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8: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晕车、晕机、晕船”是晕动症的三种主要症状。是由于交通工具的振动,使自律神经失调,内耳的淋巴循环受到影响,导致平衡感觉障碍,患者在乘坐车辆/飞机/船舶的过程中会产生眩晕、恶心、出虚汗、呕吐等不同程度的症状。对患者旅途安全及身心健康造成当相大的影响。按摩关部特定穴位,对于改善晕动症状很有效。
[0003]
治疗晕动症相关的穴位刺激装置需要和血氧测量装置通过导线连接使用才能使用,现有的连接装置在对血氧测量装置和穴位刺激装置之间的导线相连接时,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不能保证连接处的稳定,容易造成连接线的接头处松动进而导致短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装置连接导线插头容易松动的问题。
[0005]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包括穴位控制装置和穴位刺激装置;还包括连接锁死机构;穴位控制装置上的连接导线与穴位刺激装置上的连接导线通过连接锁死机构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锁死机构包括连接壳体、卡接环、传动机构和多个限位装置;连接壳体呈筒状,通过连接导线和穴位控制装置固定连接;卡接环包括多个卡接杆、多个第一铰接轴和多个第二铰接轴;多个第一铰接轴和多个第二铰接轴沿连接壳轴心周向均布交替设置,且位于连接壳体内;每个卡接杆的一端与一个第一铰接轴铰接,另一端与一个第二铰接轴铰接,以在第一铰接轴向轴心方向移动时卡接环卡紧连接导线;传动机构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壳体内;卡接环设置在传动机构上,传动机构配置成转动时,带动卡接环沿轴向方向移动同时第一铰接轴向轴心方向移动;限位装置设置在连接壳体和卡接环之间,多个限位装置沿卡接环周向均布设置;限位装置包括限位齿条、限位滑杆和限位面;限位齿条为单向齿条结构,竖直设置,且可沿连接壳体径向方向移动,以在卡接环向下移动时,限位齿条沿径向方向向连接壳体的轴心靠近;限位滑杆下端和第二铰接轴的上端球铰接,上端和限位齿条啮合,以在卡接环向下移动时,限位杆在限位齿条上向下滑动;限位面包括外限位面和内限位面;外限位面设置在限位齿条远离连接壳体轴心的一侧;内限位面设置在卡接环上,内限位面配置成和外限位面接触时限制传动机构的转动。
[0007]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移动环、转动环和多个连接杆;移动环可轴向滑动地安装在连接壳体上端;转动环可转动地安装连接壳体的下端;连接杆一端固定在转动环上,另一端固定在移动环上,多个连接杆沿转动环轴向均布设置;每个连接杆与一个第一铰接轴万向铰接,第一铰接轴配置成初始位置位于连接杆的上半部。
[0008]
进一步地,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还包括转动盘;转动盘呈圆环盘状,直径大于连接壳体直径,与连接壳体同轴设置,水平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壳体的下端开口处;转动环固定安装在转动盘上。
[0009]
进一步地,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还包括限位环;传动盘设置有棘齿环;棘齿环设置在转动环的外侧;连接壳体内部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止旋板;每个止旋板竖直设置且沿传动盘径向方向延伸;限位环设置连接壳体内,且套装在传动机构上,包括多个限位板、多个第一铰接柱和多个第二铰接柱;第一铰接柱竖直设置,可滑动地安装在止旋板上,第一铰接柱下端与棘齿环啮合,以在棘齿环逆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一铰接柱远离轴心;多个第一铰接柱和多个第二铰接柱周向均布交替设置;每个限位板的设置在相邻的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之间,每个限位板的两个竖向边缘分解铰接于一个第一铰接柱和一个第二铰接柱;限位齿条固定安装在限位板的内侧且靠近第二铰接柱。
[0010]
进一步地,外限位面与限位板之间构成了限位槽;内限位面呈三角形结构,安装在卡接杆上位于第二铰接轴的一侧,且沿卡接杆长度方向延伸出第二铰接轴。
[0011]
进一步地,连接壳体上端的开口处设有固定盖;固定盖呈圆环状,且下表面设有多个限位柱;限位柱一端固定在固定盖上,另一端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多个限位柱沿固定盖周向均布设置;移动环仅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多个限位柱上。
[0012]
进一步地,限位杆上端设置有单向滑块;单向滑块与限位杆的上端铰接,且与限位齿条啮合,单向滑块配置成只能在限位齿条上向下滑动。
[0013]
进一步地,卡接环还包括弧形紧固板;弧形紧固板呈弧形板状,弧形紧固板水平设置且弧形凹面朝向轴心;每个弧形紧固板固定安装一个第一铰接轴靠近轴心的一侧。
[0014]
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的安装方法,其步骤如下:
[0015]
s1:将穴位刺激装置上的第二导线的连接头插入连接锁死机构中,连接锁死机构固定安装在穴位控制装置上的第一导线上;
[0016]
s2:插入后,先逆时针旋拧转动盘,使卡接环和限位环从十二边形变为六边形结构,同时弧形紧固板对第二导线的连接头进行卡接;继续逆时针转动盘转动直至内限位面随卡接环转动越过外限位面停止转动转动盘,限位环和卡接环转动为正六边形结构;
[0017]
s3:再对转动盘进行顺时针转动,使内限位面完全插入外限位面和限位板构成的限位槽内并不可移动,同时外限位面向内移动时带动第二铰接柱向卡接环的轴心方向移动,使限位环呈六角星的状态,使连接锁死机构处于完全锁死第二导线连接头的状态。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连接锁死机构的设置使穴位控制装置的连接导线和穴位刺激装置的连接导线相连接后,通过转动传动机构带动卡接环的转动,并使卡接环从十二边形变为正六边形,第一铰接轴向卡接环的轴心方向移动时对连接导线进行卡接。限位装置的设置使卡接环保持正六边形状态,并使传动机构部能被转动,使连接锁死机构彻底卡死,以使固定连接效果更加稳定
[0019]
进一步地,转动环和移动环相对转动时,多个连接杆发生倾斜,多个连接杆围成的环形的直径由中间的向两端逐渐变大,使卡接环在从连接杆的初始位置向连接杆的中间位置滑动时,第一铰接柱向卡接环的轴心方向移动,同时以卡接环的轴心发生自传转动,使第二铰接轴带动限位杆向下移动,同时内限位面和外限位面相互远离。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的实施例中连接锁死机构的立体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的实施例中连接锁死机构初始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的实施例中连接锁死机构的剖视图;
[0026]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的实施例中连接锁死机构的俯视图;
[0027]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的实施例中连接锁死机构卡紧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的实施例中连接锁死机构卡死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的实施例中连接锁死机构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的实施例中连接锁死机构的卡接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
图中:1、穴位控制装置;2、第一导线;3、第二导线;4、穴位刺激装置;5、连接锁死机构;501、第一铰接柱;502、第二铰接柱;52、限位板;53、限位齿条;531、外限位面;54、单向滑块;55、限位杆;56、安装环;6、卡接环;601、第一铰接轴;602、第二铰接轴;61、转动盘;62、棘齿环;63、连接杆;64、移动环;65、卡接杆;66、弧形紧固板;67、内限位面;68、转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11所示,包括穴位控制装置1和穴位刺激装置;还包括连接锁死机构5;穴位控制装置1上的连接导线与穴位刺激装置4上的连接导线通过连接锁死机构5相互固定连接,穴位控制装置1上设置有第一导线2,第一导线2的一端固定在穴位控制装置1上另一端固定有连接锁死机构5,穴位刺激装置上设置有第二导线3,第二导线3一端固定在穴位刺激装置4上另一端上设有连接
头,连接头可插入连接锁死机构5内。所述连接锁死机构5包括连接壳体、卡接环6、传动机构和多个限位装置。连接壳体呈筒状,通过连接导线和穴位控制装置1固定连接;卡接环6包括多个卡接杆65、多个第一铰接轴601和多个第二铰接轴602;卡接杆65的数量十二个,第一铰接轴601和第二铰接轴602的数量为六个。多个第一铰接轴601和多个第二铰接轴602沿连接壳轴心周向均布交替设置,且位于连接壳体内;每个卡接杆65的一端与一个第一铰接轴601铰接,另一端与一个第二铰接轴602铰接,卡接环6初始状态为十二边形,当第一铰接轴601向轴心方形移动时,卡接环6从十二边形转变成六边形,以在第一铰接轴601向轴心方向移动时卡接环6卡紧第二连接导线的连接头。
[0035]
传动机构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壳体内;卡接环6设置在传动机构上,传动机构配置成转动时,带动卡接环6沿轴向方向移动同时第一铰接轴601向轴心方向移动,传动机构逆时针带动卡接环6转动时,使卡接环6从十二边形变成六边形,同时使传动机构向下移动。限位装置设置在连接壳体和卡接环6之间,多个限位装置沿卡接环6周向均布设置;限位装置的数量为三个;限位装置包括限位齿条53、限位滑杆和限位面。限位齿条53为单向齿条结构,竖直设置,且可沿连接壳体径向方向移动,以在卡接环6向下移动时,限位齿条53沿径向方向向连接壳体的轴心靠近;限位滑杆下端和第二铰接轴602的上端球铰接,上端和限位齿条53啮合,以在卡接环6向下移动时,限位杆55在限位齿条53上向下滑动,限位杆55上端设置有单向滑块54;单向滑块54与限位杆55的上端铰接,且与限位齿条53啮合,单向滑块54配置成只能在限位齿条53上向下滑动。限位面包括外限位面531和内限位面67;外限位面531设置在限位齿条53远离连接壳体轴心的一侧;内限位面67设置在卡接环6上,且随第二铰接轴602径向方向移动,内限位面67配置成和外限位面531接触时限制传动机构的转动。进而实现对第二导线3连接头的固定连接。
[0036]
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传动机构包括移动环64、转动环68和多个连接杆63,连接杆63的数量为六个。移动环64可轴向滑动地安装在连接壳体上端。转动环68可转动地安装连接壳体的下端,移动环64和转动环68同轴设置。连接杆63一端固定在转动环68上,另一端固定在移动环64上,多个连接杆63沿转动环68轴向均布设置;每个连接杆63与一个第一铰接轴601万向铰接,以在连接杆63发生倾斜时,卡接环6仍能保持水平状态,第一铰接轴601配置成初始位置位于连接杆63的上半部,转动环68转动时带动连接杆63发生倾斜,移动环64逐渐沿卡接环6的轴心向下移动,并使卡接环6向下移动,由于连接杆63中部直径变小带动第一铰接轴601向卡接环6的轴心靠近。
[0037]
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9所示,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还包括转动盘61;转动盘61呈圆环盘状,直径大于连接壳体直径,方便用手旋钮转动盘61,转动盘61与连接壳体同轴设置,水平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壳体的下端开口处,转动环68固定安装在转动盘61上,逆时针旋拧转动板使转动环68随之转动。
[0038]
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10所示,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还包括限位环;传动盘设置有棘齿环62,棘齿环62的棘齿部朝向外侧,共有六个棘齿每个机会对应一个第一铰接柱501,棘齿环62设置在转动环68的外侧,连接壳体内部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止旋板;每个止旋板竖直设置且沿传动盘径向方向延伸;限位环设置连接壳体内,且套装在传动机构上,包括多个限位板52、多个第一铰接柱501和多个第二铰接柱502,限位板52的数量为十二个,第一铰接柱501和第二铰接柱502的数量均为六个;第一铰接柱501竖直设置,可
滑动地安装在止旋板上,第一铰接柱501下端与棘齿环62啮合,以在棘齿环62逆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一铰接柱501远离轴心,限位环变成正六边形时,第一铰接柱501不再被棘齿环62推向远离轴心移动。多个第一铰接柱501和多个第二铰接柱502周向均布交替设置。限位板52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每个限位板52的设置在相邻的第一铰接柱501和第二铰接柱502之间,每个限位板52的两个竖向边缘分解铰接于一个第一铰接柱501和一个第二铰接柱502,使限位环初始状态构成十二边形;限位齿条53固定安装在限位板52的内侧且靠近第二铰接柱502。
[0039]
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所示,外限位面531与限位板52之间构成了限位槽;内限位面67呈三角形结构,安装在卡接杆65上位于第二铰接轴602的一侧,且沿卡接杆65长度方向延伸出第二铰接轴602,内限位面67随第二铰接轴602移动,卡接环6向逆时针转送至正六边形,在顺时针转动使内向限位面和外限位面531完全接触,且内限位面67和限位槽相互限制。
[0040]
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连接壳体上端的开口处设有固定盖,固定盖和转动盘61同轴设置;固定盖呈圆环状,且下表面设有多个限位柱;限位柱一端固定在固定盖上,另一端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多个限位柱沿固定盖周向均布设置;移动环64外侧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安装环56,每个安装环56可滑动地安装在一个限位柱上,移动环64通过安装环56仅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多个限位柱上,使移动环64不随转动环68的转动而转动。
[0041]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卡接环6还包括弧形紧固板66,弧形紧固板66呈弧形板状,弧形紧固板66水平设置且弧形凹面朝向轴心,每个弧形紧固板66固定安装一个第一铰接轴601靠近轴心的一侧,弧形紧固板66内表面有一定摩擦力,随着第一铰接轴601向卡接环6轴心方向移动,并对第二导线3的连接头进行锁死。
[0042]
工作时,将穴位刺激装置4上的第二导线3的连接头插入连接锁死机构5中,插入后,逆时针转动转动盘61,使得第一铰接柱501在棘齿环62上相对滑动,由于壳体上的止旋板通过第一铰接柱501上的限位槽限制限位板52的转动,进而使第一铰接柱501只沿连接壳体的径向移动。第一铰接柱501向远离轴心方向移动,随着第一铰接柱501远离轴心的距离增大,限位环从十二边形慢慢的趋近于六边形。同时转动盘61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转动环68的转动,由于移动环64被壳体上的安装环56所限制转动,故而在转动环68和移动环64发生相对转动,使得转动环68和移动环64之间的距离靠近,带动所有的连接杆63发生倾斜,使得第一铰接轴601向卡接环6的轴心方向靠近,且第一铰接轴601随着连接杆63的倾斜而向靠近转动盘61的方向发生移动,沿卡接环6轴线位置向靠近转动盘61方向移动。卡接环6,同样伴随着转动盘61的扭动从十二边形慢慢的转变为六边形状态。
[0043]
当卡接环6沿连接壳体轴线方向向下移动时,限位杆55随着卡接环6上的第二铰接轴602同步向下移动,使得单向滑块54在限位齿条53上向下滑动,由于限位齿条53为单向齿条,所以单向滑块54只能在限位齿条53的竖向边缘上向下滑动。当限位环上的第一铰接柱501在棘齿环62上滑动时,限位环随着转动盘61转动至正六边形,卡接环6也随着转动盘61的转动变成正六边形结构。当连接杆63发生倾斜时卡接杆65上的内限位面67相对于限位板52逆时针转动,随着卡接环6转变成正六边形结构时内限位面67越过外限位面531。
[0044]
当限位环变为正六边形结构时,停止逆时针转动转动盘61,再将转动盘61顺时针转动。转动环68相对于移动环64发生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连接杆63趋向于恢复竖直状态,
又因为单向滑块54在限位齿条53只能向下滑动,进而使在连接杆63恢复至竖直状态的过程中,限位齿条53给限位杆55向下的力限制卡接环6随着连接杆63的恢复而向上移动,卡接环6构成的正六边形环相对于连接杆63向下滑动,使卡接杆65从初始状态位于连接杆63的上半部移动至连接杆63的中间的位置,使卡接环6环仍然处于正六边形状态。此时内限位面67和外限位面531沿卡接环6的轴心顺时针转动,使内限位面67和限位齿条53上的外限位面531相互贴合,且内限位面67插入外限位面531和限位板52构成的限位槽内。此时卡接环6上的弧形紧固板66对穴位刺激装置4上第二导线3的连接头卡死固定,当继续顺时针转动转动盘61时,内限位面67将外限位面531向内推挤,并使内限位面67和外限位面531处于进一步卡紧状态,内限位面67完全插入外限位面531和限位板52构成的限位槽内并不可移动,同时外限位面531向内移动时带动第二铰接柱502向卡接环6的轴心方向移动,使限位环呈六角星的状态,使连接锁死机构5处于完全卡死。
[0045]
固定连接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3后,对需要测量的身体部位进行检测。
[0046]
一种治疗非稳态晕动症的穴位刺激装置4的安装方法,其步骤如下:
[0047]
s1:将穴位刺激装置4上的第二导线3的连接头插入连接锁死机构5中,连接锁死机构5固定安装在穴位控制装置1上的第一导线2上;
[0048]
s2:插入后,先逆时针旋拧转动盘61,使卡接环6和限位环从十二边形变为六边形结构,同时弧形紧固板66对第二导线3的连接头进行卡接;继续逆时针转动盘61转动直至内限位面67随卡接环6转动越过外限位面531停止转动转动盘61,限位环和卡接环6转动为正六边形结构;
[0049]
s3:再对转动盘61进行顺时针转动,使内限位面67完全插入外限位面531和限位板52构成的限位槽内并不可移动,同时外限位面531向内移动时带动第二铰接柱502向卡接环6的轴心方向移动,使限位环呈六角星的状态,使连接锁死机构5处于完全锁死第二导线连接头的状态。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