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有布线槽的电表箱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表箱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布线槽的电表箱。


背景技术:

2.电表箱是一种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密封箱内的装置,一般用于保护电表。
3.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956206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带有布线槽的电表箱,包括箱体以及与箱体铰接的箱门,箱体内部设置有多个安装座,安装座之间沿纵向方向形成纵向布线槽,沿横向方向形成横向布线槽,纵向布线槽上端均设置有多个纵向防护板,横向布线槽上端以及安装座短边与箱体一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横向防护壳,箱体侧壁于横向防护壳两端均设置有穿线孔。
4.采用上述电表箱,安装电线时,需要卸下横向防护壳,将电线布好后,再将横向防护壳安装好,从而完成布线。
5.采用上述方式,布线时,需要将每根电线按照对应的路径排布好,再将横向防护壳盖设于电线上,排布电线耗费的时间较久,布线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改善电表箱布线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布线槽的电表箱。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布线槽的电表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带有布线槽的电表箱,包括箱体和铰接于所述箱体上的箱门,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分线板,所述分线板上横向开设有若干分线槽,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横向防护壳,所述横向防护壳上设有进线通道和若干分线通道,所述进线通道与若干所述分线通道连通,所述分线通道与所述分线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进线通道内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位于相邻所述分线通道之间,所述第一分隔件用于隔开相邻两个所述分线通道,且所述第一分隔件转动使得相邻两个所述分线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分隔件可定位于所述进线通道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进线通道、分线通道和第一分隔件,当需要布线时,扭转靠近电线入口的第一分隔件并定位,使相邻两个分线通道之间隔开,将电线伸入进线通道内,此时,电线一直伸入进线通道,至抵接靠近电线入口的第一分隔件,电线发生形变,并顺着靠近电线入口的第一分隔件逐渐朝靠近电线入口的分线通道的方向弯折,进而伸入上述分线通道内,并顺着上述分线通道穿出对应分线槽。
10.接着扭转上述第一分隔件,使相邻两个分线通道之间连通,并扭转与上述第一分隔件相邻的第一分隔件,使第一分隔件隔开对应分线通道和相邻分线通道,接着伸入另一根电线,同理,电线顺着第一分隔件发生弯折并伸入相邻分线通道内,进而穿出对应分线槽,重复操作,即可完成布线。
11.通过第一分隔件和分线通道对电线进行导向,使电线穿设对应分线槽完成布线,
无需卸下横向防护壳,使得布线更加方便,且无需将每根电线按照对应的路径排布好,减少了布线所用时间,提高了布线效率。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分隔件包括转动部、设置于所述转动部上的第一分隔部和定位部,所述第一分隔部位于所述进线通道内,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横向防护壳远离所述进线通道的一侧,所述转动部连接所述第一分隔部和所述定位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横向防护壳上;所述横向防护壳上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定位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定位组件抵接并定位所述定位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定位组件,当需要隔开相邻分线通道时,扭转定位部,定位部通过转动部带动第一分隔部转动,至第一分隔部隔开相邻分线通道,通过定位组件抵接定位部实现定位部的定位,即可定位第一分隔部,减少了电线顺着第一分隔部发生形变弯折的过程中,第一分隔部发生转动使得电线无法伸入对应分线通道的情况,使得布线更加方便。
14.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横向防护壳上的弹性件和设置于所述弹性件上的抵接块,所述抵接块滑移连接于所述横向防护壳上,所述抵接块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进线通道设置,且所述抵接块抵接对应所述定位部设置,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抵接块具有远离所述进线通道的趋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件和抵接块,当需要转动定位部时,挤压抵接块,使抵接块朝靠近进线通道的方向移动,至抵接块与定位部脱离,即可转动定位部,当定位部带动第一分隔部隔开相邻分线通道后,松开抵接块,抵接块在弹性件的复位作用下弹出,并抵接定位部即可实现定位部的定位,使得对定位部进行定位更加方便。
16.可选的,所述横向防护壳上滑移连接有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对应所述分线通道设置,且所述第二分隔件位于对应所述分线通道和所述进线通道之间,所述第二分隔件用于隔开对应所述分线通道和所述进线通道,且所述第二分隔件移动使得对应所述分线通道和所述进线通道连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分隔件,减少了电线在伸入进线通道的过程中,抵接进线通道的内侧壁,进而发生弯折并伸入其他分线通道内,导致后续布线被打乱、影响其他电线布线的情况,使得布线更加方便。
18.可选的,所述第二分隔件包括滑移部、设置于所述滑移部上的第二分隔部和调节部,所述第二分隔部位于对应所述分线通道内,所述调节部位于所述横向防护壳远离所述分线通道的一侧,所述滑移部连接所述第二分隔部和所述调节部,并滑移连接于所述横向防护壳上,所述横向防护壳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供所述调节部卡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布线时,移动其他调节部使调节部卡入对应定位槽内,通过调节部抵接对应定位槽的内壁从而对第二分隔部进行限位,使得第二分隔部将对应分线通道和进线通道隔开的同时,减少了第二分隔部过于伸入进而抵紧分线通道内的电线,使电线发生损坏的情况;这时,反向移动需要电线穿设的分线通道上的调节部,带动第二分隔部移动使对应分线通道与进线通道连通,即可将电线伸入对应分线通道内,减少了电线伸入其他分线通道内的情况,提高了布线的准确度。
20.可选的,所述横向防护壳的外侧壁上还铰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抵接并定位所述定位槽内的所述调节部设置,所述定位板可定位于所述横向防护壳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定位板,当调节部卡入对应定位槽内后,扭转定位板,使定位板位于定位槽内调节部的外侧并实现定位,通过定位板抵接定位槽内的调节部,即可实现调节部的定位,减少了调节部从对应定位槽内脱出的情况,提高了第二分隔部隔开分线通道和进线通道的稳定性。
22.可选的,所述定位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位于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横向防护壳的一侧,所述横向防护壳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供所述弹性凸起卡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凸起和限位槽,当定位板抵接定位槽内的调节部后,使定位板上的弹性凸起卡入限位槽内,通过弹性凸起抵接限位槽的内壁,进而对定位板进行定位,减少了定位板因震动或其他因素与定位槽错开,导致调节部脱出的情况,提高了定位板定位调节部的稳定性。
24.可选的,所述分线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性层。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层,对分线槽内的电线进行缓冲,减少了电线与分线槽内壁之间碰撞产生的磨损或弯折,使得电线更加耐用。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通过设置进线通道、分线通道和第一分隔件,通过第一分隔件和分线通道对电线进行导向,使电线穿设对应分线槽完成布线,无需卸下横向防护壳,使得布线更加方便,且无需将每根电线按照对应的路径排布好,减少了布线所用时间,提高了布线效率;
28.2.通过设置第二分隔件,减少了电线在伸入进线通道的过程中,抵接进线通道的内侧壁,进而发生弯折并伸入其他分线通道内,导致后续布线被打乱、影响其他电线布线的情况,使得布线更加方便;
29.3.通过设置定位板,当调节部卡入对应定位槽内后,扭转定位板使其抵接定位槽内的调节部实现调节部的定位,减少了调节部从对应定位槽内脱出的情况,提高了第二分隔部隔开分线通道和进线通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分线板的结构;
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分线板与横向防护壳的相对位置关系;
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在横向防护壳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进线通道和分线通道的结构;
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在横向防护壳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第二分隔件的结构;
35.图6为图5中a部的放大图,主要展示第一分隔件和定位组件的结构;
3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在定位板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定位槽的结构;
37.图8为图7中a部的放大图,主要展示弹性凸起的结构。
38.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安装座;12、通孔;2、箱门;3、分线板;31、分线槽;311、弹性层;4、纵向防护板;5、横向防护壳;51、进线通道;52、分线通道;53、嵌槽;54、定位槽;
55、限位槽;6、第一分隔件;61、第一分隔部;62、定位部;63、转动部;7、定位组件;71、弹性件;72、抵接块;8、第二分隔件;81、第二分隔部;82、滑移部;83、调节部;9、定位板;91、弹性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1

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带有布线槽的电表箱。参见图1,带有布线槽的电表箱包括箱体1和铰接于箱体1上的箱门2,箱体1内固定有四个安装座11,四个安装座11两两并排设置。
41.参见图2,每个安装座11的下端均固定有分线板3,每个分线板3均呈水平设置,且每个分线板3上均横向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分线槽31,若干分线槽31均位于对应分线板3远离对应安装座11的一侧。每个分线槽31的内壁上均固定有弹性层311,弹性层311覆盖对应分线槽31的内壁设置。本实施例中,弹性层311的材质为橡胶。沿水平方向分布的两个安装座11之间安装有纵向防护板4。
42.参见图1,箱体1内还可拆卸连接有两个横向防护壳5,其中一个横向防护壳5位于竖向分布的两个安装座11之间,另一个横向防护壳5位于下方的安装座11的下方,每个横向防护壳5与位于上方的两个安装座1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3.参见图2,箱体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通孔12,两个通孔12与两个横向防护壳5的同一端一一对应设置。在实际使用中,通孔12供电线穿设。
44.参见图3和图4,每个横向防护壳5上均设有进线通道51和若干分线通道52,进线通道51位于对应横向防护壳5靠近对应通孔12的一端并呈水平设置,且进线通道51与对应通孔12连通。若干分线通道52均位于进线通道51的上方并呈竖直设置,分线通道52与位于横向防护壳5上方并靠近对应通孔12的安装座11上的分线板3上的分线槽31一一对应设置,且若干分线通道52的下端均与进线通道51连通。
45.参见图5和图6,每个横向防护壳5上还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一分隔件6,每个第一分隔件6均位于相邻分线通道52之间,且第一分隔件6的转动方向垂直于进线通道5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分隔件6用于隔开相邻两个分线通道52。
46.每个第一分隔件6均包括第一分隔部61、定位部62和转动部63,第一分隔部61位于进线通道51内,转动部63位于第一分隔部61远离进线通道51的一侧并与第一分隔部61固定连接,转动部63穿设横向防护壳5设置,且转动部63转动连接于横向防护壳5上,定位部62位于连接部远离第一分隔部61的一端,并位于横向防护壳5远离进线通道51的一侧,且定位部62与转动部63固定连接。转动部63连接第一分隔部61和定位部62。
47.在实际使用中,转动定位部62,定位部62通过转动部63带动第一分隔部61转动,使得第一分隔部61将相邻两个分线通道52连通。
48.参见图6,横向防护壳5远离进线通道5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嵌槽53,若干嵌槽53与定位部62一一对应设置。当定位部62转动带动第一分隔部61将对应相邻两个分线通道52隔开后,此时,对应嵌槽53位于定位部62的下方,并远离定位部62的转动轴线设置。
49.参见图6,每个嵌槽53内均设置有定位组件7,定位组件7包括弹性件71和抵接块72,弹性件71固定于嵌槽53的槽底内壁上,抵接块72位于弹性件71远离嵌槽53槽底的一侧
并与弹性件71固定连接,弹性件71使得抵接块72具有远离进线通道51的趋势。本实施例中,弹性件71为弹簧。
50.当需要转动定位部62带动第一分隔部61转动时,挤压抵接块72使抵接块72朝靠近进线通道51的方向移动,至抵接块72与定位部62错开,即可转动定位部62;当定位部62转动带动第一分隔部61将对应相邻两个分线通道52隔开后,松开抵接块72,抵接块72在弹性件71复位的作用下弹出,并抵接定位部62,即可实现定位部62的定位,进而实现第一分隔部61在进线通道51内的定位。抵接块72通过弹性件71和横向防护壳5的配合滑移连接于横向防护壳5上,其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进线通道51设置。
51.参见图4,横向防护壳5上还滑移连接有若干第二分隔件8,第二分隔件8与分线通道52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二分隔件8位于对应分线通道52和进线通道51之间,第二分隔件8的滑移方向平行于第一分隔件6的转动轴线设置。第二分隔件8用于隔开对应分线通道52和进线通道51,且第二分隔件8移动使得对应分线通道52和进线通道51连通。
52.参见图5,每个第二分隔件8均包括第二分隔部81、滑移部82和调节部83,第二分隔部81位于对应分线通道52内,滑移部82位于第二分隔部81远离对应分线通道52的一侧并与第二分隔部81固定连接,且滑移部82穿设横向防护壳5设置,并滑移连接于横向防护壳5上,调节部83位于滑移部82远离第二分隔部81的一侧,并位于横向防护壳5远离对应分线通道52的一侧,且调节部83与滑移部82固定连接,滑移部82连接第二分隔部81和调节部83。
53.参见图6和图7,横向防护壳5远离进线通道5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54,若干定位槽54与若干调节部83一一对应设置,定位槽54供对应调节部83卡入。
54.参见图6和图7,横向防护壳5远离进线通道51的外侧壁上还铰接有若干定位板9,若干定位板9与定位槽54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定位板9均位于对应定位槽54的同一侧,且定位板9的铰接轴线平行于第一分隔件6的转动轴线设置。
55.参见图8,每个定位板9的外侧壁上均固定有弹性凸起91,弹性凸起91位于对应定位板9靠近横向防护壳5的一侧,并远离对应定位板9的铰接轴线设置。本实施例中,弹性凸起91的材质为橡胶。
56.参见图6和图8,横向防护壳5远离进线通道51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若干限位槽55,若干限位槽55与定位槽54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限位槽55均位于对应定位槽54远离对应定位板9铰接轴线的一侧,且限位槽55供对应定位板9上的弹性凸起91卡入。
57.当调节部83卡入对应定位槽54内后,扭转对应定位板9,使定位板9位于对应定位槽54内调节部83的外侧,且定位板9上的弹性凸起91卡入对应限位槽55内,通过弹性凸起91抵接限位槽55的内壁,进而实现定位板9在横向防护壳5上的定位,此时,定位板9抵接对应定位槽54内的调节部83,即可实现调节部83的定位。
58.需要指出的是,本方案适用于从横向防护壳5的端部进行布线。
5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带有布线槽的电表箱的实施原理为:
60.当需要布线时,扭转靠近对应通孔12的定位部62,带动对应第一分隔部61转动,使相邻两个分线通道52之间隔开,将电线穿设对应通孔12并伸入进线通道51内,此时,电线一直伸入进线通道51,至抵接靠近电线入口的第一分隔部61,电线发生形变,并顺着靠近电线入口的第一分隔部61逐渐朝靠近电线入口的分线通道52的方向弯折,进而伸入上述分线通道52内,并顺着上述分线通道52穿出对应分线槽31。
61.接着扭转靠近对应通孔12的定位部62,使相邻两个分线通道52之间连通,然后扭转与上述定位部62相邻的定位部62,带动第一分隔部61转动,使对应分线通道52和相邻分线通道52隔开,并将靠近对应通孔12的调节部83朝靠近对应分线通道52的方向移动,使调节部83卡入对应定位槽54内实现限位,且第二分隔部81将对应分线通道52和进线通道51隔开,扭转定位板9对调节部83进行定位,并通过弹性凸起91和限位槽55的配合实现定位板9的定位,然后伸入另一根电线,同理,电线顺着第一分隔部61发生弯折并伸入相邻分线通道52内,进而穿出对应分线槽31,重复操作,即可完成布线。
62.通过第一分隔部61、分线通道52和第二分隔部81对电线进行导向,使电线穿设对应分线槽31完成布线,无需卸下横向防护壳5,使得布线更加方便,且无需将每根电线按照对应的路径排布好,减少了布线所用时间,提高了布线效率。
6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