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叠片叶轴流风扇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1: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叠片叶轴流风扇。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电子行业中,电子元件工作时所发出热量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电子芯片,它掌握着整个电子系统的运行状况;热能对元件本身造成损害严重,也会使周边器件加速老化,减少其使用寿命。散热器可以降低元件的温度,而风扇作为散热系统中常用的主动散热元件,在散热器中必不可少;它在整个散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风扇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散热器的解热性能。
3.但是,现有的散热器存在以下缺陷:
4.1、传统散热器中的散热风扇,扇叶作为风扇中的主要料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气流的进出方向与扇叶的轴向平行;目前轴流风扇的扇叶结构多为镰刀叶,通常的薄型风扇难以克服大直径多片叶结构;
5.2、在扇叶叶形设计上,为了到达较大的风量、风压,增强扇叶的平衡性成了设计的关键性难题;普遍以大叶片、少叶片数为主,这样虽然风量优势虽然提升了不少,但同噪音下的风压难以提升;所以,如何增加扇叶叶片数量,且运转时叶片无变形、外张成了扇叶设计的主要问题,现有技术中的风扇无法在提升风量、风压的同时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双叠片叶轴流风扇,其能解决无法在提升风量、风压的同时降低噪音的问题。
7.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8.一种双叠片叶轴流风扇,包括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中部连接件、与中部连接件固定连接的双叠叶片,所述双叠叶片包括第一连接叶、第二连接叶、弧形衔接片,所述弧形衔接片包括第一衔接段、中部衔接段、第二衔接段,所述中部衔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衔接段、第二衔接段衔接,所述第一衔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叶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衔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叶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衔接片呈n或s状,所述第一连接叶设置有第一弧形尾端,所述第二连接叶设置有第二弧形尾端,所述第一衔接段与所述第一弧形尾端平齐,所述第二衔接段与所述第二弧形尾端平齐。
9.进一步地,所述双叠叶片的数量为2n 1个,其中n为正整数。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叶与所述第二连接叶之间形成双叶间隙。
11.进一步地,所述弧形衔接片上下两端各设置有上侧凹陷位、下侧凹陷位。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尾端沿最大外径处垂直投影形成第一弧形曲线,所述第一衔接段沿最大外径处垂直投影形成第一衔接曲线,所述第一衔接曲线与所述第一弧形曲线重合。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尾端沿最大外径处垂直投影形成第二弧形曲线,所述第
二衔接段沿最大外径处垂直投影形成第二衔接曲线,所述第二衔接曲线与所述第二弧形曲线重合。
14.进一步地,所述中部连接件呈圆盘状,所述双叠叶片环绕设置于所述中部连接件的侧部。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叶的中部厚度大于侧边的厚度。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叶的中部厚度大于侧边的厚度。
17.进一步地,所述双叠片叶轴流风扇还包括底部连接件,所述底部连接件与所述中部连接件连接。
18.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9.所述弧形衔接片包括第一衔接段、中部衔接段、第二衔接段,所述中部衔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衔接段、第二衔接段衔接,所述第一衔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叶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衔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叶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衔接片呈n或s状,所述第一连接叶设置有第一弧形尾端,所述第二连接叶设置有第二弧形尾端,所述第一衔接段与所述第一弧形尾端平齐,所述第二衔接段与所述第二弧形尾端平齐。采用第一连接叶、第二连接叶、弧形衔接片的配合形成双叠叶片的设计,使扇叶在运转时的平衡稳定性,强劲风压,大大减小扇叶的不平衡量,n或s状的弧形衔接片与第一连接叶、第二连接叶的尾部衔接,减小风切阻力,从而减小了风扇产生的振动,降低风扇运转的整体噪音,可以提高风力风压的同时降低噪音,解决了无法在提升风量、风压的同时降低噪音的问题。
20.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双叠片叶轴流风扇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22.图2为图1所示双叠片叶轴流风扇的立体图;
23.图3为图1所示双叠片叶轴流风扇的另一立体图;
24.图4为图1所示双叠片叶轴流风扇中一双叠叶片的立体图;
25.图5为图4所示双叠叶片的立体图;
26.图6为图4所示双叠叶片的另一立体图;
27.图7为图1所示双叠片叶轴流风扇的又一立体图;
28.图8为图1所示双叠片叶轴流风扇的局部立体图;
29.图9为图1所示双叠片叶轴流风扇的另一局部立体图。
30.图中:10、风扇组件;11、中部连接件;12、双叠叶片;121、第一连接叶;1211、第一弧形尾端;122、第二连接叶;1221、第二弧形尾端;123、弧形衔接片;1231、第一衔接段;1232、中部衔接段;1233、第二衔接段;1234、上侧凹陷位;1235、下侧凹陷位;20、底部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
例。
3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4.请参阅图1

9,一种双叠片叶轴流风扇,包括风扇组件10,所述风扇组件10包括中部连接件11、与中部连接件11固定连接的双叠叶片12,所述双叠叶片12包括第一连接叶121、第二连接叶122、弧形衔接片123,所述弧形衔接片123包括第一衔接段1231、中部衔接段1232、第二衔接段1233,所述中部衔接段12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衔接段1231、第二衔接段1233衔接,所述第一衔接段1231与所述第一连接叶121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衔接段1233与所述第二连接叶122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衔接片123呈n或s状,所述第一连接叶121设置有第一弧形尾端1211,所述第二连接叶122设置有第二弧形尾端1221,所述第一衔接段1231与所述第一弧形尾端1211平齐,所述第二衔接段1233与所述第二弧形尾端1221平齐。采用第一连接叶121、第二连接叶122、弧形衔接片123的配合形成双叠叶片的设计,使扇叶在运转时的平衡稳定性,强劲风压,大大减小扇叶的不平衡量,n或s状的弧形衔接片123与第一连接叶121、第二连接叶122的尾部衔接,减小风切阻力,从而减小了风扇产生的振动,降低风扇运转的整体噪音,可以提高风力风压的同时降低噪音,解决了无法在提升风量、风压的同时降低噪音的问题。
35.优选的,所述双叠叶片12的数量为2n 1个,其中n为正整数。如3、5、7、11组叠叶组等;总叶片数为偶数叶片,如对应的3、5、7、11组叠叶组的总叶片数为6、10、14、22片叶。
3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叶121与所述第二连接叶122之间形成双叶间隙。所述弧形衔接片123上下两端各设置有上侧凹陷位1234、下侧凹陷位1235。
37.优选的,所述第二弧形尾端1221沿最大外径处垂直投影形成第一弧形曲线,所述第一衔接段1231沿最大外径处垂直投影形成第一衔接曲线,所述第一衔接曲线与所述第一弧形曲线重合。所述第一弧形尾端1211沿最大外径处垂直投影形成第二弧形曲线,所述第二衔接段1233沿最大外径处垂直投影形成第二衔接曲线,所述第二衔接曲线与所述第二弧形曲线重合。
38.优选的,所述中部连接件11呈圆盘状,所述双叠叶片12环绕设置于所述中部连接件11的侧部。所述第一连接叶121的中部厚度大于侧边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叶122的中部厚度大于侧边的厚度。所述双叠片叶轴流风扇还包括底部连接件20,所述底部连接件20与所述中部连接件11连接。整个装置结构紧凑,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适用性强,便于推广。
39.采用的双片叠叶组设计的目的在于:叠叶设计保证扇叶运转时的平衡稳定性,强劲风压,大大减小扇叶的不平衡量;双片叶叶端侧面“n”或“s”型半圆弧收尾相连设计,减小风切阻力,从而减小了风扇产生的振动,降低风扇运转的整体噪音,从而在相同噪音下比传
统扇叶转速提升了15%,风速风压性能大大提升,实验数据显示,风速比相同噪音下相当于提升了35%,风压比相同噪音下提升了相当于提升了39%。同一散热器、同一热源,在相同模组噪音下,比传统扇叶解热性能大大提升。
40.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