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充电检测方法、终端以及系统与流程

2021-11-03 22: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在充电桩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检测方法、终端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环境的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能源的开发成了当今社会的发展主题,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各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3.电动汽车是一种清洁、低碳型绿色车辆,主要采用动力蓄电池作为主要电源。现有的动力蓄电池容量有限,市场上使用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一般为100km至300km,然后需要通过充电桩进行充电。
4.现有的充电桩可为不同充电桩进行充电,以满足不同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但是,充电桩只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操作,这种方式容易出现无电流充电(充电电流太小)或慢电流充电(动力蓄电池接近充满仍大电流充电)的情况,进而导致蓄电池充电速度太慢,充电耗时长或蓄电池损坏的情况,给用户带来时间或财产上的损失,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充电检测方法、终端以及系统,在车辆充电时,采集充电桩的充电数据,根据该充电数据判断是否存在无电流充电或慢电流充电的场景,并在出现该场景时进行充电状态显示和充电预警,能够在充电桩充电时,进行充电监控,减少无电流充电和慢电流充电对充电的干扰,提高了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给用户带来时间或财产上的损失,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充电检测方法,所述充电检测方法包括:s101:通过充电车辆获取充电桩的充电数据,并查找所述充电桩对应的预设充电场景,所述预设充电场景包括无电流充电、慢电流充电中的任一种;s102:根据所述充电数据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充电场景,若是,则执行s103,若否,则执行s101;s103:根据所述预设充电场景显示充电状态,并进行充电预警。
7.进一步地,所述通过充电车辆获取充电桩的充电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与所述充电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通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获取所述充电数据。
8.进一步地,通过所述充电桩与所述充电车辆连接以获取所述充电数据,或直接与所述充电车辆连接以获取所述充电数据。
9.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充电桩的充电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接收输入地预设充电场景设置信息,通过所述设置信息获取待设置的充电桩以及充电监控信息,并根据所述充电监控信息设置所述充电桩对应的预设充电场景。
10.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数据包括充电电池的荷电状态、所述充电电池不同时刻的充电电流值以及充电电池或充电车辆的型号或编号。
11.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充电数据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充电场景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充电数据判断是否存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充电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或第二预设
时间段内充电电流小于第二阈值,且所述荷电状态大于第三阈值的场景;若是,则确定存在所述预设充电场景;若否,则确定不存在所述预设充电场景。
12.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充电场景显示充电状态的具体步骤包括:获取所述预设充电场景对应的充电状态,并将所述充电状态显示在显示终端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充电预警包括:停止充电,并向用户推送提醒信息。
14.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充电检测终端,所述充电检测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充电检测方法。
15.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充电检测系统,所述充电检测系统包括充电检测终端、充电桩、显示终端,所述充电检测终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桩、显示终端连接,所述充电检测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检测终端。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车辆充电时,采集充电桩的充电数据,根据该充电数据判断是否存在无电流充电或慢电流充电的场景,并在出现该场景时进行充电状态显示和充电预警,能够在充电桩充电时,进行充电监控,减少无电流充电和慢电流充电对充电的干扰,提高了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给用户带来时间或财产上的损失,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充电检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18.图2为本发明充电检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充电检测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20.图4为本发明充电检测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

2,图1为本发明充电检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充电检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结合图1

2对本发明充电检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23.在本实施例中,执行该充电检测方法的设备为服务器,该服务器与充电桩连接,且具有存储不同充电桩对应的预设充电场景的数据库。其中,该服务器可以为电脑、主机、手机等实体设备组成,也可以为云平台、云端服务器等虚拟服务器。只需能够通过服务器获取充电数据,并根据充电数据检测充电状态和预警即可。
2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服务器用于管理多个充电站的充电桩,为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传输速度,服务器通过slb负载均衡服务器与充电桩连接。
25.具体的,充电检测方法包括:
26.s101:通过充电车辆获取充电桩的充电数据,并查找充电桩对应的预设充电场景,预设充电场景包括无电流充电、慢电流充电中的任一种。
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充电车辆获取充电桩的充电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与充电车
辆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通过电池管理系统获取充电数据。利用充电车辆的数据传输功能和充电数据检测功能获取充电数据。
28.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获取充电数据的方式包括:通过充电桩与充电车辆连接以获取充电数据,或直接与充电车辆连接以获取充电数据。
29.其中,通过充电桩与充电车辆连接时,充电桩上还加载有解析器件,充电桩接收充电车辆无线发送的充电数据后,通过解析器件对充电数据进行解析,并将解析后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
3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充电车辆将采集的充电数据发送给充电桩,由充电桩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传输给服务器。或服务器通过基站传输或网上查询的方式获取充电车辆上传的充电数据。
31.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充电桩的充电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接收输入地预设充电场景设置信息,通过设置信息获取待设置的充电桩以及充电监控信息,并根据充电监控信息设置充电桩对应的预设充电场景。通过该方式实现对充电检测信息的动态调整和对特定充电桩的设置要求,从而满足不同区域、车辆、充电要求等复杂的充电环境。
32.其中,预设充电场景设置信息可以为后台管理员输入,也可以为当前使用充电桩的用户输入,还可以为当前维修人员输入或充电桩所在充电站的管理人员输入。其中,可以通过手机输入、电脑输入、充电桩输入以及其他方式输入设置信息。
33.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数据包括充电电池的荷电状态、充电电池不同时刻的充电电流值以及充电电池或充电车辆的型号或编号。
34.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数据还可以包括充电模式(恒流充电、恒压充电)、需求电压、需求电流、当前最大充电电压、当前最大充电电流、当前单体最高电压、最高允许单体电压、当前最高充电总电压、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电池最高温度、电池最低温度、电池标称总容量、电池标称总能量、电池额定总电压、当前电池荷电信息、充电前电池荷电信息等充电数据。利用该充电数据对充电桩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充电时长等做进一步管理。
35.为了提高充电检测的准确性,数据库中还可以存储不同型号或编号的充电电池、充电车辆对应的预设充电场景,并根据该充电数据中的型号或编号信息选择对应的预设充电场景。
36.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充电场景包括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充电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无电流充电)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充电电流小于第二阈值,且所述荷电状态大于第三阈值(慢电流充电)。其中,第一预设时间段、第一阈值、第二预设时间段、第二阈值以及第三阈值的大小可根据充电桩所在区域、充电车辆类型以及充电方式等进行设置。
37.s102:根据充电数据判断是否存在预设充电场景,若是,则执行s103,若否,则执行s101。
38.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充电数据判断是否存在预设充电场景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充电数据判断是否存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充电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充电电流小于第二阈值,且荷电状态大于第三阈值的场景;若是,则确定存在预设充电场景;若否,则确定不存在预设充电场景。
3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段为三分钟,第一阈值为1a,第二预设时间段为五分钟,第二阈值为10a,第三阈值为98%。
40.其他实施例中,数据库存储的预设充电场景也可以为无电流充电或慢电流充电的充电曲线,服务器根据充电数据形成当前充电曲线,根据当前充电曲线与预设充电场景中充电曲线的匹配信息判断是否存在预设充电场景。若匹配,则存在预设充电场景。其中,数据库还可以存储充电车辆或与充电车辆相同型号车辆的正常充电曲线,根据充电数据形成当前充电曲线后,先判断其与正常充电曲线是否匹配,并在不匹配后,判断与预设充电场景中的充电曲线是否匹配。
41.s103:根据预设充电场景显示充电状态,并进行充电预警。
42.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预设充电场景显示充电状态的具体步骤包括:获取预设充电场景对应的充电状态,并将充电状态显示在显示终端上。
43.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终端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嵌设在充电桩上,还可以为用户的平板电脑、车内显示器、手机等具备显示功能的设备。服务器存储有不同预设场景对应的充电状态,并在确定存在预设充电场景后,将该预设充电场景的充电状态以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给显示终端。
44.在本实施例中,充电预警包括:停止充电,并向用户推送提醒信息。其中,提醒信息包括提醒用户更换充电枪或更换充电桩等信息。
45.其中,提醒信息以短信、邮件、公众号发送等方式推送给用户。
46.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语音报警、指示灯闪烁等方式提醒用户。
47.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充电检测方法在车辆充电时,采集充电桩的充电数据,根据该充电数据判断是否存在无电流充电或慢电流充电的场景,并在出现该场景时进行充电状态显示和充电预警,能够在充电桩充电时,进行充电监控,减少无电流充电和慢电流充电对充电的干扰,提高了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给用户带来时间或财产上的损失,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8.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充电检测终端,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充电检测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图,结合图3对本发明的充电检测终端进行说明。
49.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检测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连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充电检测方法。
50.在本实施例中,为服务器,该服务器与充电桩连接,且具有存储不同充电桩对应的预设充电场景的数据库。其中,该服务器可以为电脑、主机、手机等实体设备组成,也可以为云平台、云端服务器等虚拟器件。只需能够通过服务器获取充电数据,并根据充电数据检测充电状态和预警即可。
5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服务器用于管理多个充电站的充电桩,为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传输速度,服务器通过slb负载均衡服务器与充电桩连接。
52.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充电检测终端在车辆充电时,采集充电桩的充电数据,根据该充电数据判断是否存在无电流充电或慢电流充电的场景,并在出现该场景时进行充电状态显示和充电预警,能够在充电桩充电时,进行充电监控,减少无电流充电和慢电流充电对充电的干扰,提高了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给用户带来时间或财产上的损失,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53.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充电检测系统,请查阅图4,图4为本发明充电检测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图。结合图4对本发明的充电检测系统进行说明。
54.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检测系统包括充电检测终端、充电桩、显示终端,所述充电检测终端分别与充电桩、显示终端连接,充电检测终端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充电检测终端。利用该充电检测终端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充电检测方法。
55.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的形式。
56.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57.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地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数据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程序数据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58.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5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