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孔防水塞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塞子,尤其是一种多孔防水塞。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需要用到管道线缆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密封防水的密封管道线缆连接器件,尤其是电工电气电子设备领域,通过线缆连接器件可以将线缆与适当的配对元件连接,从而实现电路接通和断开,因为线缆连接器件的应用使得设计、生产和工装过程变得更加方便、灵活,因此线缆连接器件应用特别广泛。但是,除使用线缆连接器件之外,对于线缆连接前后环境通常都有密封防水的需求,而且需使连接的特别稳固。但是,现有的线缆连接器上的防水结构比较复杂,且对接入线缆连接器内的线缆的防水密封性也较差,故而使得现有的线缆连接器件的成本较高且防水密封性较差,并且,这种线缆连接器件通常还是单连通结构,即一个线缆连接器只支持一根线缆通过。
3.同时,通常的做法还会对线缆连接器件线缆通过的孔体表面涂抹或者灌注胶业,对线缆连接器件孔体周围进行密封,但是,因为现在常用的线缆连接器件孔体表面周围为平面,灌注其上的胶液经常溢出,既不利线缆连接器件的整洁齐整,又浪费胶液,而且注胶密封的效果也不好。
4.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防水密封性能优良、连接稳固、支持多根线缆通过且注胶密封便利不浪费的多通路防水密封塞来满足上述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密封良好连接稳固的多孔防水塞。
6.一种多孔防水塞,其包括本体、若干插接孔、防溢圈,插接孔贯通设置在本体内,防溢圈设置在插接孔表面周围,
7.本体,为多孔防水塞的本体,
8.插接孔,为设置本体内贯通本体并容纳线缆接头通过本体的孔体,
9.防溢圈,防溢圈为设置插接孔表面且凸出于插接孔表面的圈体。
10.优选地,本体可以为直柱体或锥形台体或菱形体或不规则体。
11.优选地,直柱体包括而不局限于圆柱体、正方体和矩形体。
12.优选地,本体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定位圈,定位圈为设置在本体轴向的外表面的圈体。
13.优选地,本体轴向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圈。
14.优选地,当本体为非直柱体时,本体轴向的外表面不设置定位圈。
15.优选地,当本体为非直柱体时,本体轴向的外表面设置若干定位圈,定位圈大小和形状随本体轴向外表面形状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
16.优选地,若干插接孔均匀设置在本体内。
17.优选地,插接孔中部设置有密封不穿透的密封膜。
18.优选地,插接孔为孔径不均匀的筒体。
19.优选地,插接孔为轴向横截面是哑铃状的孔体,即插接孔两个端部的孔径大于插接孔中部的孔径,或插接孔从外向内孔径逐渐变小。
20.优选地,当插接孔为轴向横截面是哑铃状的孔体时,插接孔的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防溢圈。
21.优选地,防溢圈具有内防溢圈和/或外防溢圈,内防溢圈为设置在插接孔表面周围的圈体,外防溢圈为设置在若干插接孔共同所在的本体的一个表面上的圈体。
22.优选地,当防溢圈具有内防溢圈和外防溢圈时,外防溢圈的高度高于内防溢圈的高度。
23.优选地,当插接孔为轴向横截面是哑铃状的孔体时,插接孔中部的局部为直筒状孔体。
24.优选地,插接孔或可为轴向是梯形状的孔体。
25.优选地,当插接孔为轴向是梯形状的孔体时,防溢圈设置在插接孔的孔径相对大的孔的表面上。
26.有益效果
27.1、因为插接孔为轴向横截面是哑铃状的孔体,即易于将线缆便利的穿透多孔防水塞,又便于对插接孔中线缆周围的空隙进行灌胶密封操作。
28.2、插接孔表面上设置了防溢圈,当对插接孔中线缆周围的空隙进行灌胶时,溢出的胶液会被围阻在线缆周围,既不会使胶液横溢,又可以使线缆被密封、固定的更稳固。
29.3、插接孔为哑铃形状时,在插接孔两端部外面均设置有防溢圈,在生产线上应用时,可以任意操作,无需辨别多孔防水塞的正面或反面。
30.4、插接孔为哑铃形状时,中部局部的孔体为直筒形状,可以使线缆受到插接孔内壁的夹持作用,从而固定的更稳固。
31.5、各种设备的应用场景不一定完全相同,如果专门进行开发生产,则需要开发专用的模具,而插接孔中部设置有密封膜,则可在线缆插接数少于插接孔数的场景中进行应用,多余的插接孔可以闲置或者以胶液密封,从而提高多孔防水塞的应用通用性,简化模具,简化配件型号。更可以在临时需要增加线缆数量时,提供足够的连接器件接口,提高产品的拓展性。
32.6、防溢圈具有内防溢圈和/或外防溢圈,当防溢圈有内防溢圈和外防溢圈时,可以对有更高密封盒固定强度需求的应用场景时,可以对穿过插接孔的线缆进行更紧密和更稳固的密封紧固处理,以应对更恶劣的工况。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孔防水塞的立体示意图。
34.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孔防水塞的径向平面示意图。
35.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孔防水塞的轴向示意图。
36.图4本实用新型多孔防水塞的轴向示意图。
37.图5本实用新型多孔防水塞的轴向示意图。
38.图6本实用新型多孔防水塞的轴向示意图。
39.图7本实用新型多孔防水塞的轴向示意图。
40.其中:本体10,插接孔20,插接孔第一部21,插接孔第二部22,插接孔第三部23,插接孔第四部24,插接孔第五部25,插接孔第六部26,插接孔第七部27,防溢圈30,内防溢圈31,外防溢圈32,定位圈40,密封膜50。
具体实施方式
4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42.一种多孔防水塞,其包括本体、若干插接孔、防溢圈,插接孔贯通设置在本体内,防溢圈设置在插接孔表面周围,
43.本体,为多孔防水塞的本体,
44.插接孔,为设置本体内贯通本体并容纳线缆接头通过本体的孔体,
45.防溢圈,防溢圈为设置插接孔表面且凸出于插接孔表面的圈体。
46.优选地,本体可以为直柱体或锥形台体或菱形体或不规则体。
47.优选地,直柱体包括而不局限于圆柱体、正方体和矩形体。
48.优选地,本体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定位圈,定位圈为设置在本体轴向的外表面的圈体,定位圈使本体安装在被应用的设备中时被卡固定位不松动。
49.优选地,本体轴向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圈。
50.优选地,当本体为非直柱体时,本体轴向的外表面不设置定位圈。
51.优选地,当本体为非直柱体时,本体轴向的外表面设置若干定位圈,定位圈大小和形状随本体轴向外表面形状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
52.优选地,若干插接孔均匀设置在本体内。
53.优选地,插接孔中部设置有密封不穿透的密封膜。
54.优选地,插接孔为孔径不均匀的筒体。
55.优选地,插接孔为轴向横截面是哑铃状的孔体,即插接孔两个端部的孔径大于插接孔中部的孔径,或插接孔从外向内孔径逐渐变小。
56.优选地,当插接孔为轴向横截面是哑铃状的孔体时,插接孔的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防溢圈。
57.优选地,防溢圈具有内防溢圈和/或外防溢圈,内防溢圈为设置在插接孔表面周围的圈体,外防溢圈为设置在若干插接孔共同所在的本体的一个表面上的圈体。
58.优选地,当防溢圈具有内防溢圈和外防溢圈时,外防溢圈的高度高于内防溢圈的高度。
59.优选地,当插接孔为轴向横截面是哑铃状的孔体时,插接孔中部的局部为直筒状孔体。
60.优选地,插接孔或可为轴向是梯形状的孔体。
61.优选地,当插接孔为轴向是梯形状的孔体时,防溢圈设置在插接孔的孔径相对大的孔的表面上。
6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63.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多孔防水塞视为轴向为竖直方向摆放的空间摆放,下面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和内外是以多孔防水塞为第一视角的空间方向定义。
64.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图2和图3。
65.一种多孔防水塞,其包括本体10、若干插接孔20、外防溢圈32,插接孔20贯通设置在本体10内,外防溢圈32设置在插接孔20表面周围,本体10为多孔防水塞的本体,插接孔20为设置本体10内贯通本体10并容纳线缆接头通过本体10的孔体,外防溢圈32为设置在若干插接孔共同所在的本体的一个表面上的圈体。
66.本体可以为直柱体或锥形台体或菱形体或不规则体,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为圆柱体。本体10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圈40,定位圈40为设置在本体10轴向的外表面的圈体,定位圈40使本体10安装在被应用的设备中时被卡固定位不松动,定位圈40的数量为3个,此3个定位圈间隔均匀。
67.若干插接孔20均匀设置在本体10内,本实施例中6个插接孔成圈状分布在本体10中。
68.插接孔20的孔径为非均匀筒体。插接孔20为轴向横截面是哑铃状的孔体,即插接孔两个端部的孔径大于插接孔中部的孔径,或插接孔从外向内孔径逐渐变小。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孔包括7部分,从上至下依次为插接孔第一部21、插接孔第二部22、插接孔第三部23、插接孔第四部24、插接孔第五部25、插接孔第六部26和插接孔第七部27插接孔第一部21为轴向横截面为倒梯形的孔体,插接孔第二部22为圆柱孔体,插接孔第二部22的孔径与插接孔第一部下口径相同,插接孔第三部23为轴向横截面为倒梯形的孔体,插接孔第三部23上口径与插接孔第二部22的口径相同,插接孔第四部24圆柱孔体,插接孔第四部24的孔径与插接孔第三部23下口径相同,插接孔第五部25为轴向横截面为梯形的孔体,插接孔第五部25的上口径与插接孔第四部24的孔径相同,插接孔第六部26为圆柱孔体,插接孔第六部26的孔径与插接孔第五部25下口径相同,插接孔第七部27为轴向横截面为梯形的孔体,插接孔第七部27的上口径与插接孔第六部26的孔径相同。
69.本实施例中,插接孔整体呈哑铃状,其中插接孔插接孔第二部22、插接孔第四部24、插接孔第六部26为圆柱孔体,其利于线缆穿过插接孔时对线缆进行更均匀稳固的护持,插接孔第一部21、插接孔第三部23、插接孔第五部25、和插接孔第七部27为轴向横截面为梯形的孔体,利于线缆便利的从插接孔第一部21便利的穿透插接孔,尤其是插接孔第一部21为广口状,更利于灌注密封的胶液。
70.本实用新型多孔防水塞应用场景较多的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线束接口的航插件位置,在这些部位,必须使用防水性能较好的线缆连接器件,但此处的防水塞的插接孔表面一般是平的,插接好线缆后,胶液溢出,密封性不好而且胶液外溢,经实际应用,此处往往造成大量的防水不良,而防水密封失效将会引起电路故障,因此防水塞的防水密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1.实施例二,参见图4。
72.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在插接孔10中部设置了密封50。具体的,密封膜50设置在插接孔20的插接孔第四部24的中间位置,密封膜50将插接孔20变成不连通的两部分孔体。当往插接孔20中插接线缆时,因为密封膜50的厚度不超过1mm,或最厚不超过3mm,将线缆直接冲破密封膜50即完成线缆的插入贯通,然后往从插接孔第一部21往插接孔20中灌注密封胶液即可。
73.当插接线缆的数量少于插接孔的数量时,插接孔20中的密封膜50即可起到密封的
作用,同时,为加强空置插接孔的密封性,还可以往空置插接孔20中灌注胶液,进一步加强其密封性。
74.实施例三,参见图5。
75.一种多孔防水塞,其包括本体10、若干插接孔20、外防溢圈32,插接孔20贯通设置在本体10内,外防溢圈32设置在插接孔20表面周围,本体10为多孔防水塞的本体,插接孔20为设置本体10内贯通本体10并容纳线缆接头通过本体10的孔体,外防溢圈32为设置在若干插接孔共同所在的本体的一个表面上的圈体。
76.本体可以为直柱体或锥形台体或菱形体或不规则体,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为圆柱体。本体10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圈40,定位圈40为设置在本体10轴向的外表面的圈体,定位圈40使本体10安装在被应用的设备中时被卡固定位不松动,定位圈40的数量为3个,此3个定位圈间隔均匀。
77.若干插接孔20均匀设置在本体10内,本实施例中6个插接孔成圈状分布在本体10中。
78.插接孔20的孔径为非均匀筒体。插接孔20为轴向横截面是哑铃状的孔体,即插接孔两个端部的孔径大于插接孔中部的孔径。
79.插接孔20的孔径为非均匀筒体。插接孔20为轴向横截面是哑铃状的孔体,即插接孔两个端部的孔径大于插接孔中部的孔径。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孔包括3部分,从上至下依次为插接孔第一部21、插接孔第四部24和插接孔第七部27插接孔第一部21为轴向横截面为倒梯形的孔体,插接孔第四部24圆柱孔体,插接孔第四部24的孔径与插接孔第一部24下口径相同,插接孔第七部27为轴向横截面为梯形的孔体,插接孔第七部27的上口径与插接孔第四部24的孔径相同。本实施例中插接孔20的结构更利于线缆的穿插操作。
80.插接孔20上部端口即插接孔第一部21上端口设置有内防溢圈31,内防溢圈31为设置在插接孔上端口表面周围的圈体,外防溢圈32为设置在若干插接孔20共同所在的本体10的一个表面上的圈体。外防溢圈的高度高于内防溢圈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内防溢圈31的高度可以设置为1~2mm,外防溢圈32的高度可以设置为2~3mm。
81.另外,在插接孔10中部设置了密封50。具体的,密封膜50设置在插接孔20的插接孔第四部24的中间位置,密封膜50将插接孔20变成不连通的两部分孔体。当往插接孔20中插接线缆时,因为密封膜50的厚度为2mm,将线缆直接冲破密封膜50即完成线缆的插入贯通,然后往从插接孔第一部21往插接孔20中灌注密封胶液即可。
82.实施例四,参见图6。
83.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区别特征在于,在插接孔20上下两个端口表面上均设置有防溢圈30。
84.插接孔20上部端口和下端部端口即插接孔第一部21上端口第七部27下端口均设置有内防溢圈31和外防溢圈32,外防溢圈32为设置在若干插接孔20共同所在的本体10的一个表面上的圈体。外防溢圈的高度高于内防溢圈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内防溢圈31的高度可以设置为1mm,外防溢圈32的高度可以设置为2mm。
85.插接孔20的上下端口表面均设置有防溢圈30,且插接孔30的孔体上下大小对称,使用多孔防水塞时,无需辨识其上下方向,更利于工艺应用。
86.实施例五,参见图7。
87.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区别特征在于,插接孔20为轴向是梯形状的孔体。在本实施例中,只在插接孔20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溢圈30。防溢圈30设置在插接孔20的孔径相对大的孔的表面上。
88.插接孔20的这种结构更利于线缆的插接操作。
89.实施例六。
90.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当本体为非直柱体时,本体轴向的外表面不设置定位圈。或者本体轴向的外表面设置若干定位圈,定位圈大小和形状随本体轴向外表面形状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
9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