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碳纤维高分子热泵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5: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为碳纤维高分子热泵。


背景技术:

2.热泵,是在热力学第二定律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高效加热装置,可将能量由低温处(低温热库)传送到高温处(高温热库)。它能提供给高温处的能量总和要大于它自身运行所需要的能量,多出的这部分热量是在运行能量的作用下从较低温处所取得的。热泵被广泛的应用在空调,电冰箱等以制冷为目的的家用电器上。它也可以在冬天使用地热来加热房屋,也可以在夏天来冷却房屋。
3.现有的热泵加热效率不高,结构强度不足抗压性能不足,且不便于拆装检修,而且内部排线杂乱,不能够对排线进行规整设置,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为此,我们提出碳纤维高分子热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碳纤维高分子热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热泵加热效率不高,结构强度不足抗压性能不足,且不便于拆装检修,而且内部排线杂乱,不能够对排线进行规整设置,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碳纤维高分子热泵,包括外壳体、光加热管和外安装板,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中间安装有内胆,且外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碳纤维隔层,所述内胆的一侧设置有穿线槽,且穿线槽的外侧粘贴有橡胶圈,所述外壳体的左侧内壁固定有集线槽,且集线槽的内部固定有分线隔板,所述集线槽的外侧安装有限位挡板,且限位挡板与集线槽之间为螺栓连接,所述外壳体的上下两侧内壁均安装有束线框,且束线框的内侧设置有柔性垫层,所述束线框靠近外壳体内壁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与束线框之间固定有加强杆,所述光加热管安装于内胆的内壁,且内胆的外侧与束线框之间固定有缓冲弹簧,所述外安装板安装于外壳体的外侧,且外安装板的中部外侧固定有手柄,所述外安装板的边缘固定有密封垫层,且外安装板的四周通过固定螺栓与外壳体相固定。
6.优选的,所述内胆的横向中心线与外壳体的横向中心线相重合,且内胆的内部呈中空状结构。
7.优选的,所述集线槽呈矩形状结构,且集线槽与外壳体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集线槽与限位挡板之间构成半封闭式结构。
8.优选的,所述束线框等距离分布于外壳体的上下两侧内壁,且束线框的内部两侧对称分布有加强杆,并且束线框通过缓冲弹簧与内胆之间构成弹性连接。
9.优选的,所述光加热管设置有两组,且光加热管之间关于内胆的横向中心线相对称。
10.优选的,所述外安装板呈矩形状结构,且外安装板的对称中心与外壳体的对称中
心相重合,并且外安装板通过固定螺栓与外壳体之间构成螺栓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碳纤维高分子热泵通过两组对称设置的光加热管便于对内胆内部所设置的热泵内组件进行光加热,以便于在热泵热能转换的基础上提供更加充分的热量,呈中空状结构的内胆内部容积较大,光加热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该内胆相较于小容积的热泵加热更快,在该内胆的内部特定空间内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光,以便于提供足够的热转换空间和时间,因此热效率更高,普通空气能热泵常温机制热55℃且易结水垢,而该碳纤维热泵采用光加热的方式可加热至80℃以上并且不易结水垢,应用范围较广,甚至可作为蒸汽机热源;
12.该碳纤维高分子热泵的外壳体内壁设置有碳纤维隔层,其既有碳材料硬的固有特性,又有纺织纤维柔的加工特性,并且碳纤维的原子结构类似于石墨,由排列成规则六边形图案的碳原子片组成,其具有良好的吸音隔音效果,因此能够有效阻隔噪音,使得该热泵可静音运行,外安装板与外壳体均为碳纤维加厚钣金材质,具有高刚度、高抗拉强度、低重量、高耐化学性、耐高温和低热膨胀的功能,从而使得该热泵的结构强度较好,并且可在低温工况下运行;
13.该碳纤维高分子热泵内部通过加强杆的设置方便提高束线框的结构强度,缓冲弹簧设置于束线框与内胆之间不会影响排线分布,同时缓冲弹簧便于对内胆的上下方外侧进行弹性防护,从而增强外壳体内部的抗压能力,通过手柄便于热泵的手持携带,使用更加便捷,等距离分布的束线框便于对穿过外壳体的较长线缆进行均匀束线,避免线缆杂乱,呈矩形状结构的集线槽内部便于设置热泵内部排线,分线隔板可将集线槽分隔为两个排线空间,同时限位挡板覆盖于集线槽的外侧便于对线缆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外壳体内部的排线更加精细规整,通过固定螺栓便于实现外安装板与外壳体之间的安装和拆卸,从而便于对与外壳体的内部进行检修,相较于安装复杂且故障率高的空气热泵,该碳纤维热泵安装简便且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束线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外壳体;2、内胆;3、碳纤维隔层;4、穿线槽;5、橡胶圈;6、集线槽;7、分线隔板;8、限位挡板;9、束线框;10、柔性垫层;11、连接板;12、加强杆;13、光加热管;14、缓冲弹簧;15、外安装板;16、手柄;17、密封垫层;18、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碳纤维高分子热泵,包括外壳体1、内胆
2、碳纤维隔层3、穿线槽4、橡胶圈5、集线槽6、分线隔板7、限位挡板8、束线框9、柔性垫层10、连接板11、加强杆12、光加热管13、缓冲弹簧14、外安装板15、手柄16、密封垫层17和固定螺栓18,外壳体1的内部中间安装有内胆2,且外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碳纤维隔层3,内胆2的横向中心线与外壳体1的横向中心线相重合,且内胆2的内部呈中空状结构,两者的横向中心线相重合便于将内胆2设置于外壳体1的内部中央,呈中空状结构的内胆2内部容积较大,由于光加热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该内胆2相较于小容积的热泵加热更快,在该内胆2的内部特定空间内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光,以便于提供足够的热转换空间和时间,因此热效率更高,内胆2的一侧设置有穿线槽4,且穿线槽4的外侧粘贴有橡胶圈5,外壳体1的左侧内壁固定有集线槽6,且集线槽6的内部固定有分线隔板7,集线槽6的外侧安装有限位挡板8,且限位挡板8与集线槽6之间为螺栓连接;
21.集线槽6呈矩形状结构,且集线槽6与外壳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集线槽6与限位挡板8之间构成半封闭式结构,呈矩形状结构的集线槽6内部便于设置热泵内部排线,分线隔板7可将集线槽6分隔为两个排线空间,同时限位挡板8覆盖于集线槽6的外侧便于对线缆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外壳体1内部的排线更加精细规整,外壳体1的上下两侧内壁均安装有束线框9,且束线框9的内侧设置有柔性垫层10,束线框9靠近外壳体1内壁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11,且连接板11与束线框9之间固定有加强杆12,束线框9等距离分布于外壳体1的上下两侧内壁,且束线框9的内部两侧对称分布有加强杆12,并且束线框9通过缓冲弹簧14与内胆2之间构成弹性连接,等距离分布的束线框9便于对穿过外壳体1的较长线缆进行均匀束线,避免线缆杂乱,加强杆12的设置方便提高束线框9的结构强度,缓冲弹簧14设置于束线框9与内胆2之间不会影响排线分布,同时缓冲弹簧14便于对内胆2的上下方外侧进行弹性防护,从而增强外壳体1内部的抗压能力;
22.光加热管13安装于内胆2的内壁,且内胆2的外侧与束线框9之间固定有缓冲弹簧14,光加热管13设置有两组,且光加热管13之间关于内胆2的横向中心线相对称,两组对称设置的光加热管13便于对内胆2内部所设置的热泵内组件进行光加热,以便于在热泵热能转换的基础上提供更加充分的热量,提高加热效率,外安装板15安装于外壳体1的外侧,且外安装板15的中部外侧固定有手柄16,外安装板15的边缘固定有密封垫层17,且外安装板15的四周通过固定螺栓18与外壳体1相固定,外安装板15呈矩形状结构,且外安装板15的对称中心与外壳体1的对称中心相重合,并且外安装板15通过固定螺栓18与外壳体1之间构成螺栓连接,外安装板15与外壳体1均为碳纤维加厚钣金材质,使得该热泵的结构强度较好,通过固定螺栓18便于实现外安装板15与外壳体1之间的安装和拆卸,从而便于对与外壳体1的内部进行检修,通过手柄16便于热泵的手持携带,使用更加便捷。
23.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碳纤维高分子热泵首先可以将光加热管13安装于内胆2的内部,然后光加热管13的连接线可穿过穿线槽4和橡胶圈5,橡胶圈5的设置不会对连接线的出线端进行磨损,然后呈矩形状结构的集线槽6内部可设置光加热管13的连接线以及热泵内部其他排线,七种分线隔板7可将集线槽6分隔为两个排线空间,同时限位挡板8覆盖于集线槽6的外侧便于对线缆进行限位,然后等距离分布的束线框9可对穿过外壳体1的较长线缆进行均匀束线,避免线缆杂乱,从而使得外壳体1内部的排线更加精细规整;
24.在使用的过程中,碳纤维隔层3的设置能够有效阻隔噪音,使得该热泵可静音运行,外安装板15与外壳体1均为碳纤维加厚钣金材质,使得该热泵的结构强度较好,然后两
组对称设置的光加热管13能够对内胆2内部所设置的热泵内组件进行光加热,以便于在热泵热能转换的基础上提供更加充分的热量,提高加热效率,并且缓冲弹簧14可以对内胆2的上下方外侧进行弹性防护,从而增强外壳体1内部的抗压能力,还可以通过固定螺栓18实现外安装板15与外壳体1之间的安装和拆卸,从而对与外壳体1的内部进行检修,就这样完成整个碳纤维高分子热泵的使用过程。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