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


背景技术:

2.传统的供暖系统有散热器、空调、以暖气片为代表的点式供暖系统、以发热电缆为代表的线式供暖系统,传统的供暖方式具有耗能大、占用空间大、热能利用率低等缺点。
3.目前,发热芯片供暖作为新型供暖方式发展起来,发热芯片是将可导电的特制油墨、金属载流条,经加工、热压后,在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工作时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送入空间,其综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对流供暖方式。电源经导线连通芯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由于发热芯片为纯电阻电路,故其转换效率高,除了小部分(约1%)的电能损失外,绝大部分(约99%)的电能被转化成热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供热装置发热速度慢、热效率低,且能耗大、占用空间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达到在低能耗下快速发热和提高热能利用率的效果,同时节约空间。
5.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从下往上依次包括:金属背板隔热层、碳晶导电膜发热层、传热保温层和金属板表层。其中,金属背板隔热层的下表面与墙体表面贴合;金属背板隔热层、碳晶导电膜发热层、传热保温层和金属板表层彼此之间用抗温胶胶合在一起,组成所述碳晶导电膜发热板。
7.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第一,该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包括新型的具有高导热性能和高热能转换率的碳晶导电膜发热层,相比传统的采用对流供暖方式的供暖装置,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热能转化率和发热效果;第二,该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包括传热保温层,能够使室内热源分别均匀,从而获得更好的采暖效果;第三,该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采用隐藏式安装,将碳晶导电膜发热层和传热保温层设置在金属背板隔热层和金属板表层之间,通过逐层粘合叠压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一步减小了发热墙板的体积,同时易于拆装、提升美感;第四,该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采用钢制材料,绿色环保的同时具有防火、防震、抗撞击、防霉、防腐、稳定性强及重复使用的特性。
8.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在碳晶导电膜发热层与传热保温层之间还包括高导热涂层。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的导热性能。
9.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碳晶导电膜发热层的厚度范围为:28μm~35μm;传热保温层的厚度范围为:0.8cm~1.6cm;高导热涂层的厚度范围为:0.01mm~0.05mm;碳晶导电膜发热板的整体厚度范围为:1cm~2cm。
1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金属背板隔热层为镀锌钢隔热板;碳晶导电膜发热层为石墨烯发热芯片;金属板表层为覆膜钢板、喷涂钢板中的一种。石墨烯发热芯片使
发热墙体的温度通过温度调控器精确控制。
1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上述传热保温层从下往上依次包括:下层高导热面板、合金蜂窝芯子面板和上层高导热面板。其中,下层高导热面板、合金蜂窝芯子面板和上层高导热彼此胶合在一起。
12.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合金蜂窝芯子面板包括多个彼此粘合的蜂窝芯子。
13.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蜂窝芯子为中空结构,形成正六边形的蜂窝腔。
14.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蜂窝腔的孔径尺寸为6mm、12mm和26mm中的一种。
15.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蜂窝腔内填充有高导热填充剂。
16.采用上述结构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传热保温层的导热性能。
1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该装配式发热钢制墙板还包括电源线。电源线与碳晶导电膜发热层连接,为碳晶导电膜发热层供电,从而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相比传统供热系统,其发热速度高、热效率高且能耗小;
20.2、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占用空间小且美观;
21.3、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可精准控制温度;
22.4、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可随意拆卸、更换、改色、可重复使用;
23.5、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能够使室内热源分别均匀,从而获得更好的采暖效果;
24.6、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为钢制材料,绿色环保,且防火、防震、抗撞击、防霉、防腐、稳定性强及重复使用的特性。
附图说明
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热保温层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合金蜂窝芯子面板结构示意图。
29.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30]1‑
金属背板隔热层,2

碳晶导电膜发热层,3

传热保温层,4

金属板表层,5

高导热涂层,6

电源线,31

下层高导热面板,32

合金蜂窝芯子面板,33

上层高导热面板,321

蜂窝芯子,3211

蜂窝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
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32]
实施例:
[0033]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由从下至少依次胶合在一起的金属背板隔热层1、碳晶导电膜发热层2、传热保温层3和金属板表层4组成。其中,金属背板隔热层1的下表面通过专用挂墙龙骨和连接件与墙体表面贴合;金属背板隔热层1的上表面与碳晶导电膜发热层2的下表面,碳晶导电膜发热层2的上表面与传热保温层3的下表面,以及传热保温层3的上表面与金属板表层4的下表面均胶合在一起。四层结构组合成为本实施例中的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其厚度为1cm~2cm。
[0034]
为进一步提升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的导热性能,在碳晶导电膜发热层2和传热保温层3之间还具有一层厚度为0.01mm~0.05mm的高导热涂层5,该高导热涂层5为由高导热填充剂形成的导热薄膜,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导热薄膜的厚度为0.02mm。值得补充说明的是,导热薄膜使用的高导热填充剂包括按照一定配比的rsn有机硅树脂、硅醇酸树脂和丁烷氧基中间体组成的第一混合剂,以及由氧化锆增韧氧化铝粉与碳纳米管增强粉按照1:1比例混合的第二混合剂。上述第一混合剂配比可按照如下比例混合制得:rsn有机硅树脂:硅醇酸树脂:丁烷氧基中间体=5~6:2~2.5:1~1.3,将第一混合剂与第二混合按照3~4:1的比例熔化后涂抹在碳晶芯片3的上表面形成导热薄膜。
[0035]
更具体的,金属背板隔热层1为一块镀锌钢隔热板,其厚度为0.8mm~1mm。碳晶导电膜发热层2为石墨烯发热芯片,其厚度为28μm~35μm;采用石墨烯发热芯片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发热墙体温度高低可调,精确控制。金属板表层4为一块覆膜钢板、喷涂钢板中的一种。
[0036]
需进一步说明的是,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一种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的传热保温层3的结构。如图所示,传热保温层3从下往上依次包括胶合在一起的下层高导热面板31、合金蜂窝芯子面板32和上层高导热面板33,其厚度为0.8cm~1.6cm;其中,合金蜂窝芯子面板32由多个彼此粘合的蜂窝芯子321组成,每个蜂窝芯子321为中空结构,形成正六边形的蜂窝腔3211,如图3所示,且每个蜂窝芯子321的孔径尺寸可选择6mm、12mm和26mm中的一种。在每个蜂窝腔3211内填充有高导热填充剂,从而提升传热保温层3的导热性能。值得补充说明的是,填充在蜂窝腔3211中的高导热填充剂包括按照一定配比的rsn有机硅树脂、硅醇酸树脂和丁烷氧基中间体组成的第一混合剂,以及由氧化锆增韧氧化铝粉与碳纳米管增强粉按照1:1比例混合的第二混合剂。上述第一混合剂配比可按照如下比例混合制得:rsn有机硅树脂:硅醇酸树脂:丁烷氧基中间体=5~6:2~2.5:1~1.3,将第一混合剂与第二混合按照3~4:1的比例熔化后形成的复合剂填充至蜂窝腔中。
[0037]
上述高导热填充剂和导热薄膜可选用其他合适的导热剂替代,对应本实施例中的上述导热剂的制备作为优选的导热材料。
[0038]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还包括一根与碳晶导电膜发热层2连接的电源线6,在使用过程中,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经电源线6通电后,其中的碳晶导电膜发热层2会快速升温到40~45℃,并使室内温度在5~35℃范围内精准调控。在传输层3中的两层高导热面板和蜂窝腔3211中的高导热填充剂组合,快速将热量传导至覆膜钢板或喷涂钢板装饰层,热量通过装饰层扩散到室内,使室内的温度快速上升,达到了快速升温的
目的。并且,该装配式新型发热钢制墙板,采用隐藏式安装,将碳晶导电膜发热层和传热保温层设置在金属背板隔热层和金属板表层之间,通过逐层粘合叠压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一步减小了发热墙板的体积,同时易于拆装、提升美感;采用的钢制材料绿色环保,还具有防火、防震、抗撞击、防霉、防腐、稳定性强及重复使用的特性。
[0039]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