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组件及包含其之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7: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元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有固定机制以维持电接触的电池组件及包含其之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功能可被整合至可手持的装置中,如日常所使用的智能型手机、工业用手机或货物扫描器等具有特殊作业用途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以满足各种需求。同时,考虑能耗与使用便利性等因素,手持式电子装置通常装设有储能元件(如充电电池),以让使用者得以自由地携带并持续地使用该装置。
3.通常,电池是以端子(battery terminal)电接触装置上的电池接点(battery contact)的方式来形成供电回路。详细来说,在标准的规格中,电池接点为一或多片金属弹片的形式,安装电池时可令端子推抵金属弹片,从而使金属弹片与端子相互抵紧而维持电连接。在多数情况中,金属弹片并不会被端子挤压至极限,以确保其可重复使用性,也就是说,电池安装后,金属弹片即使与端子抵紧时还是具有可再进一步形变的空间。然而,这样的配置会在一些情况时产生问题。
4.具体来说,在晃动或落摔时对装置所产生的外力,可能会使金属弹片再进一步地形变,从而使其与电池的端子产生分离,导致接触不良甚或是断电关机的后果,进而造成资料传输中断等使用上的不便。甚至,金属弹片也可能会因弹性疲乏而不能再维持与电池之间的接触强度,从而更容易受外力影响变形而导致接触不良或断电等前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及包含其之电子装置,可确保电接触不会受外力的影响。
6.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装置本体以及一电池组件。装置本体,包含一板件、一座体以及至少一电池接点。座体设置于板件上。电池接点自座体向外弯曲突出而与座体之间形成一闲置空间。电池组件包含一电池本体、至少一电池端子以及至少一第一插入部。电池端子设置于电池本体上。第一插入部可滑移地设置于电池本体上。电池本体可拆卸地装设于装置本体的板件上使电池端子电接触电池接点,第一插入部用以可分离地插入闲置空间中,使得至少部分的电池接点被夹设于第一插入部与电池端子之间。
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电池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一装置本体并与装置本体的一座体上的至少一电池接点电接触。电池组件包含一电池本体、至少一电池端子以及至少一第一插入部。电池端子设置于电池本体上。第一插入部可滑移地设置于电池本体上。第一插入部用以可分离地插入电池接点与座体之间的一闲置空间中,使得至少部分的电池接点夹设于第一插入部与电池端子之间。
8.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电池组件及包含其的电子装置,由于电池组件的第一
插入部可用以插入电池接点的闲置空间而将至少部分的电池接点夹设于第一插入部与电池端子之间,因而可通过第一插入部限制并避免电池接点受到外力的影响而产生形变,从而可避免电池端子与电池接点在晃动或落摔等外力冲击或电池接点弹性疲乏时产生接触不良或是中断供电等问题,进而可维持并提升使用可靠度。
9.以上的关于本发明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11.图2为图1的装置本体的局部放大侧视示意图;
12.图3a~图3b为图1的电池组件于不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13.图4a~图4c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操作示意图;
14.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15.图6a~图6d为图5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操作示意图。
16.符号说明
17.1、1
’ꢀꢀꢀꢀꢀꢀꢀꢀꢀꢀꢀꢀꢀꢀꢀꢀꢀꢀꢀꢀꢀꢀꢀꢀꢀꢀꢀꢀꢀ
电子装置
18.10、10
’ꢀꢀꢀꢀꢀꢀꢀꢀꢀꢀꢀꢀꢀꢀꢀꢀꢀꢀꢀꢀꢀꢀꢀꢀꢀꢀꢀ
电池组件
19.20、20
’ꢀꢀꢀꢀꢀꢀꢀꢀꢀꢀꢀꢀꢀꢀꢀꢀꢀꢀꢀꢀꢀꢀꢀꢀꢀꢀꢀ
装置本体
20.110
ꢀꢀꢀꢀꢀꢀꢀꢀꢀꢀꢀꢀꢀꢀꢀꢀꢀꢀꢀꢀꢀꢀꢀꢀꢀꢀꢀꢀꢀꢀꢀꢀ
电池本体
21.111
ꢀꢀꢀꢀꢀꢀꢀꢀꢀꢀꢀꢀꢀꢀꢀꢀꢀꢀꢀꢀꢀꢀꢀꢀꢀꢀꢀꢀꢀꢀꢀꢀ
接触侧
22.113
ꢀꢀꢀꢀꢀꢀꢀꢀꢀꢀꢀꢀꢀꢀꢀꢀꢀꢀꢀꢀꢀꢀꢀꢀꢀꢀꢀꢀꢀꢀꢀꢀ
电池端子
23.120
ꢀꢀꢀꢀꢀꢀꢀꢀꢀꢀꢀꢀꢀꢀꢀꢀꢀꢀꢀꢀꢀꢀꢀꢀꢀꢀꢀꢀꢀꢀꢀꢀ
前檐部
24.121
ꢀꢀꢀꢀꢀꢀꢀꢀꢀꢀꢀꢀꢀꢀꢀꢀꢀꢀꢀꢀꢀꢀꢀꢀꢀꢀꢀꢀꢀꢀꢀꢀ
第一滑槽
25.122
ꢀꢀꢀꢀꢀꢀꢀꢀꢀꢀꢀꢀꢀꢀꢀꢀꢀꢀꢀꢀꢀꢀꢀꢀꢀꢀꢀꢀꢀꢀꢀꢀ
第二滑槽
26.130、130
’ꢀꢀꢀꢀꢀꢀꢀꢀꢀꢀꢀꢀꢀꢀꢀꢀꢀꢀꢀꢀꢀꢀꢀꢀꢀ
第一滑移件
27.131
ꢀꢀꢀꢀꢀꢀꢀꢀꢀꢀꢀꢀꢀꢀꢀꢀꢀꢀꢀꢀꢀꢀꢀꢀꢀꢀꢀꢀꢀꢀꢀꢀ
第一组装部
28.133、133
’ꢀꢀꢀꢀꢀꢀꢀꢀꢀꢀꢀꢀꢀꢀꢀꢀꢀꢀꢀꢀꢀꢀꢀꢀꢀ
第一插入部
29.150、150
’ꢀꢀꢀꢀꢀꢀꢀꢀꢀꢀꢀꢀꢀꢀꢀꢀꢀꢀꢀꢀꢀꢀꢀꢀꢀ
第二滑移件
30.151
ꢀꢀꢀꢀꢀꢀꢀꢀꢀꢀꢀꢀꢀꢀꢀꢀꢀꢀꢀꢀꢀꢀꢀꢀꢀꢀꢀꢀꢀꢀꢀꢀ
第二组装部
31.153
ꢀꢀꢀꢀꢀꢀꢀꢀꢀꢀꢀꢀꢀꢀꢀꢀꢀꢀꢀꢀꢀꢀꢀꢀꢀꢀꢀꢀꢀꢀꢀꢀ
第二插入部
32.155
ꢀꢀꢀꢀꢀꢀꢀꢀꢀꢀꢀꢀꢀꢀꢀꢀꢀꢀꢀꢀꢀꢀꢀꢀꢀꢀꢀꢀꢀꢀꢀꢀ
凸起结构
33.156
ꢀꢀꢀꢀꢀꢀꢀꢀꢀꢀꢀꢀꢀꢀꢀꢀꢀꢀꢀꢀꢀꢀꢀꢀꢀꢀꢀꢀꢀꢀꢀꢀ
折角
34.157
ꢀꢀꢀꢀꢀꢀꢀꢀꢀꢀꢀꢀꢀꢀꢀꢀꢀꢀꢀꢀꢀꢀꢀꢀꢀꢀꢀꢀꢀꢀꢀꢀ
推抵部
35.158
ꢀꢀꢀꢀꢀꢀꢀꢀꢀꢀꢀꢀꢀꢀꢀꢀꢀꢀꢀꢀꢀꢀꢀꢀꢀꢀꢀꢀꢀꢀꢀꢀ
卡合部
36.159
ꢀꢀꢀꢀꢀꢀꢀꢀꢀꢀꢀꢀꢀꢀꢀꢀꢀꢀꢀꢀꢀꢀꢀꢀꢀꢀꢀꢀꢀꢀꢀꢀ
推抵部
37.170
ꢀꢀꢀꢀꢀꢀꢀꢀꢀꢀꢀꢀꢀꢀꢀꢀꢀꢀꢀꢀꢀꢀꢀꢀꢀꢀꢀꢀꢀꢀꢀꢀ
固定扣
38.181
ꢀꢀꢀꢀꢀꢀꢀꢀꢀꢀꢀꢀꢀꢀꢀꢀꢀꢀꢀꢀꢀꢀꢀꢀꢀꢀꢀꢀꢀꢀꢀꢀ
第一复位件
39.182
ꢀꢀꢀꢀꢀꢀꢀꢀꢀꢀꢀꢀꢀꢀꢀꢀꢀꢀꢀꢀꢀꢀꢀꢀꢀꢀꢀꢀꢀꢀꢀꢀ
第二复位件
40.210
ꢀꢀꢀꢀꢀꢀꢀꢀꢀꢀꢀꢀꢀꢀꢀꢀꢀꢀꢀꢀꢀꢀꢀꢀꢀꢀꢀꢀꢀꢀꢀꢀ
板件
41.230
ꢀꢀꢀꢀꢀꢀꢀꢀꢀꢀꢀꢀꢀꢀꢀꢀꢀꢀꢀꢀꢀꢀꢀꢀꢀꢀꢀꢀꢀꢀꢀꢀ
座体
42.250
ꢀꢀꢀꢀꢀꢀꢀꢀꢀꢀꢀꢀꢀꢀꢀꢀꢀꢀꢀꢀꢀꢀꢀꢀꢀꢀꢀꢀꢀꢀꢀꢀ
电池接点
43.270
ꢀꢀꢀꢀꢀꢀꢀꢀꢀꢀꢀꢀꢀꢀꢀꢀꢀꢀꢀꢀꢀꢀꢀꢀꢀꢀꢀꢀꢀꢀꢀꢀ
止挡件
44.271
ꢀꢀꢀꢀꢀꢀꢀꢀꢀꢀꢀꢀꢀꢀꢀꢀꢀꢀꢀꢀꢀꢀꢀꢀꢀꢀꢀꢀꢀꢀꢀꢀ
受抵端
45.272
ꢀꢀꢀꢀꢀꢀꢀꢀꢀꢀꢀꢀꢀꢀꢀꢀꢀꢀꢀꢀꢀꢀꢀꢀꢀꢀꢀꢀꢀꢀꢀꢀ
止挡端
46.273
ꢀꢀꢀꢀꢀꢀꢀꢀꢀꢀꢀꢀꢀꢀꢀꢀꢀꢀꢀꢀꢀꢀꢀꢀꢀꢀꢀꢀꢀꢀꢀꢀ
枢接部
47.280
ꢀꢀꢀꢀꢀꢀꢀꢀꢀꢀꢀꢀꢀꢀꢀꢀꢀꢀꢀꢀꢀꢀꢀꢀꢀꢀꢀꢀꢀꢀꢀꢀ
卡勾结构
48.281
ꢀꢀꢀꢀꢀꢀꢀꢀꢀꢀꢀꢀꢀꢀꢀꢀꢀꢀꢀꢀꢀꢀꢀꢀꢀꢀꢀ
受抵面
49.282
ꢀꢀꢀꢀꢀꢀꢀꢀꢀꢀꢀꢀꢀꢀꢀꢀꢀꢀꢀꢀꢀꢀꢀꢀꢀꢀꢀ
第二止挡平面
50.290
ꢀꢀꢀꢀꢀꢀꢀꢀꢀꢀꢀꢀꢀꢀꢀꢀꢀꢀꢀꢀꢀꢀꢀꢀꢀꢀꢀ
第三复位件
51.1131
ꢀꢀꢀꢀꢀꢀꢀꢀꢀꢀꢀꢀꢀꢀꢀꢀꢀꢀꢀꢀꢀꢀꢀꢀꢀ
接触凸点
52.1331
ꢀꢀꢀꢀꢀꢀꢀꢀꢀꢀꢀꢀꢀꢀꢀꢀꢀꢀꢀꢀꢀꢀꢀꢀꢀꢀ
凹槽
53.1581
ꢀꢀꢀꢀꢀꢀꢀꢀꢀꢀꢀꢀꢀꢀꢀꢀꢀꢀꢀꢀꢀꢀꢀꢀꢀꢀ
延伸段
54.1583
ꢀꢀꢀꢀꢀꢀꢀꢀꢀꢀꢀꢀꢀꢀꢀꢀꢀꢀꢀꢀꢀꢀꢀꢀꢀꢀ
卡勾段
55.1591
ꢀꢀꢀꢀꢀꢀꢀꢀꢀꢀꢀꢀꢀꢀꢀꢀꢀꢀꢀꢀꢀꢀꢀꢀꢀꢀ
延伸段
56.1593
ꢀꢀꢀꢀꢀꢀꢀꢀꢀꢀꢀꢀꢀꢀꢀꢀꢀꢀꢀꢀꢀꢀꢀꢀꢀꢀ
推抵段
57.15831
ꢀꢀꢀꢀꢀꢀꢀꢀꢀꢀꢀꢀꢀꢀꢀꢀꢀꢀꢀꢀꢀꢀꢀꢀꢀ
抵接面
58.15832
ꢀꢀꢀꢀꢀꢀꢀꢀꢀꢀꢀꢀꢀꢀꢀꢀꢀꢀꢀꢀꢀꢀꢀꢀꢀ
第一止挡平面
59.15931
ꢀꢀꢀꢀꢀꢀꢀꢀꢀꢀꢀꢀꢀꢀꢀꢀꢀꢀꢀꢀꢀꢀꢀꢀ
推抵面
60.a1、a1’、a2、a3、a3
’ꢀꢀꢀꢀꢀꢀꢀꢀ
箭头
61.is
ꢀꢀꢀꢀꢀꢀꢀꢀꢀꢀꢀꢀꢀꢀꢀꢀꢀꢀꢀꢀꢀꢀꢀꢀꢀꢀꢀꢀ
闲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62.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术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及附图,任何熟悉相关技术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63.此外,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的是,这些实务上的细节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64.并且,为达图面整洁的目的,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可能会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本案的附图中部份的特征可能会略为放大或改变其比例或尺寸,以达到便于理解与观看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目的,但这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依照本发明所揭露的内容所制造的产品的实际尺寸与规格应是可依据生产时的需求、产品本身的特性、及搭配本发明如下所揭露的内容据以调整,于此先声明之。
65.另外,以下文中可能会使用「端」、「部」、「部分」、「区域」、「处」等术语来描述特定元件与结构或是其上或其之间的特定技术特征,但这些元件与结构并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在下文中,也可能会使用「及/或(and/or)」的术语,其是指包含了一或多个所列相关元件或结构的其中一者或全部的组合。以下文中也可能使用「实质上」、「基本上」、「约」或「大约」等术语,其与尺寸、浓度、温度或其他物理或化学性质或特性的范围结合使用时,为意欲涵盖
可能存在于该等性质或特性的范围的上限及/或下限中的偏差、或表示容许制造公差或分析过程中所造成的可接受偏离,但仍可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66.再者,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或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上的词汇与术语等包含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能够被熟悉此技术领域者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或术语的定义,在本说明书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发明相关技术领域包含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别明确的定义,这些词汇或术语将不被解释为过于理想化的或正式的意涵。
67.首先,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1,电子装置1可以但不限于是如智能型手机、工业用手机或货物扫描机等具有特殊作业用途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可包含一电池组件10以及一装置本体20,电池组件10为可拆卸地组装于装置本体20上,且电池组件10含有一或多个充电电池(未标号),以储存电能并将其提供给装置本体20。
68.于此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主要是着重于电池组件10与装置本体20之间的电接触及稳固该电接触的固定机制,因此电子装置1所能提供的功能或其种类、尺寸或规格等均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与调整,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故图1与其他后续附图中仅绘示装置本体20的部分及其与电池组件10的组装相关的部分,而省略了如走线、螺丝等其他非必要的电子或非电子元件。
69.接着,请参阅图1再进一步参阅图2~图3b,在本实施例中,装置本体20可包含一板件210、一座体230、至少一电池接点(battery contact)250。板件210可以但不限于是可电连接装置本体20中的其他电子元件的电路板(circuit board),或是包含电路板与一或多层壳体结构的集合或组件,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座体230可设置于板件210上并相对于板件210的表面向外突出。在本实施例中,座体230可直接设置于板件210上,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座体230与板件210之间也可具有一或多层壳体结构。
70.电池接点250可设置于座体230的同一侧并经由内部走线(未绘示)而电连接装置本体20中的其他电子元件。如图所示,电池接点250可为自座体230的表面向外弯曲突出的片状结构,从而可与座体230的表面之间形成一闲置空间(idle space)is。在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中,电池接点250可以但不限于以可导电且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合适金属材质所构成,可用于与电池组件10对接并在受到电池组件10推抵时产生可回复的形变。因此,电池接点250也可被称为电池弹簧连接器(battery spring connector),或简称为金属弹片(elastic metal plate)。可理解的是,电池接点250产生形变时也同时改变其闲置空间is的形状与大小。此外,电池接点250的形状与尺寸均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且其数量也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增减,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71.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可包含一电池本体110、一第一滑移件130以及一第二滑移件150。电池本体110可拆卸地装设于装置本体20的板件210上或之上而可邻设于座体230上设置有电池接点250的一侧,可为电池组件10中主要用于容置充电电池或储存电能的部分,但本发明并非以电池本体110的形状或尺寸及其可容置的充电电池的数量或蓄电量为限。进一步来说,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电池本体110可包含一前檐部120、一接触侧111及至少一电池端子(battery terminal)113,接触侧111系指电池本体110被放置于装置本体20上时用于对接或朝向电池接点250的一侧。电池端子113设置于接触侧111上,其可以具有可导电的合适金属材质所构成,以分别用于电连接装置本体20的电池接点250并将所储存的电能传递给电池接点250。于此可理解的是,电池组件10的电池端子113与装置本
体20的电池接点250的位置与数量可相对应,但本发明并非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电池端子113上可各具有一接触凸点1131,但其用途将于后续详述之。
72.前檐部120自电池本体110的接触侧111向外延伸突出,在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中,电池本体110可具有一第一滑槽121以及一第二滑槽122,第一滑槽121与第二滑槽122可位于前檐部120上,如图所示,第一滑槽121与第二滑槽122为彼此并列的长形孔,其中第二滑槽122较第一滑槽121更靠近电池本体110的接触侧111或接触侧111上的电池端子113,且第一滑槽121与第二滑槽122实质上沿着与电池端子113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第一滑槽121与第二滑槽122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电池端子113的排列方向。
73.第一滑移件130可滑移地设置于前檐部120的第一滑槽121。具体来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移件130可包含一第一组装部131以及至少一第一插入部133,第一组装部131略呈长条状,为可滑移地设置于前檐部120的第一滑槽121中,第一插入部133自第一组装部131朝远离前檐部120的一侧延伸突出,并沿着第一组装部131彼此间隔地排列,第一插入部133可随着第一组装部131而沿着前檐部120的第一滑槽121活动,从而可滑移地设置于电池本体110上而具有一第一固定位置(如后续图4c所示)与一第一释放位置(如图1所示)。于此可知,第一插入部133的可滑移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电池端子113的排列方向。如图所示,第一插入部133可略呈l形,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7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装部131与第一插入部133可以但不限于是以塑胶材质所一体成型的结构,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另外,在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移件130的第一插入部133的数量可与电池本体110的电池端子113相同,第一插入部133可作为加强电池端子113与电池接点250的电接触的固定机制,且其末端的尺寸与形状适于在其滑移至第一固定位置时部分地插入电池接点250与座体230之间的闲置空间is中,然其内容将于后续操作说明中描述。
75.第二滑移件150可滑移地设置于前檐部120的第二滑槽122。具体来看,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移件150可包含一第二组装部151以及至少一第二插入部153,第二组装部151略呈长条状,为可滑移地设置于前檐部120的第二滑槽122中,第二插入部153自第二组装部151朝远离前檐部120的一侧延伸突出,并沿着第二组装部151彼此间隔地排列,第二插入部153可随着第二组装部151而沿着前檐部120的第二滑槽122活动,从而可滑移地设置于电池本体110上而具有一第二固定位置(如后续图4b所示)与一第二释放位置(如图1所示)。于此可知,第二插入部153的可滑移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电池端子113的排列方向。且在此配置下,第二滑移件150的第二插入部153为可滑移地位于第一滑移件130的第一插入部133与电池端子113之间。此外,如图所示,第二插入部153可略呈l形,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76.在本实施例中,至少第二滑移件150的第二插入部153可由可导电且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合适金属材质所构成,其中,相较于前述由塑胶材质所构成的第一插入部133,第二插入部153的可挠性(flexibility)较佳,反言之,第一插入部133相较于第二插入部153具有较高的抗挠性或刚性(stiffness)。而第二组装部151可以但不限于是以塑胶材质所构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滑移件150的第二插入部153的数量可与电池本体110的电池端子113相同,第二插入部153可作为加强电池端子113与电池接点250的电接触的固定机制,且其末端的尺寸与形状适于在其滑移至第二固定位置时部分地插入电池接点250与座体230之间的闲置空间is中,然其内容将于后续操作说明中描述。
77.此外,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滑移件150还可包含至少一凸起结构155,分别突设于第二插入部153朝向第一滑移件130的第一插入部133的表面(或者说,突设于第二插入部153相反于电池端子113的表面)。
78.另外,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滑移件15的第二插入部153可设有一折角156,可自第二插入部153的末端(或自由端)往第一滑移件130的方向延伸(或者说,往远离电池端子113的方向延伸)。
79.接着,请参阅图1再进一步参阅图4a~图4c以介绍电子装置1的组装操作,其中需说明的是,为达到便于说明与附图简洁的目的,图4a~图4c将仅针对其中一组电池端子113与电池接点250的部分进行说明,故仅绘示局部的电子装置1。
80.首先,在将电池组件10组装于装置本体20之前,可如图1往箭头a1方向滑移第一滑移件130与第二滑移件150,如图4a所示,第一滑移件130的第一插入部133可被推至第一释放位置,而第二滑移件150的第二插入部153可被推至第二释放位置,第一插入部133与第二插入部153此时可仅遮蔽所对应的电池端子113的部分,以让电池组件10依循如箭头a2方向放置于装置本体20的板件210上时,得以让电池端子113的另一部分直接暴露于所对应的电池接点250。
81.此时,电池组件10的电池端子113可以但不限于处于可直接接触装置本体20的电池接点250的状态而得以经由电池端子113提供电能给装置本体20,或者,电池端子113也可仅是处于对应电池接点250但尚未与电池接点250直接接触的状态,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82.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装置本体20在靠近电池组件10的电池本体110上相对于接触侧111的一侧处可设置有合适的止挡结构(未标号),该些止挡结构可将所安装的电池组件10维持于所需的位置,以避免电池组件10往远离电池接点250的方向移动。然而,本发明并非以图示的止挡结构为限,任何在电池组件10相对于电池接点250的其他侧上可对其提供定位效果的设计均可作为或替代前述的止挡结构。
83.接着,可先沿相反于前述箭头a1的方向推移第二滑移件150,具体来说,如图4b所示,可沿着箭头a1’所示方向推动第二滑移件150的第二组装部151,从而将第二插入部153往第二固定位置推移而令其插入电池接点250的闲置空间is中。过程中,位于第二插入部153的末端(或自由端)的折角156有助于将第二插入部153导引进入闲置空间is。随着第二插入部153进入闲置空间is,部分的电池接点250可进入第二插入部153与电池端子113之间而使第二插入部153产生些微的形变,换言之,部分的电池接点250将被夹持于第二插入部153与电池端子113之间。在此情况下,第二插入部153的形变所累积的弹性位能可加强并维持电池端子113与电池接点250之间的接触强度。
84.此外,第二插入部153未插入闲置空间is的部分可与电池端子113的接触凸点1131电接触。在此情况下,除了电池端子113与电池接点250之间的直接接触所形成的传导途径之外,电池端子113还可通过接触凸点1131与第二插入部153的接触而构成另一个与电池接点250电连接的途径,从而可增加电池端子113与电池接点250之间的可传导路径。由此,若电池接点250不慎脱离电池端子113时,电池接点250仍可经由第二插入部153及接触凸点1131保持与电池端子113之间的电连接关系,从而提高电连接的可靠度并避免装置断电的情况发生。
85.接着,可沿相反于前述箭头a1的方向推移第一滑移件130,具体来说,如图4c所示,可沿着箭头a1’所示方向推动第一滑移件130的第一组装部131,从而将第一插入部133往第一固定位置推移而令其插入电池接点250的闲置空间is中。过程中,介于第二插入部153与座体230之间的第一插入部133进入闲置空间is时可推抵第二插入部153上的凸起结构155,从而对第二插入部153位于闲置空间is的部分施加往电池端子113的力,进而再进一步加强电池端子113与电池接点250之间的接触强度。且此时,部分的电池接点250将被夹持于第一插入部133与电池端子113之间,而闲置空间is中的第二插入部153受到第一插入部133推抵而被夹持于第一插入部133与电池接点250之间。
86.其中,凸起结构155可维持第一滑移件130与第二滑移件150为点接触的状态,以利于第一插入部133相对于第二插入部153的滑动运动。并且,如前所述,由于第一插入部133相较于第二插入部153具有较高的刚性,从而有助于加强第一插入部133、第二插入部153与电池接点250的整体的刚性,而使电池接点250较不容易受外力影响而产生形变。
87.通过前述的操作,装置本体20的电池接点250可受到第一滑移件130的第一插入部133与第二滑移件150的第二插入部153的限制与压力而加强并维持与电池端子113之间的电接触,因而可避免电池接点250受到外力的影响而产生形变而脱离电池端子113的情形发生。因此,可避免电池接点250与电池端子113在电子装置1晃动或落摔等外力冲击或电池接点250弹性疲乏时产生接触不良或是中断供电等问题,从而可维持并提升电子装置1的使用可靠度。
88.由此可知,在达到避免电池接点250因外力而产生形变的同时维持电池接点250与电池端子113的电连接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所欲涵盖的范畴。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件的第二滑移件可仅保留第二插入部,而第二插入部可改为直接设置于第一插入部上而得以随着第一插入部一起活动,在此情况下,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插入电池接点的闲置空间后同样可达到避免电池接点受到外力的影响而脱离电池端子的效果,同时,第二插入部未随着第一插入部插入闲置空间的部分仍可与电池端子的接触凸点保持电接触而达到增加电池端子与电池接点之间的可传导路径的效果。
89.甚至,在另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入部的形状与结构强度可足以避免电池接点受外力影响而脱离电池端子,在此情况下,电池组件也可省略第二滑移件。
90.接着,请参阅图5,将介绍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需说明的是,为达简要说明的目的,以下仅针对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进行说明,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由参阅前述说明获得理解,且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以相同或相似的标号标示之。
91.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的电池组件10’可包含一第一滑移件130’、一第二滑移件150’、一固定扣170、一第一复位件181以及一第二复位件182;而电子装置1’的装置本体20’可包含一止挡件270、一卡勾结构280以及一第三复位件290。
92.具体来说,第一滑移件130’的其中一个第一插入部133’具有一凹槽1331,凹槽1331位于该第一插入部133’远离第一组装部131的一边缘上。第一复位件181例如为一压缩弹簧(compression spring),其一端可固定于电池组件10’的电池本体110,另一端可抵压或固定于第一滑移件130’的第一组装部131或第一插入部133’,也可以说,第一复位件181被夹设于之间电池本体110与第一插入部133’之间,从而可常态地对第一插入部133’施加使其往第一固定位置(如图5所示)移动的力。
9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移件150’可包含一推抵部157、一卡合部158以及一推抵部159。推抵部157可为突出于第二组装部151朝向第一组装部131的一侧的突块,可用于在第二插入部153往第二释放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推抵第一滑移件130’的第一组装部131,从而可迫使第一插入部133’往第一释放位置移动。于此可理解的是,第二滑移件150’的推抵部157为可滑移地位于前檐部120的第一滑槽121上。
94.第二滑移件150’的卡合部158与推抵部159可分别位于第二组装部151的相对两端,且可均自第二组装部151延伸而穿过前檐部120的第二滑槽122。详细来说,卡合部158可包含一延伸段1581以及一卡勾段1583,延伸段1581连接于第二组装部151并可滑移地穿设于第二滑槽122,而卡勾段1583经由延伸段1581连接于第二组装部151。更进一步来看,卡勾段1583可具有一抵接面15831以及一第一止挡平面15832,抵接面15831可实质上背向第二组装部151,而第一止挡平面15832相对于抵接面15831且可在电池组件10’安装于装置本体20’时实质上背向板件210。
95.推抵部159可包含一延伸段1591以及一推抵段1593,延伸段1591连接于第二组装部151并可滑移地穿设于前檐部120的第二滑槽122,而推抵段1593经由延伸段1591连接于第二组装部151。更进一步来看,推抵段1593可具有一推抵面15931(如后续图6c所示),推抵面15931可在电池组件10’安装于装置本体20’时相对板件210呈倾斜并实质上背向板件210。
9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182例如为一压缩弹簧,其一端可固定于电池组件10’的电池本体110,另一端可抵压或固定于第二滑移件150’的第二组装部151、第二插入部153或推抵部159,也可以说,第二复位件182被夹设于之间电池本体110与第二插入部153之间,从而可常态地对第二插入部153施加使其往第二固定位置(如图5所示)移动的力。
97.另一方面,固定扣170可枢转地连接于第二滑移件150’的第二组装部151的一端并可活动地位于前檐部120的第二滑槽122而具有一展开位置(如图6d所示)与一收折位置(如图6c所示)。在展开位置时,固定扣170可以一枢轴(未标号)沿箭头a3’方向旋转而至位于第二滑槽122中的状态,此时,固定扣170自第二组装部151的一端往远离第二组装部151的方向延伸,固定扣170与第二组装部151此时所构成的整体实质上与第二滑槽122等长,因此固定扣170远离第二组装部151的一端可抵接于第二滑槽122的一端,在此情况下,第二滑移件150’受到固定扣170的限制而无法让第二插入部153往第二释放位置移动,也就是说,固定扣170将第二插入部153限制于第二固定位置。在收折位置时,固定扣170可以相反箭头a3’的方向旋转至可与至少部分的第二组装部151并排于第二滑槽122中的状态,此时,固定扣170与第二组装部151所构成的整体长度较第二滑槽122短,在此情况下,第二滑槽122仍有未被占用的空间可供第二滑移件150’与固定扣170在第二滑槽122中滑移,第二插入部153可活动于第二释放位置与第二固定位置之间。
98.装置本体20’的止挡件270可枢转地设置于板件210上或之上而具有一止挡位置(如后续图6b所示)与一脱离位置(如后续图6c~图6d所示)。具体来看,止挡件270可包含一受抵端271、一止挡端272以及介于受抵端271与止挡端272之间的一枢接部273,枢接件270通过枢接部273可枢转地设置于板件210上或之上。装置本体20’的第三复位件290例如为一压缩弹簧,其一端可固定于板件210上或之上,其另一端可抵压或固定于止挡端272,从而可常态地对止挡端272施力而驱使止挡件270往止挡位置移动,也可以说,第三复位件290被夹
设于板件210与止挡端272之间。反之,可从受抵端271或止挡端272施加适当的外力以驱使止挡件270往脱离位置移动而令止挡端272压缩第三复位件290。
99.另一方面,装置本体20’的卡勾结构280可固定于板件210上或之上,可用于可分离地卡合于前述卡合部158的卡勾段1583。进一步来看,卡勾结构280可具有一受抵面281以及一第二止挡平面282,受抵面281可相对板件210呈倾斜并实质上背向板件210,而第二止挡平面282相对于受抵面281且可实质上朝向板件210。
100.接着,请参阅图5再进一步参阅图6a~图6d以介绍电子装置1’的组装操作,考虑第一插入部133’、第二插入部153的位置改变与电池接点250的相对位置关系已详述于前述段落,因此以下仅以提及第一插入部133’与第二插入部153的位置(如第一释放位置、第一固定位置、第二释放位置与第二固定位置)的方式来说明其与电池接点250的相对位置关系,重复的内容将不再赘述,且部分附图中可省略绘示电池接点250及座体230。
101.首先,如图5所示,在将电池组件10’组装于装置本体20’时或之前,为了能使第一滑移件130’与第二滑移件150’处于可滑移的状态,可先将固定扣170切换至收折位置,此时,使用者即可让电池组件10’依循如箭头a2所示方向放置于装置本体20’的板件210上。
102.过程中,如图6a~图6b所示,第二滑移件150’的卡勾段1583的抵接面15831将抵接卡勾结构280的受抵面281,受抵面281从而可经由抵接面15831而使第二滑移件150’的第二插入部153往第二释放位置移动(如箭头a1所示)。
103.此时,第二滑移件150’可经由其推抵部157一并推动第一滑移件130’,从而一并将第一滑移件130’的第一插入部133’往第一释放位置移动。同时,第一复位件181与第二复位件182可分别受到第一滑移件130’与第二滑移件150’的挤压而累积弹性位能。可理解的是,当抵接面15831越过受抵面281时,第一复位件181与第二复位件182所累积的弹性位能得以释放而分别将第一滑移件130’与第二滑移件150’复位,从而令第一滑移件130’的第一插入部133’与第二滑移件150’的第二插入部153分别推往第一固定位置与第二固定位置。
104.前述的操作也由手动推移第二滑移件150’的方式完成。详细来说,在将电池组件10’组装于装置本体20’时或之前,使用者可将第二滑移件150’往箭头a1的方向推动,而第一滑移件130’可受到第二滑移件150’的推抵部157的推抵而一并随着第二滑移件150’往箭头a1的方向滑移,从而令第一插入部133’至第一释放位置以及令第二插入部153至第二释放位置。
105.当第一插入部133’至第一释放位置时,装置本体20’的止挡件270的止挡端272可卡合于第一插入部133’的凹槽1331中,止挡端272受到第三复位件290的驱使可稳固地卡合于凹槽1331,此时,第一插入部133’受到止挡端272的限制而被维持于第一释放位置,即整个第一滑移件130’可被止挡件270限制而被维持于当下的位置。
106.接着,如图6c~图6d所示,当电池组件10’被安置定位时,使用者可放开第二滑移件150’,第二复位件182所累积的弹性位能可驱使第二插入部153往第二固定位置移动。过程中,第二滑移件150’的推抵段1593的推抵面15931可推抵止挡件270的受抵端271,以令止挡端272脱离第一插入部133’的凹槽1331并压缩第三复位件290(如箭头a3所示),不再受到止挡件270限制的第一插入部133’得以通过第一复位件181所释放的弹性位能往第一固定位置移动。并且,第二滑移件150’的复位可令其卡合部158的第一止挡平面15832接合于卡勾结构280的第二止挡平面。
107.接着,使用者可将固定扣170枢转至展开位置(如箭头a3’所示),使得固定扣170与第二组装部151此时所构成的整体实质上与第二滑槽122等长,从而将第二滑移件150’维持于当下的位置而避免其受到外力影响而产生位移。
108.通过前述的操作,装置本体20’的电池接点250可受到第一插入部133’与第二插入部153同样可达到前述限制装置本体20’的电池接点250的效果而维持电池接点250与电池端子113之间的电接触,并且,第一复位件181以及第二复位件182除了可自动地将第一插入部133’与第二插入部153复位之外,还可持续地对第一插入部133’与第二插入部153施压以将其维持于当下的位置,从而可提高电连接的可靠度。此外,还可通过固定扣170限制第二滑移件150’,以避免第二插入部153受外力影响而脱离第二固定位置,可进一步提高电连接的可靠度。
109.由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电池组件及包含其的电子装置,由于电池组件可通过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插入为电池金属弹片形式的电池接点的闲置空间的方式以限制并避免电池接点受到外力的影响而产生形变,因而可避免电池组件的电池端子与电池接点在晃动或落摔等外力冲击或电池接点弹性疲乏时产生接触不良或是中断供电等问题,从而可维持并提升使用可靠度。
110.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插入部未插入电池接点的闲置空间的部分可与电池端子的凸点电接触,从而可增加电池端子与电池接点之间的可传导路径,由此,若电池接点不慎脱离电池端子时,电池接点仍可经由第二插入部及凸点保持与电池端子之间的电连接关系,从而可提高电连接的可靠度并避免装置断电的情况发生。
111.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插入部相较于第二插入部具有较高的刚性,从而有助于加强第一插入部、第二插入部与电池接点的整体刚性,而使电池接点较不容易受外力影响而产生形变。
112.再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件中可设置有第一复位件以及第二复位件以辅助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的复位,同时还可持续地对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施压以将其维持于当下的位置,从而可提高电连接的可靠度。
113.再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件中可通过固定扣限制第二滑移件的活动,以避免第二插入部受外力影响而脱离第二固定位置,可进一步提高电连接的可靠度。
114.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附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