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3: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消费者水平的提高,空调的多样性逐渐增加,现有空调一般为在密闭的空间内循环使用,导致室内的空气得不到换气,空气的混浊程度越来越多。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可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从而缓解室内的空气质量,因此新风功能对空调器的多样化至关重要。
3.由于室内空间较大,因此相对于室内空间空调器引入的新风量比较小,新风不易输送到目标换热区域,进而造成引入的新风利用率不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以提高空调器的新风利用率,提高用户体验。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进风面板;新风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部件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新风部件的上方,所述换热器和所述进风面板之间具有进风腔;管道结构,所述管道结构的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管道结构的出口和所述进风腔连通,以通过所述管道结构将所述新风部件中的新风输送至所述换热器。
6.进一步地,所述管道结构包括总管、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其中,所述总管的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的入口分别和所述总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的出口分别和所述进风腔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总管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出口和所述进风腔连通;在水平投影上,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总管错开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总管和所述第二管段的送风方向均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管段的出口位于所述进风腔的下部。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和所述总管连通,所述第四管段的出口和所述进风腔连通;在水平投影上,所述第四管段和所述总管错开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总管和所述第四管段的送风方向均为竖直方向,所述第四管段的出口位于所述进风腔的下部。
11.进一步地,在水平投影上,所述第一分管的出口和所述换热器错开设置,所述第二分管的出口和所述换热器错开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管道结构还包括: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分管的出口上方,以阻挡从所述第一分管的出口吹出的新风。
13.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状换热部、弧形换热部和第二板状
换热部,所述第一板状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板状换热部之间具有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一板状换热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分管和所述第二板状换热部对应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管道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壳体、新风部件、换热器和管道结构,壳体包括进风面板;新风部件设置在壳体内,新风部件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位于新风部件的上方,换热器和进风面板之间具有进风腔;管道结构的入口和新风出口连通,管道结构的出口和进风腔连通,以通过管道结构将新风部件中的新风输送至换热器和进风面板之间。在该方案中,通过管道结构可将新风部件输入的新风输送到进风腔,然后新风和进风腔内从进风面板进入的风一起和换热器换热后输出。这样可将新风输送到目标换热区域,即用户活动的区域,从而提高了新风利用率,提高了目标换热区域的空气清洁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图1中的管道结构、支撑架和壳体的装配图;
19.图3示出了图2中的结构的剖视图;
20.图4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器的俯视图;
21.图5示出了图2中的管道结构和支撑架的装配图;
22.图6示出了图4中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4.10、壳体;11、进风腔;20、新风部件;30、换热器;31、第一板状换热部;32、弧形换热部;33、第二板状换热部;40、管道结构;41、总管;42、第一分管;421、第一管段;422、第二管段;43、第二分管;431、第三管段;432、第四管段;44、阻挡件;5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包括进风面板;新风部件20,设置在壳体10内,新风部件20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换热器30,设置在壳体10内,换热器30位于新风部件20的上方,换热器30和进风面板之间具有进风腔11;管道结构40,管道结构40的入口和新风出口连通,管道结构40的出口和进风腔11连通,以通过管道结构40将新风部件20中的新风输送至换热器30。
27.在该方案中,通过管道结构40可将新风部件20输入的新风输送到进风腔11,然后新风和进风腔11内从进风面板进入的风和换热器30换热后输出。这样可将更多的新风输送到目标换热区域,即输送到用户活动的区域,从而提高了新风利用率,提高了目标换热区域的空气清洁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28.在本实施例中,管道结构40包括总管41、第一分管42和第二分管43,其中,总管41的入口和新风出口连通,第一分管42和第二分管43的入口分别和总管41的出口连通,第一分管42和第二分管43的出口分别和进风腔11连通。这样新风部件20吹出的新风分散到第一分管42和第二分管43中,从而使新风进入进风腔11的不同位置,便于与换热器30接触并换热。
29.具体地,第一分管4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421和第二管段422,第一管段421和总管41连通,第二管段422的出口和进风腔11连通;在水平投影上,第二管段422和总管41错开设置。这样可改变新风的流动方向,便于新风分散流动。
30.在本实施例中,总管41和第二管段422的送风方向均为竖直方向,第二管段422的出口位于进风腔11的下部。这样从第二管段422吹出的风从下向上流动,便于与换热器30的不同位置接触,提高换热效果,并且可以增大新风的分散区域。
31.具体地,第二分管4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管段431和第四管段432,第三管段431和总管41连通,第四管段432的出口和进风腔11连通;在水平投影上,第四管段432和总管41错开设置。这样可改变新风的流动方向,便于新风分散流动。
32.在本实施例中,总管41和第四管段432的送风方向均为竖直方向,第四管段432的出口位于进风腔11的下部。这样从第四管段432吹出的风从下向上流动,便于与换热器30的不同位置接触,提高换热效果,并且可以增大新风的分散区域。
33.在本实施例中,在水平投影上,第一分管42的出口和换热器30错开设置,第二分管43的出口和换热器30错开设置。这样可避免换热器30上的凝露水掉落到第一分管42和第二分管43内,以避免影响新风部件20运行。
34.在本实施例中,管道结构40还包括:阻挡件44,阻挡件44位于第一分管42的出口上方,以阻挡从第一分管42的出口吹出的新风。这样可避免新风吹送到阻挡件44正上方的区域,以避免影响其他结构。具体地,阻挡件44包括两块折板。阻挡件44上方设置有感温包,感温包用于检测温度。上述设置可避免新风吹到感温包上而影响感温包检测温度。
35.具体地,换热器3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状换热部31、弧形换热部32和第二板状换热部33,第一板状换热部31和第二板状换热部33之间具有夹角,其中,第一分管42和第一板状换热部31对应设置,第二分管43和第二板状换热部33对应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增大换热面积。而且可将新风分散到换热器30的不同位置,提高新风利用率。
36.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支撑架50,支撑架50和壳体10连接,管道结构40设置在支撑架50上。这样可通过支撑架50固定管道结构40。
37.具体地,空调器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和支撑架50连接,管道结构40夹在连接板和支撑架50之间。支撑架50上还安装有接线盒、电器盒。
38.空调器还包括底盘,新风部件20和底盘连接,新风部件20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用于引入新风。空调器还包括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和换热器30对应设置,第二风机用于从空调器的外部引风,吸入的风与换热器30换热后输出。并且,第二风机可加快新风流动,提高
新风量和利用率。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