于第二承载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第二承载板正对于支撑块的位置开设有支撑槽,支撑块与支撑槽滑动配合,且支撑块相对于支撑槽的滑动方向沿安装槽的延伸方向。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隔板进行拼接安装时,支撑块与支撑槽的设计有助于对第一承载板或第二承载板的运动进行限位与导向,进而有助于操作人员更加精准的完成隔板的拼装;除此之外,当隔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支撑块与支撑槽的设计增加了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的连接紧密性,因此有助于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共同支撑隔板上的样品。
15.可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二承载板上表面靠近自身边缘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防掉凸条。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掉凸条达到了有助于减少第一承载板或第二承载板上样品器皿滑落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隔板上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气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培养室处于工作状态时,通气孔的设计有助于增加培养室内的空气流动,进而有助于保持培养室内各处温度以及湿度的平衡。
19.可选的,所述通气孔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样品掉落在隔板上时,过滤网有助于阻挡该样品通过通气孔向隔板下方的培养室空间掉落,进而减少了培养室内不同样品之间的相互污染。
21.可选的,所述密封门上开设有可视窗口,可视窗口内固定连接有透明材质的观测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密封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该项设计达到了有助于操作人员对培养室内的情况进行实时观测的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安装槽以及安装块,有助于在增加隔板与培养室内壁连接紧固性的前提下,达到了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养室空间分配的效果;
25.2.通过将隔板设置为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二承载板,达到了进一步提升培养室空间利用率的效果;
26.3.通过在密封门上开设可视窗口,达到了有助于操作人员对培养室内的情况进行实时观测的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旨在展示培养室的局部示意图。
29.图3是旨在展示隔板的局部示意图。
30.图4是旨在展示安装槽以及安装块的爆炸图。
31.图5是旨在展示卡接槽的剖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培养室;12、密封门;121、可视窗口;122、观测板;2、隔板;21、第一承载板;211、支撑块;22、第二承载板;221、支撑槽;23、防掉凸条;24、通气孔;241、过滤网;3、安装槽;31、卡接槽;32、滑槽;4、安装块;41、卡接柱;4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恒温恒湿培养箱。
35.参照图1和图2,一种恒温恒湿培养箱,包括箱体1,箱体1侧壁开设有培养室11,且箱体1开设培养室11的侧壁铰接有密封门12,培养室11内可拆卸连接有多块隔板2;在对样品进行培养前,操作人员参考样品器皿的体积,对隔板2进行拆装处理,进而能够在放入样品器皿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加培养室11的空间利用率。
36.参照图1,密封门12正对于培养室11的一面开设有可视窗口121,可视窗口121内固定连接有透明材质的观测板122;当培养室11处于工作状态时,密封门12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操作人员透过观测板122对培养室11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37.参照图3和图4,培养室11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3,隔板2侧壁正对于安装槽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块4,安装块4与安装槽3可拆卸连接;每块隔板2对应两个相互正对的安装槽3,安装槽3开设在培养室11相互正对的内壁,且安装槽3均水平开设,安装槽3的一端延伸至箱体1开设培养室11的侧壁,且安装块4契合在安装槽3内;当需要将隔板2安装在培养室11内时,操作人员将安装块4对准安装槽3在箱体1侧壁的开口,随后移动隔板2进而将安装块4插入至安装槽3内。
38.参照图4和图5,安装槽3水平设置,且安装槽3包括卡接槽31以及滑槽32,卡接槽31以及滑槽32在箱体1开设培养室11的侧壁均开设有开口;滑槽32位于卡接槽31朝向培养室11的一侧,且滑槽32与卡接槽31相互连通,卡接槽31的内壁直径沿靠近培养室11内部的方向逐渐减小;安装块4包括卡接柱41以及滑块42,滑块42一面与隔板2固定连接,且滑块42背对隔板2的一面与卡接柱41外周面固定连接,卡接柱41的轴线水平设置,且卡接柱41的直径沿靠近培养室11内部的方向逐渐减小;卡接柱41的外周面与卡接槽31内壁相贴合,且卡接柱41与卡接槽31为莫氏锥度配合;滑块42与滑槽32滑动连接,且滑块42相对于滑槽32的滑动方向沿滑槽32的延伸方向,当安装块4插入至安装槽3内后,操作人员继续对安装块4施加作用力,以使卡接柱41与卡接槽31相抵紧,此时滑块42沿滑槽32在水平方向移动。
39.参照图3和图4,隔板2水平设置,且隔板2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承载板21以及第二承载板22,第一承载板21以及第二承载板22均水平设置,且第一承载板21的侧端面与第二承载板22侧端面相互贴合,第一承载板21与第二承载板22相互背对的一侧分别与滑块42固定连接;第一承载板21贴合第二承载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11,第二承载板22正对于支撑块211的位置开设有支撑槽221,支撑槽221水平开设,且支撑槽22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承载板22背对培养室11内部的一侧,支撑块211与支撑槽221滑动连接,且支撑相对于支撑槽221的滑动方向平行于安装槽3的延伸方向。
40.参照图3和图4,在将样品放置进入培养室11内之前,操作人员首先参考样品器皿的体积,进而选择第一承载板21以及第二承载板22的安装数量及位置;在进行第一承载板
21以及第二承载板22的安装时,同样需要将安装块4插入至安装槽3内进行固定;当需要将同一块隔板2上的第一承载板21与第二承载板22进行拼接时,滑块42在滑槽32内沿靠近培养室11内部的水平方向滑动。
41.参照图3和图4,第一承载板21以及第二承载板22上表面靠近自身边缘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防掉凸条23以减少样品器皿的滑落;隔板2上表面竖直开设有多个通气孔24,多个通气孔24在自身所在的第一承载板21或第二承载板22上呈矩形阵列排布,通气孔24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41,过滤网241的上表面与隔板2的上表面齐平;当样品位于隔板2上时,培养室11内的空气能够通过通气孔24以及过滤网241进行循环,当有样品掉落至隔板2上时,过滤网241能够对该样品进行阻挡,减少该样品向隔板2下方的掉落。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恒温恒湿培养箱的实施原理为:在将样品放置进入培养室11内之前,操作人员首先参考样品器皿的体积,进而对第一承载板21以及第二承载板22进行安装,在单独安装第一承载板21或第二承载板22时,操作人员将安装块4对准安装槽3在箱体1侧壁的开口,并将安装块4滑动进入安装槽3即可;在安装隔板2时,操作人员首先进行第一承载板21或第二承载板22的安装,随后再进行隔板2剩余一块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滑块42沿滑槽32滑动;最后操作人员将样品放置于第一承载板21或第二承载板22上,并关闭密封门12,在样品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透过密封门12上的观测板122对培养室11进行实时监测。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