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冷暖风扇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暖风扇。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在炎热的夏季与寒冷的冬季均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人们往往购买风扇与电暖气这两种产品在夏季与冬季分别使用。但是,这种使用方式增加了消费支出,并占用了居住空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为改善这种情况,一种能够兼顾输送热风和冷风两种功能的冷暖风扇应运而生。
3.现有技术中的冷暖风扇的出风方向往往不能调节,如果用户和冷暖风扇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那么冷暖风扇只能向用户身体的同一部位吹风,用户体验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暖风扇,兼顾输送冷风和暖风两种功能,且出风方向可以调节,提高用户体验感。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冷暖风扇,包括:
7.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8.导风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导风机构能够使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导流至所述出风口吹出;
9.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风机构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发热组件能够选择性对所述外壳内部的所述气流进行加热;
10.风向调节组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所述气流的出风方向。
11.作为一种冷暖风扇的优选方案,所述风向调节组件包括多个调节叶片,多个所述调节叶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内侧,所述调节叶片的两端均转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12.作为一种冷暖风扇的优选方案,所述风向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连杆,所述调节连杆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壁,多个所述调节叶片均转动设置于所述调节连杆上。
13.作为一种冷暖风扇的优选方案,至少一个所述调节叶片上设置有拨片,至少部分所述拨片伸出所述外壳。
14.作为一种冷暖风扇的优选方案,所述出风口的外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格栅,所述调节叶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格栅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拨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格栅之间。
15.作为一种冷暖风扇的优选方案,所述出风口包括冷风出口和暖风出口,所述冷风出口和所述暖风出口均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风机构和所述暖风出口之间;
16.在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暖风出口之间和/或所述导风机构与所述冷风出口之间设
置有所述风向调节组件。
17.作为一种冷暖风扇的优选方案,所述冷风出口位于所述暖风出口的上方,所述冷风出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暖风出口的开口面积,所述风向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暖风出口之间。
18.作为一种冷暖风扇的优选方案,所述导风机构包括:
19.暖风导风组件,包括暖风风机和暖风风轮,所述暖风风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暖风风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暖风风轮相连接,所述暖风风轮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发热组件之间;
20.冷风导风组件,包括冷风风机和冷风风轮,所述冷风风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冷风风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冷风风轮相连接,所述冷风风轮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冷风出口之间。
21.作为一种冷暖风扇的优选方案,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多个间隔立设于所述出风口处的板状ptc发热体。
22.作为一种冷暖风扇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面壳可拆卸地扣合于所述底壳,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面壳上。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包括外壳、导风机构、发热组件和风向调节组件,通过在导风机构和出风口之间设置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可以选择性地对外壳内部的气流进行加热,当用户需要使用冷风时,发热组件不工作,当用户需要使用暖风时,发热组件工作以对外壳内的气流进行发热后吹出出风口,该冷暖风扇能够兼顾输送冷风和暖风两种功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通过设置风向调节组件,可以改变出风口处吹出的风的风向,增加气流流过的面积,使用户更加舒适,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隐去面壳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的面壳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的风向调节组件与面壳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图5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的暖风导风组件、发热组件及风向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的冷风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中:
[0035]1‑
外壳;11

底壳;111

进风口;12

面壳;121

出风口;1211

暖风出口;1212

冷风
出口;
[0036]2‑
导风机构;21

暖风导风组件;211

暖风风机;212

暖风风轮;22

冷风导风组件;221

冷风风机;222

冷风风轮;
[0037]3‑
发热组件;
[0038]4‑
风向调节组件;41

调节叶片;42

拨片;43

调节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4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1]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2]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43]
如图1

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暖风扇,该冷暖风扇包括外壳1、导风机构2、发热组件3和风向调节组件4,其中,外壳1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21;导风机构2设置于外壳1内部,导风机构2能够使由进风口111进入的气流导流至出风口121吹出;发热组件3设置于导风机构2和出风口121之间,发热组件3能够选择性对外壳1内部的气流进行加热;风向调节组件4被配置为调节出风口121吹出的气流的出风方向。
[0044]
本实施例提供的冷暖风扇,通过在导风机构2和出风口121之间设置发热组件3,发热组件3可以选择性地对外壳1内部的气流进行加热,当用户需要使用冷风时,发热组件3不工作,当用户需要使用暖风时,发热组件3工作以对外壳1内的气流进行发热后在导风机构2的导风作用下吹出出风口121,该冷暖风扇能够兼顾输送冷风和暖风两种功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通过设置风向调节组件4,可以改变出风口121处吹出的风的风向,增加气流流过的面积,使用户更加舒适,提高用户体验感。
[0045]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外壳1上只设置有一个出风口121,在出风口121附近设置有发热体,如果需要使用冷风功能,则发热体不工作,气流直接从出风口121吹出;如果使用暖风功能,则发热体工作,气流经过发热体加热后从出风口121吹出。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发热
体设置于出风口121处,发热体会阻碍气流的通过,导致冷风性能较差。
[004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出风口121包括冷风出口1212和暖风出口1211,冷风出口1212和暖风出口1211均与进风口111相连通,发热组件3设置于导风机构2和暖风出口1211之间。当用户使用冷风功能时,由于导风机构2与冷风出口1212之间没有发热组件3阻挡,导风机构2能够顺畅地将由进风口111进入的气流导流至冷风出口1212,快速降低该冷暖风扇附近的温度,提高降温效率,用户体验感较好。
[0047]
优选地,发热组件3包括多个间隔立设于出风口121处的板状ptc发热体。采用这种方式,气流通过相邻两个板状ptc发热体之间的间隙吹出,可以增加发热组件3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0048]
进一步地,在发热组件3与暖风出口1211之间和/或导风机构2与冷风出口1212之间设置有风向调节组件4。
[0049]
优选地,为了使冷风或者暖风的出风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并节约经济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冷风出口1212位于暖风出口1211的上方,冷风出口1212的开口面积大于暖风出口1211的开口面积,风向调节组件4设置于发热组件3与暖风出口1211之间。通过将冷风出口1212的开口面积设置为大于暖风出口1211的开口面积,可以只在发热组件3与暖风出口1211之间设置风向调节组件4,节约经济成本;通过将暖风出口1211与冷风出口1212设置为上下布置,且将暖风出口1211设置在冷风出口1212的下方,暖风由下而上吹至用户的全身,可以让用户感觉更加舒适,在高度方向上实现冷风功能和暖风功能的结合,可以节省占地空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0050]
进一步地,如图5

图7所示,风向调节组件4包括多个调节叶片41,多个调节叶片41间隔设置于出风口121的内侧,调节叶片41的两端均转动设置于外壳1的内壁上。外壳1内部的气流会顺着调节叶片41的延伸方向吹出,通过调节调节叶片41的倾斜角度,以实现改变风向的效果,调节过程较为方便,出风效果较好。
[0051]
进一步地,风向调节组件4还包括调节连杆43,调节连杆43可活动地连接于外壳1的内壁,多个调节叶片41均转动设置于调节连杆43上。通过将多个调节叶片41均转动设置于调节连杆43上,可以简化调节过程,用户只需要手动拨动其中一个调节叶片41,即可在调节连杆43的作用下,使多个调节连杆43一起相对外壳1转动,实现风向调节的作用。
[0052]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调节叶片41上设置有拨片42,至少部分拨片42伸出外壳1。通过设置拨片42,可以方便用户拨动,用户不需要将手指伸入出风口121就可以实现对调节叶片41的倾斜角度的调节,方便快捷。优选地,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调节叶片41上均设置有拨片42,且均伸出外壳1外部,这样的设置,可以方便任何身高的用户对调节叶片41的调节过程,且拨片42均伸出外壳1外部,用户可以在外壳1的外部拨动拨片42,以实现对调节叶片41的倾斜方向的调节,安全性较高。
[0053]
进一步地,出风口121的外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格栅,调节叶片41的延伸方向与格栅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拨片42位于相邻两个格栅之间。在出风口121的外侧设置格栅,格栅能够降低由外壳1内部吹出的气流的速度,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将拨片42隐藏于相邻两个格栅之间,在方便用户对调节叶片41进行调节的同时,保持该冷暖风扇的外观美观性。
[0054]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冷风模块和暖风模块的使用的独立性,如图3、图7和图8所示,导风机构2包括暖风导风组件21和冷风导风组件22,暖风导风组件21包括暖风风机211和暖
风风轮212,暖风风机211设置于外壳1内部,暖风风机211的输出端与暖风风轮212相连接,暖风风轮212位于进风口111和发热组件3之间;冷风导风组件22包括冷风风机221和冷风风轮222,冷风风机221设置于外壳1内部,冷风风机221的输出端与冷风风轮222相连接,冷风风轮222位于进风口111和冷风出口1212之间。
[0055]
具体而言,当用户需要使用暖风功能时,暖风风机211和发热组件3工作,冷风风机221不工作,暖风风机211驱动暖风风轮212转动,以将由进风口111进入的气流导流至暖风出口1211处,发热组件3对经过其表面的气流进行加热后吹出外壳1,以实现外部空间的升温作用;当用户需要使用冷风功能时,冷风风机221工作,暖风风机211和发热组件3不工作,冷风风机221驱动冷风风轮222转动,以将由进风口111进入的气流导流至冷风出口1212并吹出,以实现外部空间的降温作用。
[0056]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一个风机和一个风轮,来同时实现该冷暖风扇的冷风模块和暖风模块的设置。具体地,当用户需要使用暖风功能时,将冷风出口1212进行封堵,使气流只能从暖风出口1211吹出;当用户需要使用冷风功能时,将暖风出口1211进行封堵,使气流只能从冷风出口1212吹出。
[0057]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一个风机和两个风轮,其中一个风轮与暖风出口1211正对,另一个风轮与冷风出口1212正对,风机能够选择性地驱动两个风轮转动,以实现暖风功能和冷风功能之间的切换。
[0058]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包括底壳11和面壳12,面壳12可拆卸地扣合于底壳11,进风口111设置于底壳11上,出风口121设置于面壳12上。底壳11和面壳12相互扣合形成容置腔,导风机构2、发热组件3和风向调节组件4均设置于该容置腔内部,外壳1起到了整体容纳的作用。将底壳11设置为可拆卸地与面壳12相连接,当外壳1内部部分机构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或者维修时,可以方便地将面壳12从底壳11上拆卸下来,以对发生故障的部分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0059]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