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备防护结构的气象仪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4: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象仪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防护结构的气象仪。


背景技术:

2.气象仪器,是用于气象预报、气象监测等气象服务领域的专业设备,可以分类为地面气象观测仪器、高空气象探测仪器两大类,主要有自动气象站、自动雨量站、风速风向仪、风向袋、百叶箱、温湿度记录仪、传感器、风向标、风速报警仪、风能测风仪、气象中心软件、gprs无线传输模块等。
3.气象仪的种类繁多,手持式气象仪就是其中一种,而现有的气象仪防护效果差,在掉落时,很容易出现损坏的状况,而且不方便人们进行拿取,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具备防护结构的气象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防护结构的气象仪,具有防护效果好,在掉落时,不易出现损坏的状况,而且方便人们拿取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备防护结构的气象仪,包括下护套和上护套,所述下护套的内部设置有气象仪本体,所述下护套的内部且位于气象仪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下护套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顶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护套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上护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块与卡槽卡接,所述下护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延伸至卡块的内部,所述下护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6.将气象仪本体放置在下护套的内部,并通过支撑板对气象仪本体进行固定,气象仪本体在下护套内晃动时,带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固定板移动,第二固定板带动第一弹簧移动,可对支撑板进行减震,方便对气象仪本体进行保护,将上护套放置在下护套的顶部,并将卡块卡入到卡槽内,转动螺栓,螺栓带动插杆移动,插杆插入到卡块内,可对卡块进行固定,方便连接上护套与下护套,方便对气象仪本体进行保护,移动把手,把手带动第二弹簧移动,可对把手的位置进行移动,方便人们对下护套进行拿取。
7.通过下护套和上护套,可对气象仪本体进行放置,通过支撑板和第一固定板,可对气象仪本体进行支撑,并对气象仪本体进行固定,气象仪本体在移动时,会带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固定板移动,第二固定板带动第一弹簧移动,可对支撑板进行减震,方便对气象仪本体进行保护,通过卡块和卡槽,达到连接上护套和下护套的效果,转动螺栓,螺栓带动插杆移动,插杆插入到卡块内,可对卡块进行固定,方便连接上护套与下护套,移动把手,把手带动第二弹簧移动,可对把手的位置进行移动,方便人们对下护套进行拿取,从而解决了气象
仪防护效果差,在掉落时,很容易出现损坏的状况,而且不方便人们进行拿取的问题。
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护套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底部与下护套的内壁固定连接。将第二支撑杆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在移动时,会带动第二支撑杆移动,第二支撑杆带动第三弹簧收缩,可对支撑板进行减震。通过固定块、第二支撑杆和第三弹簧,可对支撑板进行支撑,支撑板在移动时,带动第二支撑杆和第三弹簧移动,可对支撑板进行减震。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护套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的一端,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将第四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板在晃动时,会带动第四弹簧收缩,可对支撑板两侧进行保护。通过第四弹簧,支撑板在左右晃动时,带动第四弹簧移动,可对气象仪本体进行保护。
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护套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将上护套放置在下护套的顶部,压板会与气象仪本体接触,当气象仪本体晃动时,压板带动第五弹簧收缩,可对气象仪本体进行保护。通过第五弹簧和压板,压板与气象仪本体的顶部接触,可对气象仪本体进行压紧,也对气象仪本体进行保护。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把手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滑槽,且滑块能够在滑槽内滑动。将滑块的一侧与把手固定连接,在拉动把手时,把手会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可辅助把手移动,并对把手移动的距离进行限位。通过滑块和滑槽,把手在移动时,会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可辅助把手移动。
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把手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拉块,所述拉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在需要手持下护套时,拉动拉块,拉块带动把手移动,将手部放入到把手内,可对下护套进行拿取。通过拉块,拉动拉块,可对把手的位置进行调节。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把手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连接板的背面开设有放置槽,且第二连接块位于放置槽的内部。人们将手部放入到把手内时,第一连接块与手部接触,可对手部进行压紧,防止出现脱落,将手部放入到放置槽内,方便进行拿取。通过第二连接块和放置槽,第二连接块与手持者的手掌接触,可增加拿取的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下护套和上护套,可对气象仪本体进行放置,通过支撑板和第一固定板,可对气象仪本体进行支撑,并对气象仪本体进行固定,气象仪本体在移动时,会带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固定板移动,第二固定板带动第一弹簧移动,可对支撑板进行减震,方便对气象仪本体进行保护,通过卡块和卡槽,达到连接上护套和下护套的效果,转动螺栓,螺栓带动插杆移动,插杆插入到卡块内,可对卡块进行固定,方便连接上护套与下护套,移动把手,把手带动第二弹簧移动,可对把手的位置进行移动,方便人们对下护套进行拿取,从而解决了气象仪防护效果差,在掉落时,很容易出现损坏的状况,而且不方便人们进行拿取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块、第二支撑杆和第三弹簧,可对支撑板进行支撑,支撑板在移动时,带动第二支撑杆和第三弹簧移动,可对支撑板进行减震,通过第四弹簧,支撑板在左右晃动时,带动第四弹簧移动,可对气象仪本体进行保护,通过第五弹簧和压板,
压板与气象仪本体的顶部接触,可对气象仪本体进行压紧,也对气象仪本体进行保护,通过滑块和滑槽,把手在移动时,会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可辅助把手移动,通过拉块,拉动拉块,可对把手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第二连接块和放置槽,第二连接块与手持者的手掌接触,可增加拿取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护套的左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b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下护套;2、上护套;3、气象仪本体;4、支撑板;5、第一固定板;6、第一弹簧;7、第二固定板;8、第一支撑杆;9、卡槽;10、卡块;11、第一连接块;12、螺栓;13、插杆;14、连接板;15、第二弹簧;16、把手;17、固定块;18、第二支撑杆;19、第三弹簧;20、第四弹簧;21、第五弹簧;22、压板;23、滑块;24、滑槽;25、拉块;26、第二连接块;27、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25.实施例:
26.如图1

图5所示,一种具备防护结构的气象仪,包括下护套1和上护套2,下护套1的内部设置有气象仪本体3,下护套1的内部且位于气象仪本体3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板4,下护套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5,第一固定板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且第一弹簧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7,第二固定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8,且第一支撑杆8的顶部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下护套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9,上护套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0,且卡块10与卡槽9卡接,下护套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1,第一连接块1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12,螺栓12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插杆13,插杆13的一端延伸至卡块10的内部,下护套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6。
2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气象仪本体3放置在下护套1的内部,并通过支撑板4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固定,气象仪本体3在下护套1内晃动时,带动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固定板7移动,第二固定板7带动第一弹簧6移动,可对支撑板4进行减震,方便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保护,将上护套2放置在下护套1的顶部,并将卡块10卡入到卡槽9内,转动螺栓12,螺栓12带动插杆13移动,插杆13插入到卡块10内,可对卡块10进行固定,方便连接上护套2与下护套1,方便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保护,移动把手16,把手16带动第二弹簧15移动,可对把手16的位置进行移动,方便人们对下护套1进行拿取。
28.通过下护套1和上护套2,可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放置,通过支撑板4和第一固定板5,可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支撑,并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固定,气象仪本体3在移动时,会带动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固定板7移动,第二固定板7带动第一弹簧6移动,可对支撑板4进行减
震,方便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保护,通过卡块10和卡槽9,达到连接上护套2和下护套1的效果,转动螺栓12,螺栓12带动插杆13移动,插杆13插入到卡块10内,可对卡块10进行固定,方便连接上护套2与下护套1,移动把手16,把手16带动第二弹簧15移动,可对把手16的位置进行移动,方便人们对下护套1进行拿取,从而解决了气象仪防护效果差,在掉落时,很容易出现损坏的状况,而且不方便人们进行拿取的问题。
29.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下护套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8,第二支撑杆18的顶部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9,第三弹簧19的底部与下护套1的内壁固定连接。
30.将第二支撑杆18与支撑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4在移动时,会带动第二支撑杆18移动,第二支撑杆18带动第三弹簧19收缩,可对支撑板4进行减震。
31.通过固定块17、第二支撑杆18和第三弹簧19,可对支撑板4进行支撑,支撑板4在移动时,带动第二支撑杆18和第三弹簧19移动,可对支撑板4进行减震。
3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下护套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20的一端,第四弹簧20的另一端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
33.将第四弹簧20的一端与支撑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板4在晃动时,会带动第四弹簧20收缩,可对支撑板4两侧进行保护。
34.通过第四弹簧20,支撑板4在左右晃动时,带动第四弹簧20移动,可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保护。
35.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上护套2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21,第五弹簧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22。
36.将上护套2放置在下护套1的顶部,压板22会与气象仪本体3接触,当气象仪本体3晃动时,压板22带动第五弹簧21收缩,可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保护。
37.通过第五弹簧21和压板22,压板22与气象仪本体3的顶部接触,可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压紧,也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保护。
38.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把手16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23,连接板14的表面开设有滑槽24,且滑块23能够在滑槽24内滑动。
39.将滑块23的一侧与把手16固定连接,在拉动把手16时,把手16会带动滑块23在滑槽24内滑动,可辅助把手16移动,并对把手16移动的距离进行限位。
40.通过滑块23和滑槽24,把手16在移动时,会带动滑块23在滑槽24内滑动,可辅助把手16移动。
41.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把手1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拉块25,拉块25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42.在需要手持下护套1时,拉动拉块25,拉块25带动把手16移动,将手部放入到把手16内,可对下护套1进行拿取。
43.通过拉块25,拉动拉块25,可对把手16的位置进行调节。
44.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把手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26,连接板14的背面开设有放置槽27,且第二连接块26位于放置槽27的内部。
45.人们将手部放入到把手16内时,第一连接块11与手部接触,可对手部进行压紧,防止出现脱落,将手部放入到放置槽27内,方便进行拿取。
46.通过第二连接块26和放置槽27,第二连接块26与手持者的手掌接触,可增加拿取的效果。
4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气象仪本体3放置在下护套1的内部,并通过支撑板4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固定,气象仪本体3在下护套1内晃动时,带动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固定板7移动,第二固定板7带动第一弹簧6移动,可对支撑板4进行减震,方便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保护,将上护套2放置在下护套1的顶部,并将卡块10卡入到卡槽9内,转动螺栓12,螺栓12带动插杆13移动,插杆13插入到卡块10内,可对卡块10进行固定,方便连接上护套2与下护套1,方便对气象仪本体3进行保护,移动把手16,把手16带动第二弹簧15移动,可对把手16的位置进行移动,方便人们对下护套1进行拿取。
4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