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评估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2021-11-15 17: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评估及测试方法,可用于各种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分析,从客观数据反映车身接附点强弱,属于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nvh)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车身结构越来越复杂,安装在车身端的配件越来越多,车身端接附点也越来越多。动刚度,是指结构在特定的动态激扰下抵抗变形的能力,如果不严格控制车身端接附点动刚度,对车内振动和噪声都有巨大的影响,对车身端接附点动刚度分析与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3.传统评估及测试方法,只能对单孔安装点进行评估,而有的配件需要多孔安装,无法进行综合评估,因此,需要更严谨的方式进行衡量车身安装点,是否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测试方法。
5.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s1.通过工装件或紧固件在接附点处安装三向传感器,所述三向传感器与lms测试系统连接;
8.s2.通过力锤敲击车身该接附点旁边的力锤激励点,通过三向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lms测试系统得到各接附点处的动刚度函数曲线k1;
9.s3.重复步骤s1、s2,直至得到所有n个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函数曲线 k1、k2......;
10.s4.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各接附点的综合动刚度函数为:
[0011][0012]
所述步骤s2中通过力锤敲击车身该接附点旁边点,指的在以该接附点中心为圆心,以1cm为半径范围内选取力锤的敲击点。
[0013]
一种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测试方法的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
t1.建立测试模型:采用工装件安装在车身结构上,所述工装件中部设有三向传感器的安装部,两侧为两个安装孔,通过该两个安装孔与车身接附点连接,同时在该两个安装孔处依次安装供测试的三向传感器,所述三向传感器与lms测试系统连接;
[0015]
t2.获得工装件的动刚度函数:通过力锤敲击步骤t1中传感器左右两孔外围,分别得到两孔的动刚度k1、k2;通过敲击中部得到工装件的动刚度k;
[0016]
t3.两个接附点的综合动刚度函数:将步骤t1的测试模型简化,其中 k为工装件的动刚度,趋于无穷大,则所述步骤t1中两孔的综合动刚度函数为
[0017][0018]
将分子分母同除以k,得出:
[0019][0020]
由于k趋近无穷大,即k1/k趋近0,k2/k趋近0,即得到如下公式:
[0021]
k
12
=k1 k2;
[0022]
t4.多个接附点的综合动刚度函数:
[0023]
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各接附点的综合动刚度函数为:
[0024][0025]
所述步骤t2中通过力锤敲击传感器左右两孔外围,指的是以该两孔的中心为圆心,以1cm为半径范围内选取力锤的敲击点。
[0026]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
1.只需制造通用的工装件即可对多孔安装点的综合动刚度进行评估,无需匹配对应的工装件,大大节省了时间及材料成本;
[0028]
2.多处车身接附点的综合动刚度转化为极为简单的计算公式,通过简单测试即可得出。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一种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测试方法的结构原理图;
[0030]
图2为工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一种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测试方法的验证方法的验证原理图;
[0032]
图4为图3中的结构简化示意图;
[0033]
图5、图6为两个接附点实测得到的动刚度函数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参照附图1

6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5]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
s1.如图1所示,通过工装件5或紧固件在接附点处安装三向传感器 3,所述三向传感器3与lms测试系统连接;图中,1为第一接附点,2为第二接附点,其中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传感器在所测试频段没有共振,

、传感器轻于10g,

、传感器尺寸小于1cm
×
1cm
ꢀ×
1cm;
[0037]
s2.通过力锤敲击车身该接附点旁边的力锤激励点4,通过三向传感器 3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lms测试系统得到各接附点处的动刚度函数曲线 k1;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在每个接附点处,至少进行三次约50

100n力进行敲击,敲击时间尽可能短,在3s内完成,并且没有双峰(双击);
[0038]
s3.重复步骤s1、s2,直至得到所有n个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函数曲线 k1、
k2......;
[0039]
s4.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各接附点的综合动刚度函数为:
[0040][0041]
所述步骤s2中通过力锤敲击车身该接附点旁边点,指的是在以该接附点中心为圆心,以1cm为半径范围内选取力锤的敲击点,即力锤的激励点。
[0042]
上述一种车身接附点的动刚度测试方法的验证方法,是为了验证上述测试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该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3]
t1.建立测试模型:采用工装件安装在车身结构上,工装件的结构如图 2所示,所述工装件中部设有三向传感器的安装部,两侧为两个安装孔,模拟两个接附点1、2,该两个安装孔与车身接附点通过螺栓7连接,同时在该两个安装孔处依次安装供测试的三向传感器,所述三向传感器与lms 测试系统连接;
[0044]
t2.获得工装件的动刚度函数:如图3所示,通过力锤敲击步骤t1中传感器左右两孔外围,分别得到两孔的动刚度k1、k2;通过敲击中部得到工装件的动刚度k;
[0045]
t3.两个接附点的综合动刚度函数:将步骤t1的测试模型简化为图4 所示结构,其中k为工装件的动刚度,趋于无穷大,k1为单孔1的动刚度,k2为单孔2的动刚度,则步骤t1中两孔的综合动刚度函数为
[0046][0047]
将分子分母同除以k,得出:
[0048][0049]
由于k趋近无穷大,即k1/k趋近0,k2/k趋近0,即得到如下公式:
[0050]
k
12
=k1 k2;
[0051]
t4.多个接附点的综合动刚度函数:
[0052]
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各接附点的综合动刚度函数为:
[0053][0054]
图5、图6为两个接附点实测得到的动刚度函数曲线。
[005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