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船舶柔性电阻应变片栅状涂覆石墨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智能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船舶柔性电阻应变片栅状涂覆石墨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电阻应变片敏感栅为康铜丝或镍铬丝绕成,虽然精度比较高,但是变形能力很小,对于发生大变形的物体,如爆炸引起的岩石振动、发生弯曲或拉伸破坏时的梁柱钢筋均无法测试,另外,传统的电阻应变片无论基底或敏感栅,刚度均较大,对于刚度小于其刚度的物体,如用于地应力测试的胶套筒,由于变形不协调,无法准确测试出其应变量。
3.综上,需要研发一种基于船舶柔性电阻应变片栅状涂覆石墨设备,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目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电阻应变片敏感栅为康铜丝或镍铬丝绕成,虽然精度比较高,但是变形能力很小,对于发生大变形的物体,如爆炸引起的岩石振动、发生弯曲或拉伸破坏时的梁柱钢筋均无法测试,另外,传统的电阻应变片无论基底或敏感栅,刚度均较大,对于刚度小于其刚度的物体,如用于地应力测试的胶套筒,由于变形不协调,无法准确测试出其应变量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船舶柔性电阻应变片栅状涂覆石墨设备。
5.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船舶柔性电阻应变片栅状涂覆石墨设备,包括有底板组件、涂覆单元、滴胶单元、控制屏、支座、第一传送带、支脚、防滑垫、收集箱和拉手;底板组件与涂覆单元进行固接;底板组件与滴胶单元进行转动连接;底板组件与支座进行固接;底板组件与第一传送带进行固接;底板组件与四组支脚进行固接;底板组件与收集箱相接触;涂覆单元与滴胶单元进行固接;滴胶单元与第一传送带进行固接;支座与控制屏进行固接;四组支脚分别与四组防滑垫进行固接;收集箱与拉手进行固接;涂覆单元在基底层上涂覆一层石墨,形成栅状的石墨涂层,滴胶单元在涂覆单元形成栅状的石墨涂层的基底层上表面滴注灌封胶,固化形成上覆盖层。
6.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传送单元,传送单元包括有第二传送带、第一支撑架、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楔形板、第二楔形板和第一弹簧;第二传送带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二传送带与第一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架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楔形板进行固接;第二传送带与第二楔形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楔形板与第一弹簧进行固接;第一弹簧与第二传送带进行固接。
7.进一步地,涂覆单元包括有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二传动轴、第一连杆、第一连接架、第一固定架、第二连杆、第一滑块、第二固定架、第二支撑架、第一自动伸缩笔、第三连杆、第二滑块、第三支撑架、第二自动伸缩笔、第一固定板、第一滑杆、
第二弹簧、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第三弹簧、第一滑板、第四支撑架、第三自动伸缩笔、第二连接架、第三固定架、第四连杆、第三滑块、第五支撑架、第四自动伸缩笔、第五连杆、第四滑块、第四固定架、第五自动伸缩笔、第二滑杆、第四弹簧、第三楔形块、第四楔形块、第五弹簧、第二滑板、第六支撑架、第六自动伸缩笔、橡皮和第七支撑架;电机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电机与第一传动轴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与滴胶单元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一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相啮合;第二直齿轮与第二传动轴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与第一连杆进行固接;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接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架与第一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架与第二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与第一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块与第二固定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一滑块与第二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架与第一自动伸缩笔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与第三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连杆与第二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固定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三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三支撑架与第二自动伸缩笔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架与第一固定板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架与第一滑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与第二弹簧进行固接;第一滑杆与第二弹簧进行固接;第一滑杆与第一楔形块进行固接;第一楔形块的侧部设置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与第三弹簧进行固接;第三弹簧与第二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滑板进行固接;第一滑板与底板组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板与第四支撑架进行固接;第四支撑架与橡皮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支撑架与第三自动伸缩笔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接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架与第三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架与第四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杆与第三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滑块与第四固定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块与第五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五支撑架与第四自动伸缩笔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至第三自动伸缩笔以橡皮中段为中轴设置有相同的部件;第三固定架与第五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连杆与第四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滑块与第四固定架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固定架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四滑块与第七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七支撑架与第五自动伸缩笔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与第二滑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固定架与第四弹簧进行固接;第二滑杆与第四弹簧进行固接;第二滑杆与第三楔形块进行固接;第三楔形块的侧部设置有第四楔形块;第四楔形块与第五弹簧进行固接;第五弹簧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四楔形块与第二滑板进行固接;第二滑板与底板组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板与第六支撑架进行固接;第六支撑架与第六自动伸缩笔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支撑架与橡皮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杆至第七支撑架以橡皮中段为中轴设置有相同的部件。
8.进一步地,滴胶单元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伸缩杆、第三直齿轮、第二固定板、第二电动推杆、第三传动轴、第五固定架、丝杆和点胶机;第一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与伸缩杆进行固接;伸缩杆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伸缩杆与第三直齿轮进行固接;伸缩杆与第二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三直齿轮的侧部设置有第三传动轴;第三传动轴与第五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固定架与第一传送带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与丝杆进行固接;丝杆与第五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丝杆与点胶机进行旋接;点胶机与第五固定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轮至点胶机以橡皮中段为中轴设置有相同的部件。
9.进一步地,对称设置的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方向相反。
10.进一步地,对称设置的第三楔形块和第四楔形块与第三楔形块和第四楔形块方向相反。
11.进一步地,第三传动轴中设置有与第三直齿轮相匹配的齿孔。
12.进一步地,第二传送带中设置有与第二楔形板相匹配的滑槽。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为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电阻应变片敏感栅为康铜丝或镍铬丝绕成,虽然精度比较高,但是变形能力很小,对于发生大变形的物体,如爆炸引起的岩石振动、发生弯曲或拉伸破坏时的梁柱钢筋均无法测试,另外,传统的电阻应变片无论基底或敏感栅,刚度均较大,对于刚度小于其刚度的物体,如用于地应力测试的胶套筒,由于变形不协调,无法准确测试出其应变量的问题。
14.(2)、通过设置了传送单元、涂覆单元和滴胶单元,使用时先将一种基于船舶柔性电阻应变片栅状涂覆石墨设备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使四组支脚和四组防滑垫保持水平,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支座上的控制屏控制启动;首先由工作人员将矩形的金属连接件放置在底板组件上的传送单元中,同时,再将软质绝缘的基底层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接着,利用传送单元将金属连接件传送至基底层中,然后,再通过第一传送带将基底层传送至涂覆单元中,接着,再利用涂覆单元通过铅笔在基底层上涂覆一层石墨,形成栅状的石墨涂层,接着,再通过滴胶单元在基底层上表面滴注灌封胶,固化形成上覆盖层,最后再由工作人员收集至拉手上的收集箱中。
15.(3)、本发明实现了将金属连接件传送至基底层上,接着,在基底层上涂覆一层石墨并使得石墨涂层形成类似“z”字状,接着,再使石墨涂层形成类似“π”字状,再以相同的工作原理重复运作,进而形成栅状的石墨涂层,然后在基底层上表面滴注灌封胶,固化形成上覆盖层,便于栅状石墨涂层发生同步等量的变形,即可准确测试出其应变量。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传送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传送单元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涂覆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涂覆单元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涂覆单元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涂覆单元第三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涂覆单元第四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滴胶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滴胶单元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b区放大图。
17.附图标号:1_底板组件,传送单元,涂覆单元,滴胶单元,5_控制屏,6_支座,7_第一
传送带,8_支脚,9_防滑垫,10_收集箱,11_拉手,201_第二传送带,202_第一支撑架,203_第一电动推杆,204_第一楔形板,205_第二楔形板,206_第一弹簧,301_电机,302_第一传动轴,303_第一直齿轮,304_第二直齿轮,305_第二传动轴,306_第一连杆,307_第一连接架,308_第一固定架,309_第二连杆,310_第一滑块,311_第二固定架,312_第二支撑架,313_第一自动伸缩笔,314_第三连杆,315_第二滑块,316_第三支撑架,317_第二自动伸缩笔,318_第一固定板,319_第一滑杆,320_第二弹簧,321_第一楔形块,322_第二楔形块,323_第三弹簧,324_第一滑板,325_第四支撑架,326_第三自动伸缩笔,327_第二连接架,328_第三固定架,329_第四连杆,330_第三滑块,331_第五支撑架,332_第四自动伸缩笔,333_第五连杆,334_第四滑块,335_第四固定架,336_第五自动伸缩笔,337_第二滑杆,338_第四弹簧,339_第三楔形块,340_第四楔形块,341_第五弹簧,342_第二滑板,343_第六支撑架,344_第六自动伸缩笔,345_橡皮,346_第七支撑架,401_第一传动轮,402_第二传动轮,403_伸缩杆,404_第三直齿轮,405_第二固定板,406_第二电动推杆,407_第三传动轴,408_第五固定架,409_丝杆,410_点胶机。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进行说明。
19.实施例一种基于船舶柔性电阻应变片栅状涂覆石墨设备,根据图1

2所示,包括有底板组件1、传送单元、涂覆单元、滴胶单元、控制屏5、支座6、第一传送带7、支脚8、防滑垫9、收集箱10和拉手11;底板组件1与传送单元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与涂覆单元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与滴胶单元进行转动连接;底板组件1与支座6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与第一传送带7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与四组支脚8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与收集箱10相接触;涂覆单元与滴胶单元进行固接;滴胶单元与第一传送带7进行固接;支座6与控制屏5进行固接;四组支脚8分别与四组防滑垫9进行固接;收集箱10与拉手11进行固接;涂覆单元在基底层上涂覆一层石墨,形成栅状的石墨涂层,滴胶单元在涂覆单元形成栅状的石墨涂层的基底层上表面滴注灌封胶,固化形成上覆盖层。
20.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一种基于船舶柔性电阻应变片栅状涂覆石墨设备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使四组支脚8和四组防滑垫9保持水平,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支座6上的控制屏5控制启动;首先由工作人员将矩形的金属连接件放置在底板组件1上的传送单元中,同时,再将软质绝缘的基底层放置在第一传送带7上,接着,利用传送单元将金属连接件传送至基底层中,然后,再通过第一传送带7将基底层传送至涂覆单元中,接着,再利用涂覆单元通过铅笔在基底层上涂覆一层石墨,形成栅状的石墨涂层,接着,再通过滴胶单元在基底层上表面滴注灌封胶,固化形成上覆盖层,最后再由工作人员收集至拉手11上的收集箱10中,本发明实现了将金属连接件传送至基底层上,接着,在基底层上涂覆一层石墨并使得石墨涂层形成类似“z”字状,接着,再使石墨涂层形成类似“π”字状,再以相同的工作原理重复运作,进而形成栅状的石墨涂层,然后在基底层上表面滴注灌封胶,固化形成上覆盖层,便于栅状石墨涂层发生同步等量的变形,即可准确测试出其应变量。
21.根据图3

4所示,还包括有传送单元,传送单元包括有第二传送带201、第一支撑架202、第一电动推杆203、第一楔形板204、第二楔形板205和第一弹簧206;第二传送带201与
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二传送带201与第一支撑架202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架202与第一电动推杆203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203与第一楔形板204进行固接;第二传送带201与第二楔形板20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楔形板205与第一弹簧206进行固接;第一弹簧206与第二传送带201进行固接。
22.首先由工作人员将金属连接件放置在第二传送带201中,同时,再将软质绝缘的基底层放置在第一传送带7上,接着,再将金属连接件传送至基底层中,第二传送带201启动带动金属连接件移动至第二楔形板205上,接着,待第一传送带7运作将基底层传送至第二楔形板205下方时,第一支撑架202上的第一电动推杆203启动带动第一楔形板204往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楔形板205移动,进而对第一弹簧206进行挤压,进而将第二楔形板205上的金属连接件传送至基底层上,再通过第一传送带7将基底层传送至涂覆单元中,传送单元实现了将金属连接件传送至基底层中。
23.根据图5

9所示,涂覆单元包括有电机301、第一传动轴302、第一直齿轮303、第二直齿轮304、第二传动轴305、第一连杆306、第一连接架307、第一固定架308、第二连杆309、第一滑块310、第二固定架311、第二支撑架312、第一自动伸缩笔313、第三连杆314、第二滑块315、第三支撑架316、第二自动伸缩笔317、第一固定板318、第一滑杆319、第二弹簧320、第一楔形块321、第二楔形块322、第三弹簧323、第一滑板324、第四支撑架325、第三自动伸缩笔326、第二连接架327、第三固定架328、第四连杆329、第三滑块330、第五支撑架331、第四自动伸缩笔332、第五连杆333、第四滑块334、第四固定架335、第五自动伸缩笔336、第二滑杆337、第四弹簧338、第三楔形块339、第四楔形块340、第五弹簧341、第二滑板342、第六支撑架343、第六自动伸缩笔344、橡皮345和第七支撑架346;电机301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电机301与第一传动轴302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302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302与滴胶单元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302与第一直齿轮303进行固接;第一直齿轮303与第二直齿轮304相啮合;第二直齿轮304与第二传动轴305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305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305与第一连杆306进行固接;第一连杆306与第一连接架3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架307与第一固定架308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架308与第二连杆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09与第一滑块3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块310与第二固定架311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11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滑块310与第二支撑架312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架312与第一自动伸缩笔3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08与第三连杆3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连杆314与第二滑块31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块315与第二固定架311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315与第三支撑架316进行固接;第三支撑架316与第二自动伸缩笔317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架311与第一固定板318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架311与第一滑杆319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11与第二弹簧320进行固接;第一滑杆319与第二弹簧320进行固接;第一滑杆319与第一楔形块321进行固接;第一楔形块321的侧部设置有第二楔形块322;第二楔形块322与第三弹簧323进行固接;第三弹簧323与第二固定架311进行固接;第二楔形块322与第一滑板324进行固接;第一滑板324与底板组件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板324与第四支撑架325进行固接;第四支撑架325与橡皮345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支撑架325与第三自动伸缩笔32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06与第二连接架32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架327与第三固定架328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架328与第四连杆329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杆329与第三滑块33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滑块330与第四固定架335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块
330与第五支撑架331进行固接;第五支撑架331与第四自动伸缩笔33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318至第三自动伸缩笔326以橡皮345中段为中轴设置有相同的部件;第三固定架328与第五连杆333进行转动连接;第五连杆333与第四滑块334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滑块334与第四固定架335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固定架335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四滑块334与第七支撑架346进行固接;第七支撑架346与第五自动伸缩笔336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335与第二滑杆337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固定架335与第四弹簧338进行固接;第二滑杆337与第四弹簧338进行固接;第二滑杆337与第三楔形块339进行固接;第三楔形块339的侧部设置有第四楔形块340;第四楔形块340与第五弹簧341进行固接;第五弹簧341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四楔形块340与第二滑板342进行固接;第二滑板342与底板组件1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板342与第六支撑架343进行固接;第六支撑架343与第六自动伸缩笔344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支撑架343与橡皮34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杆337至第七支撑架346以橡皮345中段为中轴设置有相同的部件。
24.接着,由第一传送带7将带有金属连接件的基底层传送至第二固定架311和第四固定架335正下方,接着,再通过第一自动伸缩笔313和第二自动伸缩笔317和两组第三自动伸缩笔326在基底层上涂覆一层石墨,电机301启动带动第一传动轴302转动,第一传动轴302转动带动滴胶单元转动,同时,第一传动轴302转动带动第一直齿轮303转动,第一直齿轮303转动带动第二直齿轮304传动第二传动轴305转动,第二传动轴305转动带动第一连杆306转动,进而使得通过杠杆原理使得第一连接架307上的所有部件往下移动,而第二连接架327上的所有部件往上移动,此时,第一连接架307移动通过第一固定架308带动第二连杆309往下移动,第二连杆309移动带动第一滑块310沿着第二固定架311进行滑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架312上的第一自动伸缩笔313进行移动,进而使得第一自动伸缩笔313在基底层上涂覆石墨,同时,第一固定架308移动带动第三连杆314往下移动,第三连杆314移动带动第二滑块315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支撑架316上的第二自动伸缩笔317进行移动,进而在基底层上涂覆石墨,接着,再通过第三自动伸缩笔326使得石墨涂层形成栅状,当第一自动伸缩笔313移动受到第一固定板318挤压发生偏转,进而使得第一自动伸缩笔313中的石墨与第三自动伸缩笔326中涂覆的石墨相连接,同时第一滑块310移动带动第一滑杆319移动,进而对第二弹簧320进行挤压,进而带动第一楔形块321移动,第一楔形块321移动带动第二楔形块322移动,进而对第三弹簧323进行拉伸,进而使得第二楔形块322移动带动第一滑板324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支撑架325上的第三自动伸缩笔326进行移动,同时相应的第三自动伸缩笔326进行反向移动,进而在基底层上涂覆石墨,使得石墨涂层形成类似“z”字状,接着,再使第四自动伸缩笔332和第五自动伸缩笔336以及两组第六自动伸缩笔344在基底层上涂覆石墨,电机301启动带动第一传动轴302反向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架307上的所有部件往上移动,而第二连接架327上的所有部件往下移动,第二连接架327往下移动带动第三固定架328上的所有部件往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四连杆329和第五连杆333同时往下移动,进而使得第四连杆329移动带动第三滑块330沿着第四固定架335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支撑架331上的第四自动伸缩笔332进行移动,进而在基底层上涂覆石墨,同时,第三固定架328移动带动第五连杆333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334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第七支撑架346上的第五自动伸缩笔336进行移动,进而在基底层上涂覆石墨,同时第四滑块334带动第二滑杆337进行移动,进而对第四弹簧338进行挤压,同时第二滑杆337移动带动第三楔形块339移
动,进而带动第四楔形块340移动,对第五弹簧341进行拉伸,进而使得第四楔形块340移动带动第二滑板342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支撑架343上的第六自动伸缩笔344进行移动,同时第六支撑架343移动时带动橡皮345进行移动,进而将多余的石墨擦拭干净,同时相应的第六自动伸缩笔344进行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在基底层上涂覆石墨,此时,第六自动伸缩笔344所涂石墨与第三自动伸缩笔326所涂石墨相连接,对称设置相应的第六自动伸缩笔344所涂石墨与第三自动伸缩笔326所涂石墨相对移动远离,进而使得此时石墨涂层形成类似“π”字状,再通过第一传送带7启动带动基底层继续移动,再以相同的工作远离在基底层上涂覆石墨,进而使得石墨涂层形成栅状,涂覆单元实现了在基底层上涂覆一层石墨,并使得石墨涂层形成类似“z”字状,接着,再使石墨涂层形成类似“π”字状,再以相同的工作原理重复运作,进而形成栅状的石墨涂层。
25.根据图10

12所示,滴胶单元包括有第一传动轮401、第二传动轮402、伸缩杆403、第三直齿轮404、第二固定板405、第二电动推杆406、第三传动轴407、第五固定架408、丝杆409和点胶机410;第一传动轴302与第一传动轮401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401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40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2与伸缩杆403进行固接;伸缩杆403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伸缩杆403与第三直齿轮404进行固接;伸缩杆403与第二固定板4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405与第二电动推杆406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406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三直齿轮404的侧部设置有第三传动轴407;第三传动轴407与第五固定架4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固定架408与第一传送带7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407与丝杆409进行固接;丝杆409与第五固定架408进行转动连接;丝杆409与点胶机410进行旋接;点胶机410与第五固定架40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轮401至点胶机410以橡皮345中段为中轴设置有相同的部件。
26.接着,由涂覆单元在基底层上形成栅状的石墨涂层后,再通过点胶机410在基底层上表面滴注灌封胶,固化形成上覆盖层,第一传动轴302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轮401转动,第一传动轮401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轮402传动伸缩杆403转动,伸缩杆403转动带动第三直齿轮404转动,接着,第二电动推杆406启动通过第二固定板405控制伸缩杆403进行伸缩,进而控制了第三直齿轮404与第三传动轴407中齿孔的啮合,当第三直齿轮404与第三传动轴407中齿孔啮合时,第三直齿轮404转动带动第三传动轴407转动,第三传动轴407转动带动丝杆409转动,丝杆409转动带动点胶机410沿着第五固定架408进行移动,同时点胶机410启动运作,与此同时,相应的点胶机410启动运作,进而在基底层上表面滴注灌封胶,固化形成上覆盖层。
27.对称设置的第一楔形块321和第二楔形块322与第一楔形块321和第二楔形块322方向相反。
28.可以使得对称设置的第一楔形块321和第二楔形块322与第一楔形块321和第二楔形块322移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石墨移动方向相反。
29.对称设置的第三楔形块339和第四楔形块340与第三楔形块339和第四楔形块340方向相反。
30.可以使得对称设置的第三楔形块339和第四楔形块340与第三楔形块339和第四楔形块340的移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石墨移动方向相反。
31.第三传动轴407中设置有与第三直齿轮404相匹配的齿孔。
32.可以使得第三传动轴407与第三直齿轮404实现连接并传动,且可通过第二电动推杆406控制实现通断。
33.第二传送带201中设置有与第二楔形板205相匹配的滑槽。
34.可以使得第二楔形板205在第二传送带201中进行滑动,进而带动金属连接件移动至基底层上。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