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6: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硝铵氮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


背景技术:

2.硝铵是是氮元素含量达到35%的优质氮肥。硝铵进入土壤后,在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的影响下,有效成分会逐步分解,最后变成氧化氮和氮气等无效成分。双氰胺是一种有效的抑制剂,阻止氮元素的转化和损失。当前硝铵氮肥与双氰胺是独立的化工生产领域,往往是硝铵氮肥生产后,再添加双氰胺作为抑制剂。本撰写人将双氰胺和硝铵氮肥的生产过程联合起来,可以直接得到含有双氰胺的硝铵氮肥。本专利还获得了双氰胺产品,如需制备含双氰胺的硝铵氮肥,可直接使用自产双氰胺,降低了采购成本。
3.现有硝铵氮肥是氮肥企业生产流程上的一环。氮肥企业以天然气或煤为原料,经合成氨装置得到液氨。液氨一部分合成硝酸,硝酸与氨再酸碱中和生成硝铵。氮肥企业的另一部分液氨,跟合成氨装置副产的二氧化碳,共同合成尿素,尿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氮肥。本专利利用尿素生产双氰胺过程中产生的含氨气体,代替前述中和用的氨,将双氰胺和硝铵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本专利仅仅利用氮肥企业现有条件,生产出双氰胺这个新产品,为氮肥企业的开辟了新财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解决硝铵氮肥中双氰胺的来源问题,硝铵生产中氨的来源问题,同时解决双氰胺生产中尾气的处理问题。
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6.s1.以尿素为原料,生产双氰胺,双氰胺生产后的工艺气为第一工艺气,所述第一工艺气经过降温,将双氰胺产品分离,得到分离双氰胺后的第二工艺气;
7.s2.中和工段,将第二工艺气通入用氮肥企业自产的硝酸溶液,中和第二工艺气中的氨气,生成液态硝铵氮肥产品;
8.s3.浓缩造粒工段,将步骤s2中中和后的溶液在常压或减压条件下,给予热量,使水分蒸发进行浓缩,然后将浓缩后的硝铵氮肥送入造粒,成为固体颗粒硝铵氮肥产品。
9.第一工艺气降温,双氰胺气体凝华析出,再气固分离得到双氰胺产品。分离双氰胺后的第二工艺气,仍含有大量关键物料氨气。
10.进一步的,步骤s1中双氰胺生产工段包括两个反应,第一个反应得到单氰胺和氨气,第二个反应单氰胺转化为双氰胺。
11.上述反应方程式为:
12.2ch4n2o

ch2n2 2nh3 co213.2ch2n2→
c2h4n4。
14.进一步的,第一个反应温度为400~600℃,第二个反应温度降至180~300℃,降温
过程可将工艺物料的热量移出,副产为0.1~1.2mpa(g)压力等级的蒸汽。
15.进一步的,所述副产蒸汽通入浓缩造粒工段提供热量。
16.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第一工艺气中包括双氰胺和氨气。
17.进一步的,所述双氰胺含量不低于25%wt,所述氨气不低于20%wt。
18.进一步的,步骤s1中第一工艺气用有机溶剂喷淋洗涤,使双氰胺溶解到液相,再对液相降温,降低溶解度,使双氰胺析出。本工艺可以只分离部分双氰胺,这可以通过控制工段的分离条件而实现,比如减少溶剂喷淋量,则部分双氰胺未被溶剂吸收;或第一工艺气降温不够低,则部分双氰胺未能凝华析出。剩余双氰胺气体仍在第二工艺气中,一并带入中和工段和浓缩

造粒工段,这样造出的硝铵氮肥直接含有双氰胺。
19.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工艺气中包括双氰胺。
21.进一步的,所述双氰胺含量为0.5~15%wt。
22.进一步的,步骤s2中和反应后的溶液直接作为液态硝铵氮肥产品,即液体氮肥。
23.进一步的,向步骤s2得到的液态硝铵氮肥产品加入其它肥料元素得到液体符合肥产品。
24.进一步的,步骤s3中使水分蒸发到液态硝铵氮肥为含水量很小类似溶融的液体状态。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6.1.浓缩过程给予的热量来自前述双氰胺分离工段副产的蒸汽,与传统的硝铵氮肥生产装置相比,本技术的浓缩过程不再需要外供热量;
27.2.作为抑制剂的双氰胺已经在中和工段溶解于溶液中,跟硝铵是完全混合均匀的状态,最终得到的硝铵氮肥产品中,双氰胺分散均匀效果好。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29.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实施例1
32.来自尿素装置的熔融尿素8500kg/h,进入双氰胺生产工段,在540℃下反应生成单氰胺、氨和二氧化碳,再降温至240℃,反应生成双氰胺。得到8500kg/h第一工艺气,其中双氰胺34.1%(wt),氨气28.7%(wt),二氧化碳气37.2%(wt)。降温过程副产0.5mpa(g)蒸汽2200kg/h。
33.第一工艺气进双氰胺分离工段,在80℃以30000kg/h二甲基甲酰胺循环洗涤,
2780kg/h双氰胺被吸收至液相,吸收后液体降温至30℃,将2780kg/h双氰胺析出作为产品,洗涤液返回重新吸收。离开双氰胺分离工段的第二工艺气5720kg/h,其中双氰胺2.1%(wt),氨气42.7%(wt),二氧化碳气55.2%(wt)。
34.上述第二工艺气进入中和工段,15071kg/h,60%(wt)硝酸溶液也进入中和工段,氨进入溶液跟硝酸反应得到硝铵,双氰胺也溶解并均匀分散到溶液中。中和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至145~155℃,溶液蒸发掉~4t/h水。
35.浓缩:中和后溶液减压至

0.06mpa(g),用前述副产蒸汽加热蒸发溶液,使溶液中水含量降低到5%(wt)。造粒:浓缩后溶液再送入造粒高塔,造粒得到11600kg/h固体硝铵氮肥,其中含有120kg/h双氰胺。
36.实施例2
37.在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改变为:双氰胺分离工段,二甲基甲酰胺循环洗涤量增加至70000kg/h,2850kg/h双氰胺被吸收至液相,液相降温得到2850kg/h双氰胺产品。50kg/h双氰胺未被吸收仍留在第二工艺气中,并一路带到硝铵氮肥固体产品中。在浓缩工段,从2850kg/h双氰胺产品中,取60kg/h加入蒸发后的液体。最终得硝铵氮肥11590kg/h,其中含有110kg/h双氰胺。
38.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以尿素为原料,生产双氰胺,双氰胺生产后的工艺气为第一工艺气,所述第一工艺气经过降温,将双氰胺产品分离,得到分离双氰胺后的第二工艺气;s2.中和工段,将第二工艺气通入用氮肥企业自产的硝酸溶液,中和第二工艺气中的氨气,生成液态硝铵氮肥产品;s3.浓缩造粒工段,将步骤s2中中和后的溶液在常压或减压条件下,给予热量,使水分蒸发进行浓缩,然后将浓缩后的硝铵氮肥送入造粒,成为固体颗粒硝铵氮肥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双氰胺生产工段包括两个反应,第一个反应得到单氰胺和氨气,第二个反应单氰胺转化为双氰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个反应温度为400~600℃,第二个反应温度降至180~300℃,降温过程可将工艺物料的热量移出,副产为0.1~1.2mpa(g)压力等级的蒸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产蒸汽通入浓缩造粒工段提供热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第一工艺气中包括双氰胺和氨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氰胺含量不低于25%wt,所述氨气不低于20%wt。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第一工艺气有机溶剂喷淋洗涤,使双氰胺溶解到液相,再对液相降温,降低溶解度,使双氰胺析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艺气中包括双氰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氰胺含量为0.5~15%wt。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向步骤s2得到的液态硝铵氮肥产品加入其它肥料元素得到液体符合肥产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氰胺和硝铵氮肥联产的工艺,属于硝铵氮肥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以尿素为原料,生产双氰胺,双氰胺生产后的工艺气为第一工艺气,所述第一工艺气经过降温,将双氰胺产品分离,得到分离双氰胺后的第二工艺气;S2.中和工段,将第二工艺气通入用氮肥企业自产的硝酸溶液,中和第二工艺气中的氨气,生成液态硝铵氮肥产品;S3.浓缩造粒工段,将步骤S2中中和后的溶液在常压或减压条件下,给予热量,使水分蒸发,液态硝铵氮肥浓度增加直至接近熔融态,然后将浓缩后的硝铵氮肥送入造粒,成为固体颗粒硝铵氮肥产品。成为固体颗粒硝铵氮肥产品。成为固体颗粒硝铵氮肥产品。


技术研发人员:唐印 孔德利 宋国天 秦艳妮 冯安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0
技术公布日:2021/1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