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台车和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及校正方法与流程

2021-11-05 22: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仓储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台车和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及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2.stk(stocker,仓储)的二重感应器主要用了检测储位是否有卡匣,防止二次搬入而造成卡匣撞击。卡匣用于放置玻璃面板,再由台车将卡匣运送至相应的储位,自此完成玻璃面板的运送和存储。
3.其中,二重感应器主要依靠超声波检测储位是否有卡匣,然而,由于超声波肉眼不可见,在二重感应器受到撞击或者更换二重感应器时,用户通常无法得知二重感应器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台车和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及校正方法,以对二重感应器进行校正,解决了在二重感应器受到撞击或者更换二重感应器时,用户通常无法得知二重感应器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包括:
6.激光笔,用于发射激光信号;
7.定位部,用于安装所述激光笔和二重感应器,并使所述激光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二重感应器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定位部能够带动所述激光笔运动直至所述激光信号对准预设位置,并完成校正所述二重感应器。
8.可选的,所述定位部包括:
9.本体;
10.第一延伸部,与所述本体邻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二重感应器;以及
11.第二延伸部,与所述本体邻接且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激光笔。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螺纹孔。
13.可选的,所述第二延伸部还包括顶丝孔,所述顶丝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所述顶丝孔用于在所述激光笔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使用顶丝固定所述激光笔。
14.可选的,所述顶丝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线垂直。
15.可选的,所述定位部由铝材制成。
1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台车,包括:
17.货叉,用于叉取卡匣;
18.二重感应器,设置于所述货叉上,用于检测储位上的卡匣存在情况;
19.移动部,与所述货叉连接,所述移动部带动所述货叉和所述二重感应器移动;以及
20.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与所述二重感应器连接,所述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
21.可选的,所述货叉包括安装部,所述二重感应器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22.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方法,使用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台车,所述校正方法包括:
23.将所述定位部套设于所述二重感应器并移动所述台车至预设区域;
24.调整所述定位部并带动所述激光笔运动直至所述激光笔发射的激光信号对准预设位置,并完成校正所述二重感应器。
25.可选的,所述调整所述定位部并带动所述激光笔运动直至所述激光笔发射的激光信号对准预设位置,并完成校正所述二重感应器包括:
26.调整所述货叉与所述二重感应器连接处的位置并带动所述二重感应器和所述定位部位置调整。
27.本技术实施例的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中,通过将激光笔和二重感应器安装于定位部并使二者的中心轴线设为重合,根据激光笔发射的激光信号与预设位置的对准来校正二重感应器,二重感应器利用超声波信号进行检测,超声波肉眼无法看见,激光笔可以发射肉眼可见的激光,因为激光笔和二重感应器的中心轴线重合,所以当激光笔发射的激光信号与预设位置对准时,二重感应器发送的超声波信号也与该预设位置对准,进而解决了在二重感应器受到撞击或者更换二重感应器时,用户通常无法得知二重感应器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台车和卡匣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图2所示的台车中货叉与二重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台车和卡匣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图4所示的台车和卡匣中校正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台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台车和卡匣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台车10,台车10包括货叉12、二重感应器14和移动部16。货叉12用于叉取卡匣30。如图2即为货叉12叉取卡匣30的情况,也即卡匣30存在于台车10上的情况。二重感应器14设置于货叉12上,二重感应器14用于检测储位上卡匣30的存在情况。移动部16与货叉12连接,移动部16可以带动货叉12和二重感应器14移动。其中,示例性的,请结合图1和图2并参阅图3,图3为图2所示的台车中货叉与二重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货叉12可以包括安装部122,二重感应器14可活动安装于安装部122。安装部122的形状与二重感应器14的形状相适配。例如,二重感应器14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方柱形等,相应的,安装部12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孔或者方形孔等。本技术实施例以二重感应器14的形状为圆柱形为例进行说明,而不应理解为对二重感应器14形状的限制。圆柱形的二重感应器14与安装部122的圆形孔相配合以实现对二重感应器14的安装。安装部122可以在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对二重感应器14进行调整,也即是说,可以通过调整安装部122的位置来调整二重感应器14的位置。移动部16可以为带有轮子的部件,通过控制器可以控制台车10移动。
38.需要说明的是,在运送及存储玻璃面板的过程中,通常使用stk(stocker,仓储)来实现。stk系统中通常包括台车10、卡匣30、储位或者称为货架。卡匣30用于放置一定数量的玻璃面板,台车10用于运送装有玻璃面板的卡匣30至相应的储位,进而实现玻璃面板的搬运和存储。在上述过程中,为了检测储位上是否已存在卡匣30,会在台车10的相应位置安装用于检测的二重感应器14,二重感应器14采用超声波检测储位是否有卡匣30。然而,由于超声波肉眼不可见,在二重感应器14受到撞击或者更换二重感应器14的情况下,用户通常无法得知二重感应器14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
3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以及校正方法,以下将结合附图分别从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和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40.示例性的,请结合图1至图3并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台车和卡匣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台车和卡匣中校正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台车10还可以包括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20,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20与二重感应器14连接,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20用于校正二重感应器14,以使二重感应器14的检测结果准确。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20包括激光笔22和定位部24。激光笔22用于发射激光信号,定位部24用于安装激光笔22和二重感应器14,并使激光笔22的中心轴线和二重感应器14的中心轴线重合。定位部24能够带动激光笔22运动直至激光笔22发射的激光信号对准预设位置,并完成校正二重感应器14。
41.通过将激光笔22和二重感应器14安装于定位部24并使二者的中心轴线设为重合,根据激光笔22发射的激光信号与预设位置的对准来校正二重感应器14,二重感应器14利用超声波信号进行检测,超声波肉眼无法看见,激光笔22可以发射肉眼可见的激光,因为激光笔22和二重感应器14的中心轴线重合,所以当激光笔22发射的激光信号与预设位置对准时,二重感应器14发送的超声波信号也与该预设位置对准,进而解决了在二重感应器受到撞击或者更换二重感应器时,用户通常无法得知二重感应器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的问题。
42.需要说明的是,激光笔22的发射的激光信号为人眼可见的信号,而二重感应器14
为超声波探测,由于超声波信号不可见,在二重感应器14受到撞击或者更换二重感应器14时,用户通常无法得知二重感应器14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人眼通过观察并无法进行二重感应器14的校正。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20可以通过将二重感应器14与激光笔22的中心轴线设置为重合从而将不可见的超声波转换为可见的激光信号并以此来校正二重感应器14。
43.其中,定位部24用于安装激光笔22和二重感应器14。定位部24需要一定的强度来支撑其自身重量以及与定位部24安装的激光笔22的重量,经查询相关材料,考虑强度因素,定位部24的材料可以选择铝材。定位部24包括本体242、第一延伸部244以及第二延伸部246。第一延伸部244与本体242邻接,第一延伸部244包括第一安装孔2442,第一安装孔2442用于安装二重感应器14。第二延伸部246与本体242邻接且与第一延伸部244相对设置,第二延伸部246包括第二安装孔2462,第二安装孔2462的中心与第一安装孔2442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安装孔2462用于安装激光笔22。示例性的,定位部24可以依据二重感应器14的尺寸进行逆向建模得到。
4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延伸部244与第二延伸部246间隔且相对设置于本体242的两侧,第一延伸部244与第二延伸部246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也即是本体242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一延伸部244和第二延伸部246之间可以容纳部分激光笔22和部分二重感应器14即可,可以理解的是,二重感应器14安装于第一延伸部244、激光笔22安装于第二延伸部246,因此第一延伸部244和第二延伸部246之间要提供给二重感应器14和激光笔22防碰撞的空间,以防止二重感应器14与激光笔22碰撞、防止二重感应器14与第二延伸部246碰撞以及防止激光笔22与第一延伸部244碰撞。此外,为了减小本体242的长度,以节省材料进而减小花费,可以将第一延伸部244和第二延伸部246之间的距离调整为二重感应器14安装于第一延伸部244完毕后以及激光笔22安装于第二延伸部246完毕后刚好不碰撞的距离作为本体242的长度。当然,对于本体242的长度或者第一延伸部244和第二延伸部246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参照其他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45.其中,第一安装孔2442可以与二重感应器14的形状相适配,比如,二重感应器14为圆柱形,则第一安装孔2442可以为圆形孔。为了将定位部24固定于二重感应器14上,比如,二重感应器14上设置有螺纹,第一安装孔2442可以为螺纹孔,螺纹孔的尺寸可以选择m20的尺寸。再比如,使用胶水将二重感应器14安装在第一安装孔2442内。当然,第一安装孔2442与二重感应器14的安装方法还可以有其他形式,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46.第二安装孔2462可以与激光笔22相适配。例如,激光笔22为圆柱形,第二安装孔2462也设置为圆形孔,可以通过将激光笔22与第二安装孔2462过盈配合来实现对激光笔22的固定及安装。当然,将激光笔22安装且固定于第二延伸部246还可以有其他方式。示例性的,第二延伸部246还可以包括顶丝孔2464,顶丝孔2464与第二安装孔2462连通。顶丝孔2464用于在激光笔22安装于第二安装孔2462后使用顶丝固定激光笔22。示例性的,顶丝孔2464的中心线可以与第二安装孔2462的中心线垂直。顶丝孔2464的尺寸可以选择m4,与尺寸为m4的顶丝相适配来固定激光笔22。
47.示例性的,请结合图1至图5并参阅图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方法。其中,使用台车10和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20实现对二重感应器14的校正。对于台车10和二重感应器的校
正治具20可以参照图1至图5以及上述说明,这里不再赘述。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方法包括:
48.101、将定位部套设于二重感应器并移动台车至预设区域。
49.当二重感应器14受到撞击后,或者当更换二重感应器14后,用户通常无法得知二重感应器14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或者说在这种情况下,二重感应器14的检测结果不一定是准确的,由于二重感应器14通常使用超声波进行检测,超声波不可见,直接调整二重感应器14花费的时间较多,调整的结果也不一定准确,因此需要使用校正治具20进行校正。
50.在校正过程中,需要将校正治具20安装于二重感应器14上,也即将已安装好激光笔22的定位部24套设于二重感应器14上,然后移动台车10至预设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台车10移动至已装有卡匣的储位的前方区域,此时台车10所在的区域即为预设区域。可以理解的是,要检测的储位位置上是否有卡匣的储位与已装有卡匣的储位的高度是大致等同的,但由于此时更换了二重感应器14或者是二重感应器14受到了撞击,此时二重感应器14检测不到已装有卡匣的储位是满的,所以需要对二重感应器14进行微调,也即小范围的调整,以使二重感应器14检测准确。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二重感应器14通过检测已装有卡匣的储位上的卡匣的底框来确定是否存在卡匣。
51.102、调整定位部并带动激光笔运动直至激光笔发射的激光信号对准预设位置,并完成校正二重感应器。
52.将二重感应器14以及校正治具20移动至预设区域后,此时移动部16相对于地面固定。调整定位部24并带动激光笔22运动直至激光笔22发射的激光信号对准预设位置,此时即完成了对二重感应器14的校正。预设位置可以为装有卡匣的储位上卡匣底框的中心位置,调整定位部24当激光笔22发射的激光信号对准卡匣底框的中心位置时,此时二重感应器14、激光笔22以及卡匣底框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也即说明此时二重感应器14可以检测到储位上装有卡匣,此时即完成了对二重感应器14的校正。
53.其中,调整定位部24并带动激光笔22运动直至激光笔22发射的激光信号对准预设位置,并完成校正二重感应器14包括:调整货叉12与二重感应器14连接处的位置并带动二重感应器14和定位部24位置调整。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调整安装部122并带动二重感应器14和定位部24位置调整。因为二重感应器14与定位部24为固定连接的,也即二重感应器14可以与定位部24同步运动,通过调整安装部122带动二重感应器14运动,进而带动定位部24运动,直至激光笔22发射的激光信号对准预设位置,也即完成了二重感应器14的校正。此过程也为将二重感应器14的不可见的超声波信号转换为激光笔22的可见的激光信号来对二重感应器14进行校正,校正方法简单易行,解决了在二重感应器受到撞击或者更换二重感应器时,用户通常无法得知二重感应器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的问题。
54.其中,在调整定位部24并带动激光笔22运动直至激光笔22发射的激光信号对准预设位置,并完成校正二重感应器14之后,将定位部24从二重感应器14上取下,此时台车10可带动货叉12移动从而实现卡匣的搬运与放置过程。综合上述过程,即为二重感应器14的校正过程。
5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台车和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以及校正方法中,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20包括激光笔22和定位部24。激光笔22用于发射激光信号,定位部24用于安装激光笔22和二重感应器14,并使激光笔22的中心轴线和二重感应器14的中心轴线重合。定位部24能够带动激光笔22运动直至激光笔22发射的激光信号对准预设位置,并完成校正二
重感应器14。通过将激光笔22和二重感应器14安装于定位部24并使二者的中心轴线设为重合,根据激光笔22发射的激光信号与预设位置的对准来校正二重感应器14,二重感应器14利用超声波信号进行检测,超声波肉眼无法看见,激光笔22可以发射肉眼可见的激光,因为激光笔22和二重感应器14的中心轴线重合,所以当激光笔22发射的激光信号与预设位置对准时,二重感应器14发送的超声波信号也与该预设位置对准,进而解决了在二重感应器受到撞击或者更换二重感应器时,用户通常无法得知二重感应器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的问题。
56.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5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台车和二重感应器的校正治具以及校正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