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食品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1: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食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2.酵素是以动物、植物、菌类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多糖类、寡糖类、蛋白质及多肽、氨基酸类、维生素类)的产品,酵素含有丰富的酶,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养生保健作用,可以增强胃肠排毒,润肠通便,美容养颜,酵素能够帮助身体各方面保持平衡状态;因为酵素能够使体内的血液呈弱碱性,从而帮助清除体内残留堆积的废物,保持肠内细菌的平衡,强化细胞,增强身体抵抗力等等方面让身体内环境维持平衡,因此酵素被大量的使用在食物和保健品当中,但是随着酵素的生产需求提高,现有的酵素生产工会以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对酵素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在酵素生产工艺使用时,无法有效的对酵素的进行发酵,降低了酵素的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食品发酵装置,能够增加了酵母与原料搅拌的均匀性,进而提高酵素整体的质量,同时搅拌罐与发酵罐采用分开设置,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生产后方便对装置进行清洗,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搅拌罐、发酵罐和支撑腿,搅拌罐的一侧设置有发酵罐,搅拌罐和发酵罐的底面上均固定设置有数个支撑腿;发酵罐的侧壁内部开设有温度调节腔;
5.它还包含:
6.上封板,所述的搅拌罐上侧的开口端上固定设置有上封板;
7.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的下端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搅拌罐的内底面上,转动轴的上端通过轴承旋转穿过上封板后,固定连接有端面齿轮;
8.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设置在端面齿轮一侧的上封板的顶面上,所述的驱动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设置有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的下侧与端面齿轮相啮合设置;
9.进液管,所述的进液管的下端通过密封轴承与转动轴上端的内部相连通设置;
10.进料管,所述的进料管固定设置在搅拌罐的左侧壁上;
11.隔板,所述的搅拌罐的内底部固定设置有隔板,且隔板活动套设在转动轴上;
12.套管,所述的套管通过轴承旋转套设在转动轴上,套管的下端通过轴承旋转穿过隔板后,伸设在隔板的下侧;
13.一号搅拌杆,所述的一号搅拌杆为数个,且均为直角状,一号搅拌杆的水平端固定设置在转动轴的外侧壁上,一号搅拌杆内部的通槽与转动轴的内部相连通设置;一号搅拌杆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数个透水孔;
14.二号搅拌杆,所述的二号搅拌杆为数个,且均为直角状,二号搅拌杆的水平端固定设置在套管的外侧壁上;
15.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的上端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隔板的底面上,转动轴的下端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搅拌罐的内底面上;传动轴与套管之间通过带式传动组件连接;
16.一号齿轮,所述的一号齿轮固定套设在传动轴上;
17.二号齿轮,所述的二号齿轮固定套设在转动轴上,且二号齿轮与一号齿轮相啮合设置;
18.抽吸泵,所述的抽吸泵通过电机支架固定设置在搅拌罐的内底面上,抽吸泵与外部电源连接,抽吸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隔板上侧的搅拌罐内部相连通设置,抽吸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穿过搅拌罐的侧壁以及发酵罐的侧壁后,与发酵罐的内部相连通设置;
19.出料管,所述的出料管固定设置在发酵罐的底面上;
20.加热箱,所述的加热箱固定设置在发酵罐的顶面上,加热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数个加热管,数个加热管均与外部电源连接;
21.气泵,所述的加热箱的顶面上固定嵌设有气泵,气泵与外部电源连接;
22.导热管,所述的导热管的一端与加热箱的底面固定连接,导热管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温度调节腔的内部;导热管上开设有数个透气孔。
23.优选地,所述的端面齿轮和驱动电机的外侧罩设有防护罩,防护罩的底面固定设置在上封板的上侧面上,转动轴的上端通过轴承旋转穿设在防护罩的顶面上;通过防护罩对驱动电机以及端面齿轮进行防护。
24.优选地,所述的二号搅拌杆的水平端和垂直端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刮板,且刮板分别与搅拌罐的内侧壁和隔板的上侧面均抵触设置;在对搅拌罐进行清洗时,刮板将粘黏在搅拌罐内侧壁上的果肉刮下。
25.优选地,所述的发酵罐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隔热层;减少发酵罐内部热量的散发,同时,减少室温对发酵的影响。
26.优选地,所述的温度调节腔的内侧壁上从下至下依次等间距固定设置有数个温度传感器,且数个温度传感器均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调节腔上下之间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27.优选地,所述的导热管的外侧壁上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下侧导热管的外侧壁上活动贴合套设有橡胶环,固定环与橡胶环之间通过拉簧连接,拉簧的中部设置有伸缩管,伸缩管的上端与固定环的底面固定连接,伸缩管的下端与橡胶环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橡胶环底面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拉环,拉环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下端绕设并固定设置在卷扬机内部的卷轴上;所述的卷扬机固定设置在温度调节腔的内侧壁上,且卷扬机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上下数个温度传感器对发酵罐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由于热空气密度小,易上浮,上侧温度高于下侧的温度,通过卷扬机收卷钢丝绳;橡胶环下降,通过伸缩管将导热管上侧的透气孔遮住,使得热气从下侧的透气孔吹出。
28.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进料管将清洗粉碎后的浆果输送到的搅拌罐的内部,同时将酵母菌通过进料管输送到搅拌罐的内部,打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通过驱动齿轮带动端面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轴转动,由于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啮合,传动轴与转动轴的转动反向相反,进而在带式传动组件的带动下,套管与转动轴进
行反向转动,从而使得一号搅拌杆和二号搅拌杆的转动方向相反,对酵母和原料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完成后,通过抽吸泵将混合物输送到发酵罐的内部,然后打开气泵和加热管,通过导热管将热气输送到温度调节腔的内部,将发酵罐上升到适宜发酵的温度,进行充分时间的发酵即可;当装置使用完成时,通过进液管、转动轴和一号搅拌杆对搅拌罐的内部进行清洗。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30.1、转动轴和套管采用的是反向转动,即在搅拌罐的内部一号搅拌杆和二号搅拌杆采用的是反向转动,增加了搅拌的均匀性;
31.2、发酵罐的温度能够通过加热箱进行调节,方便发酵的进行,同时,增加了升温的均匀性;
32.3、搅拌罐在使用后进行清洗时,通过进液管、转动轴和一号搅拌杆对搅拌罐的内部进行清洗,操作搅拌,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36.图3是图1中的b部放大图。
37.图4是图1中的c部放大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搅拌罐1、发酵罐2、支撑腿3、温度调节腔4、上封板5、转动轴6、端面齿轮7、驱动电机8、驱动齿轮9、进液管10、进料管11、隔板12、套管13、一号搅拌杆14、透水孔15、二号搅拌杆16、传动轴17、带式传动组件18、一号齿轮19、二号齿轮20、抽吸泵21、出料管22、加热箱23、加热管24、气泵25、导热管26、透气孔27、防护罩28、刮板29、隔热层30、温度传感器31、固定环32、橡胶环33、拉簧34、伸缩管35、拉环36、钢丝绳37、卷扬机38。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41.参看如图1

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搅拌罐1、发酵罐2和支撑腿3,搅拌罐1的一侧设置有发酵罐2,搅拌罐1和发酵罐2的底面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数个支撑腿3;发酵罐2的侧壁内部开设有温度调节腔4;
42.它还包含:
43.上封板5,所述的搅拌罐1上侧的开口端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上封板5;
44.转动轴6,所述的转动轴6的下端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搅拌罐1的内底面上,转动轴6的上端通过轴承旋转穿过上封板5后,固定连接有端面齿轮7;
45.驱动电机8,所述的驱动电机8通过电机支架和螺栓固定设置在端面齿轮7一侧的
上封板5的顶面上,所述的驱动电机8与外部电源连接;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上固定卡接有驱动齿轮9,且驱动齿轮9的下侧与端面齿轮7相啮合设置;
46.进液管10,所述的进液管10的下端通过密封轴承与转动轴6上端的内部相连通设置;
47.进料管11,所述的进料管1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搅拌罐1的左侧壁上;
48.隔板12,所述的搅拌罐1的内底部固定焊设有隔板12,且隔板12活动套设在转动轴6上;
49.套管13,所述的套管13通过轴承旋转套设在转动轴6上,套管13的下端通过轴承旋转穿过隔板12后,伸设在隔板12的下侧;
50.一号搅拌杆14,所述的一号搅拌杆14为数个,且均为直角状,一号搅拌杆14的水平端固定焊设在转动轴6的外侧壁上,一号搅拌杆14内部的通槽与转动轴6的内部相连通设置;一号搅拌杆1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数个透水孔15;
51.二号搅拌杆16,所述的二号搅拌杆16为数个,且均为直角状,二号搅拌杆16的水平端固定焊设在套管13的外侧壁上;
52.传动轴17,所述的传动轴17的上端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隔板12的底面上,转动轴6的下端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搅拌罐1的内底面上;传动轴17与套管13之间通过带式传动组件18连接,保证传动轴17与套管13之间进行同步传动;
53.一号齿轮19,所述的一号齿轮19固定焊接套设在传动轴17上;
54.二号齿轮20,所述的二号齿轮20固定焊接套设在转动轴6上,且二号齿轮20与一号齿轮19相啮合设置;
55.抽吸泵21,所述的抽吸泵21通过电机支架和螺栓固定设置在搅拌罐1的内底面上,抽吸泵21与外部电源连接,抽吸泵21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隔板12上侧的搅拌罐1内部相连通设置,抽吸泵2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穿过搅拌罐1的侧壁以及发酵罐2的侧壁后,与发酵罐2的内部相连通设置;
56.出料管22,所述的出料管2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发酵罐2的底面上;
57.加热箱23,所述的加热箱23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发酵罐2的顶面上,加热箱23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数个加热管24,数个加热管24均与外部电源连接;
58.气泵25,所述的加热箱23的顶面上固定嵌设有气泵25,气泵25与外部电源连接;
59.导热管26,所述的导热管26的一端与加热箱23的底面固定连接,导热管26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温度调节腔4的内部;导热管26上开设有数个透气孔27。
60.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端面齿轮7和驱动电机8的外侧罩设有防护罩28,防护罩28的底面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上封板5的上侧面上,转动轴6的上端通过轴承旋转穿设在防护罩28的顶面上;通过防护罩28对驱动电机8以及端面齿轮7进行防护。
61.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二号搅拌杆16的水平端和垂直端的外侧壁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刮板29,刮板29为橡胶材质,且刮板29分别与搅拌罐1的内侧壁和隔板12的上侧面均抵触设置;在对搅拌罐1进行清洗时,刮板29将粘黏在搅拌罐1内侧壁上的果肉刮下。
62.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发酵罐2的外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隔热层30;减少发酵罐2内部热量的散发,同时,减少室温对发酵的影响。
63.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温度调节腔4的内侧壁上从下至下依次等间距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数个温度传感器31,且数个温度传感器31均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31对温度调节腔4上下之间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64.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热管26的外侧壁上侧固定焊设有固定环32,固定环32下侧导热管26的外侧壁上活动贴合套设有橡胶环33,固定环32与橡胶环33之间通过拉簧34连接,拉簧34的中部设置有伸缩管35,伸缩管35的上端与固定环32的底面固定连接,伸缩管35的下端与橡胶环33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橡胶环33底面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拉环36,拉环36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37,钢丝绳37的下端绕设并固定设置在卷扬机38内部的卷轴上;所述的卷扬机38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温度调节腔4的内侧壁上,且卷扬机38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上下数个温度传感器31对发酵罐2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由于热空气密度小,易上浮,上侧温度高于下侧的温度,通过卷扬机38收卷钢丝绳37;橡胶环33下降,通过伸缩管35将导热管26上侧的透气孔27遮住,使得热气从下侧的透气孔27吹出。
65.驱动电机8、抽吸泵21、加热管24和气泵25的具体使用型号根据使用要求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安装并使用的。
66.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通过进料管11将清洗粉碎后的浆果输送到的搅拌罐1的内部,同时将酵母菌通过进料管11输送到搅拌罐1的内部,打开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带动驱动齿轮9转动,通过驱动齿轮9带动端面齿轮7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轴6转动,由于一号齿轮19与二号齿轮20啮合,传动轴17与转动轴6的转动反向相反,进而在带式传动组件18的带动下,套管13与转动轴6进行反向转动,从而使得一号搅拌杆14和二号搅拌杆16的转动方向相反,对酵母和原料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完成后,通过抽吸泵21将混合物输送到发酵罐2的内部,然后打开气泵25和加热管24,通过导热管26将热气输送到温度调节腔4的内部,将发酵罐2上升到适宜发酵的温度,进行充分时间的发酵即可;当装置使用完成时,通过进液管10、转动轴6和一号搅拌杆14对搅拌罐1的内部进行清洗。
6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
68.1、转动轴6和套管13采用的是反向转动,即在搅拌罐1的内部一号搅拌杆14和二号搅拌杆16采用的是反向转动,增加了搅拌的均匀性;
69.2、发酵罐2的温度能够通过加热箱23进行调节,方便发酵的进行,同时,增加了升温的均匀性;
70.3、搅拌罐1在使用后进行清洗时,通过进液管10、转动轴6和一号搅拌杆14对搅拌罐1的内部进行清洗,操作搅拌,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
71.4、卷扬机38、橡胶环33、伸缩管35的调节,对导热管26热气输出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将温度调节腔4内的温度调节均匀。
72.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