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排液阀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8: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部件,特别是一种食品加工机用排液阀。


背景技术:

2.现有框式食品加工机,一般包括机体、安装于机体内的粉碎杯、安装于粉碎杯外侧的排液阀和设置于排液阀的排液管下方的接浆杯。其中,排液管是与排液阀固定成一体的。由于排液管隐藏安装于机体内,且一般具有弯折段,在排浆、排废的过程中,弯折段部分经常会有残渣粘覆于排液管的内壁上,即使经过清洗水的冲刷,残留的粘覆物也不被彻底的清洗干净。如果残渣长时间无法得到清理,会滋生细菌,产生异味,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3.现有专利号为cn201720936700.0,名称为“一种豆浆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换向转阀,该换向转阀的阀芯上设置有输入口与供水组件连通,且阀芯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供水组件向粉碎杯内进水。但是该换向转阀结构复杂,阀芯较难清洗干净,而且当阀芯堵塞后,消费者较难处理。并且,还有一件专利号为cn202020298753.6,名称为“阀体装置和食品加工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阀体装置中的阀本体相对杯体组件可拆卸分离的方案。制浆完成,用户可以手动将阀芯及阀本体拆卸,实现清洗。但该结构复杂,阀芯及阀本体的拆卸和安装都非常的麻烦,阀芯及阀本体也容易存在安装不到位及排液阀浆液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用排液阀,该排液阀具有自动清洁的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排液阀内残留有浆渣或者异物堵塞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加工机用排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阀上设置有第一输入口、第二输入口、排液口和过液通道,所述第一输入口用于与制浆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输入口用于与供应系统连通,所述排液口位于过液通道的末端,其中,所述过液通道择一与第一输入口及第二输入口连通,第一输入口与过液通道连通时,制浆腔体内的液体通过第一输入口、过液通道及排液口排出,且第二输入口与过液通道连通时,供应系统内的介质通过第二输入口、过液通道及排液口排出。
6.进一步的,所述排液阀包括阀座和设置于阀座内的阀芯,所述阀芯相对阀座可转动,所述第一输入口及第二输入口贯穿阀座设置,所述过液通道设置于阀芯上,所述阀芯上还设置有连通口,所述排液口贯穿阀座并朝向接液杯排液,且连通口与排液口位于过液通道的两端,转动阀芯,以使连通口择一与第一输入口和第二输入口连通,其中,连通口与第一输入口连通时,对制浆腔体进行排液;且连通口与第二输入口连通时,对排液阀进行清洗。
7.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口为一个。
8.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口包括用于与第一输入口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和用于与第二输入口连通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第一输入口连通时,第二连通口与第二输入口
错位关闭,且第二连通口与第二输入口连通时,第一连通口与第一输入口错位关闭。
9.进一步的,所述排液阀还包括与阀芯连通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末端形成排液口。
10.进一步的,所述排液管与阀芯一体成型;
11.或者,所述排液管与阀芯密封连接,且排液管由阀芯带动转动;
12.或者,所述排液管套装于阀芯的外侧并固定于阀座上,所述排液管不转动。
13.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上还设置有与过液通道互不相通的辅助通道,所述阀座上设置有输出口和第三输入口,所述第三输入口用于与辅助供应系统连通,所述输出口用于通过管路与制浆腔体连通。
14.进一步的,所述阀芯的外壁上设置有凹槽,且辅助通道由凹槽与阀座的内壁围合形成,其中,阀芯转动到位后,所述第三输入口与输出口分别与凹槽的两端连通;
15.或者,所述阀芯上设置有多个相互独立的辅助通道。
16.进一步的,所述阀座包括阀壳和固定于阀壳内的阀套,所述阀套包裹于阀芯的外侧,以对阀芯与阀壳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17.或者,所述排液阀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阀芯位置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阀芯上的磁铁和安装于阀座上的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与磁铁感应配合。
18.进一步的,所述供应系统为供水系统或者供气系统。
19.本实用新型的排液阀具有分别与制浆腔体及供应系统连通的第一输入口及第二输入口,且排液阀还具有同一排液口,由于排液阀的过液通道可以择一与第一输入口及第二输入口连通,因此,当过液通道与第一输入口连通时,制浆腔体内的浆液或者废水可以通过第一输入口、过液通道及排液口排出,实现制浆腔体的排浆及排废。与此同时,当过液通道与第二输入口连通时,供应系统内的水或者气体可以通过第二输入口,对排液阀内的过液通道进行冲击清洁,并且清洁后的废水或者气体,又可以通过排液口排出。大大提升了排液阀的自清洁性,有效的防止了排液阀自身存在异味及滋生细菌的问题。并且,当排液阀内发生异物堵塞后,也可以通过供应系统对过液通道进行高压冲击,实现异物由排液口排出,大大提升了排液阀异物排出的能力,异物排出操作也更简单。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排液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排液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排液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食品加工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具有制浆腔体10的机体1、设置于制浆腔体10外侧的排液阀2、与排液
阀2连通的供应系统3和接液杯,所述接液杯包括设置于机体1上的废水杯41和座装于废水杯41上的接浆杯42。所述排液阀2上设置有第一输入口21、第二输入口22、排液口23和过液通道20,所述排液口23位于过液通道20的末端,且所述排液口23设置于接浆杯42的上方,所述第一输入口21与制浆腔体10连通,所述第二输入口22与供应系统3连通,所述过液通道20择一与第一输入口21及第二输入口22连通,第一输入口21与过液通道20连通时,制浆腔体10内的液体通过第一输入口21、过液通道20及排液口23排至接浆杯42或者废水杯41中;且第二输入口22与过液通道20连通时,供应系统3内的介质通过第二输入口22、过液通道20及排液口23排至接浆杯42或者废水杯41中。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液阀2包括阀座24和设置于阀座内的阀芯25,所述阀座24包括阀壳241和固定于阀壳241内的阀套242,所述阀套242包裹于阀芯25的外侧,以对阀芯25与阀壳24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所述阀芯25相对阀座24可转动,所述第一输入口21及第二输入口22贯穿阀座24设置,所述过液通道20设置于阀芯25上,且所述阀芯25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一个与过液通道20一端连通的连通口250,且所述排液口23位于过液通道20的另一端,即排液口23位于阀芯25的末端,其中,阀芯25贯穿阀座24并朝向接浆杯42排液,所述排液阀2还包括有驱动电机26和用于固定驱动电机26的阀盖板27,其中,阀盖板27固定于阀座24上,所述阀芯25由驱动电机26带动转动,以使连通口250择一与第一输入口21和第二输入口22连通,其中,连通口250与第一输入口21连通时,排液阀2可以对制浆腔体10内的浆液或者清洗废水进行排液;且连通口250与第二输入口22连通时,供应系统3可以对排液阀2进行高压冲击清洁。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应系统3包括水箱31、安装于机体1上的水泵32,所述水泵32通过连通管(图中未画出)一端与水箱31连通,且另一端与排液阀2上的第二输入口22连通。与此同时,所述排液阀2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阀芯25位置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阀芯25上的磁铁251和安装于阀座24上的感应元件243,所述感应元件243与磁铁251感应配合,可以实现阀芯25转动至与第一输入口21或者第二输入口22连通时,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电机26停止转动。
30.对于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来说,所述排液阀具有分别与制浆腔体及供应系统连通的第一输入口及第二输入口,且排液阀还具有同一排液口,由于排液阀的过液通道可以择一与第一输入口及第二输入口连通,因此,当过液通道与第一输入口连通时,制浆腔体内的浆液或者废水可以通过第一输入口、过液通道及排液口排至接浆杯或者废水杯中,实现制浆腔体的排浆及排废。与此同时,当过液通道与第二输入口连通时,水箱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二输入口,对排液阀内的过液通道进行高压冲击,实现排液阀的清洗,并且清洗后的废水,又可以通过排液口排至废水杯中。大大提升了排液阀的清洗度,有效的防止了排液阀自身因残留浆渣而存在异味及滋生细菌的问题。并且,当排液阀内发生异物堵塞后,也可以通过水箱对过液通道进行高压冲击,实现异物由排液口排出,大大提升了排液阀异物排出的能力,异物排出操作也更简单。
3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所述供应系统也可以是向排液阀通入气体的气泵或者供气装置。当阀芯转动至连通口与第二输入口连通时,气泵或者供气装置可以通入高压气体来清洁阀芯内的过液通道,并且高压气体可以通过第二输入、过液通道及排液口排至外部大气中。相比于利用水箱内的水高压冲击来清洗排液阀来说,能够节约大量用
水。并且,当阀芯被异物堵塞时,通入的高压气体可以不受异物特性的限制,排出异物的能力更强。当然,供应系统也可以与排液阀连接的水龙头等。
32.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检测阀芯位置的感应元件可以为干簧管,也可以为霍尔元件。并且,本实施例的制浆腔体是安装于机体的安装腔内的,且相对机体不可拆卸。当然,根据用户需求,也可以将制浆腔体设计成相对机体可拆卸的安装方式。
3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液口设置于阀芯的末端。当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排液阀还可以具有排液管,其中,排液管与阀芯连接,且排液口位于排液管的末端。所述排液管可以与阀芯一体成型,也可以与阀芯密封连接,此时,过液通道包括阀芯及排液管的中空通道。当然,排液管可以由阀芯带动转动,此时,废水杯与接浆杯平行的设置于排液管的下方,当排液管转动至废水杯上方时,可以进行排废水,且当排液管转动至接浆杯上方时,可以进行排浆液。同样,排液管与阀芯连通且也可以不转动,此时,排液管套装于阀芯的外侧,并固定于阀座上,阀芯位于排液管内由驱动电机带动转动。
34.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35.实施例二:
36.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排液阀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阀芯25上设置有两个连通口,包括用于与第一输入口21连通的第一连通口2501和用于与第二输入口22连通的第二连通口2502,所述第一连通口2501与第一输入口21连通时,第二连通口2502与第二输入口22错位关闭,且第二连通口2502与第二输入口22连通时,第一连通口2501与第一输入口21错位关闭。通过第一连通口2501与第一输入口21,及第二连通口2502与第二输入口22择一连通的方式,也可以实现制浆腔体的排液及对排液阀的自动清洁。
37.与此同时,本实施例中,所述阀芯25上还设置有与过液通道互不相通的辅助通道,所述阀座(阀壳241和阀套242)上设置有输出口28和第三输入口29,所述第三输入口29与辅助供应系统连通,所述输出口28通过管路a与制浆腔体10连通,所述阀芯25转动至辅助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输入口29及输出口28连通时,辅助供应系统通过阀芯25的辅助通道200可向制浆腔体10内供应介质。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供应系统与实施例一中的供应系统3为同一供应装置,且所述第二输入口22与第三输入口29通过三通阀b与该同一供应装置连通。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芯25的外壁上设置有凹槽200,且辅助通道由阀芯25上的凹槽200与阀座的内壁(即阀套242的内壁)围合形成,其中,阀芯25转动到位后,所述第三输入口29与输出口28分别与凹槽200的两端连通。
39.在本实施例中,排液阀的阀芯上设置有两个连通口,且两个连通口择一与制浆腔体、供应系统连通,实现制浆腔体排液,以及对排液阀的自动清洁。具有实施例一相同的有益效果。与此同时,本实施例的排液阀上还设置有与制浆腔体连通的输出口,及与辅助供应系统连通的第三输入口,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的辅助供应装置包括水箱及水泵,因此,通过排液阀可以向制浆腔体内进水,此时,排液阀具有开关阀的作用,可以控制向制浆腔体进水的通断。相比于的需要在进水管路上设置独立的开关阀结构来说,本实施例的排液阀具有的功能更多。当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排液阀的输出口与制浆腔体的杯壁连通,
为了防止制浆腔体内的水反入到管路中,也可以在管路上设置单独的可控制管路通断的截流阀。
40.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通道是由阀芯外壁上设置的凹槽与阀套内壁围合形成,当然,辅助通道也可以贯穿阀芯设置。并且,对于本实施例的阀芯来说,也可以根据需求的不同设置多个彼此互不相通且独立的辅助通道,且每个辅助通道均具有相对应的第三输入口及输出口,实现排液阀的功能多样性。
41.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42.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