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及包含该溜槽的自重式混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3: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及包含该溜槽的自重式混合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将两种以上不同物料进行混合的设备,尤其是在标准组合秤基础上,现有设备混合后的物料的混合度不高,如何提高两种以及两种以上不同物料的混合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及包含该溜槽的自重式混合系统,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如何提高两种以及两种以上不同物料的混合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包括第一混合单元,第一混合单元为上下两端贯通的中空体,该第一混合单元内侧面设有朝向第一混合单元中心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的第一挡板。
5.进一步,所述第一混合单元由两个以上溜槽组成,每个溜槽均设为上下两端贯通的中空体,每个溜槽内侧面设有朝向第一混合单元中心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的第一挡板;
6.或所述第一混合单元由两个以上溜槽组成一个上下两端贯通的中空体,每个溜槽内侧面设有朝向第一混合单元中心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的第一挡板。
7.进一步,所述每个溜槽内侧面且靠近左侧部位和/或每个溜槽内侧面且靠近右侧部位,设有第一折边挡板;和/或所述溜槽之间设有第三折边挡板或第三折边。
8.进一步,所述第一混合单元的上端开口部大于或等于下端开口部;
9.所述第一挡板为两个以上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一挡板之间设有间隙。
10.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板下部连接调整板,和/或所述第一折边挡板下部连接调整板。
11.进一步,所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包括两个以上第一混合单元,位于上方的第一混合单元的下端开口对应相邻下方的第一混合单元的上端开口;
12.或所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包括两个以上第一混合单元,位于上方的第一混合单元的下端开口对应相邻下方的第一混合单元的上端开口且位于下方的第一混合单元相较于相邻上方的第一混合单元呈比例缩小。
13.进一步,所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包括第二混合单元,第二混合单元上下两端贯通的中空体,该第二混合单元内侧面设有朝向第二混合单元中心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的第二挡板;
14.所述第一混合单元下端开口或最下方的第一混合单元下端开口和第二混合单元
的上端开口相对应;或所述第一混合单元下端开口或最下方的第一混合单元下端开口插入第二混合单元的上端开口内;
15.所述第一混合单元呈圆台型或呈由多个面组成的锥台型;和/或所述第二混合单元呈圆台型或呈由多个面组成的锥台型。
16.进一步,所述第一混合单元由四个溜槽组成一个上下两端贯通且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的中空体,该中空体呈由16个倾斜面组成的锥台型;
17.每个溜槽内侧面靠中间部位并排设置两个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下部各连接一个调整板,每个溜槽内侧面靠左右两侧部位各设置一个第一折边挡板;所述溜槽和溜槽之间设有第三折边;
18.所述第二混合单元为一个上下两端贯通且上部开口大于下部开口的中空体,该中空体呈由16个倾斜面组成的锥台型,每个倾斜面内侧设有1个第二挡板;
19.所述第一混合单元下端开口插入第二混合单元的上端开口内。
20.一种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包括第一混合单元和第二混合单元,第一混合单元为上下两端贯通的中空体,该第一混合单元内侧面设有用于混合物料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混合单元内侧面设有用于再次混合物料的第二挡板;第一混合单元下端开口对应第二混合单元上端开口。
21.一种自重式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重式混合系统包含上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所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底部对应归集部,所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顶部对应两种以上物料的输送部的输送端。
22.鉴于上述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中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及包含该溜槽的自重式混合系统无需外加动力,依靠物料下落过程中,物料对于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折边挡板)的冲击,产生下落路径、角度以及所需下落时间的变化,使物料在底部汇集后,可提高物料混合度。
附图说明
24.图1是实施例1中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的主视图。
25.图2是实施例1中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的俯视图。
26.图3是实施例1中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的a

a部位的剖视图。
27.图4是实施例1中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的第一挡板和调整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实施例1中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的工作原理图。
29.图中:1为溜槽;2为第一折边挡板;3为第一挡板;4为调整板;5为收集锥;6为第二挡板;7为焊接螺钉;8为防松螺母;9为归集部;10为第三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31.参照图1至图5,具体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包括第一混合单元,第一混合单元为上下两端贯通的中空体,该第一混合单元内侧面设有朝向第一混合单元中心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的第一挡板3。
32.所述第一混合单元由两个以上溜槽1(或称为“溜槽部”)组成,每个溜槽1均设为上下两端贯通的中空体,每个溜槽1内侧面设有朝向第一混合单元中心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的第一挡板3;第一混合单元上端接收物料(比如两种以上不同物料),在物料下落过程中,通过第一挡板3帮助不同物料之间进一步混合,提高物料混合效果。
33.所述第一混合单元由两个以上溜槽1组成一个上下两端贯通的中空体,每个溜槽1内侧面设有朝向第一混合单元中心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的第一挡板3。本实施例1中,第一混合单元由四个溜槽1组成一个上下两端贯通且上部开口大于下部开口的中空体,该中空体呈由16个倾斜面组成的锥台型(如图1所示),优选地16个倾斜面大小形状皆相同(比如倾斜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此时第一混合单元为16棱的锥台体形状),这样设计便于第一挡板3和第一折边挡板2连接在对应的倾斜面内侧面(即溜槽1内侧面),在本实施例1中,每个倾斜面内侧面设有一个第一挡板3或第一折边挡板2。
34.可替选方案为第一混合单元也可以是由四个溜槽1拼接形成圆台型,制作工艺更简单。
35.第一挡板3也可以设计成有折角和/或有弧度,进一步帮助调节调整板4角度。
36.优选地,第一挡板3上部(也可以是上端)连接溜槽1内侧面(比如对应的倾斜面内侧面),连接方式比如焊接。
37.所述第一混合单元的上端开口部大于或等于下端开口部,即大开口(即上端开口)朝上用于进料(多种物料分角度和/或位置倒入大开口),便于多种物料进入第一混合单元;第一混合单元的小开口(即下端开口)朝下用于出料(比如排出混合后的物料),便于混合后的物料进入归集部9。
38.作为替选方案,所述第一混合单元由两个以上溜槽1组成,每个溜槽1均设为上下两端贯通的中空体,每个溜槽1内侧面设有朝向第一混合单元中心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的第一挡板3。
39.所述第一挡板3为两个以上第一挡板3,第一挡板3与第一挡板3之间设有间隙(或者说相邻第一挡板3分开设置),方便物料或不同物料部分经过第一挡板3、部分直接沿着溜槽1内侧面下落,间接帮助混合物料,提高混合物料效果。
40.优选地,所述溜槽1之间设有第三折边10挡板或第三折边10,本实施例1中优选所述溜槽1之间设有第三折边10(或者是翻边),用于减少溜槽1之间的间隙,防止物料落入溜槽1之间的间隙,避免影响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运行,减少物料不必要的耗损(即防止漏料)。第三折边10可以焊接在相邻两个溜槽1之间且靠近溜槽1顶端部位。或者选择性地采用第三折边挡板(未显示在附图中)代替第三折边10,第三折边挡板还具有侧边挡板设计,在更加有利于在溜槽1与溜槽1之间贴近溜槽1外侧面,防止漏料。
41.所述第一挡板3下部连接调整板4,和/或所述第一折边挡板2下部连接调整板4。本实施例1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3和调整板4之间通过焊接螺钉7和防松螺母8连接;所述调整板4上设有的长腰孔,尤其是设有多个长腰孔,长腰孔用于焊接螺钉7和防松螺母8连接,
不同位置的长腰孔,可以实现调整板4的安装长度由一定范围的调整,可针对不同物料的特性选择最佳长度(即第一挡板3和调整板4连接后水平方向投影长度和/或倾斜角度和/或倾斜长度),这样可以控制物料的下落角度、时间和最终多种物料混合效果。
42.所述每个溜槽1内侧面且靠近左侧部位和/或每个溜槽1内侧面且靠近右侧部位,设有第一折边挡板2。本实施例1中优选每个溜槽1内侧面且靠近左侧部位和每个溜槽1内侧面且靠近右侧部位,均设有一个第一折边挡板2,第一折边挡板2朝向第一混合单元中心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第一折边挡板2采用l形折边,一般对称制作、成对使用。第一折边挡板2用于保持物料尽可能在溜槽1内部进行混合,避免物料下落至溜槽1边沿部(即两侧边沿部位),进而避免物料落至溜槽1之间的间隙内,防止漏料。
43.当然为了第一折边挡板2下部也可以连接调整板4,具体连接方式参照第一挡板3和调整板4的连接方式,第一折边挡板2可针对不同物料的特性选择最佳长度(即第一挡板3和调整板4连接后水平方向投影长度和/或倾斜角度和/或倾斜长度),这样可以控制物料的下落角度、时间和最终多种物料混合效果。
44.多个第一挡板3可以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也可以设置在不同水平面(即高度不同),只要能够起到混合物料作用,控制物料下落路径、下落角度和所需下落时间即可。
45.多个第一折边挡板2可以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也可以设置在不同水平面(即高度不同),可以和第一挡板3同一高度,也可以和第一挡板3不同高度。
46.所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包括第二混合单元(即收集锥5,本实施例1中采用一个16棱面(或称“倾斜面”)的锥台体形状的收集锥5,也可以收集锥5形状和第一混合单元形状相似),第二混合单元上下两端贯通的中空体,该第二混合单元内侧面设有朝向第二混合单元中心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的第二挡板6(又称收集锥5挡板),即收集锥5的每个倾斜面或棱面内侧设有1个第二挡板6;优选地第二挡板6焊接在第二混合单元(即收集锥5)的内侧面;第二混合单元可以是一个一体成型的中空体,也可以是有若干溜槽1拼接而成中空体。
47.第二挡板6可以连接调整板4,也可以不连接调整板4,当第二挡板6需要连接调整板4时,可以参照第一挡板3和调整板4的连接方式,功能和效果也与之相同。所述第二挡板6之间设有间隙,可以对进入第二混合单元的物料再进一步混合,第二挡板6之间设有间隙也可以让部分物料沿着第二混合单元下落,最终进入归集部9(比如归集盒或归集桶)内。
48.本实施例1中,第一混合单元下端开口插入第二混合单元的上端开口内,防止物料落至外部。
49.作为替选方案,第一混合单元下端开口和第二混合单元的上端开口相对应,只要第一混合单元下端开口落下的物料能够顺利进入第二混合单元的上端开口即可。
50.本实施例1中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经由组合秤计量过后的不同物料(比如物料a和物料b,也可以是多种不同物料),分别从不同方向投放进入溜槽1内,物料会沿着溜槽1内壁(和/或滑落通道内壁)滑落,遇到第一折边挡板2、第一挡板3(和/或第一折边挡板2和第一挡板3的间隙a、和/或第一挡板3之间的间隙b)后,物料产生分流,一部分物料继续沿着溜槽1内壁滑落(比如通过间隙a和/或间隙b),另一部分物料会沿着第一折边挡板2、第一挡板3以及调整板4滑落,从第一折边挡板2、第一挡板3以及调整板4上滑落的物料在空中对冲后(此时物料下落的路径、角度以及所需下落时间均可以根据第一折边挡板2、第一挡板3以及调整板4的长度、角度进行调整或控制,比如以第一挡板3以及调整
板4为例,第一挡板3以及调整板4长度越长,经其上下落的物料所经历的下料路径更长,下落时间更长,下落角度也可以根据第一挡板3以及调整板4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再由下落角度影响下落路径、路径长度和下落时间等因素;或者通过更换不同折弯角度的第一挡板3来调整第一挡板3的折弯角度,进而通过不同折弯角度的第一挡板3改变物料下落路径、下落角度及下落时间等因素),由第一混合单元下端开口进入第二混合单元(即收集锥5)。
51.由于第二混合单元(即收集锥5)中安装有第二挡板6(即收集锥5挡板),第二混合单元内部结构与第一混合单元的内部结构相类似或相同,物料会再次发生分流和对冲。两次,尤其是第二次分流可以使物料的下落时间产生差异,可改善物料汇集时上下分层的现象。对冲可使不同物料混合更均匀。这样当不同物料从第二混合单元(即收集锥5)下口汇集后,其混合度可明显提高。
52.另外,可能的方案为:第二混合单元上方可以设有多个第一混合单元,且第一混合单元依次自上而下竖直排列,形成多次混合,混合效果更佳。
53.此时所述最下方的第一混合单元下端开口和第二混合单元的上端开口相对应;和/或最下方的第一混合单元下端开口插入第二混合单元的上端开口内。
54.当然,多个第一混合单元也可以是结构相同,规格大小呈比例缩小,越往上第一混合单元规格大小越大、越往下规格大小越小,自上而下逐步缩小,依次排列。
55.本实施例1中一种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主要是运用于组合称设备中,在各种物料利用自身重力下落过程中,通过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实际是利用第一混合单元的第一挡板、第一折边挡板;和/或第二混合单元的第二挡板对物料下落路径、角度、时间等控制进而实现提升多种物料混合效果目的)完成多种物料的高效混合操作,提高物料混合度。
56.第一混合单元和第二混合单元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用于连接其他部件或固定自身用的挂钩和/或安装支架等辅助部件。
57.具体实施例2,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包括两个以上第一混合单元,位于上方的第一混合单元的下端开口对应相邻下方的第一混合单元的上端开口;
58.或所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包括两个以上第一混合单元,位于上方的第一混合单元的下端开口对应相邻下方的第一混合单元的上端开口且位于下方的第一混合单元相较于相邻上方的第一混合单元呈比例缩小。
59.本实施例2中不采用第二混合单元设计。最下方的第一混合单元下方靠口直接对应归集部9。本实施例2也可以实现多次混合,充分对冲,提高多种物料混合的效果。
60.具体实施例3,本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本实施例2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单元不做分割,而是一个完成的单独溜槽1,该单独溜槽1内侧壁中只设有第一挡板3和调整板4,此时本实施例3中没有折边挡板2设计。本实施例3也可以实现多次混合,充分对冲,提高多种物料混合的效果。
61.具体实施例4,本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自重式混合系统,该系统包含上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所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底部(即底部出料口,用于将混合后的物料输出)对应归集部9,所述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顶部对应两种以上物料的输送部的输送端(即输料端的下料口,用于将各种不同物料输送至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内开始物料混合)。实际操作中,输送部的输送端可以略低于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顶端(比如第一混合
单元上端开口),这样避免物料外泄至组合秤重力式混合溜槽外部。
62.另外,优选地输送部的输送端可以设置多个下料口,每个下料口对应在第一挡板3和/或第一折边挡板2上方,提高物料混合效果。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