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3: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育苗软盘,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


背景技术:

2.育苗软盘是水稻育苗过程中必备工具之一,传统的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3.首先就是传统的水稻抛秧育苗软盘是相互层叠堆放的,由于本身育苗软盘的厚度很薄相互堆叠的重力压迫造成相邻两个育苗软盘之间的间距非常小,在使用时很难将相邻间距很小的育苗软盘分开,降低育苗效率;
4.其次就是传统的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在播撒稻种时,都是育苗软盘的底端与地面接触,其下底开设的若干小孔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将育苗过程中洒水步骤中每一个育苗斗中多余的水排出,但正是由于与地面接触封堵了小孔,造成排水困难,故而增加了育苗难度,影响稻苗品质;
5.对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育苗效率低以及育苗难度大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包括软面盘,所述软面盘的顶端开设有若干规格一直且相互之间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育苗孔,相邻的两个所述育苗孔之间的间距均为1mm,所述软面盘一端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提拉片,所述软面盘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若干育苗斗,若干所述育苗斗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的育苗孔连通设置,若干所述育苗斗的外斗壁两相对称位置均开设有小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提拉片的厚度与软面盘的厚度一致,并且所述提拉片的顶端贯穿底端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软面盘与若干育苗斗一体成型设计,并且所述软面盘、提拉片以及若干育苗斗均为高压聚乙烯树脂材料制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所述育苗斗均上大下小的四棱台状设置,并且若干所述育苗斗的顶端开口于对应育苗孔的孔径规格一致。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所述小孔均与对应的育苗斗外斗壁呈垂直状态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具有育苗效率高以及育苗难度小的特点,具体地说:
13.首先,本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在传统育苗软盘的软面盘端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提拉片,相邻的两个软面盘之间采用对向放置,也就是使得相邻两层软面盘端部的提拉片呈对位分布,目的就是方便将贴合紧密的两个相邻软面盘分开,提高育苗效率;
14.其次,本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将原本开设在每个育苗斗底端的小孔改开设在育苗斗的侧壁,并且每个小孔与对应育苗斗之间呈垂直状态分布,在整个育苗软盘平铺放置在地面或者工作台的情况下,进行洒水作业时,每个育苗斗内多余的水会从侧面开设的小孔中流出,故而减小了育苗难度,保证稻苗品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软面盘;2、提拉片;3、育苗斗;11、育苗孔;21、圆孔;31、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包括软面盘1,其软面盘1的顶端开设有若干规格一直且相互之间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育苗孔11,相邻的两个育苗孔11之间的间距均为1mm,软面盘1一端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提拉片2,软面盘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若干育苗斗3,若干育苗斗3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的育苗孔11连通设置,若干育苗斗3的外斗壁两相对称位置均开设有小孔31。
21.其中,提拉片2的厚度与软面盘1的厚度一致,并且提拉片2的顶端贯穿底端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21,圆孔21是方便拿取提拉片2也就是分开相邻的育苗软盘而设计。
22.其中,软面盘1与若干育苗斗3一体成型设计,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并且软面盘1、提拉片2以及若干育苗斗3均为高压聚乙烯树脂材料制成。
23.其中,若干育苗斗3均上大下小的四棱台状设置,并且若干育苗斗3的顶端开口于对应育苗孔11的孔径规格一致,保证没有死角下料顺畅。
24.其中,若干小孔31均与对应的育苗斗3外斗壁呈垂直状态设置,更快速的排出多余的水分。
25.工作原理:
26.相邻的两个软面盘1之间采用对向放置,也就是使得相邻两层软面盘1端部的提拉片2呈对位分布,对位分布后上下层压,中间间隔有一层软面盘1的两个软面盘1的对应提拉片2位于同一端,但是这两个提拉片2之间预留有一个软面盘1的间距,目的就是方便将贴合紧密的两个相邻软面盘分开,且能够随意根据需要的育苗软盘层数进行随意拿取,提高育苗效率;
27.将需要使用到的每个育苗软盘平铺放置在地面或者工作台上,首先向每个育苗孔11内铺设一层底灰,由于育苗孔11是与对应育苗斗3的内斗腔连通,因此这些底灰掉落至育苗斗3内斗腔腔底,然后再将稻种均匀的播撒在每一个育苗孔11内,同样的这些稻种会掉入对应的育苗斗3内斗腔中,最后再覆盖一层软土,整个过程中底灰、稻种以及软土都不易掉
落在两个育苗孔11之间的位置,因为相邻的两个育苗孔11之间间隔为1mm不足以存留底灰、稻种以及软土,最后开始浇水,浇水过程中难免出现部分育苗斗3内水分过多,部分育苗斗3内水分过少,此时可以足量的淋浇每一个育苗斗3,多余的水分在将稻种完全湿润后,从小孔31排出,避免稻种育苗环境水分含量过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包括软面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面盘(1)的顶端开设有若干规格一直且相互之间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育苗孔(11),相邻的两个所述育苗孔(11)之间的间距均为1mm,所述软面盘(1)一端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提拉片(2),所述软面盘(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若干育苗斗(3),若干所述育苗斗(3)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的育苗孔(11)连通设置,若干所述育苗斗(3)的外斗壁两相对称位置均开设有小孔(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片(2)的厚度与软面盘(1)的厚度一致,并且所述提拉片(2)的顶端贯穿底端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面盘(1)与若干育苗斗(3)一体成型设计,并且所述软面盘(1)、提拉片(2)以及若干育苗斗(3)均为高压聚乙烯树脂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育苗斗(3)均上大下小的四棱台状设置,并且若干所述育苗斗(3)的顶端开口于对应育苗孔(11)的孔径规格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小孔(31)均与对应的育苗斗(3)外斗壁呈垂直状态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包括软面盘,所述软面盘的顶端开设有若干规格一直且相互之间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育苗孔,相邻的两个所述育苗孔之间的间距均为1mm,所述软面盘一端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提拉片,所述软面盘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若干育苗斗,若干所述育苗斗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的育苗孔连通设置,若干所述育苗斗的外斗壁两相对称位置均开设有小孔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稻抛秧育苗软盘,具有育苗效率高以及育苗难度小的特点,使得相邻两层软面盘端部的提拉片呈对位分布,方便将贴合紧密的两个相邻软面盘分开,提高育苗效率,每个育苗斗内多余的水会从侧面开设的小孔中流出,减小了育苗难度,保证稻苗品质。保证稻苗品质。保证稻苗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何涛 宋小红 朱习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邵阳市瑞丰农业设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7
技术公布日:2021/1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