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实验室的线路板加快腐蚀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2: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线路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实验室的线路板加快腐蚀装置。


背景技术:

2.线路板从光板到显出线路图形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的过程,线路板蚀刻是指通过曝光制版、显影后,将要蚀刻区域的保护膜去除,在蚀刻时接触化学溶液,达到溶解腐蚀的作用,形成凹凸或者镂空成型的效果。
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印制线路板向多层化、密集化、柔性化方向发展,由于电路板的腐蚀速度与腐蚀液的浓度有关,在实验室对线路板进行研究时,实验人员将电路板放置在静止的溶液中,腐蚀的速度相对较慢,这样就需要实验人员花费一定的时间等待且不能同时做其他的事情,以免不能及时取出线路板导致线路板腐蚀过多,实验人员用手摇晃腐蚀容器来节省时间,但是人在摇晃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控制线路板腐蚀液的运动,有可能会使得线路腐蚀过量,影响后续实验的进行,而且人力摇晃的力度不容易控制,有可能造成腐蚀液的飞溅,对科研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4.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种用于实验室的线路板加快腐蚀装置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实验室的线路板加快腐蚀装置,具备快速腐蚀线路板,无需人力进行晃动,使用更加安全的优点,解决了腐蚀速度较慢,科研人员在旁边等待影响科研人员工作,在晃动腐蚀容器时存在一定的危险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快速腐蚀线路板,无需人力进行晃动,使用更加安全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实验室的线路板加快腐蚀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一,转轴一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齿轮一,齿轮一的外部啮合有齿轮二,齿轮二的外部活动连接有长杆,长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连杆一,连杆一远离长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壳体,壳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二,转轴二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齿轮三,齿轮三的外部啮合有齿轮四,齿轮四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转杆,转杆远离齿轮四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连杆二,壳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盘,转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组件,壳体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板。
9.优选的,所述齿轮二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短杆一,短杆一远离齿轮二的一端活动连接在长杆的外部,长杆远离短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外壳的内侧,外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一,弹簧一远离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滑槽一,连杆一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辅助杆一,辅助杆一活动连接在滑槽一的内侧,壳体和连杆一、长杆的规格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应,转盘活动连接在壳体的内部。
11.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三,转
轴三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齿轮四,转轴三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转杆,连杆二的表面开设有滑槽二,连杆二活动连接在固定架的内侧,转盘和固定架活动连接,转盘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辅助杆二,辅助杆二有五个且等角度分布在转盘的外部,连杆二的表面开设有凹槽,辅助杆二和凹槽的规格相匹配。
12.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主要由n极、s极、短杆二组成,转盘的外部固定连接有n极,转盘的外部固定连接有s极,n极和s极的规格相匹配,支撑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二,弹簧二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盘的内部,支撑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短杆二,短杆二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铜棒,铜棒和n极、s极的规格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应。
13.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和转盘的规格相匹配,支撑板和转盘之间设置有密封条,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隔离条,隔离条和固定架的规格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应,隔离条、密封条、支撑板都采用防腐蚀材料。
14.优选的,所述转轴一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侧,电机和外部电源电连接,转轴二和驱动电源电连接,铜棒、外部电源、驱动电源均和控制中枢电连接。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实验室的线路板加快腐蚀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用于实验室的线路板加快腐蚀装置,通过转轴一、齿轮一、齿轮二、长杆、连杆一、壳体和检测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在科研人员将线路板放入腐蚀液中时晃动腐蚀容器,进而使得腐蚀液发生晃动,无需科研人员用手晃动腐蚀容器,避免腐蚀液飞溅导致科研人员受伤的情况发生。
18.2、该用于实验室的线路板加快腐蚀装置,通过转轴二、齿轮三、齿轮四、转杆、连杆二、转盘、检测组件和支撑板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在放入线路板后带动线路板运动,进而使得线路板和腐蚀液能够充分接触,加快腐蚀的速度,同时能够使得线路板各处的腐蚀进度相近。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局部剖视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转轴二、齿轮三、齿轮四、转杆、连杆二和转盘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3.图中:1、外壳;2、转轴一;3、齿轮一;4、齿轮二;5、长杆;6、连杆一;7、壳体;8、转轴二;9、齿轮三;10、齿轮四;11、转杆;12、连杆二;13、转盘;14、检测组件;15、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

4,一种用于实验室的线路板加快腐蚀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一2,转轴一2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齿轮一3,齿轮一3的外部啮合有齿轮二4,齿轮二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短杆一,短杆一远离齿轮二4的一端活动连接在长杆5的外部,长杆5远离短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外壳1的内侧,外壳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一,弹簧一远离外壳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7的内部;齿轮二4的外部活动连接有长杆5,长杆5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连杆一6,连杆一6远离长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壳体7,壳体7的表面开设有滑槽一,连杆一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辅助杆一,辅助杆一活动连接在滑槽一的内侧,壳体7和连杆一6、长杆5的规格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应,转盘13活动连接在壳体7的内部。
26.壳体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三,转轴三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齿轮四10,转轴三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转杆11,连杆二12的表面开设有滑槽二,连杆二12活动连接在固定架的内侧,转盘13和固定架活动连接,转盘1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辅助杆二,辅助杆二有五个且等角度分布在转盘13的外部,连杆二12的表面开设有凹槽,辅助杆二和凹槽的规格相匹配;壳体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二8,转轴二8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齿轮三9,齿轮三9的外部啮合有齿轮四10,齿轮四10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转杆11,转杆11远离齿轮四1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连杆二12,壳体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盘13,转盘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组件14,检测组件14主要由n极、s极、短杆二组成,转盘1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n极,转盘1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s极,n极和s极的规格相匹配,支撑板1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二,弹簧二远离支撑板1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盘13的内部,支撑板1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短杆二,短杆二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铜棒,铜棒和n极、s极的规格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应。
27.壳体7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和转盘13的规格相匹配,支撑板15和转盘13之间设置有密封条,壳体7的内部设置有隔离条,隔离条和固定架的规格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应,隔离条、密封条、支撑板15都采用防腐蚀材料;转轴一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内侧,电机和外部电源电连接,转轴二8和驱动电源电连接,铜棒、外部电源、驱动电源均和控制中枢电连接;通过转轴一2、齿轮一3、齿轮二4、长杆5、连杆一6、壳体7和检测组件14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在科研人员将线路板放入腐蚀液中时晃动腐蚀容器,进而使得腐蚀液发生晃动,无需科研人员用手晃动腐蚀容器,避免腐蚀液飞溅导致科研人员受伤的情况发生;通过转轴二8、齿轮三9、齿轮四10、转杆11、连杆二12、转盘13、检测组件14和支撑板15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在放入线路板后带动线路板运动,进而使得线路板和腐蚀液能够充分接触,加快腐蚀的速度,同时能够使得线路板各处的腐蚀进度相近。
28.工作原理:本装置启用时,科研人员将线路板放在支撑板15外部,支撑板15在线路板的作用下运动,支撑板15运动带动短杆二运动,短杆二运动带动铜棒运动,铜棒运动会切割n极和s极之间的磁感线并在铜棒内部产生感应电流,此时控制中枢控制外部电源给电机供电,同时控制中枢控制驱动电源驱动转轴二8转动,电机运行带动转轴一2转动,转轴一2转动带动齿轮一3转动,齿轮一3转动带动齿轮二4转动,齿轮二4转动带动短杆一转动,短杆一转动带动长杆5运动,长杆5运动带动连杆一6运动,连杆一6运动在辅助杆一的作用下带动壳体7运动,转轴二8转动带动齿轮三9转动,齿轮三9转动带动齿轮四10转动,齿轮四10转动带动转轴三转动,转轴三转动带动转杆11转动,转杆11转动带动连杆二12运动,连杆二12在固定架和辅助杆二的作用下带动转盘13转动,转盘13转动带动支撑板15运动,当线路板
腐蚀结束时,使用者通过控制中枢控制外部电源不再给电机供电,同时控制中枢控制驱动电源不再驱动转轴二8转动。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