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7: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核磁共振用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
3.

背景技术:

4.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核磁共振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但六类人群不适宜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即: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有或疑有眼球内金属异物的人、动脉瘤银夹结扎术的人、体内物存留或金属假体的人、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幽闭恐惧症患者等。不能把监护仪器、抢救器材等带进核磁共振检查室。
5.对病患进行头部核磁共振扫描检查过程中,需要借助固定设备将病患的头部固定,现有的核磁共振用固定设备多采用简易的固定带,其固定效果较差,容易使病患产生不适,且对病患头部的保护措施较差,若病患在检测过程中头部晃动,容易因病患头部与固定设备或病床碰撞导致患者头部受伤,为此,提出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
6.

技术实现要素:

7.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
8.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包括缓冲机构、限位机构和固定机构;其中,所述缓冲机构设于限位机构的下方,所述缓冲机构用于减缓病患头部晃动时产生的力;其中,所述限位机构安装于缓冲机构的顶部,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对病患的头部进行左右限位;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安装于限位机构的顶部,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将病患的头部固定于缓冲机构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缓冲机构减少病患头部在核磁共振扫描检查过程中因晃动产生的冲击,减少病患头部晃动幅度,防止病患头部受伤,并设置限位机构对病患头部进行限位,防止病患头部左右晃动影响核磁共振扫描检查的正常进行,设置固定机构对病患头部进行固定,防止病患头部在检查过程中从缓冲机构上脱落。
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壳体和第一软垫,所述第一软垫设于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一软垫的底部固定粘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贯穿壳体,所述第一固定板贯穿壳体的一侧
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软垫配合第三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对病患头部进行支撑,提高病患头部的舒适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等距分布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弹簧减缓病患头部晃动时产生的冲击。
1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部两侧安装有两个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滑块在滑轨内滑动,增强第二固定板运动时的稳定性。
1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和第二软垫,所述限位板对称铰接于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软垫固定粘接于限位板的一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板对病患的头部进行左右限位,并设置第二软垫防止限位板对病患头部进行划伤。
1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块对限位板的位置进行限定。
2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带和第一插栓,所述固定带设于限位板的上方,所述固定带的内部两侧均等距分布开设有圆孔,所述第一插栓贯穿于圆孔的内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插栓配合圆孔将固定带的位置固定,使固定带与病患额头接触,对病患头部进行固定,并配合圆孔便于根据病患头部尺寸调整固定带的使用长度。
2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板的内部一侧开设有孔槽,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贯穿有第二插栓,所述第一插栓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二插栓的一端通过插槽与第一插栓卡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插栓配合插槽将第一插栓的位置固定。
2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插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板固定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板配合第二弹簧防止第二插栓从插槽中脱出,并防止第二插栓从孔槽中脱出。
26.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软垫配合第三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对病患头部进行支撑,减少病患头部的不适,设置第一弹簧对病患头部晃动时产生的力进行缓冲,防止病患头部受伤,并设置第一插栓配合第二插栓将固定带固定于限位板上,使固定带与病患额头接触,经病患的头部固定于缓冲机构上,防止病患头部从缓冲机构上脱落;2、本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在使用时,设置限位板配合第二软垫对病患头部进行左右限位,防止核磁共振扫描检查过程中病患头部错位导致无法正常完成检查。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中限位板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中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中限位板和壳体连接处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中壳体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中固定带和限位板连接处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孔槽;2、第一卡槽;3、第二卡槽;4、圆孔;5、插槽;10、缓冲机构;11、壳体;12、限位块;13、第一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5、第一软垫;16、第三固定板;17、滑块;18、滑轨;19、第一弹簧;20、限位机构;21、限位板;22、第二软垫;23、第四固定板;24、第一卡块;25、第二卡块;30、固定机构;31、固定带;32、第一插栓;33、第二插栓;34、第二弹簧;35、环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请参阅图1

图6,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的头部固定机构,包括缓冲机构10、限位机构20和固定机构30。
33.请参阅图1

图5,缓冲机构10包括壳体11、第一软垫15和滑轨18,第一软垫15设于壳体11的上方,第一软垫15的底部固定粘接有第三固定板16,第三固定板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13,第一固定板13的一侧贯穿壳体11,第一固定板13贯穿壳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4,设置第一软垫15配合第三固定板16、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对病患头部进行支撑,提高病患头部的舒适度。
34.例如,为了减缓病患头部晃动时产生的冲击,第二固定板14的底部等距分布固定
连接有第一弹簧19,第一弹簧19的一端与壳体11固定连接。
35.例如,为了增强第二固定板14运动时的稳定性,滑轨18对称安装于壳体11的内部两侧,滑轨1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7,滑块17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板14固定连接。
36.请参阅图1

图4,限位机构20包括限位板21、第二软垫22和第四固定板23,限位板21对称铰接于壳体11的顶部,第二软垫22固定粘接于限位板21的一侧,设置限位板21对病患的头部进行左右限位,并设置第二软垫22防止限位板21对病患头部进行划伤。
37.例如,为了对限位板21的位置进行限定,壳体1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12。
38.请参阅图1和图6,固定机构30包括固定带31、第一插栓32和第二插栓33,固定带31设于限位板21的上方,固定带31的内部两侧均等距分布开设有圆孔4,第一插栓32贯穿于圆孔4的内部,设置第一插栓32配合圆孔4将固定带31的位置固定,使固定带31与病患额头接触,对病患头部进行固定,并配合圆孔4便于根据病患头部尺寸调整固定带31的使用长度。
39.例如,为了将第一插栓32的位置固定,限位板21的内部一侧开设有孔槽1,第二插栓33贯穿于限位板21的一侧,第一插栓32的一侧开设有插槽5,第二插栓33的一端通过插槽5与第一插栓32卡接,限位板2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2,壳体11的两侧开设有两个第二卡槽3,第一卡槽2的内部卡接有第一卡块24,第二卡槽3的内部卡接有第二卡块25,第四固定板23固定连接于第一卡块24的一侧,第二卡块25的一侧与第四固定板23固定连接。
40.例如,为了防止第二插栓33从孔槽1和插槽5中脱出,第二插栓3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35,环形板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4,第二弹簧34的一端与限位板21固定连接。
41.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2.以上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