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子换挡机构总成、换挡手感选择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2021-11-05 21: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换挡机构总成、换挡手感选择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自动变速器如at(automatic transmission)、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的应用愈加频繁,其技术和功能也被开发的愈加强大,新衍生出的电子换挡器(gear shifter module,gsm)替代了传统的机械换挡,同样应用广泛。
3.相关技术中,电子换挡器常见的有旋钮式电子换挡器和挡杆式电子换挡器。不论是旋钮式电子换挡器,还是挡杆式电子换挡器,基于其机械结构固定的限制,其换挡手感均是固定的,即换挡操纵的力值手感固定,不可调。
4.但是,换挡操纵的力值手感固定,不可调,导致其无法满足所有的用户群体。女性驾驶员更加倾向于操纵力的轻便性,而一些对驾乘体验有要求的驾驶员,则更加倾向于换挡操纵的厚重感和清晰度等。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换挡机构总成、换挡手感选择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电子换挡器机械结构固定的限制,导致其换挡手感固定、不可调的问题。
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换挡机构总成,其包括:
7.换挡杆,其一端连接换挡手柄,其另一端设有挡位销组件,并通过挡位销组件抵接挡位齿形板;
8.旋转轴,其垂直贯穿上述换挡杆,且与换挡杆过盈配合;
9.电机,其通过齿轮组连接上述旋转轴;
10.控制单元,其用于控制电机为换挡杆提供阻力力矩或助力力矩。
11.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换挡杆远离换挡手柄的一端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上述第二容置槽位于第一容置槽远离换挡手柄的一端;
12.上述挡位销组件包括:
13.挡位销本体,其一端可滑动地组设于上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其另一端与挡位齿形板上的齿形挡位槽抵接配合;上述挡位销本体位于第二容置槽内的部分设有台阶面;
14.弹簧,其套设于上述第二容置槽内且套设于上述挡位销本体上,且弹簧一端抵接第二容置槽的底壁,另一端抵接上述台阶面;
15.挡位销衬套,其套设于上述第二容置槽与挡位销本体之间,且上述弹簧套设于上述挡位销衬套内。
16.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齿轮组包括:
17.主动齿轮,其设置于上述电机的传动轴上,并与上述传动轴过盈配合;
18.从动齿轮,其设置于上述旋转轴上,并与上述主动齿轮啮合,且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上述主动齿轮的直径。
19.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
20.下壳体,其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上述下壳体内安装有上述挡位齿形板;
21.上壳体,其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扣合于上述下壳体上方,上述换挡杆穿过上述上壳体并伸入上述下壳体。
22.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下壳体内还设有pcba板,上述控制单元设于上述pcba板上;
23.上述pcba板上集成有角度探测装置,上述角度探测装置用于获取换挡杆绕旋转轴旋转的旋转角度。
24.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换挡杆上套设有杆套,上述杆套组设于上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且杆套开设有供旋转轴穿过的通孔。
2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过一种基于上述电子换挡机构总成的换挡手感选择方法,其包括步骤:
26.获取驾驶员的操纵手感选择指令;
27.当上述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运动模式指令时,电机通过旋转轴为换挡杆提供阻力力矩;
28.当上述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舒适模式指令时,电机通过旋转轴为换挡杆提供助力力矩。
29.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30.预先获取换挡杆的力位移曲线、以及所需的拟合力位移曲线;
31.以上述换挡杆的力位移曲线与上述拟合力位移曲线的差值绝对值,作为电机助力的力位移曲线;
32.上述电机基于上述电机助力的力位移曲线为换挡杆提供助力力矩或阻力力矩。
33.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机基于上述电机助力的力位移曲线为换挡杆提供助力力矩或阻力力矩之前,还包括:
34.获取换挡杆绕旋转轴旋转的旋转角度。
35.本技术第三方面提过一种换挡手感选择系统,其包括上述的电子换挡机构总成,还包括:
36.ivi中控屏,其用于获取驾驶员的操纵手感选择指令,并通过整车网关发送上述操纵手感选择指令至电子换挡机构总成的控制单元;
37.当上述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运动模式指令时,上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机为换挡杆提供阻力力矩;
38.当上述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舒适模式指令时,上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机为换挡杆提供助力力矩。
39.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4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换挡机构总成、换挡手感选择方法及系统,由于该电子换挡机构总成包括换挡杆、旋转轴、电机和控制单元,且换挡杆的一端连接换挡手柄,
换挡杆的另一端设有挡位销组件,并通过挡位销组件抵接挡位齿形板;旋转轴垂直贯穿换挡杆,且与换挡杆过盈配合;电机通过齿轮组连接旋转轴;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机通过旋转轴为换挡杆提供阻力力矩或助力力矩。因此,当驾驶员的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运动模式指令时,控制单元可通过电机为换挡杆提供阻力力矩,以提高换挡操纵的厚重感和清晰度;当驾驶员的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舒适模式指令时,控制单元可通过电机为换挡杆提供助力力矩,以保证操纵力的轻便性,进而实现通过同一套电子换挡机构,满足不同驾驶员的不同换挡操纵风格和驾驶需求。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换挡机构总成中电机的安装示意图;
43.图2为图1的侧视图;
4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换挡机构总成的第一种剖面图;
4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换挡机构总成的第二种剖面图;
4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换挡手感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4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换挡杆受力的示意图;
4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各力位移曲线;
4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换挡手感选择系统的原理框图;
5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换挡手感调节的时序图。
51.附图标记:
52.1、换挡杆;2、换挡手柄;3、挡位齿形板;4、旋转轴;5、电机;6、挡位销本体;7、弹簧;8、挡位销衬套;9、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下壳体;12、上壳体;13、pcba板;14、杆套;15、齿形板减振块;16、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5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换挡机构总成、换挡手感选择方法及系统,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电子换挡器机械结构固定的限制,导致其换挡手感固定、不可调的问题。
5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换挡机构总成包括换挡杆1、换挡手柄2、挡位齿形板3、旋转轴4、电机5和控制单元。
56.上述换挡杆1的一端连接换挡手柄2,换挡杆1的另一端设有挡位销组件,且换挡杆1通过挡位销组件抵接挡位齿形板3。驾驶员通过操纵换挡手柄2即可控制换挡杆1进行换挡操作。
57.上述旋转轴4垂直贯穿上述换挡杆1,且旋转轴4与换挡杆1之间过盈配合,以便于与换挡杆1一同旋转运动。
58.上述电机5通过齿轮组连接上述旋转轴4,进而可通过旋转轴4为换挡杆1提供力矩。
59.上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上述电机5为换挡杆1提供阻力力矩或助力力矩。
60.本实施例的电子换挡机构总成,由于该电子换挡机构总成包括换挡杆1、旋转轴4、电机5和控制单元,且换挡杆1的一端连接换挡手柄2,换挡杆1的另一端设有挡位销组件,并通过挡位销组件抵接挡位齿形板3;旋转轴4垂直贯穿换挡杆1,且与换挡杆1之间过盈配合;电机5通过齿轮组连接旋转轴4;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机5通过旋转轴4为换挡杆1提供阻力力矩或助力力矩。因此,当驾驶员的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运动模式指令时,控制单元可通过电机为换挡杆提供阻力力矩,以提高换挡操纵的厚重感和清晰度;当驾驶员的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舒适模式指令时,控制单元可通过电机为换挡杆提供助力力矩,以保证操纵力的轻便性,进而实现通过同一套电子换挡机构,满足不同驾驶员的不同换挡操纵风格和驾驶需求。
61.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换挡杆1远离换挡手柄2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挡位销组件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且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之间相互连通,上述第二容置槽位于第一容置槽远离上述换挡手柄2的一端。
62.本实施例中,上述挡位齿形板3上设有齿形挡位槽,以提供合适的运动曲面轮廓,保证合适的换挡手感。
63.优选地,上述挡位销组件包括挡位销本体6、弹簧7和挡位销衬套8。
64.上述挡位销本体6的一端可滑动地组设于上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挡位销本体6的另一端与上述挡位齿形板3上的齿形挡位槽抵接配合。当弹簧未压缩至预设位置时,挡位销本体6位于换挡杆1内的部分完全位于第二容置槽内;当弹簧7压缩超过预设位置时,挡位销本体6位于换挡杆1内的一端,部分位于第一容置槽内,部分位于第二容置槽内。
65.上述挡位销本体6位于第二容置槽内的部分还设有台阶面。上述弹簧7套设在上述第二容置槽内且套设在上述挡位销本体6上,且弹簧7的一端抵接第二容置槽的底壁,弹簧7的另一端抵接在挡位销本体6的台阶面上。通过上述弹簧7可为挡位销本体6提供合适的弹簧压力。
66.本实施例中,挡位销本体6可选为与挡位齿形板3的齿形挡位槽配合的子弹头挡位销。
67.上述挡位销衬套8套设在上述第二容置槽与挡位销本体6之间,且上述弹簧7套设在上述挡位销衬套8内。通过在第二容置槽与挡位销本体6之间设置挡位销衬套8,可消除挡位销本体6与换挡杆1之间的配合间隙。
6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
69.上述主动齿轮9设置在上述电机5的传动轴上,且主动齿轮9与电机5的传动轴过盈配合,以便于承受电机5传递的扭矩,上述电机5旋转即可通过传动轴带动主动齿轮9旋转。
70.上述从动齿轮10设置在上述旋转轴4上,并与旋转轴4过盈配合,上述从动齿轮10与上述主动齿轮9啮合,以便于承受主动齿轮9传递的扭矩,上述从动齿轮10的直径大于上述主动齿轮9的直径。
71.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9旋转带动从动齿轮10旋转,进而带动旋转轴4旋转,为换挡杆1提供助力力矩或阻力力矩。
72.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子换挡机构总成还包括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
73.上述下壳体11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该下壳体11可起到安装支撑作用。上述下壳体11内安装有上述挡位齿形板3。
74.上述上壳体12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上壳体12扣合在上述下壳体11的上方,上述换挡杆1穿过上述上壳体12并伸入上述下壳体11,且换挡杆1上的挡位销组件抵接挡位齿形板3。
75.本实施例中,上述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相互配合安装,以形成内部具有容置腔的壳体,保护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内的结构部件。其中,电机5和齿轮组均设置在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的容置腔内。
76.进一步地,上述容置腔内还设有用于与整车线束连接的主插接件,通过主插接件可保障控制单元与整车通信正常。
77.进一步地,上述下壳体11内还设有pcba板13,上述控制单元设于上述pcba板13上。
78.上述pcba板13上集成有角度探测装置,上述角度探测装置用于获取换挡杆1绕旋转轴4的旋转角度,以便于控制单元基于该旋转角度对电机5进行控制。
79.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下壳体11内还设有齿形板减振块15。上述齿形板减振块15上端可开设容置挡位齿形板3的凹槽,以便于通过齿形板减振块15消除噪音,以及降低换挡杆1行程末的手感冲击力度。
80.本实施例中,该齿形板减振块15与挡位齿形板3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工艺注塑为一体。
81.进一步地,上述换挡杆1上套设有杆套14,上述杆套14组设于上述上壳体12和上述下壳体11内。本实施例中,上述杆套14套设在上述换挡杆1上,且开设有避让槽,通过杆套14与上下壳体的配合,以限位换挡杆1,且不妨碍换挡杆1旋转运动。
82.上述杆套14上还开设有供旋转轴4穿过的通孔。本实施例中,上述杆套14与旋转轴4间隙配合,以不妨碍旋转轴4的旋转,进而保证换挡杆1可正常运动。
83.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子换挡机构总成还包括防尘罩16。上述防尘罩16为与内饰换挡面板配合的装饰件,通过防尘罩16可起到防尘导流的作用。
84.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上述电子换挡机构总成的换挡手感选择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85.s1.获取驾驶员的操纵手感选择指令。
86.s2.当上述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运动模式指令时,电机5通过旋转轴4为换挡杆1提供阻力力矩。
87.s3.当上述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舒适模式指令时,电机5通过旋转轴4为换挡杆1提供助力力矩。
88.本实施例的换挡手感选择方法,通过同一个换挡机构总成,可根据不同的驾驶人需求设定不同的换挡操纵风格,以满足不同的驾驶操纵感需求。
89.进一步地,上述换挡手感选择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90.首先,预先获取换挡杆1的力位移曲线、以及所需的拟合力位移曲线。
91.然后,以上述换挡杆1的力位移曲线与上述拟合力位移曲线的差值绝对值,作为电机5助力的力位移曲线,此曲线参数储存在控制单元中。
92.随后,上述电机5即可基于上述电机5助力的力位移曲线为换挡杆1提供助力力矩或阻力力矩。
93.优选地,上述电机5基于上述电机5助力的力位移曲线为换挡杆1提供助力力矩或阻力力矩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94.获取换挡杆1绕旋转轴4的旋转角度,并基于上述旋转角度和电机5助力的力位移曲线,得到电机5的助力力矩或阻力力矩的力值。
95.本实施例中,驾驶员操作换挡杆1后,通过电子换挡机构总成内的3d hall角度探测装置,可检测换挡杆1的旋转角度并发送至控制单元(发送周期仅为5ms),控制单元可基于换挡杆1的旋转角度及手感模式给电机5发出扭矩指令,对电机5进行控制。
96.本实施例中,基于电子换挡机构总成的机械结构,可设定一个基础换挡手感,然后可根据需求选定一种操作手感,在换挡过程中,通过电机5同时参与工作,结合换挡杆1的旋转角度,即通过旋转角度的变化方向识别驾驶员操作换挡杆1的运动方向,以控制电机驱动齿轮组转动以输出相应的助力扭矩到旋转轴4上。依靠换挡杆1的力位移曲线以及电机5助力的力位移曲线的拟合,实现驾驶员所需的拟合力位移曲线,进而满足不同驾驶员驾驶习惯的需求。
97.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当驾驶员的操纵手感选择为舒适模式时,电机5均会提供顺时针的助力扭矩输出(对于单稳态电子换挡机构向前推动换挡杆换挡时,从右侧观察助力扭矩方向为顺时针;反过来往后推动换挡杆,则电机提供逆时针助力扭矩输出),并根据旋转角度及换挡杆运动方向调整输出的力矩大小;当驾驶员的操纵手感选择为运动模式时,电机5均会提供逆时针的阻力扭矩输出(对于单稳态电子换挡机构向前推动换挡杆换挡,从右侧观察阻力扭矩方向为逆时针;反过来往后推动换挡杆,则电机提供顺时针扭矩输出),并根据旋转角度及挡杆运动方向调整输出的力矩大小。
98.本实施例中,基于电子换挡机构总成的机械结构,可预先确定子弹头挡位销运动的摩擦力以及弹簧作用于子弹头挡位销的正压力,进而确定换挡杆1的力位移曲线,进而基于驾驶员所需的拟合力位移曲线,按照下述公式1和公式2得到电机5助力的力位移曲线。
99.f1×
l1 m =f2×
cosα
×
l2ꢀꢀꢀꢀꢀꢀꢀꢀꢀꢀꢀꢀꢀꢀꢀꢀꢀꢀꢀꢀꢀꢀꢀꢀꢀꢀꢀꢀ
(1)
100.f2=f3×
cosα
×
f
ꢀꢀꢀꢀꢀꢀꢀꢀꢀꢀꢀꢀꢀꢀꢀꢀꢀꢀꢀꢀꢀꢀꢀꢀꢀꢀꢀꢀꢀꢀꢀꢀꢀꢀꢀꢀꢀꢀꢀꢀꢀ
(2)
101.其中,f1为驾驶员操纵换挡杆1所需的操纵力;f2为子弹头挡位销运动的摩擦力;l1为换挡手柄2施力点至旋转轴4轴线的距离;l2为子弹头挡位销与齿形板接触点至旋转轴4轴线的距离;f3为弹簧作用于子弹头挡位销的正压力;α为指子弹头挡位销与齿形板接触点的法向与子弹头挡位销轴线的夹角;f为子弹头挡位销与齿形板配合摩擦副的摩擦系数;m为电机驱动力矩。
102.如图7所示,通过normal模式下的换挡杆1的力位移曲线,以及comfort模式下的拟合力位移曲线,即可得到电机5助力的力位移曲线。
103.相应地,通过normal模式下的换挡杆1的力位移曲线,以及sport模式下的拟合力位移曲线,即可得到电机5阻力的力位移曲线。
104.一些实施例中,可不设置电机和齿轮组,仅基于电子换挡机构总成的机械结构,设
定一个基础换挡手感,仅靠该机械结构来实现换挡,通过施加在换挡杆1的操纵力带动子弹头挡位销沿齿形板曲面滑动,换挡手柄2施加力决定于齿形板、子弹头挡位销的轮廓度、摩擦系数和弹簧的刚度及压缩量,一旦机械结构确定,换挡手感也相应确定,不具备可调功能,其驾驶员操纵换挡杆1所需的操纵力通过下述公式3和公式4计算得到:
105.f1×
l
1 =f2×
cosα
×
l2ꢀꢀꢀꢀꢀꢀꢀꢀꢀꢀꢀꢀꢀꢀꢀꢀꢀꢀꢀꢀꢀꢀꢀꢀꢀꢀꢀꢀꢀꢀ
(3)
106.f2=f3×
cosα
×
f
ꢀꢀꢀꢀꢀꢀꢀꢀꢀꢀꢀꢀꢀꢀꢀꢀꢀꢀꢀꢀꢀꢀꢀꢀꢀꢀꢀꢀꢀꢀꢀꢀꢀꢀꢀꢀꢀꢀ
(4)
107.其中,f1为驾驶员操纵换挡杆1所需的操纵力;f2为子弹头挡位销运动的摩擦力;l1为换挡手柄2施力点至旋转轴4轴线的距离;l2为子弹头挡位销与齿形板接触点至旋转轴4轴线的距离;f3为弹簧作用于子弹头挡位销的正压力;α为指子弹头挡位销与齿形板接触点的法向与子弹头挡位销轴线的夹角;f为子弹头挡位销与齿形板配合摩擦副的摩擦系数。
108.如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挡手感选择系统,其包括上述的电子换挡机构总成,还包括ivi(in

vehicle infotainment,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中控屏和整车网关。
109.上述ivi中控屏用于获取驾驶员的操纵手感选择指令,并通过整车网关发送上述操纵手感选择指令至电子换挡机构总成的控制单元。
110.当上述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运动模式指令时,上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机5为换挡杆1提供阻力力矩。
111.当上述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舒适模式指令时,上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机5为换挡杆1提供助力力矩。
112.可选地,若电子换挡机构总成的电机或其他结构存在故障,其控制单元则会进行故障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ivi中控屏,以不接收操纵手感选择指令,并禁用换挡手感模式的选择功能。
113.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单元为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控制芯片。
114.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ivi中控屏获取驾驶员的操纵手感选择指令,即驾驶模式请求后,通过can总线发送该操纵手感选择指令至整车网关gw(gateway),整车网关gw将该操纵手感选择指令发送至电子换挡机构总成的mcu控制芯片,第一预设时间t1后,mcu控制芯片接收到该操纵手感选择指令,并基于该指令进入相应模式状态。
115.第二预设时间t2后,驾驶员操作换挡杆1,此时,pcba板13上的角度探测装置采集换挡杆1的旋转角度并发送至mcu控制芯片,mcu控制芯片基于该换挡杆1的旋转角度,获取电机扭矩请求力值,然后将该电机扭矩请求力值发送给电机5,此时,上述电机5接收mcu控制芯片的控制指令,并基于该电机扭矩请求值输出扭矩至旋转轴,为换挡杆1提供相应供助力或阻力力矩,实现不同风格换挡手感。
116.其中,操纵手感选择指令包括运动模式(sport模式)指令和舒适模式(comfort模式)指令。
117.该comfort模式换挡手感整体偏轻,此时电机输出正向的助力扭矩;sport模式换挡手感整体偏重厚重感,挡位清晰度高,此时电机输出反向的阻力扭矩。
118.可选地,上述操纵手感选择指令还包括普通模式(normal模式)指令。当上述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normal模式指令时,电机不参与换挡手感的干预。
119.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预设时间t1为can总线的延迟时间。
120.可选地,上述第一预设时间t1通常定义200ms,取决于网络信号传递的速率,即由ivi中控屏发出包括操纵手感选择指令的can信号、并通过网关gw至mcu控制芯片接收到的时间。
121.上述第二预设时间t2为:mcu控制芯片接收到操纵手感选择指令至驾驶员开始操作换挡杆运动的这段时间。
122.可选地,上述第二预设时间t2通常定义200ms,时间取决于驾驶员的操作速度。
123.本实施例的换挡手感选择系统,适用于上述各换挡手感选择方法,驾驶员可通过ivi中控屏选择不同操纵手感,实现方式简单,且当驾驶员的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运动模式指令时,控制单元可通过电机为换挡杆提供阻力力矩,以提高换挡操纵的厚重感和清晰度;当驾驶员的操纵手感选择指令为舒适模式指令时,控制单元可通过电机为换挡杆提供助力力矩,以保证操纵力的轻便性,进而实现通过同一套电子换挡机构,满足不同驾驶员的不同换挡操纵风格和驾驶需求。
1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1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2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