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3: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当属汽车动力电池,也就是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直接决定了汽车的续航里程,新能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组成,要求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可靠安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子的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3.当前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在运作放电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较大的热量,集中汽车内,需要对热量频繁的进行散热,才可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现有的散热方式往往通过风冷或水冷进行散热,然而电池数量较多,排设过于密集,从而导致风冷和水冷的接触面较小,达不到理想的散热需求,减少汽车内电池的散热效率,降低汽车运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汽车内的电池进行散热时,聚集的热量不易排出,容易集中电池周围并再次回流覆盖在电池表面,影响装置内的散热功效,增加装置使用的局限性;在单独对电池或散热机构进行拆装和维护检修时,电池的存储设备往往与装置一体化,难以快速分离,从而增大电池的拆装工作以及散热机构的维护检修工作的不便,增加维护人员的操作难度和工作流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在运作放电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较大的热量,集中汽车内,然而电池数量较多,排设过于密集,从而导致风冷和水冷的接触面较小,达不到理想的散热需求,减少汽车内电池的散热效率,降低汽车运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汽车内的电池进行散热时,聚集的热量不易排出,影响装置内的散热功效,增加装置使用的局限性;在单独对电池或散热机构进行拆装和维护检修时,难以将其快速分离,从而增大电池的拆装工作以及散热机构的维护检修工作的不便,增加维护人员的操作难度和工作流程的问题。
5.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密封壳,所述密封壳的顶部设有相互适配的密封盖,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外侧的四角处设有导向槽,四组所述导向槽的内侧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板,四组所述导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相互连接的金属桶,四组所述金属桶内部的底部设有渗透网,所述密封盖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输出端设有四组通流管,四组所述通流管的底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吸气口,所述密封壳外侧的四角处设有排风机,所述底座内部底部的边缘处设有循环冷却组件,所述底座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导风散热组件,所述底座内部底部的一侧设有控制电源,所述控制电源通过导线分别与吸风机和排风机电连接。
7.优选的,所述循环冷却组件内部底部的边缘处设有水槽,所述水槽顶部的一侧设有相互连通的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设有导流管,所述水槽内部的一侧设有冷凝器,所述中空管的外侧设有四组相互连通的通流冷却槽,四组所述通流冷却槽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散热网,四组所述通流冷却槽内部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匀开设有连通口,所述导流管贯穿连通口并与水槽相互连通,四组所述通流冷却槽的外侧设有相互连接的散热翅片,且散热翅片与金属桶相互贴合,所述控制电源通过导线与水泵电连接。
8.优选的,所述导风散热组件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驱动电机,所述底座内部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槽的内部并分别设有齿盘和第一扇叶,所述安装槽内部顶部的边缘处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的内侧设有三组相互配合的滑块,三组所述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连接座,三组所述连接座的内侧套设有转杆,三组所述转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二扇叶和齿轮,所述安装槽内部底部的边缘处设有内齿环,三组所述齿轮分别与齿盘和内齿环相互啮合,所述控制电源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电连接。
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正面一端设有维修仓门,所述密封壳内部顶部的两侧设有卡槽,所述密封盖底部的两侧设有与卡槽相互适配的卡块,且卡块的内部设有固定螺栓。
10.优选的,所述中空管的内部设有四组导流通槽,且导流通槽与通流冷却槽相互连通,所述中空管内部的顶部设有密封块,且密封块的顶部设有螺纹槽,四组所述导向板的顶部设有相互连接的固定盘,且固定盘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螺纹槽相互适配的定位螺栓。
11.优选的,所述吸风机的顶部设有相互连通的排风口,且排风口的内部设有防尘网,四组所述排风机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与散热网相互对应的导流腔。
12.优选的,所述导流管呈螺旋状态分别贯穿多组连通口的内部,所述导流管一侧的顶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回流管,且回流管与水槽相互连通。
13.优选的,四组所述散热翅片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弧形密封槽,且弧形密封槽与通流冷却槽相互连接,四组所述散热网位于弧形密封槽相互远离一侧的中心位置处。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扇叶与中空管的底部相互对应,三组所述第二扇叶与四组金属桶的底部相互对应。
15.优选的,三组所述连接座内部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轴承座,所述转杆与轴承座套设连接。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发明通过四组分离安设的金属桶分别贴合与通流冷却槽和散热翅片的内侧,促使循环冷却组件将冷却水液在导流管的通流下分别使散热冷气与通流冷却槽和散热翅片进行贴合,吸收散热翅片对金属桶聚集的热源,增加热源的吸收频率和排热成效,并在导风散热组件的相互配合下,使一组第一扇叶和三组第二扇叶分别吹入导向风进入中空管和金属桶的内部,进而均匀并有效的对金属桶内安设的电池进行散热,通过中空管流动的冷却风渗透与通流冷却槽内部,进一步提高散热翅片的吸收和热转换效率,该结构将风冷和水冷散热体系相互结合并配合使用,大大的提升装置内电池运作的安定性和电池实际使用时的散热功效。
19.2、本发明利用四组吸气口与金属桶上方的对应连通,促使金属桶内散热的气体可
在吸风机的启动吸收下将金属桶内的热源快速从密封盖和通流管吸收流通,在吸风机的负压状态下排出,增加四组金属桶内部热源的快速排通功能,并利用四组排风机与四组散热网的对应配合下,使风冷和水冷散热排出的热源从散热网流出,并在排风机的启动吸附下,进一步提高热源的排通效率,同时抑制了热源回流,再次进入装置内对电池造成影响,增加装置的功能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20.3、本发明通过四组导向板和导向槽的滑动配合,便于将与导向板相互连接的金属桶进行安装拆卸,促使四组金属桶统一在导向板和导向槽的滑动下实行升降,当金属桶单独升高后,即可将电池储存机构和散热机构进行分离,此时便可实行电池的拆装工作或散热机构的维护检修工作,增加装置内部电池安装拆卸的便捷性和维护检修的操作性,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23.图3为本发明的中空管俯视剖视图;
24.图4为本发明的通流冷却槽立体图;
25.图5为本发明的金属桶立体图;
26.图6为本发明的环形滑槽俯视图;
27.图7为本发明的水槽俯视图;
28.图8为本发明的密封盖放大图。
29.图中:1、底座;2、水泵;201、导流管;202、水槽;203、冷凝器;204、散热网;205、连通口;206、通流冷却槽;207、散热翅片;3、控制电源;4、驱动电机;401、第一扇叶;402、安装槽;403、齿盘;404、齿轮;405、转杆;406、连接座;407、第二扇叶;408、环形滑槽;409、滑块;4010、内齿环;5、渗透网;6、密封壳;7、金属桶;8、密封盖;9、吸气口;10、通流管;11、吸风机;12、中空管;13、导向板;14、排风机;15、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6.请参阅图1

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有密封壳6,密封壳6的顶部设有相互适配的密封盖8,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中空管12,中空管12外侧的四角处设有导向槽15,四组导向槽15的内侧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板13,四组导向板13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相互连接的金属桶7,四组金属桶7内部的底部设有渗透网5,密封盖8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吸风机11,吸风机11的输出端设有四组通流管10,四组通流管10的底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吸气口9,密封壳6外侧的四角处设有排风机14,底座1内部底部的边缘处设有循环冷却组件,底座1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导风散热组件,底座1内部底部的一侧设有控制电源3,控制电源3通过导线分别与吸风机11和排风机14电连接。
3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循环冷却组件内部底部的边缘处设有水槽202,水槽202顶部的一侧设有相互连通的水泵2,水泵2的输出端设有导流管201,水槽202内部的一侧设有冷凝器203,中空管12的外侧设有四组相互连通的通流冷却槽206,四组通流冷却槽206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散热网204,四组通流冷却槽206内部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匀开设有连通口205,导流管201贯穿连通口205并与水槽202相互连通,四组通流冷却槽206的外侧设有相互连接的散热翅片207,且散热翅片207与金属桶7相互贴合,控制电源3通过导线与水泵2电连接。
3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导风散热组件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驱动电机4,底座1内部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安装槽402,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槽402的内部并分别设有齿盘403和第一扇叶401,安装槽402内部顶部的边缘处设有环形滑槽408,环形滑槽408的内侧设有三组相互配合的滑块409,三组滑块409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连接座406,三组连接座406的内侧套设有转杆405,三组转杆40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二扇叶407和齿轮404,安装槽402内部底部的边缘处设有内齿环4010,三组齿轮404分别与齿盘403和内齿环4010相互啮合,控制电源3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4电连接。
39.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底座1的正面一端设有维修仓门,密封壳6内部顶部的两侧设有卡槽,密封盖8底部的两侧设有与卡槽相互适配的卡块,且卡块的内部设有固定螺栓,便于将密封盖8打开关闭,同时提高密封盖8与密封壳6的密封效果。
4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空管12的内部设有四组导流通槽,且导流通槽与通流冷却槽206相互连通,中空管12内部的顶部设有密封块,且密封块的顶部设有螺纹槽,四组导向板13的顶部设有相互连接的固定盘,且固定盘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螺纹槽相互适
配的定位螺栓,便于将固定盘带动导向板13和金属桶7升降移动,促使金属桶7单独取出与装置分离,进行电池拆装工作。
41.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吸风机11的顶部设有相互连通的排风口,且排风口的内部设有防尘网,四组排风机14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与散热网204相互对应的导流腔,促使热源在四组排风机14的配合下快速排走,并防止回流,增强装置内的散热效率。
42.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导流管201呈螺旋状态分别贯穿多组连通口205的内部,导流管201一侧的顶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回流管,且回流管与水槽202相互连通,促使水液在导流管201的流通下进入回流管和水槽202形成水循环,并配合冷凝器203将循环流入水槽202内的水液制冷,保持水液的冷却成效。
43.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四组散热翅片207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弧形密封槽,且弧形密封槽与通流冷却槽206相互连接,可以对散热气体进行遮挡,使散热气体与水冷结构更加均匀的覆盖通流冷却槽206内以及散热翅片207表面,四组散热网204位于弧形密封槽相互远离一侧的中心位置处,便于散热的气体直接从散热网排出。
44.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一扇叶401与中空管12的底部相互对应,便于将散热气体单独导入中空管12内,三组第二扇叶407与四组金属桶7的底部相互对应,促使冷却风更加均匀的从渗透网5进入四组金属桶7内部进行散热工作。
45.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三组连接座406内部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轴承座,转杆405与轴承座套设连接,促使转杆405得以带动第二扇叶407旋转散热。
46.实施例1,如图1

5所示,在需要对金属桶7内安设的电池进行拆装或散热结构进行维护检修时,可首先将密封盖8整体打开,然后抬升固定盘带动四组导向板13在导向槽15的滑动配合下使与导向板13相互连接的金属桶7整体升高,即可将导向板13单独取出,对内部安设的电池进行拆装工作,同时与散热结构进行分离,便于对散热结构进行维护检修工作,增加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拆装维护的便捷性。
47.实施例2,如图1和图7所示,当金属桶7内部的热源难以排出时,可通过控制电源3分别启动吸风机11和排风机14,利用吸风机11的启动配合通流管10与吸气口9的连通将金属桶7内的热源快速吸收,并在吸风机11的负压状态下排出,同时配合四组排风机14的启动下,使与排风机14相互对应的散热网204所渗出的热源在排风机14的旋转吸收下快速排出,进一步提高装置内热源的排通效率,并防止热源回流,再次覆盖电池表面。
48.工作原理:当装置使用时,可通过控制电源3分别启动水泵2和驱动电机4,将汽车电池分别通过四组金属桶7进行分离储存,在需要对电池进行散热工作时,可通过散热翅片207与金属桶7的贴合接触将金属桶7内产生的热源进行吸收,利用水泵2的启动将水槽202内的水液吸收从导流管201呈循环导流下沿绕通流冷却槽206的内壁以及散热翅片207的外壁进行贴合流通,进而将散热翅片207吸收的热源进行热转换,通过散热网204的渗透下将转换的热源排出,且水液最终从导流管201流入回流管再次进入水槽202内,通过冷凝器203进行换热制冷,形成水循环;与此同时,随着驱动电机4的启动下带动齿盘403和第一扇叶401同时旋转,利用第一扇叶401对中空管12吹入冷却风,促使冷却风分别进入四组通流冷却槽206内,提高通流冷却槽206和散热翅片207的散热频率,通过齿盘403的旋转带动三组齿轮404进行啮合,迫使三组齿轮404与内齿环4010的啮合下呈环形移动,并带动转杆405和第二扇叶407旋转,通过转杆405的转动和齿轮404的移动促使三组滑块409在环形滑槽408
的导向下环形移动,即可让三组第二扇叶407吹入的冷却风在渗透网5的分散连通下均匀进入金属桶7内,对金属桶7内安设的电池进行散热,同时提高散热翅片207与金属桶7的热源吸收频率,使装置内的电池在风冷和水冷的相继配合下开始散热工作。
49.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