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0: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气源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2.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其可以通过消耗少量电力,无需燃烧燃料,实现对如水等物质加热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源热泵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具有的冷媒与待加热物体的热交换效果不佳,导致冷媒吸收的热量产生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气源热泵热交换效率不佳,导致热量浪费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所述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所述蒸发器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压缩机则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蒸发器则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所述膨胀阀则连通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包括输入管、输水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与所述压缩机连通,且循环输送冷媒,所述输入管贯穿所述输水管与所述输出管连通,所述输出管则与所述膨胀阀连通,所述输水管则外接水路。
5.利用所述输入管与所述输水管的配合,从而有效提升所述冷凝器的换热效果,进而避免能源的浪费。
6.其中,所述输入管包括主流管、分流阀、若干并列设置的分流管和集中阀,所述主流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分流阀和所述压缩机,若干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分流阀连通,若干所述分流管均设置于所述输水管的内侧,且均贯穿所述输水管,所述集中阀则连通若干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和所述输出管。
7.利用所述主流管输送冷媒,利用所述分流阀来使得冷媒更均匀的与所述输水管中的水接触,从而实现充分换热。
8.其中,所述分流阀具有斜切、若干分流通道和引导腔,所述斜切设置于所述引导腔的外侧,若干所述分流通道则与若干所述分流管的一端一一对应设置,且若干所述分流通道均贯穿所述引导腔,所述引导腔的高度则沿冷媒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9.利用所述斜切提升所述分流阀的整体结构强度,利用所述引导腔减缓冷媒的移动速度,从而有效提升换热效率。
10.其中,所述集中阀具有反向斜切、若干集中通道和汇集腔,所述反向斜切设置于所述汇集腔的外侧,若干所述集中通道则与若干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一一对应设置,且若干所述集中通道均贯穿所述汇集腔,所述汇集腔的高度则沿冷媒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11.利用所述反向斜切提升所述集中阀的结构强度,利用所述汇集腔提升换热后的冷
媒的输送速度,以提升冷媒在节能装置中的运动效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12.其中,每个所述分流管均具有入口端、出口端和盘旋管,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分流阀连通,所述出口端则与所述集中阀连通,且所述入口端和所述出口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盘旋管的外侧,所述盘旋管设置于所述输水管的内侧。
13.利用所述盘旋管进一步的提升冷媒在所述输水管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更充分的进行冷媒和水的换热。
14.其中,所述盘旋管具有若干阻流板和管体,所述管体呈螺旋形结构,且设置于所述输水管的内侧,若干所述阻流板则沿所述管体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内侧。
15.利用所述阻流板来阻碍冷媒的流动速度,从而也提升冷媒的换热效率。
16.本发明的一种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利用输入管和所述输水管的配合,有效提升冷媒与所述输水管内水体的接触时间,从而有效提升冷媒的换热效率,进而实现对空气源热泵的节能要求。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的冷凝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的冷凝器的剖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的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的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4]1‑
压缩机、2

冷凝器、3

蒸发器、4

膨胀阀、21

输入管、22

输水管、23

输出管、211

主流管、212

分流阀、213

分流管、214

集中阀、2121

斜切、2122

分流通道、2123

引导腔、2131

入口端、2132

出口端、2133

盘旋管、2134

阻流板、2135

管体、2141

反向斜切、2142

集中通道、2143

汇集腔、41

流通管、42

阀座、43

阀芯、411

进入口、412

排出口、413

芯槽、414

控制孔、415

阀道、416

流通孔、417

配合头、418

抵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6]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所述空气源热泵节能装置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和膨胀阀4,所述蒸发器3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压缩机1则与所述蒸发器3连通,所述蒸发器3则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的输出端,所述膨胀阀4则连通所述冷凝器2和所述蒸发器3;
所述冷凝器2包括输入管21、输水管22和输出管23,所述输入管21与所述压缩机1连通,且循环输送冷媒,所述输入管21贯穿所述输水管22与所述输出管23连通,所述输出管23则与所述膨胀阀4连通,所述输水管22则外接水路。
[0027]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器3中设有低温低压的液体冷媒,吸收外界空气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媒,并通过所述压缩机1,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通过所述输入管21与所述输水管22充分接触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所述输水管22则输送水与所述输入管21抵接,从而实现对所述输水管22内水的加热,所述输出管23则将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输向所述膨胀阀4,并经所述膨胀阀4作用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次进入所述蒸发器3。
[0028]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管21包括主流管211、分流阀212、若干并列设置的分流管213和集中阀214,所述主流管211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分流阀212和所述压缩机1,若干所述分流管213的一端均与所述分流阀212连通,若干所述分流管213均设置于所述输水管22的内侧,且均贯穿所述输水管22,所述集中阀214则连通若干所述分流管213的另一端和所述输出管23;所述分流阀212具有斜切2121、若干分流通道2122和引导腔2123,所述斜切2121设置于所述引导腔2123的外侧,若干所述分流通道2122则与若干所述分流管213的一端一一对应设置,且若干所述分流通道2122均贯穿所述引导腔2123,所述引导腔2123的高度则沿冷媒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集中阀214具有反向斜切2141、若干集中通道2142和汇集腔2143,所述反向斜切2141设置于所述汇集腔2143的外侧,若干所述集中通道2142则与若干所述分流管213的另一端一一对应设置,且若干所述集中通道2142均贯穿所述汇集腔2143,所述汇集腔2143的高度则沿冷媒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每个所述分流管213均具有入口端2131、出口端2132和盘旋管2133,所述入口端2131与所述分流阀212连通,所述出口端2132则与所述集中阀214连通,且所述入口端2131和所述出口端2132分别设置于所述盘旋管2133的外侧,所述盘旋管2133设置于所述输水管22的内侧;所述盘旋管2133具有若干阻流板2134和管体2135,所述管体2135呈螺旋形结构,且设置于所述输水管22的内侧,若干所述阻流板2134则沿所述管体2135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管体2135的内侧。
[0029]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流管211用以向所述输水管22输送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过所述分流阀212后,将气态冷媒进行分流,使之能充分与所述输水管22接触,进而实现换热,而所述分流管213则承担将分流后的气态冷媒延长停留时间的作用,所述集中阀214则将换热后的冷媒进行集中,所述斜切2121用以提升所述分流阀212的结构强度,所述分流通道2122用以配合所述分流管213,所述引导腔2123则通过改变高度的方式,来减缓气态冷媒的流速,使之尽量长时间的在所述输水管22中停留,所述反向斜切2141用以提升所述集中阀214的结构强度,所述集中通道2142使得反应后的液态冷媒能进行集中,并通过所述汇集腔2143,来提升流速,进而使得液态冷媒尽量快的进入后续步骤,从而减少液态冷媒中残留的热量的损失,所述分流管213则通过所述入口端2131将气态冷媒输入所述盘旋管2133,利用所述盘旋管2133的所述管体2135,来使得气态冷媒与水充分接触,进而充分换热,所述
出口端2132则用以排出换热后的冷媒,若干所述阻流板2134则辅助性使得气态冷媒在所述盘旋管2133中的流速下降,以实现充分换热。
[0030]
进一步的,所述膨胀阀4包括流通管41、阀座42和阀芯43,所述流通管41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蒸发器3和所述冷凝器2,所述阀座42则设置于所述流通管41的内部上侧,所述阀芯43则设置于所述流通管41的下侧;所述流通管41具有进入口411、排出口412、芯槽413、控制孔414和阀道415,所述进入口411和所述排出口412分别设置于所述流通管41的两侧,所述芯槽413设置于所述流通管41的下侧,且所述芯槽413与所述阀芯43契合,所述阀道415则设置于所述流通管41的上侧,且所述阀道415与所述阀座42滑动连接,所述控制孔414则设置于所述阀道415的下侧,且与所述阀道415连通;所述阀座42具有流通孔416、配合头417和抵接端418,所述配合头417设置于所述阀座42的上侧,且与所述阀道415滑动连接,所述流通孔416则设置于所述阀座42的下侧,且所述流通孔416连通所述进入口411和所述排出口412,所述抵接端418设置于所述阀座42的下侧,且所述抵接端418与所述阀芯43抵接。
[0031]
所述流通管41用以让冷媒流通,并配合所述阀座42和所述阀芯43对流速进行调节,所述膨胀阀4用以改变液态冷媒的流速,利用所述进入口411输入液态冷媒,利用所述排出口412排出改变流速后的冷媒,所述芯槽413配合所述阀芯43,使得所述阀芯43能进行移动,所述控制孔414用以调节所述阀芯43的高度,进而使得所述阀芯43带动所述阀座42移动,使得所述阀座42的所述流通孔416与所述进入口411和所述排出口412的连通面积得到控制,所述抵接端418则配合所述阀芯43的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阀座42移动,所述配合头417则封闭所述阀道415,避免冷媒在所述阀座42移动时泄漏,所述阀道415还用以让所述阀座42移动。
[0032]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