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智能汽车钥匙装置、智能汽车和智能汽车交互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0: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智能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汽车钥匙装置、智能汽车和智能汽车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钥匙的形式也一直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传统的汽车钥匙较为普通,一般均为匙身、匙柄、遥控按键以及内部的控制器件组成,结构功能较为单一,而且制作成本高,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表在生活中也越来越普及,功能越来越多,传统的汽车钥匙已日益难以满足大众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汽车钥匙装置、智能汽车和智能汽车交互系统,用于解决用户与智能汽车交互不便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在第一方面中,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钥匙装置,包括:柔性带、壳体、触摸屏和印制电路板;
6.所述柔性带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并与所述壳体连接;
7.所述触摸屏嵌入到所述壳体内;
8.所述印制电路板嵌入到所述壳体内,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中央处理器;
9.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
10.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智能汽车通讯连接;
11.当所述触摸屏接收到开启或锁定车门命令时,所述中央处理器将开启或锁定命令发送给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再由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给所述智能汽车,以使得所述智能汽车的车门开启或锁定。
12.可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用于存储所述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数据;
13.所述触摸屏包括显示触摸模块,所述显示触摸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用于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的所述智能汽车的运行信息,并将所述运行信息进行显示。
14.可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还包括:
15.定位模块,用于实时确定所述智能汽车钥匙装置相对于所述智能汽车的位置,以及
16.无钥匙进入模块,用于与所述述智能汽车包括的基站配合,在预设范围内自动开启所述智能汽车的车门。
17.可选地,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包括:用于收发4g信号的4g通讯模块和/或用于收发5g信号的5g通讯模块。
18.可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还包括:电源和无线充电单元;
19.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显示触摸模块、所述无钥匙进入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定位模块电连接;
20.所述无线充电单元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21.在第二方面中,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包括:车门控制装置、手势识别装置、距离感应器和第二无线通讯模块;
22.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与智能汽车钥匙装置通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智能汽车钥匙装置发送的开启或锁定命令;
23.所述车门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所述距离感应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的所述开启或锁定命令,并控制所述智能汽车的车门开启或锁定;
24.所述距离感应器与所述手势识别装置连接,用于在一定距离内感应所述智能汽车钥匙装置,若在一定距离内感应到所述智能汽车钥匙装置,发送第一信号给所述手势识别装置;
25.所述手势识别装置与所述距离感应器和所述车门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识别用户具体的手势,并将所述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第二信号给所述车门控制装置。
26.可选地,所述手势识别装置包括天窗手势识别装置和尾门手势识别装置;
27.所述距离感应器包括天窗距离感应器和尾门距离感应器;
28.所述天窗手势识别装置和所述天窗距离感应器设置在智能汽车的天窗上;
29.所述尾门手势识别装置和所述尾门距离感应器设置在智能汽车的后背门上;
30.所述天窗距离感应器与所述天窗手势识别装置连接,当在一定距离内感应到所述智能汽车钥匙装置,发送第一天窗信号给所述天窗手势识别装置;
31.所述天窗手势识别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天窗信号后,识别用户具体的手势,并将所述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第二天窗信号给所述车门控制装置;
32.所述尾门距离感应器与所述尾门手势识别装置连接,当在一定距离内感应到所述智能汽车钥匙装置,发送第一尾门信号给所述尾门手势识别装置;
33.所述尾门手势识别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尾门信号后,识别用户具体的手势,并将所述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第二尾门信号给所述车门控制装置;
34.所述车门控制装置,还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二天窗信号后,控制天窗的打开和关闭;以及接收到所述第二尾门信号后,控制尾门的打开和关闭。
35.可选地,所述天窗手势识别装置包括第一处理芯片、第一相机和第一控制芯片;所述尾门手势识别装置包括第二处理芯片、第二相机和第二控制芯片;
36.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用于接收第一天窗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相机开始工作;
37.所述第一相机,用于开始工作后,发出照射到用户手势上的脉冲光线,并接收用户
手势的反射光线,将所述反射光线发送给所述第一处理芯片;
38.所述第一处理芯片,用于根据所述反射光线识别用户具体的手势,并将所述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第二天窗信号给所述控制装置;
39.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用于接收第一尾门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相机开始工作;
40.所述第二相机,用于开始工作后,发出照射到用户手势上的脉冲光线,并接收用户手势的反射光线,将所述反射光线发送给所述第二处理芯片;
41.所述第二处理芯片,用于根据所述反射光线识别用户具体的手势,并将所述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第二尾门信号给所述车门控制装置。
42.可选地,所述智能汽车还包括:车辆基站;
43.所述车辆基站和所述车门控制装置电连接;以及
44.所述车辆基站与所述智能汽车钥匙装置包括的无钥匙进入模块通讯连接,当所述车辆基站在预设范围内识别到所述无钥匙进入模块时,所述车辆基站向所述车门控制装置发送命令,通过所述车门控制装置开启所述智能汽车的车门。
45.在第三方面中,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交互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以及第二方面所述的智能汽车;
46.所述智能汽车钥匙装置与所述智能汽车通讯连接。
47.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48.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包括柔性带,柔性带设置在壳体的两侧,并与壳体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为可穿戴式智能汽车钥匙,便携性强且不易丢失;另外,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包括触摸屏和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嵌入到壳体内,印制电路板包括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中央处理器,当触摸屏接收到开启或锁定车门命令时,中央处理器将开启或锁定命令发送给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再由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给智能汽车,以使得智能汽车的车门开启或锁定,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能够通过触摸屏远程控制车辆的状态,对智能汽车进行实时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49.另外,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还包括无钥匙进入模块,用于与智能汽车包括的基站配合,在预设范围内自动开启智能汽车的车门。无钥匙进入模块的设置使得无需对智能汽车钥匙装置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只需佩戴智能汽车钥匙装置的人接近车辆,车辆即可自动开启,大简化进入到智能汽车时的操作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5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51.通过阅读下文可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可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5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佩戴在手腕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5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5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5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尾门距离感应器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5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天窗手势识别装置在第一操作场景的示意图;
5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天窗手势识别装置在第二操作场景的示意图;
5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尾门手势识别装置在操作时的示意图;
6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相机或第二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61.附图标记介绍如下:
62.1-智能汽车钥匙装置;2-柔性带;3-壳体;4-触摸屏;5-第一无线通讯模块;
63.8-中央处理器;9-存储器;10-定位模块;11-无钥匙进入模块;
64.14-电源;15-无线充电单元;
65.20-智能汽车;21-车门控制装置;22-手势识别装置;23-距离感应器;24-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5-天窗;26-尾门;221-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2-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31-天窗距离感应器、232-尾门距离感应器;2211-第一相机;201-车辆基站。
具体实施方式
6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67.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68.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69.在第一方面中,图1-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如图1-图3所示,该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包括:柔性带2、壳体3、触摸屏4和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图中未示出)。柔性带2设置在壳体3的两侧,并与壳体3连接。触摸屏4嵌入到壳体3内,触摸屏4包括显示触摸模块(图中未示出)。印制电路板嵌入到壳体3内,印制电路板包括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和中央处理器8。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和显示触摸模块连接。中央处理器8分别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和显示触摸模块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和显示触摸模块。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与智能汽车通讯连接,用于接收智能汽车的运行信息。当触摸屏4接收到开启或锁定车门命令时,中央处理器8将开启或锁定命令发送给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再由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发送给智能汽车,以使得智能汽车的车门开启或锁定。
7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包括柔性带2,因此该智能汽
车钥匙装置1为可穿戴式智能汽车钥匙装置;具体实施时,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的外观与智能手表类似,柔性带2与智能手表的表带设置方式类似,壳体3和触摸屏4与智能手表的表盘设置方式类似,该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可以很方便的佩戴在用户的手腕上,如图1和图2所示。
71.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包括柔性带2,柔性带2设置在壳体3的两侧,并与壳体3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为可穿戴式智能汽车钥匙,便携性强且不易丢失;另外,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包括触摸屏4和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嵌入到壳体3内,印制电路板包括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和中央处理器8,当触摸屏4接收到开启或锁定车门命令时,中央处理器8将开启或锁定命令发送给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再由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发送给智能汽车,以使得智能汽车的车门开启或锁定,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能够通过触摸屏远程控制车辆的状态,对智能汽车进行实时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72.可选地,如图3所示,印制电路板还包括存储器9。存储器9与中央处理器8电连接,用于存储中央处理器8处理后的数据,防止数据丢失并可以将一些数据信息存储在存储器9中。
73.可选地,印制电路板还包括:定位模块10,用于实时确定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相对于智能汽车的位置,以及无钥匙进入模块11,用于与智能汽车包括的基站配合,在预设范围内自动开启智能汽车20的车门。无钥匙进入模块11的设置使得无需对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只需佩戴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的人接近车辆,车辆即可自动开启,大简化进入到智能汽车时的操作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74.可选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包括:用于收发4g信号的4g通讯模块(图中未示出)和/或用于收发5g信号的5g通讯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在探测到有5g信号时,优先选择5g信号进行传输。在没有5g信号时,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才会选择4g信号,确保数据的正常传输。
75.可选地,印制电路板还包括:电源14和无线充电单元15,电源14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显示触摸模块、无钥匙进入模块、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定位模块电连接,无线充电单元15与电源14电连接。由于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设置有无线充电单元15,用户可以选择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增加了用户的选择性,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76.在第二方面中,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20,如图4所示,包括:车门控制装置21、手势识别装置22、距离感应器23和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4。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4与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通讯连接,用于接收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发送的开启或锁定命令。车门控制装置21分别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4和距离感应器23连接,用于接收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4发送的开启或锁定命令,并控制智能汽车20的车门开启或锁定。距离感应器23与手势识别装置22连接,用于在一定距离内感应智能汽车钥匙装置,若在一定距离内感应到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发送第一信号给手势识别装置22。手势识别装置22与距离感应器23和车门控制装置21连接,用于接收到第一信号后,识别用户具体的手势,并将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第二信号给车门控制装置21。
7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4包括:用于收发4g信号的4g通讯模块和/或用于收发5g信号的5g通讯模块。
78.由此可见,第二方面中的智能汽车20能够与第一方面中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进
行相互匹配,用户可以通过手势对智能汽车20的部件(例如,天窗25和尾门26)进行操作,实现智能汽车20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汽车20的可操控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79.可选地,如图5-图8所示,手势识别装置22包括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1和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22。距离感应器23包括天窗距离感应器231和尾门距离感应器232。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1和天窗距离感应器231设置在智能汽车20的天窗上。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22和尾门距离感应器232设置在智能汽车20的后背门上。天窗距离感应器231与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1连接,当在一定距离内感应到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发送第一天窗信号给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1。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1接收到第一天窗信号后,识别用户具体的手势,并将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第二天窗信号给车门控制装置21。尾门距离感应器232与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22连接,当在一定距离内感应到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发送第一尾门信号给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22。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22接收到第一尾门信号后,识别用户具体的手势,并将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第二尾门信号给车门控制装置21。车门控制装置21,还用于接收到第二天窗信号后,控制天窗25的打开和关闭;以及接收到第二尾门信号后,控制尾门26的打开和关闭。
80.如图5所示,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22和尾门距离感应器232可以安装在尾门26玻璃的下方的中间位置处,这样能够方便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22识别用户的手势动作,并通过尾门距离感应器232检测用户手势的移动距离,对尾门26进行后续操作。类似地,如图6所示,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1和天窗距离感应器231可以设置在智能汽车20的顶部靠近天窗25的位置处,即,主驾驶座位的上方,这样也能够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1识别用户的手势动作,并通过天窗距离感应器231检测用户手势的移动距离,对天窗25进行后续操作。
81.例如,当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汽车处于开启状态时,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1处于工作状态。在操作控制天窗25时,如图6和图7所示,坐在主驾驶位置的驾驶员将手掌朝向方向盘的位置时,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1识别到用户的手势信息,并对接收到的手势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而通过对手指位置判断出具体的手势,并将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指示信号给车门控制装置21,车门控制装置21在收到指示信息后,控制天窗的打开。
82.与上述操作类似,当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汽车处于开启状态时,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1处于工作状态。在关闭天窗25时,当驾驶员的手势从靠近驾驶员身体的位置向靠近方向盘的位置移到时,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1识别到用户的手势信息,并对接收到的手势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而通过对手指位置判断出具体的手势,并将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指示信号给车门控制装置21,车门控制装置21在收到指示信息后,控制天窗的关闭。
83.如图8所示,当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汽车处于开启状态时,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22处于工作状态。在开启尾门26时,驾驶员站在尾门26的正前方,并将手以手掌向上的位置放好,此时,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22识别到驾驶员的手势信息,并对接收到的手势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而通过对手指位置判断出具体的手势,并将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指示信号给车门控制装置21,车门控制装置21在收到指示信息后,控制尾门的打开。
84.类似地,当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汽车处于开启状态时,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22处于工作状态。在关闭尾门26时,当驾驶员的手向下移动时,此时,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22识别到驾驶员的手势信息,并对接收到的手势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而通过对手指位置判断出具体的手势,并将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指示信号给车门控制装置21,车门控制装置21在收到指示信息后,控制尾门的关闭。
85.可选地,具体地,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1包括第一处理芯片、第一相机2211(如图9所示)和第一控制芯片;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22包括第二处理芯片、第二相机2221和第二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芯片用于接收第一天窗信号后,控制第一相机2211开始工作。第一相机2211,用于开始工作后,发出照射到用户手势上的脉冲光线,并接收用户手势的反射光线,将反射光线发送给第一处理芯片。第一处理芯片用于根据反射光线识别用户具体的手势,并将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第二天窗信号给车门控制装置21。第二控制芯片用于接收第一尾门信号后,控制第二相机开始工作。第二相机用于开始工作后,发出照射到用户手势上的脉冲光线,并接收用户手势的反射光线,将反射光线发送给第二处理芯片。第二处理芯片用于根据反射光线识别用户具体的手势,并将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第二尾门信号给车门控制装置21。
86.具体实施时,当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汽车处于开启状态时,天窗手势识别装置221处于工作状态,第一相机2211发出脉冲光线,当在第一相机2211范围内做出手势时,第一相机2211会收到不同的反射光线,第一处理芯片对反射光线进行分析处理,进而通过对手指位置判断出具体的手势,并将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第二天窗信号给车门控制装置21,车门控制装置21控制天窗的打开和关闭。
87.同样地,当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汽车处于开启状态时,尾门手势识别装置222处于工作状态,第二相机2221发出脉冲光线,当在第二相机2221范围内做出手势时,第二相机2221会收到不同的反射光线,第二处理芯片对反射光线进行分析处理,进而通过对手指位置判断出具体的手势,并将手势与预先设定功能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发送第二尾门信号给车门控制装置21,车门控制装置21控制尾门的打开和关闭。
88.第一相机2211与第二相机的结构相同,因此,仅仅通过图9展示第一相机2211的结构,不再重复展示第二相机的结构。
89.可选地,智能汽车20还包括:车辆基站201。车辆基站201和车门控制装置21电连接。并且,车辆基站201与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包括的无钥匙进入模块11通讯连接,当车辆基站201在预设范围内识别到无钥匙进入模块11时,车辆基站201向车门控制装置21发送命令,通过车门控制装置21开启智能汽车20的车门。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智能汽车20内的车辆基站201在一定距离内实时发送匹配信号,从而以智能汽车20为中心生成一个预设范围。当佩戴有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的用户在该预设范围内时,车辆基站201会收到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发出的反馈信号,在收到该反馈信号后,车辆基站201会将开启车门信号发送至车门控制装置21,通过车门控制装置21开启车门,完成无钥匙进入的操作。
90.在第三方面中,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交互系统,包括第一方面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以及第二方面的智能汽车20。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与智能汽车20通讯连接。由于第三方面的智能汽车交互系统包括了第一方面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和第二方面的智能汽车20,使其具有与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和智能汽车20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
复赘述。
9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外形为智能手表,通过4g通讯模块或5g通讯模块与智能汽车20联网,可以实时获取智能汽车20信息,并在触摸屏(表盘)上显示当前时间、车辆剩余里程、车内温度、车窗门开闭状态等信息。
92.另外,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还设置有定位模块10,可显示车辆以及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当前位置状态。本技术实施例除了能够显示信息外,还可以通过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控制智能汽车20车门的打开和关闭,以及控制智能汽车20的天窗和尾门的打开和关闭。
93.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所获得的有益效果包括:
94.1、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包括柔性带2,柔性带2设置在壳体3的两侧,并与壳体3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为可穿戴式智能汽车钥匙,便携性强且不易丢失;另外,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包括触摸屏4和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嵌入到壳体3内,印制电路板包括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和中央处理器8,当触摸屏4接收到开启或锁定车门命令时,中央处理器8将开启或锁定命令发送给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再由第一无线通讯模块5发送给智能汽车,以使得智能汽车的车门开启或锁定,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能够通过触摸屏远程控制车辆的状态,对智能汽车进行实时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95.2、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印制电路板还包括:无钥匙进入模块11,用于与智能汽车包括的基站配合,在预设范围内自动开启智能汽车20的车门。无钥匙进入模块11的设置使得无需对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只需佩戴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的人接近车辆,车辆即可自动开启,大简化进入到智能汽车时的操作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96.3、第二方面中的智能汽车20能够与第一方面中的智能汽车钥匙装置1进行相互匹配,用户可以通过手势对智能汽车20的部件(例如,天窗25和尾门26)进行操作,实现智能汽车20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汽车20的可操控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97.4、用户仅通过手势就能够开启或关闭天窗25和尾门26,用户无需在车载系统中查找和操作,大幅减少用户的操作流程和步骤,提升智能汽车20的可操控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9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