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及其构成的房屋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21: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水泥管道房和集装箱改造房,都属于可移动的建筑物。但是水泥管道房是用钢筋混泥土浇筑成形,产品特性与传统方形建筑物别无二致,仅仅是改变了外观形状,主要材料还是钢筋和水泥,产品笨重,且不具有柔韧性。产品运用场景具有较大限制,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必须使用平板拖车、吊车等大型设施设备,凡是大型设施设备到不了的地方,如山地景区、最后一公里不通达的地方,则不能实现产品运用。从吊装着地情况看,一旦吊装过程中管体出现不均衡着地,轻则管体出现裂痕,重则管体断裂。因此,该产品具有笨重、现场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缺点。
3.为此,亟待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及其构成的房屋,由若干个结构单元拼合形成,有效避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因受力不均造成的损坏,能够现场组装,若干个结构单元拆分运输,运输方便;同时能够实现分次分量运输,能够到达交通工具也不方便达到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及其构成的房屋,由若干个结构单元拼合形成,有效避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因受力不均造成的损坏,能够现场组装,若干个结构单元拆分运输,运输方便;同时能够实现分次分量运输,能够到达交通工具也不方便达到的位置。
5.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设置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燕尾凸起,相邻燕尾凸起之间形成定位凹槽,燕尾凸起与定位凹槽外侧壁开设有相互平行的定位面,定位面沿厚度方向向外倾斜,第二侧壁设置有与燕尾凸起相互适配的燕尾凹槽,相邻燕尾凹槽之间形成与定位凹槽相互适配的定位凸起。
7.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燕尾凸起和定位凸起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盲孔,第一盲孔的内径由外至内逐渐减小。
8.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固定板还设置有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相互平行,第三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滑块,相邻滑块之间形成限位槽,第四侧壁开设有与滑块相互适配的滑槽,相邻滑槽之间形成与卡槽相互适配的限位块。
9.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限位块开设有若干个第二盲孔,滑块开设有多个开口结构。
10.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固定板为空心结构,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盖板,固定板的内侧壁设置有导向块,盖板贯穿开设有与导向块相互适配的导向槽。
11.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固定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一排气槽,盖板的下端设
置有与第一排气槽对齐的第二排气槽。
12.本实用新型的由建筑结构单元构成的房屋,多个固定板沿第一侧壁指向第二侧壁的方向顺次连接形成环形的管体。
13.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管体的下端外壁对称设置有用于对管体起到辅助固定作用的管托,管体内下端设置有水平的地板,地板的下端设有用于对地板起支撑作用的支架,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挡板,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折叠门。
14.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管体靠近折叠门的一端设置有步梯组件。
15.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管体的侧壁配设有窗户,管体的上端设置有无动力球形风机。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7.1、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第一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燕尾凸起,两个燕尾凸起之间形成定位凹槽,在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设置与燕尾凸起相互适配的燕尾凹槽,相邻燕尾凹槽之间形成与定位凹槽相互适配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的截面形状也为燕尾形。燕尾凸起和燕尾凹槽的外侧壁设置有倾斜的定位面,定位面沿厚度方向逐渐向外倾斜,即保证了n个固定板顺次连接时能够形成一个环形,实现首尾相连的效果。当两个定位板装配连接时,第一个固定板的第一侧壁与下一个固定板的第二侧壁相互连接,即第一个固定板的燕尾凸起进入到第二个固定板的燕尾凹槽内。在安装的过程中,燕尾凸起从侧面滑动进入到燕尾凹槽内。燕尾凸起即截面形状为燕尾形,安装完毕后,依靠燕尾提供咬合力,保证形成环形时,所有固定板的一体性。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定位面倾斜设置,定位面的倾斜程度决定了安装完毕后形成的管体的管径大小,所有的固定板安装完毕后,严格说来其是正n边形。本实用新型化整为零,将一个完整管体分解为无数个小型的标准化的建筑结构单元,单个固定板重量轻,徒手即可搬动。因此,这种方案对管体直径没有限制,理论上可达到无限大直径和长度,产品在野外的使用场景和功能可做广泛延伸。从结构设计分析,采用燕尾卯榫结构,构件的结构力学设计合理,安装、拆卸简单且方便。
18.2、通过在燕尾凸起和定位凸起开设若干个第一盲孔,起到减轻固定板重量的效果,并且减少用料成本。
19.3、通过在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设置滑块和限位块,即实现固定板沿长度方向的补偿,能够实现在长度方向的装配,实现不同长度的灵活定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滑块的截面形状为矩形、t字形或燕尾形中的任一形状均可。通过设置第二盲孔和开口结构,进一步较少固定板的重量。
20.4、固定板为空性结构,固定板的上端设置盖板,盖板通过导向槽与导向块配合安装到固定板上。通过空心结构,进一步减少固定板的质量,同时保证固定板的整体稳定性。通过设置的第一排气槽与第二排气槽,避免盖板在安装的过程中,空气不能排出,导致固定板内部压强过大,影响盖板的正常安装。
21.5、若干个固定板环形顺次连接形成管体,管体即为房屋结构的基础。房屋结构的直径大小由固定板第一侧壁的定位面倾斜程度决定,房屋的长度可由若干个固定板沿长度方向拼装决定。通过管托,对管体起到相对固定的作用,避免管体随意滑动。通过设置水平的地板,地板的下端与管体的底壁之间设置有支架,对地板起到支撑作用。通过设置挡板与折叠门,方便用户进出管体。通过设置步梯组件,方便用于从地面进入到管体内。通过设置
窗户和无动力球形风机,保持空气流通。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1所示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3的立体示意图;
27.图5为两个沿环形连接的固定板示意图;
28.图6为图5的立体示意图;
29.图7为两个沿长度方向连接的固定板示意图;
30.图8为固定板与盖板的爆炸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由建筑结构单元构成的房屋的立体示意图;
32.图10为图9的另一示意图;
33.附图中,1

固定板,101

第一侧壁,101

第二侧壁,103

第三侧壁,104
‑ꢀ
第四侧壁,2

燕尾凸起,201

定位凹槽,3

燕尾凹槽,301

定位凸起,4

第一盲孔,402

第二盲孔,5

定位面,6

滑块,601

限位槽,602

开口结构,7
‑ꢀ
滑槽,701

限位块,8

盖板,801

导向槽,9

导向块,10

第一排气槽,11
‑ꢀ
管体,12

管托,13

地板,14

挡板,15

折叠门,16

步梯组件,17

窗户,18
‑ꢀ
无动力球形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5.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36.实施例1
37.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设置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1,第一侧壁101设置有至少两个燕尾凸起2,相邻燕尾凸起2之间形成定位凹槽201,燕尾凸起2与定位凹槽201外侧壁开设有相互平行的定位面5,定位面5沿厚度方向向外倾斜,第二侧壁101设置有与燕尾凸起2相互适配的燕尾凹槽3,相邻燕尾凹槽3之间形成与定位凹槽 201相互适配的定位凸起301。
3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第一侧壁101 设置有至少两个燕尾凸起2,两个燕尾凸起2之间形成定位凹槽201,在与第一侧壁101相对的第二侧壁101设置与燕尾凸起2相互适配的燕尾凹槽3,相邻燕尾凹槽3之间形成与定位凹槽201相互适配的定位凸起301,定位凸起301 的截面形状也为燕尾形。燕尾凸起2和燕尾凹槽3的
外侧壁设置有倾斜的定位面5,定位面5沿厚度方向逐渐向外倾斜,即保证了n个固定板1顺次连接时能够形成一个环形,实现首尾相连的效果。当两个定位板装配连接时,第一个固定板1的第一侧壁101与下一个固定板1的第二侧壁101相互连接,即第一个固定板1的燕尾凸起2进入到第二个固定板1的燕尾凹槽3内。在安装的过程中,燕尾凸起2从侧面滑动进入到燕尾凹槽3内。燕尾凸起2即截面形状为燕尾形,安装完毕后,依靠燕尾提供咬合力,保证形成环形时,所有固定板1 的一体性。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定位面5倾斜设置,定位面5的倾斜程度决定了安装完毕后形成的管体11的管径大小,所有的固定板1安装完毕后,严格说来其是正n边形。本实用新型化整为零,将一个完整管体11分解为无数个小型的标准化的建筑结构单元,单个固定板1重量轻,徒手即可搬动。因此,这种方案对管体11直径没有限制,理论上可达到无限大直径和长度,产品在野外的使用场景和功能可做广泛延伸。从结构设计分析,采用燕尾卯榫结构,构件的结构力学设计合理,安装、拆卸简单且方便。
39.实施例2
40.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燕尾凸起2和定位凸起301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盲孔4,第一盲孔4的内径由外至内逐渐减小。
4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在燕尾凸起2和定位凸起301开设若干个第一盲孔4,起到减轻固定板1重量的效果,并且减少用料成本。
42.实施例3
4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固定板1还设置有相对的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104,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104相互平行,第三侧壁103开设有至少两个滑块6,相邻滑块6之间形成限位槽601,第四侧壁104开设有与滑块6相互适配的滑槽7,相邻滑槽7之间形成与卡槽相互适配的限位块701。限位块701开设有若干个第二盲孔402,滑块6开设有多个开口结构602。
4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在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104设置滑块6 和限位块701,即实现固定板1沿长度方向的补偿,能够实现在长度方向的装配,实现不同长度的灵活定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滑块6的截面形状为矩形、t字形或燕尾形中的任一形状均可。通过设置第二盲孔402和开口结构602,进一步较少固定板1的重量。
45.实施例4
4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固定板1为空心结构,固定板1的上端设置有盖板8,固定板1的内侧壁设置有导向块9,盖板 8贯穿开设有与导向块9相互适配的导向槽801。固定板1的上端开设有第一排气槽10,盖板8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排气槽10对齐的第二排气槽。
4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固定板1为空性结构,固定板1的上端设置盖板8,盖板8通过导向槽801与导向块9配合安装到固定板1上。通过空心结构,进一步减少固定板1的质量,同时保证固定板1的整体稳定性。通过设置的第一排气槽10与第二排气槽,避免盖板8在安装的过程中,空气不能排出,导致固定板1内部压强过大,影响盖板8的正常安装。
48.实施例5
49.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由建筑结构单元构成的房屋,多个固定板1沿第一侧壁101指向第二侧壁101的方向顺次连接形成环形的管体11。管体11的下端外壁对称设置有用于对管体11 起到辅助固定作用的管托12,管体
11内下端设置有水平的地板13,地板13 的下端设有用于对地板13起支撑作用的支架,管体11的一端设置有挡板14,管体11的另一端设置有折叠门15。管体11靠近折叠门15的一端设置有步梯组件16。管体11的侧壁配设有窗户17,管体11的上端设置有无动力球形风机18。
5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若干个固定板1环形顺次连接形成管体11,管体 11即为房屋结构的基础。房屋结构的直径大小由固定板1第一侧壁101的定位面5倾斜程度决定,房屋的长度可由若干个固定板1沿长度方向拼装决定。通过管托12,对管体11起到相对固定的作用,避免管体11随意滑动。通过设置水平的地板13,地板13的下端与管体11的底壁之间设置有支架,对地板13起到支撑作用。通过设置挡板14与折叠门15,方便用户进出管体11。通过设置步梯组件16,方便用于从地面进入到管体11内。通过设置窗户17 和无动力球形风机18,保持空气流通。
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