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过电底座以及电热杯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杯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过电底座以及电热杯。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的出行和工作时,人们往往会准备一个杯子,用于装水,从而随时补充水分。但由于个人原因或者天气原因,人们往往需要喝一定温度的水,此时普通的杯子则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人们发明了一种电热的恒温杯,使人们能随时喝到自己所需温度的水。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2020429563.3,公告日为2020年12月22号,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可分离式随行恒温杯,其具有结构设计简单、携带方便、使用操作简便等优点。
4.其不足之处在于所述恒温杯与底座的通电是通过杯底的金属环与底座上的导电顶针相接触实现通电,但由于导电顶针本身较小,外面的壳体较薄,壳体内的弹簧较细,从而造成了通电时,弹簧顶针内用于通电的部分壳体以及弹簧会产生较高的温度,从而烧坏自身以及塑料壳体,进而影响底座的使用。
5.上述不足可以通过增大弹簧顶针的大小,相当于增大导体的横截面积解决,从而通过电阻计算公式r=ρl/s(其中ρ为导体的电阻率,l为电阻长度,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得出导体的电阻r减少,再通过热能计算公式q=i2rt得出该导体产生的热能q减少,从而起到减低导体产生的温度的作用。
6.但是增大弹簧顶针的大小会使产品的成本显著的提高,而且其内的弹簧由于变粗,横截面积变大,弹性也会变差,杯子放在底座上后,可能或压不下去弹簧顶针,杯子底面无法抵靠在底座的上表面上,从而只靠弹簧顶针支撑,进而杯子放置使容易倾倒,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过电底座以及电热杯,通过将伸缩部套设在导电部上,导电部导电,伸缩部仅用于伸缩,解决底座通过弹簧顶针内弹簧以及薄形壳体导电,而造成的自身发热,烧坏弹簧顶针以及塑料壳体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9.一种新型过电底座,用于放置电热杯的杯体,以及连通电源与电热杯,从而使电热杯通电,包括:
10.壳体;以及
11.线路板,其安装在壳体内,用于连接外界电源;
12.还包括:
13.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活动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上,用于作为电路的两极,且两者均为实心结构;以及
14.至少两个伸缩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上,用于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的复位。
15.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的上端作为接触端,分别用于伸出壳体,与杯体的底部活动接触;两者的下端作为连接端,用于连接所述线路板的电线。
16.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均具有成型于接触端和连接端之间的凸环;
17.所述伸缩部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两者的连接端上;
18.所述凸环的下表面用于抵靠所述伸缩部的上端,所述凸环的上表面用于与壳体相配合限制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两者的接触端伸出壳体的距离。
19.优选地,所述线路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均为金属柱,其均穿设在所述通孔上;所述伸缩部为弹簧,其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的柱面上,并且一端设置在所述导电部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上。
20.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下壳底与上壳盖,所述上壳盖设置在所述下壳底上,所述上壳盖与下壳底包围形成安装腔,所述线路板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
21.所述上壳盖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的位置相对应,并且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两者的上端均穿过所述导向孔,伸出上壳盖的上表面。
22.优选地,所述线路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上壳盖上成型有若干个相应的定位柱,通过所述定位柱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实现线路板在壳体内的定位。
23.优选地,所述下壳底设置有封闭的弧形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内与上壳盖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排水槽相配合用于壳体的排水;
24.所述排水槽分为内外两层,所述排水孔位于内层;所述上壳盖的下表面成型有弧形的且为环状的凸条,凸条伸入排水槽的外层内。
25.优选地,所述线路板的端部设置有充电口,用于连接外界电源,并且所述充电口位于所述弧形的排水槽的缺口方向。
26.一种电热杯,包括杯体,杯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电路构件的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还包括有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过电底座,所述新型过电底座用于放置所述杯体,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相接触,给所述杯体通电;
27.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分别为一大一小两个金属圆环,两个所述金属圆环同圆心且固定设置在所述杯体的下方;当所述杯体放置在所述新型过电底座时,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导电部分别抵靠在相应的金属圆环上。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28.1、本实用新型将底座上进行通电的零部件以及伸缩的零部件分割开来,变成导电部与伸缩部,并且伸缩部设置在导电部上。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弹簧顶针,导电部只用于导电,内部未设置任何其他部件,即内部构造可为实心构造,从而大大提高横截面积,从而提高了导电性,降低了导电时导电部的温度。同时,伸缩部套设在导电部外也能保留底座上该导电结构上下伸缩功能,而不影响导电部的导电性能。生产者也能根据自己的产品需要选择合适的伸缩部。
29.2、本实用新型中当线路板完成在上壳盖的定位后,线路板上的导电部会穿过导向孔,并且导电部的上端暴露于外界,从而方便电热杯杯体底部的导电件与导电部相接触。同时导向孔也能对导电部起导向作用,限制导电部的偏移,防止导电部倾斜过大脱离导电件所在范围,造成电热杯电流的不流通而影响电热杯的使用。
30.3、本实用新型中当杯体放置在底座时,导电部也能被下压至导向孔内,杯体的底部能抵靠在上壳盖的上表面,从而使电热杯的杯体放置在底座上时能更加平稳。同时,由于伸缩部被压缩而产生的回弹的反作用,导电部也能被带动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使导电部的上端能始终抵靠在杯体底部的导电件上,保持电热杯的通电状态。
31.4、本实用新型中当电热杯内的水洒出流到底座时,水能从上壳盖的排水孔流向排水槽,排水槽内的积水再从排水槽内排水孔流出。排水槽分为内外两层,排水孔位于中间一层,从而当流水未流向排水孔时,外层的排水槽也能挡住积水。上壳体的下表面成型有弧形的且为环状的凸条,凸条插入排水槽的外层,从而更近一步挡住积水,进而防止底座上的积水流向线路板,造成线路板短路或线路板上的零部件生锈的问题。
32.5、本实用新型中线路板的一端还设置有充电口,用于连接外界电源,从而给电热杯通电。并且充电口位于弧形排水槽的缺口方向,从而可以防止底座上的积水流向充电口造成充电口线路的短路。
附图说明
33.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杯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实施例1的新型过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实施例1的新型过电底座的爆炸图。
37.图5为实施例1中的线路板在壳体的安装示意图。
38.图6为实施例1的新型过电底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图6的a

a向剖视图。
40.图8为实施例1中导电部的结构示意图。
41.图9为实施例2的新型过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42.附图标记:1

壳体;2

线路板;31

第一导电部;32

第二导电部;301

接触端;302

连接端;303

凸环;41

第一导电件;42

第二导电件;5

伸缩部; 6

通孔;7

下壳底;8

上壳盖;9

安装腔;10

定位孔;11

定位柱;12

导向孔; 13

排水槽;14

排水孔;15

充电口;16

凸条;100

新型过电底座;200

杯体。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4.实施例1:
45.一种电热杯,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杯体200和过电底座100,杯体 200的内部结构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详细描述,具体结构可参照中国专利号为202020429563.3的杯体结构。
46.过电底座100用于放置杯体200,以及通过杯体200底部的第一导电件 41与第二导
电件42给杯体200通电。第一导电件41与第二导电件42与杯体 200内的电路构件相连接,电路构件包括加热组件、触摸屏组件、控制组件以及储电电源组件等,从而实现电热杯的加热、显示、控制以及储电等。
47.如图3与图4所示,过电底座100包括壳体1、线路板2、伸缩部、第一导电部31与第二导电部32等。
48.壳体1内设置有线路板2,线路板2与外接电源相连通,用于传导以及控制电流。线路板2上设置有第一导电部31与第二导电部32,从而使电流在电热杯杯体200的流通有相应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即形成电路中的正负两极。同时导电部的数量可以超过两个,当安装的导电部的数量超过两个时,如果出现某一个导电部出现问题,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其他的导电部也能构成相应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保证电流的正常流通。
49.结合图4与图5,第一导电部31与第二导电部32均活动设置在线路板2 上,本实例优选为竖向移动,可以配合杯体200的重力自然被下压。并且第一导电部31与第二导电部32两者的一端伸出壳体1,与电热杯杯底的第一导电件41与第二导电件42导电件活动接触,即导电部与导电件能随时分离或抵靠在一起。当导电部与电热杯相接触时,线路板2上的线路连通,即电热杯内的电路的两极连通,电流从外界经线路板2上的第一导电部31或第二导电部32传导至杯体200,从而使电热杯通电,进而加热杯体200体内的水,保持杯体200内水的温度。同时,第一导电件41与第二导电件42上还设置伸缩部5,伸缩部5用于将被杯体200向下压后的导电部复位至初始位置,即导电部未受到杯体200压力时,受力平衡的位置。
50.如图8所示,第一导电部31与第二导电部32两者的上端均为接触端301,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41和第二导电件42活动接触,实现电热杯的通电;两者的下端均为连接端302,用于连接所述线路板2下表面的电线。外界电源经过相应的变压器调整,变为安全电压12v,保证人体碰到也不会受到损伤,然后电流经电线传导至导电部,导电部再与导电件相接触,从而实现电热杯的通电。
51.伸缩部5可以选用弹簧,弹簧套设在导电部上,完成伸缩;或者伸缩部5 也可选用气泵或者液压泵类似的被下压能自动回弹的装置,该装置外接在导电部上。本实施例优先伸缩部5选用弹簧,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52.如图8所示,伸缩部5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部31与第二导电部32上,所述第一导电部31与第二导电部32两者的侧面上均成型有凸环303,所述凸环303的下表面用于抵靠所述伸缩部5的上端,所述凸环303的上表面在抵靠壳体1内部,从而通过壳体挡住导电部,使导电部不会因弹簧作用向上偏移过大,脱离线路板2。
53.本实用新型将底座上进行通电的零部件以及伸缩的零部件分割开来,变成导电部与伸缩部5,并且伸缩部5套设在导电部上。市面上的弹簧顶针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针头、针管和弹簧,针管内部中空,弹簧穿设在针管内,针头可横向移动的穿设在针管内,并且与弹簧相连接,弹簧与针头同步运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弹簧顶针,导电部只用于导电,内部未设置任何其他部件,即内部构造可为实心构造,从而大大提高横截面积,从而提高了导电性,降低了导电时导电部的温度。同时,伸缩部5套设在导电部外也能保留底座上该导电结构上下伸缩功能,而不影响导电部的导电性能。生产者也能根据自己的产品需要选择合适的伸缩部5,如需低成本的伸缩部5,可选择普通的弹簧、橡胶套、硅胶套等,如果需要弹性较大的弹簧,则可以选择线径较粗的弹簧等。
54.结合图4与图5,线路板2上开设有通孔6。本实用新型中导电部可以选择具有大部分导电性质的材料制成的零件,本实施例中优先为金属柱,导电部穿设在所述通孔6上。伸缩部5可以选用可以自动伸缩的一些零部件,本实施例中伸缩部5优选为弹性件,伸缩部5套设在所述导电部的柱面上,并且一端设置在所述导电部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线路板2上。从而当导电部被下压时,弹性件的一端随导电部一起被下压,另一端抵靠在线路板2上,从而使弹性件被压缩,同时当导电部不在下压后,也能自动回弹,完成复位。
55.更进一步地,金属柱可以选择铜、银、金等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材料,本实例中金属柱优选为实心铜柱,通过实心结构最大程度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从而增加导电性,同时材料铜也在能保证材料本身良好导电性的情况下,合理的降低使生产成本。弹性件则可以选择不锈钢弹簧,防止弹簧生锈,影响底座上导电结构的使用。
56.结合图5、图6与图7,所述壳体1包括下壳底7,下壳底7上设置有上壳盖8,上壳盖8与下壳底7包围形成安装腔9,线路板2安装在安装腔9内,从而通过上壳盖8与下壳底7较好的保护线路板2,减少线路板2受到的磕碰。
57.结合图4与图7,线路板2上开设还有若干个定位孔10,上壳盖8上成型有若干个相应的定位柱11,通过定位柱11穿设在定位孔10内,实现线路板2在壳体1内的定位,再通过紧固件同时穿过定位柱11与定位孔10,即可将线路板2固定在上壳盖8上。同时上壳盖8上还开设有至少两个导向孔12,导向孔12与导电部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当线路板2完成在上壳盖8的定位后,线路板2上的导电部会穿过导向孔12,并且导电部的接触端301,伸出上壳盖8的上表面,暴露于外界,从而方便电热杯杯体200底部的导电件与导电部相接触。同时导向孔12也能对导电部起导向作用,限制导电部的偏移,防止导电部倾斜过大脱离导电件所在范围,造成电热杯电流的不流通而影响电热杯的使用。同时导电部的凸环303的上表面抵靠在的导向孔12下端的壳体上,从而实现凸环303以及壳体对导电部的限位作用,防止导电部的接触端 301伸出导向孔12过多而脱离线路板2。
58.当杯体200放置在底座时,导电部也能被下压至导向孔12内,杯体200 的底部能抵靠在上壳盖8的上表面,从而使电热杯的杯体200放置在底座上时能更加平稳。同时,由于伸缩部5被压缩而产生的回弹的反作用,导电部也能被带动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使导电部的上端能始终抵靠在杯体200 底部的导电件上,保持电热杯的通电状态。
59.结合图4与图5所述下壳底7设置有封闭的弧形的排水槽13,所述排水槽13内与上壳盖8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14,上壳盖8上的排水孔14排布位置与排水槽13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当电热杯内的水洒出流到底座时,水能从上壳盖8的排水孔14流向排水槽13,排水槽13内的积水再从排水槽13 内排水孔14流出。同时,结合图5与图7,排水槽13分为内外两层,排水孔 14位于中间一层,从而当流水未流向排水孔14时,外层的排水槽13也能挡住积水。上壳盖8的下表面成型有弧形的且为环状的凸条16,凸条16插入排水槽13的外层,从而更近一步挡住积水,进而防止底座上的积水流向线路板 2,造成线路板2短路或线路板2上的零部件生锈的问题。
60.如图5所示,线路板2的一端还设置有充电口15,用于连接外界电源,从而给电热杯通电。并且充电口15位于弧形排水槽13的缺口方向,从而可以防止底座上的积水流向充电口15造成充电口15线路的短路。
6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电件41与第二导电件42可以选择与相应的导电部相契合的
插口,插槽等,还可以选择导电片、导电环等可以与导电部相连通的导体。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41与第二导电件42优选为大一小两个金属圆环,两个金属圆环同圆心且固定设置在杯体200的下方;当杯体200放置在新型过电底座100时,第一导电部31与第二导电部32分别抵靠在相应的金属圆环上,并且始终位于金属圆环所在区域,从而实现通电。同时由于导电部与金属圆环为接触式通电,而非常规的插口式通电,所以杯体200底部可以做成密封结构,从而不用担心杯体200进水,进而使用者可以随意清洗杯体200,使用更加方便。同时圆环状的导电件设计,可以让使用者能较为随意地将杯体200放置于过电底座100上即可实现通电,只要导电部位于杯底的金属圆环范围内即可。
62.有些常规的电热杯的杯体200侧面为触摸屏,当人们不使用电热杯的加热功能时,杯体200上的触摸屏虽然不显示信息,但依然会运作,所以往往会浪费大量的电,所以本实施例中的电热杯杯体200的底端侧面还设置有一个总开关,总开关可以控制开关杯体200的所有装置的开启与关闭。从而当不使用电热杯的加热功能时,关闭总开关,即可将电热杯变为普通的杯子,内部的结构不再通电,从而大大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63.本方案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64.新型过电底座100放置于桌面,然后新型过电底座100上的充电口15连接外界电源,再然后使用者将杯体200放置于上壳盖8的上表面,从而使杯体200底部的导电件与新型过电底座100上的导电件相接触,从而使杯体200 通电,完成加热的功能。
65.实施例2:
66.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壳体1为底端为圆柱形,且相较于实施例1整体高度较高的杯子形,壳体1的底端可以放入汽车内原先放置杯子的地方,杯子的上端则成型有凹槽,用于放置电热杯的杯体200。充电口15位于杯子的中部,可以连接汽车的充电口15,从而实现在汽车内稳定加热杯体200内的水。本实施例相较实施例1,底座变为车载式,可以更加稳定地放置在车内,不易倾倒。
6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